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這顆彗星要穿越地球軌道了

2021-01-09 物理競賽指導

02-07-11_彗星的軌跡

本期高中物理競賽題,我們共同來研究彗星的軌道問題,此題目涉及到了基礎的拋物線知識,即需要知道拋物線是到頂點與定直線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並且能夠知道拋物線的通徑長度,理解題目給出的提示信息,並通過這些信息的綜合應用,找到解題思路,得到彗星運行的時間,並且通過這個時間的計算,可以估測該彗星有沒有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或者能夠與地球有多遠的相對距離,能否在地球上觀察到流星現象等。

本題目的難度還是不算太高的,並沒有超出一般的解決天體運動問題的統一解題思路,仍舊需要綜合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以及掠面速度等知識列出方程,就能得出答案,本題的難點其實就是面積的計算,但是題目中當作已知條件給出了,本題目的難度可以說就已經很低了,當作練手的題目還是不錯的。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題與解題步驟

太陽系內有一顆彗星,其軌道為拋物線,太陽在它的一個焦點上,該拋物線軌道與地球的公轉軌道(認為是圓形)的兩個交點,這兩個交點恰好是地球軌道的一條直徑的兩個端點,求彗星在地球軌道內的運行時間。(提示:拋物線 x^2 = 2py ,與過其交點與X軸平行的直線所圍成的面積為2/3 p^2)

高中物理競賽題解題方法

本題的解題步驟都是很格式化的,過程很單一,方法也比較統一。

首先由拋物線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拋物線的通徑是2p,即地球軌道的直徑,地球軌道的半徑就是p了,其次知道焦點到圓心的距離是p/2,這樣就知道了彗星的今日位置,並且知道了彗星在近日點出的半徑,為下一步計算掠面面積打下了基礎。由於題目中彗星的軌道是拋物線,能夠運動到無限遠處,即當彗星到達無限遠處時,彗星的速度為零,也就是彗星到達遠日點時,只有引力勢能,因此彗星在由近日點向遠日點的運行過程中,彗星的動能逐漸轉化為彗星的引力勢能,因此,由機械能守恆定律可以得到方程一,並通過方程一,能夠解出彗星在近日點O處的近日點速度。

根據上述分析,有了近日點速度,有了近日點軌道半徑,就能夠計算出彗星的掠面速度,即方程三給出的速度值,然後就是題目中給出的非常重要的提示,該提示說明了彗星在地球軌道內運行的掠面面積,然後通過掠面面積與掠面速度的比就能得到運行時間,但是這個時間包含很多題目中未知的信息,包括p和太陽的質量等,都不是已知量,後面還需要用相關的已知量進行代換,此時想到了地球公轉時間其實是已知的,也就是1年(Y),進一步通過描述地球運行周期的方程五,得到地球的公轉周期表達式,驚奇的發現,此表達式與彗星的運動時間表達式驚奇相似,並能夠通過比值進一步得到運行時間,即方程七的表示。

高中物理競賽題重難點突破

天體運動問題解題的基本步驟,一般由三個方程給出:

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並通過牛頓第二定律得出方程一;在一個運動過程中,由動能和引力勢能的轉化過程,由機械能守恆定律給出方程二;最後就是根據運行時不存在外力的力矩,因此角動量守恆,說明運行過程中掠面速度不變或通過面積和掠面速度解出運行時間,這就是方程三。

