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是一個充電的機會,選擇不同地域對於開拓眼界有很多好處。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太原理工沒有,山西人除外啊,不是地域黑,太原理工真的就是在山西有名氣。
都說山西好風光,這裡有座好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其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
學校開始定名太原工學院,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山西礦業學院合併,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
汾水之濱,煌煌學堂。百餘年來,太原理工湧現出一批學術大師、行業翹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趙宗復、「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開拓者和奠基人」王曰倫、圓弧齒輪專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謝克昌、「知識分子楷模」欒茀、「草原公僕」雲布龍等。
假如考研,多數的學習專業都會在太原理工找到對應,這裡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設有24個專業學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
太原理工的老師很牛,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雙聘院士10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6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5名。
太原理工的校園很大,現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個校區,佔地面積2134266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169萬平方米。目前學校20個專業通過了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大學生學科競賽成績穩居全國高校50強。
太原理工科研實力雄厚,曾連續兩次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累計承擔「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各類項目1338項,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42項。
客觀講,太原理工的高校排名一直在下滑,其實太原理工的遭遇和山西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山西大地上,太行山、呂梁山分立東西,中條山橫亙於南,外圍則是萬裡黃河,這種以山河天險為屏障的地形,讓山西獲得了一個專有名詞,「表裡山河」。
山河之中,則是一連串的斷陷盆地,自北而南依次分布。太原,這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就扼守在太原盆地的北端,堪稱「表裡山河」的中心。
相對封閉的地形讓太原有了工業化的基礎,但太原卻在封閉中形成了對重工業、對煤炭的路徑依賴,抑制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太原煤炭行業過於「單兵突進」,單位面積耗能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成為全國環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太原理工的強項,原來都是與煤炭有關係,一度號稱山西的小清華,就業考研也都不賴。礦院曾是山西未來優秀男人的學院,因為據說礦院畢業的都是要當礦長的人,現在應該都轉行了吧。
太原理工引以為豪的優勢學科,其實除了開礦還真不是很多,但這裡的競技體育成績斐然,是國內迄今為止唯一一所獲得過男籃、男足兩項全國總冠軍的大學。特別是籃球,曾拿過2次全國CUBA總冠軍,素有西北王之稱。
曾經有段時間,說起太原理工,很多同學第一就想到CUBA,可這有什麼用呢,又不是太原體育學院。想到這裡,醋勁一下子就上來了。
那西魏遺少介紹這所大學幹什麼呢,就因為太原理工是山西省內最優秀的大學之一,現在又有鄭強擔任黨委書記,以後的發展還是很可觀的。
可以試一試,在太原理工打籃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