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投身商業片大獲成功,岡媽投身商業片又讓無限走向何方?

2020-12-17 ACG

上一次岡田麿裡出名的時候,已經要追溯到國內ACG受眾群體無限熟悉的鐵血孤兒。雖說那部起手相位猛衝然後當場被抓的原創TV《騷動時節的少女們啊。》也有個十分震撼的開局,但隨後似乎也不怎麼意外地一路往著暴死的方向走去。

其實諸如2015年的《心靈想要大聲呼喊。》,以及2019年的《知曉天空之藍的人》,都是岡田麿裡近年來可圈可點的作品,只不過比起臭名昭著的鐵血孤兒,這兩部作品想要在國內出名真的有點難度——畢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最近被稱為《岡貓》的《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又名無限)也正面對著這樣的問題,這部糅合了諸多社會現象與動畫影視元素的作品,在看似雜亂無章的表面下又藏著許多井然有序的並列與對立,但最終卻又呈現出快餐作品的成色。

"貓面具"與貓面具,真假的自我都需要偽裝

你經常可以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看到貓面具,它可能是隱藏身份時候的道具,也可能是一個反映日本傳統文化的符號,還可能是一名角色的標籤。

作為日本人偏愛的動物,貓經常出現在各種各樣的作品中,然後被賦予了許多不同的意義。但是貓並沒有因為日本人的這份偏愛就成了單純的美好象徵,比如《來自新世界》裡的怪物貓代表著死亡,這部《岡貓》裡最大的反派也同樣是一位賣面具的貓老闆。

日本文化中的貓面具往往意味著"藏起本性",這一含義非常貼合"面具"的本質。但《岡貓》卻偏偏逆其道而行之,當女主角美代戴上了貓面具後,她才終於成為真正的自己。

觀眾關注的往往只是美代變身為貓的奇幻景象,但實際上那只是她多幅面具的其中之一罷了。

她在家裡強顏歡笑,她在學校裡隱藏著自己對人生的不滿,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在那個心愛的男孩身上,把其他人都視作對自己毫無影響的稻草人,如此方才能把一切負面情緒拋於腦後,抓住全是不滿的人生裡那唯一一道光芒。

美代或許是任性的,但也只有這個年紀可以允許她任性,尤其是在人人循規蹈矩、人與人之間階級分明的日本社會;美代或許是可憐的,面對破碎又重組的家庭,面對學校裡的欺凌,她選擇忍耐和退讓,承受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生活中的她戴上了"貓的面具",變成渾身都是謎的問題無限大少女;當她終於擺脫了生活中的一切時,又會戴上貓的面具,解放真正的自我。

只有戴著"貓的面具"才能在社會取得一個容身之處,也只有戴著貓的面具才能展現真正的自我,這是何等的諷刺。

積極的自閉和消極的自閉,誰還沒點煩惱呢?

女主角美代和男主角日之出,分別是現代社會裡兩種十分常見的人格,區別只在於通過怎樣的形式把自我藏在心底罷了。

《岡貓》很明顯把筆墨更多地花在了美代身上,以至於讓日之出的角色形象略顯單薄。但相比之下,日之出的人設本身也要比美代普通許多,除了"自己的夢想"和"母親的要求"之外,就只有個一筆帶過的單親家庭設定,用以突出"母親的要求"的合理性。

相比起"貓面具"這個徹頭徹尾的奇幻設定,男女主角的人設都可謂是再普通不過的青春煩惱,至少在影視作品裡完全稱不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但就算是這樣普通的煩惱,也只有通過貓面具這種現實中不存在物品方才能夠得以釋放,屏幕外沒有貓面具只有"貓面具"的觀眾該如何是好?

人的煩惱,貓的報恩,文藝青春中的快餐作品

和過往的岡媽式青春不同,《岡貓》把更多的劇情發展寄托在了奇幻元素身上,所以除了貓面具之外,自然還有人面具的設定。

日本人愛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也有把貓喻作擺脫煩惱輕鬆愜意生活的象徵。但在《岡貓》裡,貓卻是和美代對等的存在,在美代逐漸想要成為貓的同時,她家裡的貓黃豆粉也想要成為她。

和這隻根本無從塑造的貓相比,日之出的人設似乎就沒有那麼"薄弱"了。

或許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黃豆粉走的是比日之出更加約定俗成的套路,把動物報恩和壽命論兩相結合之後,頓時就有了一點順水推舟的理所當然感。從劇情結構來說,日之出和黃豆粉作為承接劇情轉折的關鍵所在,這種程度的角色塑造顯然是差點意思的。

但從《你的名字》問世之後,日本影視就十分沉迷於這種以奇幻題材承接劇情發展的創作模式。不難發現,《你的名字》在男女主角的情感塑造方面,也基本是寄託於身體交換和時空穿越兩大奇幻要素上。或許這也是《你的名字》雖然是繼《千與千尋》後第二部票房突破2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卻基本沒有人會把它們拉到一起比較的原因。