一般而言,有了這三個方程,大多數的天體運動問題都能解決。

相關焦點

  • 彗星撞地球可能發生嗎?萬年一遇!這顆超級彗星正四處遊蕩
    萬年一遇超大彗星,撞擊地球全憑心情。遊蕩的超級彗星可能才是生物滅絕的真兇?英國天文學家小組報導,位於太陽系的外行星區內的數百顆巨型彗星對地球生命的威脅比小行星更深。這些巨型天體的長度通常在30-60英裡之間(彗星核的長度通常小於6英裡),並且每個巨型天體的質量比所有定期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的質量之和還多。阿瑪格天文臺的馬克E. 貝雷教授(Mark E.
  • 為什麼彗星軌道只有三種形式
    作者:卞德培 1986年3月1日,著名的哈雷彗星在離開地球76年後,再次出現在地球上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彗星運行的軌道是怎麼回事。 每年少則可以發現10來顆彗星,多則可以觀測到二三十顆。據統計,除去重複出現的彗星之外,總共觀測過的彗星不到2000顆,已經計算出軌道和確定了軌道形狀的,至少有七八百顆。 已經算出軌道的這七八百顆彗星也好,將來還會發現更多的也好,可以肯定地說,彗星千百顆,軌道只三種: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
  • 這顆彗星明天離地球最近,下次再看要等6800年!
    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介紹,「黑馬」彗星——尼歐懷茲彗星C/2020 F3(NEOWISE)彗星將在明日(23日)過近地點,這前後都是觀測這顆罕見大彗星的良機,大家有機會在傍晚時的西北方低空見到它。由於每顆彗星大小不同,到太陽和地球的距離以及彗星自身情況差別很大,真正明亮的大彗星非常罕見,平均十幾年才會出現一顆。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視頻截圖這顆彗星是今年3月27日發現的,發現時亮度很低,只有17等,根本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進入6月,彗星亮度上升到8等以上。
  • 彗星軌道和行星的一樣嗎?
    注意到行星的不同軌道(快速和圓形),柯伊伯帶天體(橢圓和大致共面)以及這顆星際小行星。圖片版權:Tony873004 of Wikimedia Commons當你研究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的軌道時,正確的答案是幾百年前給出的:首先由克卜勒運動定律描述,然後由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導出。但是彗星都是來自太陽系及以外遙遠的地方,都不會以相同的幾乎是圓形的橢圓形移動,這是為什麼呢?
  • 神秘的彗星充滿了秘密,地球上的生命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當彗星組建接近恆星的時候,溫度升高,慧發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彗星的體積也會變大。彗星的運行軌道彗星的軌道由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三種。第二個地方是太陽系外側的柯伊柏帶,這裡有許多環繞太陽飛行的冰體,這些天體受到外力的影響可能變換軌道,從而飛向太陽飛行,許多短周期彗星就來自這裡。第三個地方是距離太陽系較遠的奧爾特星雲,它是太陽系的更外圍區域,直徑可達2光年,彗星數量大約有一千億顆,受到其他恆星的影響,進入到太陽系內部,稱為彗星。
  • 1994年彗星撞擊木星,威力高達上億顆核彈,地球真是個幸運兒
    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有3顆,而只有地球誕生發展了生命,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地球在46億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遭受了過一些天體撞擊,但好在並沒有中斷生命的進化,最終,還是進出了高級生命-人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如果沒有木星的阻擋,1994年那顆彗星會撞擊到地球嗎?
    1994年,曾經有一顆彗星撞擊到了木星,在撞擊之前分裂成二十多個碎塊,在木星的表面形成了斑斕的撞擊場面。這顆彗星,首先於1993年3月份的時候,被美國天文學家蘇梅克夫婦、另外一位天文學家尤金以及一位天文愛好者列維共同發現,因此這顆彗星被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
  • ATLAS彗星已碎裂,南天區還有驚喜,這顆彗星超乎想像
    眾所周知備受矚目的ATLAS彗星十分不給力,竟然在進入太陽系後突然分裂成數十塊,讓眾多的天文愛好者空歡喜一場,最為今年人們最期待的天文奇觀,就以這樣的結局收場了,不可謂是造化弄人啊,但是大家不需要失望,因此地球今年還將會迎來一顆全新的彗星,那就是天鵝彗星,它將會在五月底划過南天區,而且天鵝彗星的壯觀程度完全不次於
  • 這顆慧星23日離地球最近,下次再看要等6800年!
