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皂莢樹,搖曳滄海桑田中——位置在汝陽陶營(劉佔江)

2020-12-11 汝水隱者

▲千年皂莢樹位置——汝陽縣陶營鎮小北西村小學院內(衛星圖)

近日,在微信文化群裡得知:「汝陽縣陶營發現千年古樹,樹下還有古碑」的信息後,汝州文化愛好者楊佔營、劉佔江、張建莊及任永卿一行,便於2020年11月19日上午,驅車前往位於汝州市西、汝陽縣陶營鎮去尋訪傳說中的千年古樹及古碑所在地。

▲汝陽縣陶營鎮小北西村小學大門

大家經多方打聽後,最終找到了所在位置——小北西村,當看到眼前這棵巨型皂莢樹時,皆驚嘆不已。一般情況下,皂莢樹雖具有較強生命力,可壽命最多為六、七百年左右。可此棵皂莢樹的樹齡已達到上千年之多,而且從目前看,其長勢還基本保持著良好狀態,這在河南中原一帶實屬罕見。

古皂莢樹(及石碑),在今汝陽縣陶營鎮西,一個叫小北西村的小學院內,樹齡當地林業部門鑑定為1007年,樹的根部用12個小學生才能合圍。皂莢樹下並有清代光緒年間所立的《伊陽小北西村回收白衣堂官地碑記》、《伊陽小北西村挑浚官渠碑記》和《伊陽小北西村白衣堂施地碑記》等碑刻三通。

▲千年皂莢樹及古碑現狀全貌

經現場測量,其樹身高約4.5米,樹圍約5.7—6.5米,樹冠覆蓋直徑約23.5米,覆蓋面積約545平米(折合約0.818畝)。從樹身上發出的主幹共7大支,現有4大支。可惜其餘3大支於1987年颳大風時掉下,當時光解整塊大板就裝了好幾架子車。

▲古皂莢樹用12個小學生才能擁抱住(根部)

當前,由於該樹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雖然樹的中心出現空洞(現可容納數人),而樹的枝葉大部分垂地而臥,但長勢還基本良好。不過所在學校教育有方,學生愛護古木意識較強,無見有任何折枝拽葉現象。但從長遠看,仍需進一步採取具體的保護措施為好。

▲古皂莢樹滄老的樹身(局部)

在與王俊昌老師交談中得知:陶營鎮小北西村小學原為白衣堂古剎舊址, 白衣堂是專為白衣奶奶(即白衣菩薩)建造的廟堂。白衣堂原佔地面積大約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共有主殿(供奉有白衣觀音菩薩塑像,兩側分別有童子童女塑像)及殿前捲棚、東廂房為火神殿(內有火神爺塑像),西廂房是沒爺殿(殿內無神像),以及高臺子戲樓、前大殿及門樓等建築,創建年代失詳。古皂莢樹就長在原白衣堂廟院大門前,今學校院內西南角、南教學樓旁。

▲小學生們在古皂莢樹下嬉耍

察院內碑文得知:一是在大清光緒年間,白衣堂擁有官地三十餘畝(應該是白衣堂的一部分地產)。二是在大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份,有本村信陽州籍住戶徐文林老人,「因年老無子,六親俱無」,與首事及本村人等立據,死後將所有田產,包括兩段共11畝耕地施捨於白衣堂管理,以益香火資費。三是白衣堂在大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份,在修村北四裡許官渠時,曾捐銀伍拾兩銀,說明當時白衣堂香火比較興旺。

▲古皂莢樹主身上部

解放初期,白衣堂被學校佔用,一直到1979年6月,因修建北面一棟教學樓,北大殿被扒掉,鐫嵌於大殿西牆上有5尺多高的古碑亦不知去向。再到1982年,為建南面一棟教學樓,正應對著古樹的古戲樓也被扒掉。如今,僅剩下的唯一一棵千年皂莢樹,仍屹立於學校校園內,好像在向來訪者訴說它所經歷過的滄海桑田和人間的悲歡離合。

▲古皂莢樹下的三塊清代碑,記載的是白衣堂內容

據說,原古戲樓雖不算很大,但青磚黛瓦,精緻美觀,光樓臺就有兩米多高,均用青磚和青石壘砌而成,整個戲樓可為建築精品。白衣堂建築群中的古戲樓和戲樓前的古皂莢樹粗壯的枝幹和挺拔而巨大的樹冠,還有垂落到地面上的皂莢角,襯映著翠綠的旗杆山,組合成完美的整體,遠遠望去,宛若古汝州西部的一處勝地、仙境。

