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海報
阿爾法狗在戰勝李世石、柯潔選手後,讓本就引人矚目的人工智慧這一話題變得更熱門。AI也切實地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小到掃地機器人,大到無人駕駛,寫稿、翻譯,各個崗位上都開始出現了AI的身影。現在也許又有一個工種將面臨AI的挑戰,那就是播音員。
2018年1月22日,央視紀錄頻道與深圳衛視聯合播出了紀錄片《創新中國》。這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展現中國創新精神的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引起廣泛關注,將於3月5日20時起在央視九套重播。在這部紀錄片中,全程擔任解說的就是AI,主創團隊用AI分析重現了已故知名配音演員李易的聲音。
知名配音演員李易
李易聲音低沉渾厚,曾擔任過多部專題片的解說,其中不乏扛鼎之作。《改革開放二十年》《鄧小平》《圓明園》《再說長江》等作品中都有他的聲音。《肖申克的救贖》《約翰·克裡斯朵夫》等譯製電影中他也曾有聲音出演。他還曾為《海綿寶寶》中的章魚哥配音。2013年7月23日凌晨1時40分,李易在北京人民醫院因患急性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0歲。
單就《創新中國》配音完全由AI完成這一點,這部紀錄片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創新」。對此,製片人劉穎曾表示,這不只是對李易的致敬和懷念,更是對創新精神的最好詮釋。就記者自身的體驗而言,除部分詞彙之間銜接略有卡頓之外,很難察覺是AI配音。
《創新中國》共6集,聚焦信息、製造、生命、能源、空間與海洋等深具影響領域的創新發展,在宏大的國際視野裡探討中國的創新成長以及由此引領的世界影響。該片之前曾在B站上線,頗受好評,網友紛紛表示,在看過這部片子之後,有一種「膨脹」的感覺。
《創新中國》裡集中展示了中國科技新成就
這部紀錄片從信息、製造、生命、空海等領域和行業為專題的一個個事例,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迅猛發展,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世界科技創新的貢獻和影響力。這無疑會增進觀眾對於中國創新力量的了解,也必定會增強觀眾對於中國科技力量的信心,提升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如果只是單單羅列事實,解釋晦澀的技術原理,這將讓整部紀錄片陷入「新聞簡報」的泥潭,所以《創新中國》除了展現我國的科技創新成果,也注重創造了這些成果的人,把鏡頭聚焦在那些為了中國科技創新貢獻青春的科技人員的身上。《創新中國》六集300分鐘,用47個創新故事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工作在科技創新第一線的人。製片人劉穎曾透露,片中的每個故事幾乎都要改七八遍甚至十幾遍。
「幾乎每一個故事都可以擴展成為一個系列片。」總導演史巖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現在我們才發現,科技領域的故事並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平淡而刻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紀錄片最好的題材。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導演關注這個領域,去拍攝和展現當代中國的創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