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井陘之戰,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次巔峰對決,勝負如何?

2021-01-14 歷史

自戰國初期魏國最先稱霸以來,戰國的格局幾經變化,秦國真正佔據優勢是在前260年的長平之戰後,在此之前魏楚兩國已經衰敗,樂毅率五國伐齊使得齊國實力一落千丈,加上齊國受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影響不再參與六國合縱攻秦,所以真正堪與秦國一戰的就只剩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軍事實力大幅提升的趙國。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和王翦是秦國人,廉頗和李牧是趙國人,大體上來說白起和廉頗大部分時候處於同一時期,王翦和李牧處於同一時期,按理說他們之間應該有過多次交鋒才對,然而史料中並未提到白起和廉頗交過手,唯一有機會交手的長平之戰因為趙孝成王的臨陣換帥也錯過了,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場對手戲是王翦和李牧在秦趙井陘之戰中的巔峰對決,那麼此次交鋒雙方勝負如何?


秦國自長平之戰擊潰趙國後實力一騎絕塵,特別是前241年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發動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卻被呂不韋各個擊破之後,秦國統一的趨勢其實已經不可逆轉;前238年秦王嬴政在剷除了呂不韋和嫪毐集團之後,在李斯、尉繚子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滅六國策略,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和趙國。


前236年,秦國兵分兩路發動滅趙之戰,一路由王翦率軍攻佔閼與、撩陽,一路由將軍桓齮、楊端和率軍攻佔鄴、安陽(因為長平之戰後秦國已經完全佔有韓國上黨地區,所以秦國可以從多個方向攻擊趙國,而王翦正是從上黨出兵東擊趙國),生死存亡之際,趙王只能讓李牧率鎮守北疆輕易不會調動的北方兵團南下,李牧先後在肥之戰和番吳之戰中兩次大敗秦軍,當然李牧這兩次大勝的對手並非是王翦。


前230年秦國滅韓,前229年趙國遭遇嚴重旱災,國內缺糧人心浮動,乘此機會秦國再次兵分兩路發動滅趙之戰:一路由王翦東出上黨,一路由楊端和北上河內準備夾擊邯鄲,李牧率主力在井陘擋住王翦,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次巔峰之戰就這樣爆發了,《戰國策》對秦滅趙的記載如下:

「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齮。王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趙,以奪取封於秦。」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最代將,斬李牧,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大破趙,殺趙軍,虜趙王遷及其將顏最,遂滅趙。」


雖然正史中並沒有兩人交鋒的具體記載,但是李牧在實力遠不如王翦,軍心不穩的不利情形下築壘固守擋住了王翦大軍數個月之久,讓王翦前進不得只能出下策以離間之計使得趙王換下李牧,由此可見李牧是略勝王翦一籌的;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防守的一方是王翦,而進攻的一方是李牧的話,王翦未必會比李牧做得更好。

