錦鯉附體
過四級
不掛科
攢錢旅遊
變漂亮
瘦20斤
中國傳統民俗
小車舞,也叫"車燈"、"太平車",是中國民間舞蹈形式之一。
普遍出現在山西過年的紅火社火,在年節的各個廟會上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習俗
民俗
光從字面上來看,小車舞語焉不詳,讓人摸不著頭腦。
傳統表演,所以必不可能是現代的高科技車。
馬車?轎子?那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舞的?
莫非是表演花車?
你也許這麼想。
實際上——恭喜你,完全被誤導了。
小車舞是什麼?
是用竹竿、彩綢、紙花等製做、裝飾成一輛獨輪車,架在演員身上的舞。
表面是車,實際是人。
車面放著假腿,如盤坐狀;車身四周圍布遮蓋演員的真腿,兩側繪車輪圖案。
前有拉車者,後有推車者,旁有幫車者,數人共同構成一組人物關係。
廟會
車舞
民間習俗有一好。
內容開放包容,隨心所欲。
故事情節有簡有繁,表演技巧有低有高,人物有多有少,扮相有古有今。
唯一不變的,就是必須有那假小車,和車上的姑娘。
姑娘倒也不必嚴苛是姑娘。
這麼說你可能有點暈。
扮相是姑娘,實際嘛,這本人可以是個男人。
一開始這故事多為姑娘出嫁。
乘車者扮新娘,拉車者扮媒婆,推車者扮老翁,幫車者一為新郎,一扮丑角。
不同角色有不同講究。
乘車人走「十字步」,推車人扭「行進步」,幫車人邁「大十字步」,丑角無固定步式,跑前竄後,拉車人三步一停成「丁字步」。
至於新娘?至少演的是坐著的,底下四平八穩慢慢走就行。
至於後來小車舞的表演題材就更多了。
隨著時代的變換,從封建背景下的《送京娘》、《別家》、《夜逃》,
變成了宣傳計劃生育、走娘家、趕集的。
不變的是幾個演員互相配合,邊走邊唱,邊說邊鬧,翩翩起舞。
鄉土氣息濃厚的讓人眷戀。
年味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常說,年味越來越淡了。
但是當你放下手機,走出家門,走進集會和社火中去。
其實有些東西一如從前。
唱著跳著五顏六色的小車舞, 可以不追憶,而是看它仍然綻放。
END
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