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2020-12-22 百度地圖慧眼

本報告是百度地圖慧眼技術架構師闞長城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數字國土空間規劃」分論壇上所作的報告。

城市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要包括現狀調查、規劃決策、規劃實施和監測反饋四個環節;人工智慧大數據如何助力規劃呢?一方面人工智慧可以極大提升規劃的效率,在規劃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模型來支撐規劃決策;規劃前,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動態的理解客觀事實;規劃中,大數據可以提供動態量化的決策支持;規劃後,大數據可以提供全面可量化的監測評估;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可以增強規劃的動態性和科學性,將規劃中很多定性的分析轉化成定量分析,提升規劃的量化分析能力。

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目標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資源保護並重。首先,基於自然資源和人類活動數據對各類自然資源的承載力和適應性進行評價,隨後在評價的基礎上開展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的保護線劃定和空間規劃。其中,時空大數據及所反映的社會經濟規律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

一、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能力介紹

百度地圖索引了真實世界,背後有海量的行業領先的時空數據。地圖開放平臺開放定位、地圖、導航、路徑規劃等七大能力,為數百萬的開發者提供服務,開發者使用服務的同時也會貢獻數據,每天響應全球位置服務請求超過1200億次,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百度地圖POI全球覆蓋超過1.5億,道路覆蓋已達1000萬公裡,日均軌跡裡程達20億公裡,全景圖像存儲超過13億張。這些數據記錄著城市發展變遷,城市功能空間結構的演化,進一步輔助規劃決策。基於海量的軌跡數據,事件數據,利用AI技術挖掘得到全國的路況擁堵數據來感知城市的交通運行態勢,交通路況,支持從宏觀城市、行政區到微觀的道路分析不同區域擁堵指數、擁堵歷程和速度等,慧眼存儲歷史五年的交通數據,現狀和歷史的交通擁堵對比,可以為城市的精細化的治理提供決策支持。

基於位置服務、POI等基礎數據可以挖掘全國的人口、出行數據,研究人口規模、結構、分布以及人口的流動,對應全國層面的跨城遷徙,區域層面的出行OD,城市層面的職住通行;挖掘用戶居住、工作、休閒、娛樂等常訪地,基於常訪地進一步去挖掘常住人口、就業人口、實際管理服務人口,遷徙的方式、目的,分析不同區域的通行距離、時間和方式的差異。人口及出行活動數據,在宏觀層面,真實的反映城市在區域網絡中的等級地位,在微觀層面反映了人們對物質空間的需求。

職住通勤是城市中重要的話題,它影響著整個城市的運營效率,基於用戶的居住地、工作地,出行目的進一步挖掘用戶的通勤距離、通勤時間和通勤方式。國土空間規劃一個重要的目標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現在超大城市的平均通行距離在50分鐘左右,長時間、長距離的通勤極大影響人們的幸福感,反過來想,每個人的通勤距離、時間成本是城市的空間結構、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共同作用的結果。

地圖時空大數據的優勢,覆蓋廣、精度高,覆蓋全國各級行政規劃。基於高精度的定位可以測算寫字樓的工作人口,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使用情況;數據類型全面,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全域全要素覆蓋,有人、地、路、事件等全路型大時空數據,全面支撐國土空間人地關係刻畫;數據挖掘算法先進,綜合多維度全方位特徵要素挖掘人口、人地關係屬性,同時聯合高校、規劃院持續的完善優化算法。百度地圖有測繪資質,地圖時空數據基於地圖自產、UGC、PGC三種採集模式,社會化大生產降低了數據的生產和更新的成本。

二、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

國土空間是人類活動的載體,國土空間規劃是以人的需求為導向的,所以準確把握人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百度時空大數據在城鎮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基於雙評價的結果結合百度搜索、遷徙、百度指數、出行OD等動態數據,分析區域聯繫、區域關注度,確定城鎮發展定位戰略目標;基於現狀和過去五年的常住人口及其空間分布、人口流動、遷徙的歷史趨勢,可以支撐城鎮開發邊界的劃定;基於定位、導航、貨運物流數據可以評價城市活動空間分布格局和城市流動網絡格局,進一步輔助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基於定位、POI及到訪、地圖熱力圖數據,確定人口的活動範圍、活動類型、活動強度,提出未來城鎮空間的工農分區和布局。

