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於原創的末那工作室
提起手辦,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日本。畢竟作為動漫產業大國,日本的動漫周邊產品以年營業額接近60 億人民幣的萬代公司為首,銷量一直遙遙領先於全球。但不要就此小看了中國的手工藝人們,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轉世》的成功,2020年6月即將推出的《哪吒》手辦,就出自末那工作室之手。他們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實用美術相結合,打造專屬於中國的手辦風格。
末那工作室組建於2010年,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原創手辦模型的製作,作品題材以中國佛教及傳統神話為主,直到2013年才開始與騰訊、網易、盛大、搜狐等國內外各大知名廠商合作,陸續推出《哪吒》、《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尋龍訣》等諸多作品,以比肩世界專業級的高端製作品質逐漸贏得各界認可。
作為國內首家以原創高端GK模型及雕像開發生產的專業工作室,末那可以說是如今中國手辦品牌的領軍人物,可在成立之初卻不是一帆風順的。
據創始人之一的四季回憶:「嚴格來說,第一件手辦完成的時候,工作室還沒有成立。」美術教育畢業的他,在學校當了3個月的美術老師,又從事了9年的平面設計工作。但是他發現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2009年,他從公司辭職,開始在家裡製作手辦。「第一件作品上傳到新浪博客時,我連QQ、微博都還沒有。發完博客後,在相關標籤中發現了很多同道中人,於是才認識了末那的合伙人大鵬還有茶,才有了成立工作室的想法。」
對手辦這種衍生品,大部分人的理解還是停留在玩具的範疇,其實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懷著把平面作品還原成立體事物的心情而做出來的模型,都可以這樣稱呼。對四季來說,讓他打定主意創立工作室的念頭,應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年輕時就很喜歡手辦,當時歐美的手辦看得比較多,比如加拿大的麥克法蘭設計的《蜘蛛俠》原畫。」與很多年輕人一樣,一開始他也很喜歡買些手辦收藏,但三、五百甚至上千元一個的手辦,在2010年前還是很貴的。手辦擁有一種魔力,就算買再多都讓人覺得不滿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國內的一本雜誌上看到了竹谷隆之的作品,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這些東西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他開始考慮自己能不能也嘗試一下。
當時國內的手辦可謂鳳毛麟角,幾乎沒什麼參照物可以參考。對工作、材料、技法、流程一竅不通的四季,只能把想到的材料都買個遍,然後一個個進行嘗試。這耗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財力。為了買本竹谷隆之的作品集,他託很多朋友去日本,但都買不到。就在他快放棄的時候,有個朋友說找到了,只不過價格很貴,要2600元人民幣。當時是2006年,一個月工資本身就不多,但這絲毫不能阻攔他的腳步。「買!」這是他唯一的想法。「我覺得興趣是我做這些事的前提,如果不是真心喜歡,怎麼會對這個行業執著投入?」
工作室成立最初的幾年間,完全可以用兩個詞形容——平淡、落寞。大部分人都只願相信這些東西是中國人做不出來的。直到2016年,末那與騰訊合作了鬥戰神這個項目。由他們製作的《鬥戰神場景手辦》參加了當年上海舉辦的China Joy展覽,並在之後被搬到了騰訊總部,放在鬥戰神項目組門口。遊戲公司領導以及項目經理對此表示驚訝,這也算是對這種手辦這種藝術形式的認可。從那時開始,末那工作室就陸續接到各種遊戲的單子,更多的遊戲公司開始認識他們。
四季也坦言,做手辦時也是在向日本、歐美學習的過程,因為中國本沒有手辦這個行業。由於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手辦呈現出來的形態自然就有所不同。末那的大部分作品都是1:6的比例,個別也會做相應調整,這個工作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太小了許多細節無法展現出來,太大又會讓成本變得昂貴。要知道,在現階段,國內玩家還是會覺得花費1600元左右買個國產手辦遠不如歐美或日本的東西更有價值。
如今,末那主要經營著遊戲手辦這一方向,但就像四季所說的那樣:「現在工作室30%的經歷都放在如何做出一個能代表『末那出品』的原創手辦系列,它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實用美術的結合,可以運用到遊戲、動畫以及電影中,是個完整的概念。」
雖然沒有產業化,其模型都是電影、遊戲、動畫的衍生品,但這種情況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樣的。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國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做這個行業了。四季說他們更希望與世界優秀藝術家和內容創作者合作,將末那做成全球化的藝術家創作平臺。因為末那的靈魂始終在原創領域。從工作室創建那一刻起,他們就一心想做一款讓全中國人都稱讚,並為之驕傲的原創作品。這是他們的執著。
出品人│王波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穆逸龍 李小樹 曹欣宇李佳遙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轉載請聯繫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