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青林鄉海發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23戶。初到村裡,如何使村民早日擺脫貧困,我感覺責任很重。為儘快了解情況,我帶領駐村工作同志3個月時間裡走遍了海發村每個村民小組。「老人家,家裡有幾口人?種植幾畝地?……每到一戶,我都仔細詢問記錄。 白天核算收支帳、開展政策宣傳;晚上整理走訪資料,完成一戶一袋資料收集歸檔,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困難。
朱文榮(左起第二位)到貧困戶家走訪
走訪中發現村裡不少貧困戶家裡下戶線老化,電線凌亂,存在用電安全隱患,我便主動和村裡對接,向單位匯報反映情況,爭取資金支持更換老舊線路。單位組織落實好施工力量,我就帶領駐村工作隊的黨員,和供電所黨員服務隊挨家挨戶開展下戶線更換,整理室內凌亂線路,三周內完成了結對幫扶的193戶家庭表後線安全隱患整治等工作。么巖四組的低保貧困戶楊文富一家三口以前居住在低矮的土牆茅草房裡,危房改造建設前,我協調建房解決問題,入住前幫助解決用電問題,協調施工隊搭接好下戶線,新房裡明亮的燈光亮起來,點亮了老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巡視檢查變壓器
駐村以來,我常自備電工工具上門解決農戶新裝、遷移用電問題、維修用電設備。進農家門,理農家事,解農家愁,我也成了貧困戶的「當家人」,也成了貧困戶致富的引路人。海發村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經濟作物,為提高經濟收入,村裡大力推廣發展特色養殖。我帶領駐村工作隊解疑釋惑、動員貧困戶領養努比亞黑山羊,為徹底解除養殖戶的後顧之憂,我幫助養殖戶買保險,大家的發展的勁頭也足了。 緊緊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指標,我和全體下沉駐村幹部與海發村決戰隊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使,紮實推進海發村共計13個戰鬥小組的包組、包片工作,召開群會上百次,解決群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問題。
朱文榮為貧困戶打掃衛生、修整院落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裡推進小康菜園建設,我協調上級投入資金22萬元,打造海發村海發三組電力安全用電示範組和小康菜園建設示範組,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改造低壓電力線路和農戶室內外線路,同村民們一起劈竹子圍籬笆,開廂起壟,撒種施肥,至今海發三組已改造完成43戶農戶低壓電力線路和室內外線路,都已安裝雙控開關,建成示範小菜園24個,覆蓋21戶,在田間地頭,我也總是與貧困戶一起背肥、挖窩、覆土……
我把海發村當第二個家,一心想當好電力扶貧人,貧困戶的知心人。情系海發,以最昂揚的鬥志,最飽滿的熱情,最拼命的幹勁,書寫脫貧攻堅的滿意答卷,腳下是新鮮的泥土,心中是激情和希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魏容 整理
編輯 屠琪
編審 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