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文案寫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但事實上在寫文案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明明列出詳細數據,主管卻說我,說不到重點點子很多,可怎麼一氣呵成落實成文案該怎麼寫才能讓我的報告重點突出、說服力十足那麼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讓自己的文案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呢?我推薦這本《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這是一本教會我們「用邏輯來寫作」的工具書。
本書作者高杉尚孝,曾在麥肯錫諮詢公司任職管理顧問,1997年成立高杉尚孝事務所。他常年活躍於邏輯思考、商務寫作與交涉等領域,並從事企業研習、培訓工作。十幾年來協助數十家日本知名企業培養出數以千計兼具思考與寫作能力的一流人才。
在他根據多年經驗撰寫的《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這本書中,從最簡單的分辨信息、表達信息、設計信息等講起,到麥肯錫公司著名的金字塔結構、MECE原則,結合他獨創的「高杉法」與SCQOR故事展開法,教會讀者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核心,並建立層次分明的文案架構。
01、邏輯表現力的基礎:信息
在邏輯表現力的領域中,只要是構成商務文案的所有有主語、謂語的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信息,這些信息是構成商務文案的必要「零件」,因此,我們可以把文案創作看成是組合信息零件。
以文案的結構而言,信息可分為上層信息和下層信息:上層信息:就是你想通過文案想傳達的最終信息。比如「希望通過這次交涉能提高自己與對方的滿意度」,這就是最終信息,也就是通過文案你想達到的目的。
下層信息:假如這份文案由好幾個章節構成,那麼每一個章節都有它想傳遞的信息,這個信息就要比剛才的上層信息低一級。
如果每個章節裡又分為幾個小段落,那麼每個段落也有它想傳遞的信息。這個信息又比剛才的章節信息要低一級。
一份文案,在結構上可以區分出不同層級。
信息的分類:記述、評價、規範信息可以分為兩大類:描述、規範。
描述性信息是表示事物的狀態。而規範的信息則表示事物應該有的狀態或者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描述性信息又可分為記述和評價,而規範信息則只有它一種。於是,信息可以分為:記述、評價和規範。比如:
記述:需要採購的這個桌子500元一張。(平鋪直述)
評價:這個桌子非常有設計感。(有形容詞)
規範:公司必須儘快拿出方案,開發出××控制裝置。(有動詞)
這三種信息是構成商務文案的基本素材,需要學會如何辨識,這是邏輯表現力的基礎。
02、表達信息:熟練運用清楚表達和模糊表達
一則信息是否容易理解,關鍵在於它的明了程度。商務文案不能讓讀者去推敲意境,要儘量減輕接收者的負擔。
在重視清楚表達的同時,並不代表全盤否定模糊表達。因為邏輯表現力也要講究尊重對方的情感,但要注意使用模糊表達時必須先認清狀況。
比如:一家企業的股票暴跌,證券分析師去拜訪該企業主管,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如果只是注重清楚表達,他會這樣詰問:「貴公司股價暴跌,請問你們的經營團隊認為問題出在哪裡?」這確實是清楚表達,但在這樣的情形下使用顯得有點咄咄逼人,引起對方反感,這樣或許反而得不到重要的信息。
我們可以有意地使用模糊的表達:「可否請教,貴公司的股價發生劇烈變化,原因是什麼?」
模糊表達和清楚表達,兩種都需要掌握熟練,根據不同語境熟練運用。
03、連接詞是文章通順的靈魂
有時候我們感到「這文案真難懂」時,發現每一個零件分開看都能懂,可讀完整篇文章仍然覺得難以理解,那麼這時候問題應該是文章不夠通順。
我們從小就被要求寫文章要通順,其實通順是要建立在邏輯連接詞上,因為所謂通順就是指每則信息之間的前後關係。文章通順與否,全在於你是否能將每則信息之間的前後關係,明了地傳達給對方。
如果是商務文案,因為篇幅較長,所以通常有好幾個章節構成,而章與章之間的信息都得有關聯。每個章又會有多個分段,每個分段之間的信息也必須有關聯,而分段又由多個句子構成。
因此,不僅文案的信息與章信息有關係,連章信息與分段信息之間,甚至是分段信息和一些句子之間都有關係,它們構成了上下不同層級的金字塔關係,而這些關係都需要靠邏輯連接詞來表達。
思考如何加入邏輯銜接過程的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邏輯思考。製作一份通順的文案,用邏輯來銜接可以讓信息之間的關係明了,減輕接收者的負擔。
因為只要使用正確的邏輯連接詞,接收者就可以輕鬆理清上下文關係。
例如:使用「因此」,接收者立即知道你是根據前面的根據做出後面的結論;使用「藉由」,那麼接收者就能想到前面你會講到手段,後面會講到目的。
如果使用模糊的銜接方式,接收者不能準確知道你想表達的信息,只能往下讀,之後再從前後的關係去推斷,因此,邏輯表現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儘量不要造成接收者的負擔。
結語: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是一本讓你學會邏輯思考方法,並提高寫作能力的工具書,目標是提升你的文案寫作技巧,讓你寫出的文案兼具邏輯思維和明確表達的文章或報告,全書包含很多與思考和表達有關的技巧,值得反覆閱讀思考,當然更重要的是按照書中的方法去不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