▲因樹冠太大古皂莢樹大部分枝葉均垂在地上生長

依史料記載:汝陽縣,因縣治位居汝河之北而名。周朝時為伊川地。漢為陸渾縣地。隋唐置伊陽縣,隸汝州。後伊陽縣置撤銷。明初為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東、汝州西又復置伊陽縣,隸屬汝州直隸州。清朝時至民國初仍隸汝州;因與宜陽縣同音,1959年改為汝陽縣。故從隋唐至民初的1400多年間,汝陽縣均隸屬汝州直隸州管轄。

▲白衣堂裡敬奉的白衣菩薩像(網絡)

但查遍汝州舊志,在大清道光廿年《直隸汝州全志》上,僅有小北西村村西的大北西村漢高祖廟的記載,並未見有小北西村白衣堂的任何記載;只見有離小北西村西北8裡曹家凹村古槐的記載,並未見有小北西村古皂莢樹的任何記載。根據現有資料推算,在大清道光廿年編寫《直隸汝州全志》時,此皂莢樹就已經有827年的樹齡了!那麼這麼大的一棵古樹及白衣堂,不知為何竟然都沒有記載上,箇中因由耐人尋味。

▲汝州文化愛好者們對碑文進行拍照、抄錄

經現場走訪、查「百度百科」後,對白衣堂有了更深認識:一般情況下,在農村現存的白衣堂中供奉的是白衣觀音,白衣觀音系唐代以後所成立之造型。因為觀音菩薩有很多化身,最出名的就是白衣觀音和千手觀音。而白衣觀音是三十三相觀音中之第六尊,身著白衣手持定印,或左手持白蓮花,祈求息災。右手作許願狀,伸出五指平伸,手掌向外置於腰邊前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或軟草巖上。白衣觀音旁邊站有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男的叫善財童子,女的叫龍女。

▲汝州文化愛好者對王俊昌老師進行採訪

至於白衣堂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古時中原兵荒馬亂,到處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寧。小北西村村南有座紗帽山,當時在山下一帶村莊中,常有一位一身白衣的婆婆為婦女們施藥治病。她所帶藥物皆為液末,一療即愈,療後即去,只討一茶半飯,從不受人錢財,也不知究竟所居何處。問之,則自稱遠方如來村人氏,孀居無依。鄉民遂呼之為「白衣醫婆」。後來,有一樵夫在紗帽山上打柴,遇見她在山上洞中珈玞而坐,便上前施禮詢問:「醫婆在此居住嗎?"只聽她回答說:「不定」。言畢不見,無影無蹤,不知去向。樵夫異之,告於鄉人。鄉人亦異之,結伴上山探視。不想白衣醫婆所住山洞空空如也,鄉人視為神靈,疑為觀音菩薩顯靈,下凡救助蒼生。於是眾人在位於路旁的小北西村修建白衣堂,四時八節祭拜。

▲汝州文化愛好者楊佔營劉佔江張建莊與小北西小學王俊昌老師合影留念

傳說終歸傳說,不過從古皂莢樹的樹齡推測,白衣堂創建年代應該較為久遠。也可以這樣說,這棵古皂莢樹見證了白衣堂的滄海桑田,以及從興建到衰敗的整個歷程。同時,這棵帶有靈氣的千年古樹,看到了中原朝代的更迭,尤其是小北西村自古至今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我們或許領悟到了「根」的力量,更感受到了這棵「村之魂」巨大的生命力,不禁油然惑嘆!

