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民士氣12章13節:拿破崙遠徵埃及,歐洲各國組第二次反法同盟

2020-12-25 聞櫻桃醉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796年發生在兩個世界強人身上的事跡。其一是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開始在義大利戰場上建功立業;其二是當時世界頭號女強人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去世。

1797年12月7日,在義大利戰場上戰功赫赫的拿破崙回到法國,一舉成為法國人崇拜的戰爭英雄。

1798年3月5日,法國督政府任命拿破崙為埃及遠徵軍司令,遠徵埃及。同年夏,拿破崙率領3萬大軍,乘坐350艘艦船,從義大利進軍奧斯曼帝國所屬的埃及,企圖切斷英國同印度的通道,途中佔領了地中海的重要戰略據點馬爾他島。

拿破崙軍隊在金字塔戰役中擊敗馬木留克軍隊,奪取開羅。他不停重申自己對法土聯盟的尊重,小心翼翼地宣稱他真正的敵人是馬木留克軍隊,而不是奧斯曼土耳其人。

拿破崙入侵埃及之舉不僅對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造成極大威脅,而且沉重打擊了俄國爭奪地中海的計劃。

同年12月底,俄國首先同英國籤訂同盟條約。之後,奧地利、土耳其、那不勒斯等國也加入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

第二次反法同盟組成後,俄國立即投入戰鬥。沙皇保羅一世首先命海軍大將烏沙科夫率領由16艘軍艦、792門大炮、8000名水兵組成的黑海艦隊,在俄國歷史上首次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駛入地中海,攻佔法軍佔領的愛奧尼亞群島和科孚島要塞,建立一個隸屬於俄國的「七島共和國」。與此同時,保羅一世重新起用年近七旬、退職在家的名將蘇沃洛夫元帥,派他統率俄奧聯軍,對法作戰。

在地中海上,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聯合艦隊從法國人手裡奪走愛奧尼亞群島,並在那裡建立一個聽命於俄土兩國的被保護國。與此同時,英國艦隊從那不勒斯出發,雖未能阻止拿破崙在亞歷山大港登陸,但捕捉到停泊在阿布吉爾灣的法國艦隊,並將其殲滅。只有兩艘法國船隻設法逃走,但很快也被英國人俘獲。這樣一來,拿破崙大軍就被困在埃及,沒法回國。