    只有在彗星「走」到太陽附近,受太陽輻射「生長」出長長的尾巴,才有可能被我們看到。由於每顆彗星大小不同,到太陽和地球的距離以及彗星自身情況差別很大,真正明亮的大彗星非常罕見,平均十幾年才會出現一顆。這顆彗星是今年3月27日發現的,發現時亮度很低,只有17等,根本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進入6月,彗星亮度上升到8等以上。
  • 人類首次提前預知:探測器即將穿越彗星尾巴,看看掃把星的樣子!
    意外地飛越彗星尾巴是太空任務中罕見的事件,科學家們知道,這種情況以前只發生過六次,對於不是專門追逐彗星的任務。所有這樣的遭遇都是在事件發生後的太空飛行器數據中發現,而太陽軌道器即將到來的穿越彗星是第一個提前預測的任務。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杰倫特·瓊斯注意到了這一點,他有20年研究此類遭遇的歷史。
  • 新發現的彗星ATLAS正在變亮,這顆掃把星有可能肉眼可見
    多年來,業餘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等待一顆明亮的、肉眼可見的彗星經過地球。現在,這樣一顆天體可能已經到來。這顆彗星被稱為阿特拉斯(ATLAS)或C/2019 Y4。當它在2019年12月28日被發現時,它的亮度相當微弱,但從那以後,它的亮度迅速增加,天文學家對它可能呈現的景象抱有很高的期望。
  • 人類要牢記:1994年彗星與木星激烈相撞,威力比肩20億顆原子彈
    人類也差點遇到和恐龍時代一樣的滅頂之災,1994年彗星和木星相撞,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雖然人類幸運躲過一劫,但是人類永遠無法忘記這一事件。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與探索宇宙浩瀚縹緲,它包含著行星、恆星、星系、等等,目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十分的淺薄的,或許還不如宇宙本身的萬分之一。
  • 2014年,火星遭遇彗星劫
    不過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準確預言彗星的軌道比較困難,更何況這顆彗星與火星相遇距離現在還有20個月!事情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下將要提到的,只是目前我們所知的情況。彗星來襲這顆彗星名為C/2013 A1(塞丁泉),是澳大利亞資深彗星獵手羅伯特·麥克諾特(Robert McNaught)在2013年1月3日發現的。
  • 7月23日新智彗星距離地球最近,錯過再等6800年
    在古代,彗星也被稱為掃把星,它是不吉利的象徵。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漸漸拋棄了這種觀念,知道彗星是一種自然的天文現象。而且,彗星很久才能看到一次,根據科學家的統計數據,就平均而言,人的一生最多只能肉眼看到4顆彗星。
  • 太陽軌道飛行器開啟意外任務|太陽軌道飛行器|阿特拉斯彗星|彗星|...
    太陽軌道器即將到來的彗星遭遇是第一個被提前預測的。倫敦大學學院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的Geraint Jones注意到了這一點,他研究彗星遭遇已有20年的歷史。他在2000年發現了第一次偶然的慧尾交叉,當時他正在研究1996年尤利西斯(ESA/NASA)太陽研究飛船記錄的數據中的一種奇怪的擾動。這項研究表明,這艘飛船穿過了被稱為「1996年大彗星」的百武彗星的彗尾。
  • 「大彗星來了」上熱搜 你對彗星了解多少?
    日前,「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
  • 錯過這顆彗星,真的要再等七千年?
    沒錯,在下說的就是那顆在今年3月的時候,被NASA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觀測NEOWISE任務期間拍攝並發現的逆行長周期彗星——C/2020 F3(NEOWISE)新智彗星.
  • 小行星(PHA)從地球飛過可能引起明亮的彗星ATLAS消失
    小行星(PHA)是1998年7月在毛伊島哈萊阿卡拉的自動近地小行星追蹤(NEAT)調查中發現的,該物體是一種相對罕見的「L型」石質小行星,它移動到近日點地球軌道的距離以內,離地球大約5.7億公裡。假設它的反射率與其他石質小行星相似,天文學家估計1998 OR2的直徑約為2.1公裡,這是已知的較大的小行星(PHA)之一。
  • 與你擦身而過的那些彗星丨NEOWISE彗星下次再來要數千年後,別錯過!
    哈雷彗星曾扮演「末日死神」說起彗星,公眾隨口而出的就是「哈雷彗星」!上一次哈雷彗星回歸是1986年,那年的最大亮度僅有2.1等,北半球的觀測條件也不是很好。但是為什麼哈雷彗星如此深入人心呢?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而很多大彗星來一次就不玩了,比如這次的NEOWISE彗星,下次回來至少要4000年後。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