相關焦點

  • 魯山縣代坪村:皂莢樹下「農家樂」
    12月18日,在魯山縣四棵樹鄉代坪村,一棵高大的皂莢樹長長的枝丫伸到一處新建兩層漂亮小樓的農家樂院內,上面掛著一個招人喜歡的老式馬燈。「這個農家樂是張春彪家的,開業還不到一年,純收入就達到了10萬餘元,張春彪還被評為『脫貧之星』呢。」駐村第一書記吳全偉介紹道。
  • 林草科普|皂莢:樸實無華傳古今,渾身皆寶惠林農
    仲夏時分,嫩黃的皂莢一大抓、一大抓地綴滿枝條。秋風乍起的時候,飄落的秋葉無聲地向人們詮釋著落葉歸根的故事,樹上高懸的濃黑、堅硬的莢果便在風中叮咚作響。深秋時分,樹上隨風飄移的莢果烏黑髮亮,形如刀鞘,輕輕一搖,只聽裡面的皂仁譁譁作響。周邊的鄉鄰們便及時將成熟的莢果採摘、收集起來。嚴冬,昔日喧鬧的皂莢樹突然變得寂靜起來,站在皚皚白雪中,沉靜而肅穆。
  • 【汶川地震十年】千年紅豆樹 震後發新枝
    (何川/攝)  央視網 消息 (記者何川)村因樹而名,樹因村而有情。  十年前的那天,震動從地底呼嘯而來,席捲蜀中。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一棵千年紅豆葉落如雨、如泣如訴。十年來,這棵古樹見證了紅豆村一點一滴的變化:看滄海桑田,聽人間歡喜。
  • 劍三皂莢怎麼獲得
    榴芒兔在遭受一段時間攻擊後就會爆發吐出腹中的泡泡,並給俠士一份皂莢,傷害越高,獎勵越多,吐出的泡泡也更醒目。 劍網3皂莢怎麼得 兒童節活動開始後,俠士可在各大主城與吐泡泡的榴芒兔邂逅,開啟一場瘋狂又有趣的戰鬥!
  • 誰在風中搖曳
    窗前的樹在風中搖曳,時而向左,時而向右,時而向前,時而向後……風來時,低頭抱首,枝葉緊緊相擁;風去時,昂首復立,枝葉舒展散姿。風暫停歇,樹也停歇。人生就像風中搖曳的樹,只能迎風而行,隨風而搖擺,卻不能讓風連根拔起。
  • 搖曳「露」營又來了,這個絲襪的角度姿勢和腿的長度,愛了愛了
    某個冬日的故事,「少女+戶外活動」這個題材,一直是人們的熱議,看到搖曳「露」營會不會很愛呀?,很多人認為他的過譽太高了,並比不上《海賊王》這類的題材,但是兩個並沒有什麼可比性,講述的是一種輕鬆悠閒自然的生活,是人們非常嚮往的一種狀態,有錢有閒有自由的一種日子,既可以旅遊又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所以這種作品同時也受到了很多宅男的關注,搖曳露營也成為宅男中的心目中的女生,可愛的形象深入人心
  • 汝陽:時代先鋒李新念——甘灑熱血育棟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他叫李新念,現任汝陽一高黨支部書記,校長。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人民教師,卻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了菁菁校園,以他甘灑熱血育棟梁的情懷,為鮮豔的黨旗增添著無上的榮光。
  • 鳳頭村,滄海桑田楠木林
    楠木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林中最大株胸徑達1.57米,樹高39.6米。楠木不僅美麗、神奇,而且見證古村滄海桑田和水土人文與紅色革命的碰撞交融,深深吸引海內外遊客。鳳頭村得名,源於千年前,池家族始祖路經此地,望見楠木林間溢出五色光彩,似有鳳凰飛出林間。回家後,全族遷徙此地定居,並命名為鳳池村,後改鳳頭村。傳說中,鳳凰非良木不棲,是靈氣神鳥、幸福使者。
  • 痴心空守千年夢,恨意漫隨萬古長;滄海桑田,春花幾度變秋霜
    前言:滄海桑田傷往事,春花幾度變秋霜。痴心空守千年夢,恨意漫隨萬古長。寒山瘦水餘生苦,落花衰葉訴離殤。人未老,鬢先蒼。歸雁南翔,為誰伴夜長?悲歡一夢,為誰夢赴瀟湘?不解離愁,為誰清歌吟唱?歲月蹉跎,一笑拈花意未央。
  • 《刺客信條:奧德賽》黑帝斯的折磨全謎題陶片位置介紹
    18183首頁 刺客信條:奧德賽 《刺客信條:奧德賽》黑帝斯的折磨全謎題陶片位置介紹 《刺客信條:奧德賽》黑帝斯的折磨全謎題陶片位置介紹 來源:網絡
  • 《部落與彎刀》陶山鎮的制陶工廠在哪裡 坐標位置分享
    導 讀 《部落與彎刀》中的陶山鎮的制陶工廠是任務需要找的地方,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陶山鎮的制陶工廠在什麼位置
  • 從《山海經》裡的「甌居海中」,讓你知道什麼是「滄海桑田」!
    傳說中,麻姑見過東海三次變成桑田;而真實的歷史會告訴你,溫州經歷過4次滄海變桑田——從先秦時期的「甌居海中」,到如今東海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溫州用5000年告訴你什麼是「滄海桑田」。滄海桑田,變幻如斯。「岙」「岐」「垟」「嶼」其實不僅僅是岙,溫州地名中的「岐」、「垟」、「嶼」,都是海洋留在溫州人記憶中的符號與痕跡。