要確定城市的發展定位和戰略目標,首先從全國層面測度單個城市在全國網絡中的重要性。全國視角的城市中心性測度,基於百度遷徙和出行OD數據,利用吸引量法去度量城市的中心性;區域層面從城市群、都市圈的角度分析每個城市在區域綜合網絡中的地位,支持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城鎮發展定位戰略目標。

城市層面的規劃,識別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基於POI、人口、就業、功能多樣性等數據,識別北京、上海的城市空間結構,識別深圳就業中心及就業密度、功能形態、職住通勤情況;傳統識別用地功能的方法是通過看外觀和形態,很多時候外觀和裡面實際功能是不一樣的,慧眼基於POI及到訪、人的活動模式數據,識別城市每個地塊承載的功能,是對傳統手段的提升,真實反映每個地塊的實際使用功能。

三、國土空間計算平臺

一方面是提升規劃決策支持效率,另一方面為國土空間監測預警、政府駕駛艙、智慧城市提供解決方案。

百度慧眼人口地理大數據平臺是面向規劃師的決策分析平臺,提供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人口流動、公共服務設施等多維的分析功能;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平臺是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監測預警平臺,從城市的通勤範圍、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效率、軌道支撐六個方面全方位刻畫城市的通勤特徵;時空數據託管平臺,對國土空間規劃及各類時空大數據統一存儲、索引、管理、分析,構建多源異構的數據服務中臺,實現客戶在平臺完成空間數據存儲、處理、發布等核心應用場景;微觀區域的實時人口監測平臺,為應急管理、政府駕駛艙、智慧城市提供監測預警支持,大屏監測實時、常住人口、興趣偏好、人口畫像及區域的輿情等信息;3D地圖使用了全新的三維地圖引擎和webGL技術,在性能和效果上面全面領先;百度地圖的三維地圖引擎,支持傾斜攝影的數據上圖,將三維數字城市模型和地圖底圖無縫結合,支持漫遊、縮放等功能。

百度地圖慧眼時空大數據解決方案,在政府管理、智慧城市、房地產、零售等行業中都有深度的應用,合作客戶上百家,其中規划行業客戶包括中規院、北上廣深超過60家規劃院,同時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同濟等研究機構,基於地圖時空大數據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前沿技術研究,在全國建立20多個時空大數據聯合創新實驗室,促進產學研融合一體化。

更多詳情,可訪問百度地圖慧眼官網:https://huiyan.baidu.com/商務合作,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們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往期推薦

百度地圖慧眼亮相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時空大數據助力國土空間規劃

2020上海城市設計挑戰賽|百度慧眼城市人口地理大數據平臺為城市更新提供創新性設計思路

百度地圖慧眼亮相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智博會

百度地圖慧眼聯合合作夥伴獲「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百度地圖慧眼

百度地圖慧眼作為領先的大數據服務商,一直致力於利用海量位置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探索大數據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價值,目前已在城市規劃、政府管理、快消零售、商業地產、人口統計、廣告投放等多個領域與多家合作夥伴有深入落地合作。