相關焦點

  • 論國民士氣12章19節:拿破崙稱帝,第三次反法同盟組成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03年,美國花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買下廣闊的路易斯安那地區,共兩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在歐洲,俄國自1802年吞併喬治亞後,馬不停蹄繼續南下。同年(1804年),拿破崙在法國稱帝。元老院以法令形式修改憲法,並就設立「法蘭西人皇帝」及其繼承人問題向公民徵求意見。在隨後舉行的公民投票中,贊成者為3572329票,反對者僅為2569票。這一結果意味著經過法國大革命洗禮的法國人民以佔壓倒優勢的多數擁護拿破崙為自己的皇帝。對此,1789年革命元老拉法耶特深感震驚。他震驚的不是一個人的篡權,而是舉國的馴服。
  • 論國民士氣12章25節:拿破崙窮追猛打重創俄軍,法國威震歐洲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06年,拿破崙率領法軍打敗普魯士軍隊,佔領柏林,隨後法軍東進,佔領華沙。此後,戰爭轉到俄、法兩國之間進行。1806年12月26日,兩軍在普烏土斯克交火,俄軍失利。戰鬥中方才發現,俄軍的炮兵比法軍炮兵多得多,法軍元帥沒有按拿破崙指定時間進入戰鬥。奧熱羅軍團幾乎全部被俄軍炮兵消滅。拿破崙自己站在艾勞墓地旁也幾乎被俄軍炮火擊斃。法軍以重大代價消滅了本尼格森軍的三分之一,這是拿破崙戰爭中流血最多的戰役之一,也是拿破崙在順風順水中的一次不能算作勝利的勝利。6月14日,12萬法軍與8萬俄軍在東普魯士的弗裡德蘭決戰,俄軍大敗。
  • 論國民士氣12章37節:拿破崙戰敗被流放,英國騰出手收拾美國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13年的萊比錫會戰,拿破崙指揮的法軍在會戰中被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多國聯軍擊敗。萊比錫戰敗之後,法軍撤退到萊茵河一線,經過多年徵戰,此時法國已經民窮財盡。3月1日,反法同盟俄、英、普、奧四國代表在法國上馬恩省的首府肖蒙籤訂了《肖蒙條約》,協調各國在對法作戰及戰後歐洲秩序上的矛盾,規定各同盟國不得單獨與法國和談,要把對法作戰進行到底,迫使法國恢復到1792年的國界;締約各國必須各自提供15萬人的軍隊對法作戰。3月20日,聯軍向巴黎發起進攻。
  • 論國民士氣12章23節:拿破崙隨心所欲用他的戰劍重新繪製歐洲地圖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發生於1805年底的奧斯特裡茨戰役,又稱三皇會戰。拿破崙親率法軍以少勝多,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與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打得狼狽逃跑。對奧斯特裡茨戰役俄奧慘敗最感失望的當推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積極組織者、英國首相皮特。
  • 時代逆流——為什麼歐洲要組建七次反法同盟反對拿破崙?
    其原因分為兩方面,第一階段反對拿破崙是因為歐洲各國不想被法國大革命波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歐洲大陸現存的封建秩序,所以他們以主動的姿態去幹涉法國;第二階段的反法同盟則發生了改變,反法同盟變得被動起來,拿破崙稱帝以後展開了統一歐洲的徵程,這一階段反法同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體,不願看到拿破崙統一歐洲,因此只能被動的團結起來反對拿破崙;第一階段:封建君主和共和國的角力
  • 論國民士氣12章20節:拿破崙急行軍20天,擊敗奧地利兵團主力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1804年拿破崙稱帝,次年俄國、英國、奧地利、瑞典、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同期,對領土擴張孜孜不倦的俄國入侵亞洲的波斯。第三次反法同盟組成後,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決定在1805年8月進攻英國。
  • 近代戰爭10 拿破崙戰爭上:拿破崙天神降臨,兩敗反法同盟侵襲
    1793年,少校拿破崙開始嶄露頭角,在收復土倫的關鍵戰役中,帶領法國士兵反敗為勝,擊敗了反法同盟的猛烈攻擊。1795年,拿破崙又帶兵鎮壓了國內保王黨的叛亂,保住了法國大革命勝利的果實,拿破崙也因此被破格升為了準將,這是歐洲軍事史上的首例。1796年,拿破崙奔赴義大利戰場,接連在皮埃蒙特戰役、洛迪戰役、曼圖亞爭奪戰以及裡沃利戰役中打敗了氣勢洶洶的反法同盟。
  • 為何拿破崙被稱為法國人的救星?
    拿破崙回到巴黎,效命於雅各賓派,與搞專制獨裁的羅伯斯庇爾走得很近。這年12月,拿破崙奉命領兵防衛土倫港炮臺,成功擊敗來犯的英國艦隊,受到雅各賓派的青睞。24歲的拿破崙憑此役被破格提拔為準將。從此以後,拿破崙的人生幾乎就是開掛了一般,步步越級而上。兩年以後,拿破崙又被督政府委以重任,鎮壓保王黨掀起的叛亂。
  • 拿破崙:短暫和平
    拿破崙在遠徵埃及的時候,出兵佔領馬爾他島。被法軍佔領前的馬爾他,由聖約翰騎士團統治,而聖約翰騎士團則與俄國關係密切。在遭到法軍進攻的時候,聖約翰騎士團授予沙皇聖約翰騎士團大總管的榮譽稱號,期待求得俄國支援。 沙皇保羅一世答應幫助聖約翰騎士團守衛馬爾他,因為俄國對地中海上的這個戰略要地也是覬覦已久。