《岡貓》也同樣如此,雖然它披著岡媽青春的這張沉重外皮,但本質上卻是一部文藝青春中的快餐作品。

十多年前可能有不少觀眾期待著新海誠投身商業片,所以《你的名字》最終不出所料地大獲成功。但在岡田麿裡的名下,會有多少粉絲想看這樣的輕快作品,可能還得需要時間來證明。

文:lock

相關焦點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上映時間公布!網友:又是一部商業片?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上映時間公布!網友:又是一部商業片?這幾年動漫電影在我們的視覺中不斷呈現,特別是新海誠的電影,因為是主打青春的題材,吸引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喜愛。其動畫角色的聲優配音,也很好的體現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特徵,網上還有因為新海誠動漫的中文配音和日文配音的區別而起過爭執。前年一部《你的名字》引發了一陣熱潮,這部電影打破了《千與千尋》保持十幾年的日本動畫電影海外票房。而且來看君名的不僅僅是動漫愛好者,還有很多三次元的觀眾。很多年輕的小情侶都被劇情吸引,在電影院裡流連忘返。
  • 未聞花名編劇新作被打低分,能買單新海誠,它就不能商業化?
    劇情裡家長在逃避問題,最終逃不過的是薰阿姨和女主無限,兩人都承受了太多不理解也不曾放棄溫柔;男主日之出對狗太郎和無限的態度都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無限看似大大咧咧實際不敢真正表露自己的感情,逃避和令人厭惡的打擾是情緒的自保方式。
  • 電影《使徒行者》:臥底、飆車、動作齊聚,扎紮實實的商業片
    提起香港電影,兄弟、臥底、飆車、動作、美女等,妥妥的商業元素滿滿,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展現出江湖豪客一般的情感價值觀,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香港電影毫無疑問的落寞,此類的商業片逐漸式微,香港電影的味道,似乎越來越遠,直到電影《使徒行者》的出現……香港電影從來就不缺優質的演員,也不缺聲名顯著的名導演,此前也出現過輝煌時期,比如《賭神》、《無間道》、《天若有情》等優質影片。但不得不說,香港電影目前已經式微,再沒有了曾經的輝煌。
  • 漫威DC這類商業片會毀了電影這一門藝術?這幾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對於現如今的電影市場來說,除了超級英雄題材的商業片電影逐漸成為了票房市場的主力大軍以外,針對漫威這類超級英雄的商業片電影和電影藝術之間的矛盾,也是有過不小的爭論。但是他們殊不知的是,即便是超級英雄電影這類商業片的設定,也促成了不少經典的藝術片的靈感來源,甚至很多超級英雄的商業片設定本身的藝術成就並不比一些單純的敘事類型的藝術電影定位來的低。典型的就是早年的電影《鳥人》。
  • 這不是一部值得誇的動畫,但岡媽還是那個岡媽
    那今天來聊一聊這部網飛出品,由岡田麿裡編劇,於2020年6月18在全球範圍上線,還很熱乎的原創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一如既往的岡媽提到編劇岡田麿裡,那就不得不提她那部催淚治癒的《未聞花名》,相信有不少御宅大人為這部作品貢獻出了用快樂肥宅水轉化出不計其數的寶貴眼淚。
  • 宋承憲《玩家/Player》,帥氣依舊,好萊塢商業片水準
    缺一點,就像好萊塢商業片,看的時候很爽,看完就完。這部劇的男主是宋承憲,小時候看過他的《那小子真帥》,現在劇情都忘記了,唯一記憶就是宋承憲好帥,和這個名字好搭配,算是老牌帥哥了,但他的臉型可能真的會稍微顯老,法令紋有點重了。特意去翻了一下他在那小子真帥的劇照,發現也沒啥變現,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
  • 《無限》:波折的2020,岡媽的一部純愛動畫電影,溫暖你我的心靈
    也許,岡媽的這部純愛動畫電影《無限》,恰好能溫暖你我受傷的心靈。日本純愛動畫電影電影《無限》講述的是一個初中女生笹木美代因為喜歡上同班男生日之出賢人,於是變成一隻白貓,來到日之出的身邊。經過相處,美代越來越喜歡日之出,日之出也漸漸愛上美代,最後兩人一起衝破重重困難走在了一起。
  • 伊桑霍克:想拍商業片,卻聰明反被聰明誤
    伊桑霍克幼年父母離婚,是他母親一手帶大。自小在普林斯頓麥卡特劇團學習表演,因此,在13歲時便開始了電影工作,參加了《衝向天外天》的演出。這部電影並不沒有獲得巨大成功,也並未讓少年的伊桑霍克贏得多大名氣,可是卻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電影夢。他說:「我看他們進行排練時感到非常驚訝,我覺得怎麼可以有這樣的工作,可以穿著非常完美的服裝戰在舞臺上演出?
  • 《無限》:波折的2020,岡媽的一部純愛動畫電影,溫暖你我的心靈