  • 《部落與彎刀》陶山鎮的制陶工廠在哪裡 位置詳細介紹
    導 讀 【九遊攻略】部落與彎刀陶山鎮的制陶工廠在哪?
  • 強勢盤點一波「古穿今」小說,一覺醒來滄海桑田,已經過了千年
    《以胖為美》作者:九鷺非香李媛媛覺得自己終於變成了一個絕世美女但沒想到在時光荏苒,歲月變幻,滄海桑田之後這個世界的審美居然特麼的變了……PS:女主的侍衛長跟她一起穿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不管在哪個時代,她都要抱緊最粗最粗的大腿不放。看來看去,只有她那便宜老公的金大腿最粗了。《將軍的娛樂生活》作者:西淅名字能止小兒夜啼,連著最橫的兵痞聽了也腿肚子發軟的女將軍。
  • 汝陽:紅薯「打擂」,單株重66.55公斤奪「薯王」
    據悉,汝陽紅薯文化節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三屆了。三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汝陽紅薯節認識汝陽紅薯、了解汝陽紅薯、選擇汝陽紅薯。今年的第三屆紅薯文化節相較以往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活動也更加豐富、更有意義:已經開展的「萬斤紅薯送洛城」活動,大家將汝陽紅薯贈送給了在一線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交警以及城市管理人員;「汝陽紅薯開挖節」則邀請了近兩百名汝陽紅薯種植戶共慶新薯開挖,共享豐收喜悅。除此之外,活動組委會還向廣大市民發放了「汝陽紅薯豐收消費券」,讓市民朋友不僅可以免費品嘗汝陽紅薯,還可以持券優惠購買汝陽紅薯。
  • 汝陽紅薯為何這樣香甜?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2019年,汝陽縣抓住區域公用品牌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大紅薯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品牌文化、產權保護支持力度,取得明顯成效,紅薯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品牌價值得到凸顯,市場知名度得到提升,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汝陽縣依託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工程項目,緊緊抓住汝陽紅薯品牌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 「將進酒Bar」五千年的陶杯,盛著怎樣的酒?怎樣的月光?
    200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宜賓市屏山縣距今約4500年的叫化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出一個紅褐色陶杯,轟動一時。專家判斷,這個陶杯是當時的酒器。作為宜賓出土文物中最古老的酒具,這個陶杯見證了酒都宜賓4500年的釀酒歷史。五千年前的陶杯,盛著怎樣的酒?怎樣的月光?
  • 長安這個千年古村將在嬗變中迎來新生上塔坡村拆遷紀實畫冊《上塔...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張利平) 在西安城南,有一座千年古老的村落,叫上塔坡村,隨著城市的變遷發展,將在嬗變中迎來新生。12月17日,記者從長安區了解到,一座「城市綜合體——中糧千禧國際區」項目不久將會在這裡誕生!
  • 河南汝陽內埠法庭譜寫「楓橋式人民法庭」新時代新篇章
    疫情防控期間,內埠法庭敲響汝陽法院網際網路審判第一槌,利用雲間法庭等信息化手段化解糾紛72件。三、延伸司法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主動延伸服務,定期走訪企業,提供訂單式法律服務,開闢涉企糾紛綠色通道,對於涉企糾紛快立快審,及時督促履行,為企業挽回損失2000餘萬元。
  • 我國僅有的「樹抱佛」:千年古樟裡,竟藏著比小孩還高的佛像
    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個「奇蹟」,它就是中國唯一的「樹抱佛」。「樹抱佛」,顧名思義,就是樹抱著佛像。對此,不少人會疑惑,樹木的生長軌跡是不可控的,為什麼會有樹去抱著佛像呢?事實上,中國的這個「樹抱佛」,可不僅僅是抱著佛像那麼簡單,在樹的「肚子」裡,藏著一個有八九歲小孩那麼高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