  • 論國民士氣11章87節:俄國接連擊敗奧斯曼,英國佔領澳大利亞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769年,奧斯曼大軍向歐洲進軍,遭遇一系列挫折,最終全軍撤退。同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提出由普、俄、奧三國瓜分波蘭;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開始實施入侵希臘的計劃;清帝國第二次派出遠徵軍遠徵緬甸。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敗戰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在進攻俄羅斯之後卻讓形勢發生了逆轉。拿破崙連續兩次敗給了反法同盟,最終沒有把法國的理念帶到俄羅斯。拿破崙在軍隊之中是一名炮兵,但他所涉及的知識方面十分廣闊,她曾經跟著法國的大軍徵服過埃及,有幸學到了來自埃及的各種軍事著作和理論,這可能就是他後面為何會表現出驚人天賦的理論來源吧!拿破崙因為出身於炮兵,所以他在後面的戰爭之中也是最喜歡使用炮兵。他在26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了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的司令。
  • 論國民士氣12章9節:法國烏合之眾擊退普魯士精銳之師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792年,清帝國遠徵尼泊爾大敗,然後喜從天降,尼泊爾主動請求和解。同年5月,俄羅斯帝國派出10萬大軍侵入波蘭。導火索是此前一年,波蘭議會通過一部新憲法,削弱了俄國對波蘭的控制。
  • 拿破崙歷史,30歲走上人生巔峰,如果不遠徵俄羅斯,後期不會失敗
    拿破崙生於1769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科西嘉島,他是一個左撇子,身高只有170釐米左右,在歐洲人眼裡是非常矮小的,所以他從小就經常被別人欺負。1779年拿破崙就讀於法國布裡埃納軍校,而且還是一名高材生,成績十分優異。1784年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這時拿破崙才15歲。
  • 從法國元帥到公眾之敵——十八世紀英國諷刺漫畫中的拿破崙
    此時歐洲反法同盟形成雛形,拿破崙準備趕回巴黎。1799年10月,法國民眾認為救星回來了,全都夾道歡迎拿破崙。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拿破崙法典》,基本上採納法國大革命提出的合理原則。民法典在兩個多世紀後的法國經久不衰。
  • 拿破崙戰爭是歐洲秩序第二次崩潰的直接表現
    導語:1800年,歐洲爆發馬倫哥戰役,這在歐洲近半個世紀以來看似只是一個小戰役,但它卻極大程度地加深了歐洲各國間的矛盾,尤其是凸顯出來法國在處理與歐洲各國間關係時的強勢態度,以及對於更高利益層次的追求。
  • 在自然疆界論引導下,法國如何擊敗反法同盟,成立萊茵邦聯?
    法國大革命彼時歐洲國家正在積極準備鎮壓法國的大革命,但是由於在同一時期,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先後主導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對波蘭的瓜分,分散了歐洲反法勢力的注意力,為法國維護革命成果提供了條件1793年,法國大革命成功地把路易十六推上了斷頭臺,在鍘刀落下的那一刻,波旁王朝王室的血液不僅染紅了反光的刀刃,同時也染紅了歐洲各國王室的眼睛。在神聖羅馬帝國的號召下,第一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但是這次行動其實並沒有取得成效。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797年1月15日法軍在裡沃利會戰(裡沃利位於現威尼託大區西部)的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使奧軍救援重鎮曼圖亞的企圖最終失敗,現在巴黎市中心著名的裡沃利大道就是以這場戰役命名的1797年2月2日,重鎮曼圖亞最終被拿破崙攻佔(現倫巴第大區曼託瓦省),至1797年10月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籤訂後,第一次反法聯盟崩潰1799年8月,拿破崙遠徵埃及受挫,歐洲各國趁此機會再次組成反法聯盟發起反法戰爭
  • 老師不會告訴你,拿破崙稱霸歐洲,其實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比如霧月政變後,拿破崙成功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執政官,這是他第一次登上王座。而後緊接著,便是拿破崙那載入史冊的軍事史神跡,翻越阿爾卑斯山,擊敗義大利,取得馬倫哥戰役大捷,從而獲取了歐洲大陸的戰爭主動權,迫使奧地利屈服,最終使得第二次反法同盟宣告瓦解。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因此,就需要保證歐洲大陸各國均勢,不能出現強國,就比如現在的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二戰時期的德國,英國都不希望大陸出現這樣一個強國。 因而英國極力保住拿破崙不死,就意味著歐洲大陸各國會深深的忌憚法國,而法國也不至於內亂,實力尚存的法國就與戰勝國普魯士、奧地利諸國就達到了均勢,這種狀態符合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獲取權利的保障。
  • 近代戰爭11 拿破崙戰爭中:成就巔峰,拿破崙帝國強勢稱霸歐洲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了,但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始終還是很不甘心。1803年5月,英國率先向法國宣戰,並再次開始積極的組建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4月,經過近兩年的籌劃,英國成功地拉攏了俄國、奧地利、瑞典以及丹麥等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