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刊文稱,過去有一句調侃新加坡的英語:「Singapore is a fine city」 ,直接意思是「新加坡是一個很好的城市」,但fine這個英文詞一詞多義,也有罰款的意思,因此這句英語也可翻譯為「新加坡是個罰款的城市」。在許多城市的生活消費排名出現變化時,新加坡仍舊蟬聯全球外派人員居住最貴城市,觸動了不少新加坡人的心。
文章摘編如下:
到新加坡旅行的外國人,應該還可以買到印上「Singapore is a fine city」字句的T恤留念,據說T恤上印了一幅九宮格的漫畫,每一格漫畫告訴你如果你違法了,罰款金額是多少,這樣的T恤我倒沒看過。這種具有本地色彩的T恤,玩的是新加坡式的幽默,卻多少反映了新加坡是個以法治國的社會,而我們確實也是個處處罰款的城市國家。
摻雜配合新加坡式英語華語,新加坡式的幽默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我們說「My dear singapore」,意思是「我親愛的新加坡」,但dear也有昂貴的、高價的意思,此句英語因此也一語雙關,表面上是一個意思,暗中又含另一個意思,「我昂貴的新加坡」,也反映了新加坡人感受生活費高漲的現實情況。
在T恤上印上各種標語口號,加上獨特創意的圖案,展示主題、體現品味、傳達信息。fine加上dear,又fine又dear,新加坡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國家呢?
英國經濟學人信息部(EIU)3月10日公布「2015年全球生活費調查報告」,新加坡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昂貴的外派人員居住城市,香港與蘇黎世並列第二。在歐元走低的影響下,今年唯一進入前十的歐洲城市只有巴黎;而由於美元走高,美國城市名次普遍上升,紐約從一年前的22名上升至第七名。
EIU的報告調查了全球133個國家的消費者物價,包括麵包、葡萄酒、汽油、租金、教育、運輸和娛樂等160餘類、400多項消費價格,並以美國紐約作為基準城市進行比較,同時計入浮動的匯率進行比較,以紐約生活費指數(WCOL index)設定為100,新加坡的生活費為116,香港和蘇黎世則為114。
在許多城市的排名出現變化時,新加坡仍舊蟬聯全球外派人員居住最貴城市,的確觸動了不少國人的心。報告點出我國是世界上買車和擁車最昂貴的地方,交通成本和首爾一樣,是紐約的2.7倍;不過,首爾在全球十大最昂貴的城市中排第九。新加坡在服飾和水電費也相當高,但該指數雖然包括家用產品的成本、服裝、食品和運輸,卻不包括住屋成本這一數額較大的支出;而住房租金和購房成本又會讓生活費有所不同。
不過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必須了解外派人員和本地受薪階層所面對的生活費是有差別的,對外派人員而言,新加坡確實是個生活費很高的地方,這是因為消費習慣、需求和內容不同。要比較不同地方的生活費並不容易,物價上漲的確是生活費上漲的一個客觀因素。不可抗力因素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例如匯率的變化會讓一個國家變得更昂貴,如果日常用品多數是進口,價格升跌的趨勢更為顯著,消費價格高度不穩。
但不能否認的,新加坡一般受薪階層面對的生活費壓力持續增大。生活費不僅是一個非常民生的,更是一個敏感的政治課題。
為了釐清外派人員和本地受薪階層面對的生活費之間的差別,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Asia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e)曾在2012年8月發布一項研究報告。其結論符合其他機構的調查和研究結果,即對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專業人士來說,新加坡的生活費很高,在全球109個城市當中,新加坡生活費指數排在第五位。但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要提出反證,即對一般本地居民來說,他們的生活費指數排名居中,全球排第61位。
第五位和第61位如此的落差,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在計算一般本地人的生活費時,我們不會去管餐中葡萄酒的價格,而是支付房租、房貸、水電、手機費、網絡費、教育費、交通費、夥食費等基本開銷後,會感到手頭很拮据嗎?收入的增長追不上生活費的上漲,生活壓力就會越大。當然,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應付一個月生活費,不同人各有各的活法,而工資必須與不斷上漲的生活費用保持平衡,這正是我們面對的難題。
兩個星期前,統計局公布2015年住戶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年輕單身人口比率顯著增加,介於25歲到29歲這個年齡層,單身者佔71.4%,15年前只有51.2%;而單身男性從2010年的74.6%增加至81.2%,女性則從54.0%增至63%。年輕單身人口大增顯示,年輕一代面對生活費上漲的現實,必須把事業放在婚姻之上。遲婚讓女性錯過最好生育時期,不容易自然懷孕或組成較大家庭,新加坡整體生育率預料將持續低迷。
找不到好的工作,結婚、買房子和生兒育女都必須推遲。生活費上漲仍會是新加坡人最關注的課題,「My dear singapore」這句老實話,今後年輕人和下一代或將更深刻體會到。(傅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