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都是不允許,現在幾乎盡人皆知了,特別是近日,國家發行「關於育人方式的一系列大變革」後,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唯分數論」將最終被打破,培養身心健康,五育並舉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才是教育發展的方向,因此,要想把「戒尺」請回課堂,恐怕已然不可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育人方式必將因時代的要求而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老師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應該怎麼教育才有效呢?這確實是廣大老師最頭疼的一件事了,也是小徐老師多年來不斷研究實踐的問題。
據小徐老師觀察,屢教不改的學生性質和表現並不一樣,因此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下面就聽小徐老師來聊一聊這些學生的表現和小徐的對待的方法。
一、放棄學習,閒得發慌,又想引起同學和老師注意,一天到晚要麼不完成作業,要麼做個小動作,刷存在感的學生。
這類學生在小徐老師的教學生涯中,是所遇最廣的,可以肯定一點,這類學生的本質並不壞,而且外向開朗,心思單純,就是因為在學習上落下的課太多了,實在無法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只能自暴自棄,但又因天天枯坐,應付老師的作業,實在無聊,所以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展露所謂的個性。
對待這類學生的方法:
1、投其所好,讓這類學生找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價值感,刷出他們所希望的存在感,培養學習興趣並樹立學習信心。
對於小徐老師所教的語文課來說,在溝通上和問題設置梯度上更有優越,所以小徐老師會設置一些這類學生能答,願答的開放性題型來和學生們交流,讓他們融入到課堂中來,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習興趣並樹立學習信心。
(1)那麼什麼樣的問題適合他們來答呢?
一般來說,較開放性的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性的題目,非常適合這類學生來答。比如,當學到《我的叔叔于勒》這課時,我會設置:
你認為金錢的多寡為什麼會左右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親情?如果你是于勒,如果你真如于勒信中所說的那樣回家自己的哥哥家,你會以怎樣的身份和狀態回歸呢?對於菲利普一家的表現,你覺得是什麼樣的生活讓他們變成這樣?(2)讓這類孩子回答問題時要注意什麼?分為幾個步驟呢?
首先,要先熱場。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當提出這些新穎的、開放的、有意思的問題時,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讓這些平時不學習的孩子來答,一定從學習好的到學習次好的再到他們這些不學習的孩子慢慢過渡,不然你第一個叫他們來答,他們有可能擺出一副「我什麼也不會,幹嘛叫我」的樣子來,並不能達到教育效果。
其次,要查言觀色,在最適合的時機讓這類學生來回答問題。先叫幾個想答此題的學生來熱熱場後,當發現這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並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的時候再叫他們起來答。
再次,在讓他們回答問題前,要給予他們中肯的評價以示鼓勵,增強信心。同時在叫他們來回答之前,老師要給他以中肯的評價,幫他們樹立信心,比如,「我們讓咱班生活經驗比較豐富的XXX來答這個問題吧,來,秀出你的真實想法!」或者「我們讓咱們一向有獨特見解的XXX來答」等。
這樣一來,這類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價值感和存在感,因為老師在讓這類孩子回答問題時已經觀察到他有想說的話了,因此他也不會因答不出來而難堪。
2、跟這類因學習跟不上而屢次違紀的學生多做交流,真心實意的去理解他們,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對於這些學習實在跟不上的學生來說,你再去要求他跟上你講課的進度,那時強人所難,就拿小徐老師所教的畢業班來說,你讓一個從三年級五年級,學業就已經遙遙落後的學生來跟上自己的教學進度,那簡單是天方夜譚,這是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放下執念和偏見,像朋友一樣理解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出謀劃策,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只有這樣才能找回老師和這類學生之間的起碼的信任感。
3、幫孩子們找到適合他們的人生目標,聊國家培養人才的方向和政策,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
當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作為時,他就會空虛、孤獨、自暴自棄,甚至去學習以外的場所去尋找方向,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越來越脫離學習的正常軌道,老師在跟這類學生建立起起碼的信任後,就可以和學生聊未來,聊方向了。
老師要告訴學生,未來沒有知識的人是會被社會淘汰的,不接受高級技能培訓,沒有再學習的基礎能力,那麼終將被社會所淘汰,成為這個社會上最底層的人。而國家近年來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招高職高專學生,力求培養適應未來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也就意味著只要你想學,任何時候都不晚,而且越早去抓住學習的機會,未來生活就會越有把握。
其實,當老師在課堂每天一個適合他們回答的問題,將他們的精力吸引回課堂時,他們已經找到了回歸學習的道路。
二、行為失當,情商低下,學習成績不好且長期以老師為敵的學生。
這類是小徐老師見到的屢教不改的學生中最麻煩的學生,很多老師受不了此類學生的敵意,你越管他就越搗亂,不分場合讓老師下不來臺,很多老師會因為這類學生的不知好歹而避而遠之。
但這類學生中有的,老師越不理他,他越在課堂上搗亂,挑戰老師的底線,那麼此時該怎麼辦呢?1、以柔克剛
這類學生見得最多的就是老師的嚴厲,聽得最多的也是老師的大道理,對他來說他早已具有天生的免疫力,他最愛看的就是激怒你又不敢體罰他的樣子。
那麼這時候,我們就換個方式,以柔克剛,就是換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我們將他的不良行為視為正常,不氣憤也不糾正,善意的評價他的行為。例如,某某同學,我的課又對你沒有吸引力了嗎?唉,老師真失敗啊。或者某某同學,你安靜聽課的樣子一定很帥吧,讓老師欣賞一下吧!
其次,說這些話時一定要真誠,溫暖,面帶笑容。一開始學生可能嗤之以鼻,慢慢地他們身上的「逆鱗」就會消失。
2、在同學們面前中肯的評價他,諒解他的壞脾氣,化解他的戾氣。
小徐老師經常會在班上真誠中肯評價一個我的學生,我會結合他們的作文,課堂表現,課下表現等聊聊我心中的他們,儘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塑造各自在老師心中和同學們心中的美好的另一面,特別是那些從不被肯定的學生,人緣不好的同學,在得到老師某一方面的肯定後會選擇珍惜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從而收斂自己的不良行為。
三、品質惡劣,以沾便宜、惹事生非為樂,以捉弄欺負弱勢同學為樂,以挑起老師的怒火為樂的屢教不改的學生。
此類學生,小徐老師多年來只遇到一個,小徐老師用盡了所有招數和耐心都無法將他轉變,後來打電話叫父母來,想了解一下這孩子在家裡的表現,但沒想到,打了幾次電話,父母都不來學校,最後,小徐老師親自上門家訪,更沒讓小徐老師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的媽媽劈頭蓋臉就責備老師的無能,並且不允許老師說他家孩子的一點不好,一說到孩子的問題,家長就一臉的不高興,指桑罵槐,好像老師欠他們太多太多似的……那是唯一一個讓小徐老師束手無策,退避三舍的學生。
總之,現在的教育不允許體罰和變相體罰,社會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還是延用以前簡單粗暴的老辦法,估計會越來越多的樹敵,直到影響教師這一職業體驗。所有只有發自真心的去了解學生,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設身處地地去幫助學生找回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信心,才能徹底掃轉學生屢教不改,無法正常對其進行教育的局面。
但是同時小徐老師也聲明,以上幾種教學法僅適用於年齡較大一點的中學生,而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並不適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樹立老師的威信才能再行教育之事,不然,如果一個班上搗亂不聽課的佔了10幾個,那麼班風就會越來越差,而小學生又不懂太多的道理,也不知道感恩,因此「沒有規矩」確實「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