相關焦點

  • 籤約快訊|百度地圖慧眼與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成立規劃大...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表示:「為更好地服務支撐首都規劃建設,把握新基建機遇,積極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前沿技術在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創新應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百度地圖慧眼開展了長期深入合作,不斷開展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系統支撐首都規劃研究、編制、決策,並取得了不斐的合作成果。
  • 共商人口研究「方法論」 百度地圖與成都規劃設計研究院達成人口大...
    近日,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人口大數據》成交公告,公示百度地圖慧眼成功中標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人口大數據項目。此次中標,標誌著百度地圖慧眼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探索取得了新突破,雙方將在慧眼時空大數據與傳統數據相結合的基礎上深度開展人口研究,共同探討優化人口數據挖掘效率的思路與技術方法。
  • 國土空間規劃意義_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意義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保護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對於繼承悠久的文化遺產,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1)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2)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3)  城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專項 (4)&n 立即下載 國土空間規劃中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機制探討
  •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_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
    內容簡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城鎮開發邊界的劃定傳導研究——以天津為例 摘要:自然資源部下發的《關於做好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意見
  • 張險峰:國土空間規劃的半程體會與思考
    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2020年11月17日上午8:30由清華同衡總體規劃研究中心、貴州分院聯合主辦的「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專場準時拉開帷幕。
  • 搶先看 | 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分論壇七:新動能時代地圖大...
    2020中國測繪學會年會分論壇搶先看分論壇:新動能時代地圖大數據的創新服務與應用承辦單位:地圖大數據創新工作委員會主持人: 劉銳參與科技部課題《時空信息共享與集成技術方法標準研製》研究,並負責子課題《無線網絡規劃時空數據規範》國家標準的組織與編寫,共同編寫《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理論與實踐》。
  • 《固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_蚌埠市...
    >啟動固鎮縣國土空間規劃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為確保編制工作順利開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在充分吸收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工作經驗基礎上,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的作用,編制統一的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城鄉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全域覆蓋,全要素管控,形成全域「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一個平臺」,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空間管控作用。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
  • 合肥: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著重破解人口資源環境等發展瓶頸
    3月13日,合肥市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此次工作方案,明確了該總體規劃的範圍,以及未來這個總體規劃所包含主要內容。
  • 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 上海探索城市空間高質量發展
    面對上海超大城市人地矛盾極其突出的現狀,要結合「上海2035」總體規劃實施,進一步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更大力度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座談會上,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吳次芳教授表示:新法對提升土地管理水平、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意義深遠,土地制度改革充分認識到土地不同於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土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
  • 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巴東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12月23日,巴東縣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郭玲,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肖謹誠,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編制單位專家組人員參加啟動會。會上,技術專家就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內容作詳細講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從規劃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工作框架、工作保障等方面作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
  • 「行業觀察」張險峰:國土空間規劃的半程體會與思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正式開幕。2020年11月17日上午8:30由清華同衡總體規劃研究中心、貴州分院聯合主辦的「省級和市級國土空間規劃」專場準時拉開帷幕。
  • 【市縣動態】福州通報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印發以來,福州市在原城市總體規劃和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雙試點」基礎上,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協同聯動、強化技術支撐等舉措,現已完成市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雙評價」工作;基本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調整;同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
  • 新聞辦就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等...
    第二,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提高效能,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機構改革前,報國務院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都超過100個,同時審查中存在著事權不清、內容過泛、技術爭論多等問題,導致審查時限過長,有的規劃甚至批准之日就是到期之時,嚴重影響了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 五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作用和對空間性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加快完善規劃實施管理機制,有效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為五河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本次規劃統一採用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為現狀底數和底圖基礎,結合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地理國情普查、林地變更調查等各類現狀調查數據,加強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銜接,細化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內部調查,包括權屬邊界、已批已建、閒置未用、國有土地儲備等現狀地籍信息和規劃審批情況等;系統摸清五河縣國土空間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家底;全面客觀分析經濟、社會、資源
  • 百度地圖2020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 以時空大數據展現城市活力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中,百度地圖不僅服務於民眾的日常生活,還扮演著城市交通、消費、就業、旅遊等諸多方面的"晴雨表"。以百度地圖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為例。
  • 凱立德地圖推出時空大數據可視化地圖服務
    包括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均可通過可視化系統來查詢、統計、分析、運用數據,用以支撐業務系統功能。           三維空間的有效感知與實景可視化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工具,時空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是實現數據可視化和數據分析查詢的基石,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 面向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的城鎮開發邊界劃定研究
    而經濟全球化、考核制度等又促使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區域競爭,各地政府逐步以城市空間為載體,建立起以經濟指標增長為第一要務的「增長主義」發展模式[1]。這種模式直接助推了擴張式城市規劃的大發展,造就了規劃城市人口膨脹的「奇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級以上新城新區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2],吳縛龍教授則直接稱中國的城市與區域規劃為「為了增長的規劃」。
  • 國土空間如何規劃?用地用海如何分類管制?《指南》來了!
    這部指南是在整合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海域使用分類》等分類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中央18號文提出,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由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負責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標準體系,修訂完善國土資源現狀調查和國土空間規劃用地分類標準,制定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辦法和技術規程。自然資源部印發這部指南試行版,意味著其在修訂完善國土資源現狀調查和國土空間規劃用地用海分類標準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 多規合一 北京市確立「三級三類 四體系」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
    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2020-04-20 09:59 [摘要] 這是北京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性文件,是具體構建北京市國土空間體系並監督實施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推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希望杭州為全國「多規合一」後的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創新樣本
    杭州日報訊「人民規劃為人民,建言共繪2035」。昨日,作為「2020(第十五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的重要部分,「未來城市·杭州路徑」城市發展論壇在杭州正式召開。論壇上,來自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和中國工程院等10位業界著名專家學者,紛紛圍繞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亟待解決的「破」「立」話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杭州2035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囊支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