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020-12-03 唐詩宋詞天地

昨天晚上教孩子背唐詩時,《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許是剛進入初冬天氣陰冷的緣故,詩中的「寒雨連江」、「平明送客」、「玉壺冰心」等字眼,使我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聽孩子讀了幾遍,我立刻被這首詩悽寒、孤獨、闊大的意境所吸引,我亦相信,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作者一定具有不隨流俗、高潔傲岸的品行。

我不由地想知道,王昌齡究竟經歷了什麼,才使他在某一天的早晨,朋友離去之後心中如此傷感,並且寫下了這首不朽的送別之作。

在唐代,王昌齡雖然沒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顯赫的詩名,但他亦被稱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在詩壇上自有一席之地。

王昌齡出生貧苦,但天資聰穎,二十三歲之前,王昌齡在家鄉太原過著半耕半讀的寧靜生活。

二十三歲時,王昌齡離家到嵩山學道,三年後,他卻對邊疆和軍旅生活產生了興趣,於是投筆從戎,到西北邊地當了一名戍邊軍人。

快滿三十歲時,王昌齡赴京參加科舉,沒想到一舉高中進士,他成了一名正式的國家公務員——秘書省校書郎。

公元731年,三十四歲的王昌齡參加了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又一舉考中,被擢升為河南汜水縣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三年後,王昌齡再次升任為江寧丞,就是江寧縣的縣令。但王昌齡因為做事認真,性格耿直,在江寧任職四年後,因言事犯上而獲罪,被流放嶺南。

值得慶幸的是,來到嶺南的第二年,王昌齡即遇"天下大赦"從而得以北還,後又繼續任職江寧丞。

雖然因為觸怒龍顏曾被皇帝狠狠地教訓,但是王昌齡相信自己沒有錯,他知道自己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而毫無私心地建言獻策。

即便統治者聽著他的「忠言」覺得「逆耳」,並且降之於罪,但王昌齡的內心問心無愧,他從來就沒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過。

因為在仕途上起起落落,有一些朋友離王昌齡遠去了,但總有一些人會為他留下來,並和他成為永遠的知己。

這些知己之中,不知名的辛漸就算一個。

公元742年,辛漸準備從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臨行之前,王昌齡趕來在芙蓉樓為辛漸設宴送別。

餞行的那天夜裡,秋雨下得好大好大,遼闊的江面上,蒼茫的雨霧連成了一片,無休無止,悽清寒冷。

我不知道在那個秋雨瓢潑的夜晚,坐在芙蓉樓上的王昌齡和辛漸會說些什麼。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即便萬人詆毀王昌齡,辛漸一定是相信他的朋友的。而辛漸的理解和鼓勵,對處於痛苦和孤寂之中的王昌齡,何嘗不是一種最好的撫慰!

就在那個夜裡,雖然寒雨鋪天蓋地;雖然謗議沸騰四起,但同時,一種可以感知、可以觸摸的溫暖,卻在王昌齡的心中慢慢湧起、升騰。

王昌齡知道,那就是友情,是這人世間最不含雜質、最寶貴無比的友情。

第二天早上,辛漸在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中啟程離去,芙蓉樓下,只有王昌齡在踽踽獨行。

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和落寞,他知道,從此他又是一個人了。他將要一個人,去面對宦海中所有的風雨,去經受仕途上意想不到的跌打。他覺得自己就像眼前的座座楚山,在浩瀚的江水中默然而立。

此時此刻,一首詩早已在王昌齡的心中醞釀完畢,他把這首詩輕輕念給自己: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知道,辛漸這次回去,他在洛陽的那些親友,必定會向辛漸打聽他的消息。而王昌齡不想過多地解釋,他只想讓他們相信,他的人品沒有任何瑕疵。