秦趙井陘之戰,對於王翦和李牧來說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決戰,王翦在佔據優勢的情形下不能戰而勝之,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其實已經是勝負已分。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次巔峰對決叫什麼?結局如何?
    尤其戰國後期,兩軍相持,一時間沒辦法打破僵局的時候要麼撤軍,要麼出奇策打敗敵軍,很多時候,反間計就成了救命的稻草,如井陘之戰、田單復國之戰,長平之戰也是秦國利用了趙國求勝心理而成功的例子。戰國後期,基本上就是秦楚齊趙三國強國決定歷史走向,而楚國地廣人闊,後力不濟,齊國被燕國打殘,真正能夠硬抗一下的就剩秦趙兩個兄弟之國,這還是趙國胡服騎射以後積累的軍事優勢對秦國造成威脅。趙國憑藉這個優勢多次擊敗秦國。
  •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是千字文湊字數還是真的名副其實?
    所以其出處並不是嚴謹的歷史考據,而很可能只是挑了這四個和前後文不重複的字而已,為了講故事方便,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並列,後人於是就被他們稱為四大名將了。那麼,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到底是千字文湊字數湊押韻,還是真的名副其實呢?首先,這四個人固然都是頂級將領,但要說他們就是戰國前四的名將,這就很難說了。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直接對決,李牧對戰王翦,到底誰勝誰負?
    大家都知道,戰國有四大名將,嚴格來說,這四人所處的年代,其實相差不遠,尤其是白起和廉頗,以及王翦和李牧,但是這四人基本上沒有交過手,原本白起和廉頗在長平之戰當中是有機會交手的,但是最終趙國換帥,錯失了這一次機會,而四大名將唯一一次交手,便是王翦和李牧的井陘之戰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呢?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並且,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為了爭奪天下,還展開了多次較量,比如在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戰役中,秦國和趙國總共投入的兵力,顯然超過了100萬人。那麼,問題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種種原因,戰國四大名將雖然參與了多場秦趙之間的戰役,卻沒能在正面戰場分出勝負。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除了四大名將,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頂尖名將呢?
    「起翦頗牧」是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名將,因《千字文》的描述,後人漸漸將他們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實,他們四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戰國後期軍事指揮方面的頂尖水平,並不一定是意昧著他們四人便就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那麼,除了四大名將,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頂尖名將呢?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經歷大小70多戰,未嘗敗績,最吸引眼球也是最艱難的一場戰役當屬「長平之戰」。趙國大將廉頗為了抵禦秦軍在長平設立了三道防線,值得一提的是廉頗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三道防線緊密相連,秦軍與趙軍的第一次作戰便在廉頗豎起的第一道防線的山谷中,秦軍作戰勇猛,攻下第一道方先後佔領了光狼城。
  • 在戰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能不能稱為強將?
    戰國四大名將為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王翦為秦將。著名的千字文作者,是與無敵戰將陳慶之同時代的南朝梁官員散騎侍郎周興嗣所著,其千字文寫道王翦四人用軍最精,馳譽丹青,形容他們的功跡。就名將字義拆開來講,王翦的確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提到戰國歷史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也即分別是秦國的王翦、白起和趙國的廉頗、李牧。在《大秦賦》中,王翦、廉頗、李牧這三位名將,都有不同程度的戲份。特別是秦國一方的王翦,因為參與平定了嫪毐之亂,更是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此相對應的是,另外一位秦國名將——白起,則始終沒有出現。
  • 戰國四大名將誰更厲害,他們有過交手嗎?歷史給出了答案
    我們後人習慣眼中戰國後期有四大戰將,是當時最高軍事水平的代表,那麼既然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是否有過交手記錄?一、白起和廉頗一個是秦國戰神,一個是趙國名將。這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必然存在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場生死之戰的關鍵就是統帥之間的對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實力弱小,被魏國打得沒一點脾氣,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雖然日益強大,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是秦、齊、楚、趙四強爭霸,直到前262年的長平之戰後秦國才擁有了傲視群雄的實力,但即便如此秦國仍然吃過不少敗仗,今天就來說一說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 戰國四大名將排名:殺神白起位居第二,第一是否名副其實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期四位著名將領分別是秦國的白起和王翦、趙國的廉頗和李牧。在《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下面小編就根據四位名將的功績給大家做個排名。3.長平之戰後燕國20萬大軍進攻趙國,廉頗率領13萬人大敗燕軍,公元前249年,廉頗大舉攻燕,圍其國都,燕國被迫割讓五城求和。4..公元前269年,廉頗抵抗秦軍進攻,獲得了秦、趙數年的和平,長平之戰,廉頗在處於劣勢情況下與白起對峙,堅守長達兩年之久,合縱攻秦,攻取秦國壽陵。
  • 廉頗好歹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為什麼打不過名聲不顯的王齕呢?
    而長平之戰發生的時期,就是秦昭襄王后期。自此以後,山東六國再也沒有出現一位領軍式的人物,只能等待秦國的慢慢蠶食。長平之戰的過程固然是曲折的,但是大家是否對長平之戰初始的情況更加好奇呢?那就是身經百戰,更是被後世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為何連名聲不顯的王齕都打不過呢(至少王齕在當時是名聲不顯的)?
  •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一個得善終的將軍
    導語:在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湧現出諸如繁星一般的人才,其中便包括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名將無一不是戰功顯赫、聞名七國。戰神白起,橫掃千軍,中國歷史上由少勝多的戰役大都由白起所創造,但是最後卻被賜死杜郵。廉頗,相比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負荊請罪,最後廉頗因不被趙王信任,無奈出逃,客死他鄉。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公元前294年,率軍攻打韓國新城,因此登上歷史舞臺。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於伊闕之戰中,全殲韓魏聯軍;於鄢郢之戰中,先後攻克楚國重鎮鄢城、國都郢城,使得楚國丟失了腹心之地,國力大損;於華陽之戰中,千裡奔襲,以一場漂亮的閃電戰,殲滅了魏趙聯軍;於長平之戰中,坑殺四十餘萬趙軍主力。
  • 《千字文》名句賞析: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戰國四大名將風流千古
    《千字文》中「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句,說的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將,就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國的名將,廉頗、李牧是趙國的名將。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有「戰神」之稱。
  • 戰國名將篇丨李牧vs王翦:王者巔峰對決,王翦真的勝之不武麼?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無疑群星璀璨,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一代又一代霸主的背後,少不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壯,而李牧就是這其中之一。初出茅廬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在史書上的登場卻並沒有我們所普遍想像的那樣「驚世駭俗」。
  • 秦趙兩次井陘之戰,兩大名將的終極之戰,卻輸給了豬隊友
    第一次井陘之戰,李牧慘勝要說這人倒黴,一半都是自己造成的,經過秦國多年的削弱和打擊,到了嬴政時代,天下六國和秦國什麼實力對比,心裡都沒點數嗎?難道不應該團結力量,開始弱秦之戰嗎,就像樂毅伐齊,破72城一樣,當初揍齊國的豪氣都丟得乾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