    也許,岡媽的這部純愛動畫電影《無限》,恰好能溫暖你我受傷的心靈。電影結尾,日之出和美代真正相愛,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像美代和日之出這樣的初中生,又怎麼可能會實現這樣美好的結局呢?純愛動畫電影,刻畫出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份最純淨最真摯也最理想的感情,不被外界的一切事物影響左右,只為追尋那份美好的純真。大概正是這份理想化的愛情,撫平我們心底的所有悲傷,溫暖我們那顆被生活纂刻得傷痕累累的心靈。
  • 未聞花名取景地發生火災,同時也是編劇岡媽的老家
    《未聞花名》是如今日本超人氣動畫編劇家岡田麿裡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在這部動畫大獲成功之後,岡田麿裡(岡媽)不僅人氣值暴漲,而且更加確立了她編劇的風格,青春向題材一直都是岡媽個人的強項(至於她編劇的弱項是什麼,想必各位阿宅都清楚,女人唱歌男人死,永恆之花不要停)。
  • 岡媽動畫電影《無限》:「貓面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日本青春情感動畫掌門人岡田磨裡又來「製藥」了,這次她作為編劇帶來了清新治癒的動畫影片《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又名《無限》)。岡田磨裡常被動畫愛好者親切地成為「岡媽」,因為她的作品多以青春戀愛故事為主,在情感描述方面細膩感人,常常令觀眾痛哭流涕到忘記胃痛,所以大家還戲稱她為「岡媽製藥」——治癒片可作為「治癒藥」,催淚片可作為「止疼藥」
  • 畸形的電影市場:商業片當道只認票房,紀錄片導演私信網友求傳播
    我們在影院一看到很多類型的電影,比如愛情片、科幻片、動作片,這些電影還有一個統一的名字,那就是商業片,這些電影都是經過了蒙太奇剪輯,旨在表現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從而吸引觀眾、獲得票房。我們不能說以賺錢為目的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商業片的運營機制早已成熟,多年間,優秀的影片層出不窮,但是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讓商業片以外的影片走上了死路,因為受眾窄,紀錄片等電影類型可獲得投資就小了很。沒有錢,再有才華的導演也無計可施。3、獨立電影人,還能走多久?
  • 15年後再看《神話》,才發現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商業片
    不過,就筆者來言,它是被埋沒的商業片,6.7分遠遠不夠,尤其在大批爛片的襯託下,《神話》顯得難能可貴。所以,今天我們就好解析電影《神話》,告訴你它為何高於6.7分。一、獨特的藝術視野《神話》並非上古神話,它是當代人對不朽愛情的想像。
  • 投身綠色軍營 逐夢無悔青春
    投身綠色軍營 逐夢無悔青春 2020-08-01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岡媽情感最新處方藥:愛他,就變作貓咪吧
    日本青春情感動畫掌門人岡田麿裡素來以治癒系著稱,無論是《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見的花的名字》還是《朝花夕拾》—請原諒我還是忍不住選擇縮減版的翻譯之後的片名吧,她的作品,啊不,是很多日本電影名字長到足以令你質疑編劇腦迴路,就像上個世紀影響幾代國人的老電影《追捕》,原名居然是《涉過憤怒的河》幸虧有譯製者的神來之筆,否則絕對會被名字耽誤啊,岡媽的動畫專注於女性細膩的情感刻畫,夏季來臨,原名《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 投身戰疫,濱法人在行動
    投身戰疫,濱法人在行動 2020-11-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積極投身「創全」行列,爭做靜安文明使者
    積極投身「創全」行列,爭做靜安文明使者 2020-09-18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當岡媽不搞胃藥後,竟撒起了狗糧
    如果你提前有了解過這部動畫,那麼你應該知道劇本是岡媽寫的,說實在的當我知道編劇是岡媽的時候,我有猶豫過要不要看,畢竟我都快被岡媽整出PTSD了,無論是貴亂,還是迷家、鐵血孤兒,都讓我對岡田磨裡這四個字產生了深深的敬畏。但是在實際觀看後,我竟離奇的發現,這部動畫真的是岡媽寫的嗎?
  • 不思議迷宮音樂家岡布奧 音樂家岡布奧今日上線
    不思議迷宮音樂家岡布奧今日上線,今日更新後,全新岡布奧音樂家岡布奧將投身大迷宮的冒險,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家岡布奧介紹 陣營:奧刃 (冒險系) 天賦:外域中,奧魯維艦隊增強:每擁有一個秘寶,戰力+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