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
11月17日,百度發布Q3財報,當季百度營收282億元,淨利潤137億元,決定「初印象」的兩大核心指標,均非常出色地超出了華爾街預期。
堪稱耀眼的是,第三季度百度 Non-GAAP下的淨利潤,大幅超出華爾街平均預期水平64%,經調整EBITDA利潤率也高達46%。
這份「初印象」,似乎初步應驗了巴克萊等華爾街投行此前的預計,即百度將在2020年下半年走出拐點。財報發布後,花旗、瑞穗、新街等投行紛紛上調目標價,其中新街將目標價由140美元上調至170美元,上調幅度超20%。分析師認為,百度核心反彈顯著,重申買入評級。
01 業績拐點:移動生態持續夯實、重塑,打開變現空間
作為三季度百度營收超預期的核心因素,當季百度實現了214億元的核心業務收入,其中核心在線廣告業務收入184億元,核心非在線廣告收入也達到了29億元,同比增長幅度14%。
眾所周知,百度的核心業務收入,與百度移動生態的健康、繁榮程度直接掛鈎——百度移動生態的用戶規模越大、參與度越好,移動生態的內容越豐富、越多元,可變現的潛力就越大。
三季度的百度移動生態,有繼續夯實的一面。百度Q3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百度App日活達2.06億,且依然處於上升通道,而百度移動基礎的三大支柱,百家號、小程序、託管頁,均表現不俗——百家號創作者數量達360萬,同比大漲52%,小程序數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而來自託管頁的收入佔百度核心在線營銷服務收入的比重進一步上升,已接近三分之一。
也有重塑的一面。在百度Q3的核心收入中,非在線廣告收入高達14%的增長幅度,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亮點——這意味著,百度移動生態的多元化變現是富有成效的,隨著高增長的延續,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業績支點。事實上,隨著收購動作繼續加碼(如最近百度全資收購YY),直播、會員、遊戲等多元變現模式不斷解鎖,一方面,現有用戶基礎的變現潛力會持續凸顯出來,另一方面,更加豐富的內容,也在強化百度移動生態的用戶粘性。
02 估值拐點:新基建下百度AI商業化加速,百度估值邏輯「一變三」
百度AI業務的獨立重估,是此前海外投行唱多百度的又一個重要邏輯——進入第三季度,奧本海默、高盛、巴克萊等多家華爾街知名投行「集體反轉」,在研報中都提到了將百度AI業務進行獨立估值的觀點,這在之前是沒有過的市場現象。
表面上看,這與百度今年第三季度的一個資本動作直接——百度AI的戰略性業務小度科技宣布獨立融資,融資後估值達200億元。更深一層看,國內新基建的落地疊加百度AI商業化全面加速,這對於百度AI的全面重估是更加根本的推動。
而起碼在國內的市場環境下,AI賽道下的百度小度、Apollo、智能雲……都是相應領域首屈一指或舉足輕重的選手,且商業化加速勢頭明確。2020年上半年,小度智能音箱全品類繼續蟬聯出貨量中國第一,9月,小度助手第一方硬體設備月語音交互次數達27億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5%;從百度第三季度財報來看,Apollo在智能交通、車聯網及自動駕駛領域均取得技術及商業化關鍵突破;在智能雲領域,百度憑藉領先的AI解決方案形成了差異化發展路線……
而百度AI一旦獨立重估,估值提升的潛力非常大——百度不僅是AI賽道的執牛耳者,而且,純粹以市盈率計,當前的估值僅為15倍,對百度AI業務的獨立重估,意味著百度的估值體系將會「一分為三」。
首先,適合用市盈率來估值的,僅僅是百度積極穩健的移動生態業務,而百度Q3核心業務體現出的盈利能力非常強大。
其次,百度一系列快速發展的新興業務,如百度網盤、智能交通、車聯網、智能雲等,更適合用市銷率,而非市盈率來估值。顯然,這會帶來明顯的估值提升,同時,伴隨著規模的增長、業績的釋放,這類業務估值的持續提升也不是問題——我們會發現,百度的這類業務,不僅是一個多元的組合,而且部分已經進入到新基建的範疇之內,同時依賴於AI的部分較為成熟的技術能力,持續增長的確定性是很大的。
以百度智能云為例,根據IDC的報告,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中,百度智能雲在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方面均名列第一。此前,知名投行巴克萊給予百度智能雲估值78億美元,分析師同時表示,未來智能雲還有更高的增長空間。
百度Q3移動生態確定性的業績拐點,疊加AI商業化的加速,即便是極為保守地看,百度未來的估值提升空間也是很大的。在國內,疫情讓各個行業都在加速適應數位化生存,如今海外資本對百度的唱多、加倉,實際上並無不同,只是看得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