是的,他的人品怎能有瑕疵?它就像冰一樣澄澈,像玉一樣高潔。王昌齡問心無愧,他為自己驕傲,在最艱難的逆境之中,他高聲地給予自己肯定和嘉許。

人生之路,漫長而曲折,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公,遇到冤屈,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不拋棄自己,與自己和解,我們的心中便有了勇氣,有了力量,而這種勇氣和力量,足以支持我們對抗所有的歧視與惡意。

不管多大的雨,最終都會停,當雨過天晴,或許你會發現,一道絢麗的彩虹,正斜掛在天邊。

作者:張風莉,筆名雨楓,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已出新書《生命的突圍》。

相關焦點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在唐代潤州,今天的江蘇鎮江。晉王李恭為潤州刺史的時候,在潤州建了兩座城樓,西南方向的城樓名字叫萬歲樓,西北方向的樓就是芙蓉樓。王昌齡寫這首詩的時候也是被貶謫到吳地,在芙蓉樓碰到了趕赴洛陽的好朋友辛漸,離別之際,寫下了這首詩。
  • 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是什麼?玉壺又是什麼?
    除了前面提到那首《出塞》,王昌齡還有一首詩也非常有名,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以冰心和玉壺作比,訴說著自己高潔純淨之的情懷,一千多年來,被人反覆吟詠,餘味無窮。但每次讀這首詩,我們都不免要問,冰心和玉壺,到底是指的什麼?
  • 【民間傳說】一片冰心在「玉衡」,神明改字奇夢預兆一生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文眾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個夢境中,「玉壺」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別,預示著怎樣的人生? 清朝時,毗陵縣的周蓉和先生還沒有顯達時,曾在于謙廟祈夢,向神明祈求夢兆,以窺探未來的禍福。于謙(1398年─1457年)是明朝名臣,為人剛直忠貞。
  • 「民間傳說」一片冰心在「玉衡」,神明改字奇夢預兆一生
    北鬥七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文眾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個夢境中,「玉壺」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別,預示著怎樣的人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衡。」周蓉和一看詩文末尾,說到:「我記得詩的結尾是『玉壺』二字,這裡怎麼說是『玉衡』呢?」神明對他說:「是啊,是『玉衡』才妙,要是『玉壺』就不妙了。」周蓉和醒來後想了想,但不解其意。
  • 央視秋晚裡,這些古詩詞和洛陽有關
    在這場全球華人共同的中秋盛典中,有不少和洛陽有關的古詩詞,不僅飽含著濃濃的中國風,也讓這臺晚會增添了厚重與韻味。 洛報融媒記者為您盤點這些央視秋晚上出現的和洛陽有關的古詩詞,讓我們在這些古詩詞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 古詩詞裡的洛陽,繁華落盡,思親懷鄉
    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水一樣純潔,絲毫未受功名利祿等世俗的玷汙。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是送別詩的千古絕唱,也是中學語文課本的永恆經典。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 白玉誰家郎,看花東陌上,這十首洛陽古詩你不可錯過
    說起洛陽,你會想到什麼呢?是洛陽牡丹?是白馬寺?還是什麼?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那麼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十首關於洛陽的古詩,在古詩中認識曾經的文明發祥地——洛陽。
  • 今日對聯203期,千山暮雪開銀界,一片冰心在玉壺
    今日對聯203期徵稿出句:千山暮雪開銀界(艾曉東)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艾曉東集句)1.千山暮雪開銀界;一片冰心在玉壺(倚檻聞風集句)5. 千山暮雪開銀界;一片冰心醉玉壺(陳撥平集句)6. 千山暮雪開銀界;一筆辰龍躍碧天(鄧元發)7.
  • 【洛陽天氣1.13】本周暖冷雙拼,周末凍你沒商量!
    點擊樂問天氣關注我們每日天氣預報,氣象新聞,科普知識,健康養生等諸多優質內容,洛陽氣象公眾服務平臺微信號:lyqx12121!關注我們,妥妥滴!洛陽古詩詞《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校對:比目魚——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