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最美生態 河南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有了路線圖

2020-12-12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如何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統籌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與修復。10月26日,由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自然資源廳等組織編制的《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全國率先啟動《規劃》編制

  2018年,省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共同牽頭,在全國率先啟動《規劃》編制,積極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規劃》階段成果在我省南太行地區申請列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等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應用。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說:「這個《規劃》成果來之不易,共歷時兩年半,從提出思路、摸底調查,到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各參與單位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和心血。」

  《規劃》是省委、省政府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精神組織編制的重要專項規劃,重點聚焦全省重要生態系統,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各要素相互關聯角度出發,對「十四五」至2035年期間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進行的總體設計。因此,《規劃》定位側重於統籌指導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引領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科學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並作為未來指導我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的重要基礎。

  生態保護修復路線圖

  根據《規劃》,我省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目標是:「五年解決突出問題,完成重點地區生態修復,守好生態家底。十五年修復生態屏障,築牢保護格局,擦亮出彩底色。」

  具體地說,到2025年,全省流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提升,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同步治理、應治盡治,基本完成重點地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土地整治與土壤汙染防治取得階段性進展,森林、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黃河生態廊道初見雛形,重要山脈、河流的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功能顯著增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走在黃河流域前列。

  到2035年,以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及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為主體的生態保護格局全面形成,全省重要生態系統面積保持穩定,質量功能明顯增強,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日益增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高質量發展取得突出成就,生態黃河奔流不息,基本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河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擔任這次專家評審組的組長。他說,《規劃》指導思想明確,編制方法科學,技術路線合理,本底調查成果紮實,指標任務、工程設置較為合理。

  築牢「三屏」「四帶」生態安全格局

  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處長王保海說,要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築牢全省以「三屏」「四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切實提高生態安全保障水平和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輻射帶動豫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

  「三屏」是指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3大生態屏障,「四帶」指黃河、淮河、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乾渠沿線、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4個生態保育帶。

  統籌考慮重要流域、山脈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連通性,我省將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分為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黃河中遊地區、丹江——唐白河流域、黃河下遊地區、黃淮平原等7個區域進行布局,分析提煉了各區域的自然生態狀況、突出生態問題,以及生態保護修復的主攻方向。

  張興遼說,未來,我省將聚焦黃河等重點區域,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溼則溼,有序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為建設美麗河南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我市召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整體規劃》評審會
    2020-07-22 10:18 來源: 澎湃新聞 魅力古交 7月16日,我市召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整體規劃》評審會。 會議聽取了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關於《古交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
  • 馬保文調研指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12月7日下午,市委書記馬保文調研指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求,要在精細管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前提下,著眼長遠發展,提升標準境界,建管並重、綜合利用,切實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系列報導(3)「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仲冬時節,潘安湖溼地公園大小島嶼喬木、灌木、蘆葦遍地,湖面遊弋著成群結隊的野鴨,生態美景不遜春夏秋色。
  • 廣東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南嶺地區經濟生態發展共贏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規劃布局在7個重點區域,其中一項重點就是主要涉及了福建、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5省(區)的南方丘陵山地帶,包含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武夷山等重要山地丘陵區。
  • 自然資源部來我市調研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11月18日至19日,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羅明率調研組一行來我市調研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趙濤,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朱亞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壽喜、副局長唐世清等陪同調研。
  • 曾伯怡調研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展情況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熊敏 曹丹)4日 , 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曾伯怡還率市自然資源、財政、發改、水利局等單位負責人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進度情況進行調研 。 在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十標段和七標段 , 曾伯怡仔細詢問項目建設進度、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 零陵:趙立平督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情況
    紅網時刻12月3日訊(零陵站記者 陳濤)12月2日下午,零陵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立平深入珠山鎮督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區委副書記龍軍參加。趙立平實地查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2、5標段開展情況及建設進度,聽取了相關工作情況匯報,並就項目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
  • 「海北州」祁連: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通過系統實施總投資6.13億元6大類48子項目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得到充分實踐。近兩年,祁連縣境內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問題得到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持續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安全隱患得到消除,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 什麼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主要內容有哪些?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多樣性,例如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應結合供給與需求,做好協調與權衡。一、生態本底狀況的調查與評估生態本底狀況的調查與評估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實現對生態系統管理和保護動態監測的重要環節,因此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技術性和政策性。
  • 全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現場推進會議召開
    全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現場推進會議召開 2020-12-10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福義到泰安、濟南調研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12月13日,省自然資源廳與省財政廳聯合對濟南、泰安開展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推進情況開展調研。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福義同志參加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後參看了泰安市徂汶景區天澤湖人工溼地改造提升工程、岱嶽區道朗鎮西張等5村工礦廢棄地復墾工程及主要公路兩側山體修復和濟南平陰縣3處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馬福義指出,2020年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工程實施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績效目標任務。
  • 建甌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精品示範工程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窗口期,近年來,建甌市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優化人居環境,以綠色發展之路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甌市總投資23351萬元,實施建溪流域建甌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廢棄礦山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水土流失治理與農業生態功能提升項目「三大」工程,進行生態保護修復,以提升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價值。
  • 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記者11月30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今年10月31日,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十三五」時期自然保護地增加七...
    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白鷺飛舞 野鴨飛回 生態修復修出「生態...
    2019年10月,被列為重慶市級重大項目的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動工,用綠色治癒傷痕,廣陽島告別陰影,走向陽光,生態修復讓健康生態歸來。傷痕是生態的傷疤,治癒開啟綠色徵程。遵循自然規律,做生態的服務員。在具體的修復工作中,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自然修復就是要儘可能留下原生植物。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目前我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
    國務院新聞辦17日舉行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工作成績顯著。
  • 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綠——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編輯:紫微 || 新聞熱線:96009999在徂汶景區的大汶河流域泮河(天澤湖)人工溼地,白鷺蹁躚與迂迴環繞的河流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這裡是全市山水林田湖草農村項目指揮部第一個插旗項目。
  •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基本方略
    林草系統是生態保護修復的主體,管理著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四大陸地生態系統,肩負著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職責,在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立足重點區域,強化整體治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系統布局林草生態綜合治理重大工程項目,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
  • 中央財政安排生態保護修復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
    中央財政安排生態保護修復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中國綠色時報12月18日報導(記者 馬雨晶) 12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十三五」期間,財政部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
  • 綠化造林+生態修復+保護碧水 下花園樂享生態「紅利」
    近年來,在推進經濟轉型過程中,下花園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蓄水、治河、綠化、治汙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措施,大力實施生態涵養修復,加快推進「首都兩區」建設,走出一條生態興區、生態強區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水花園、宜居城市。昔日「煤城」變成北京的「生態後花園」,廣大市民樂享生態「紅利」,幸福指數日益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