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本月以來,順周期板塊的表現也頗為亮眼。不過,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以科技、醫藥為代表的成長板塊,並未被機構們「遺忘」。
截至11月27日,公募機構在本月內一共調研了265家公司。在被調研的公司中,科技、醫藥等個股仍是受到關注度最高的公司。以公募為例,根據Choice數據,本月以來被調研次數超過50次的公司分別為匯川技術、歌爾股份、衛寧健康、新潔能、美年健康和長春高新。尤其是匯川技術,包括券商、公募、私募、外資等機構在內,該公司一共獲得了399次的調研。
被公募調研了124次
記者從匯川技術的調研記錄中發現,本月以來包括各類機構通過電話會議、券商策略會、特定對象調研等方式對匯川技術進行了12輪調研。
以券商策略會為例,11月6日,匯川技術接待了包括上投摩根、匯添富、華泰資管等機構共計28人。11月12日再次接待了華夏基金、星石投資、東方港灣、興全基金等機構共計32人。而這些僅僅是匯川技術本月接待調研的一部分,choice數據顯示,本月以來該公司被79家公募調研了124次。
從調研記錄來看,機構比較關注匯川技術各類業務情況,不管是電梯業務的經營、PA產品的落地還是新能源乘用車的進展均提出了相關問題;此外也對其營收等方面較為關注。
有機構關注到了匯川技術綜合解決方案,並問及這一業務的優勢如何體現?匯川技術表示,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基於核心技術基礎平臺,通過在多個細分行業實施「工控+工藝」策略,不斷踐行進口替代的經營理念,堅持為下遊細分行業的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多產品解決方案或行業定製化專機方案;在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公司提供集成式電控方案或者動力總成方案。未來,面向客戶層面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是包含技術方案、商務方案、交付方案、質量方案、服務方案和財經方案等多維度內容的綜合體。公司在今年的經營活動中,開始努力發揮綜合方案的優勢。
華東一位銀行系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匯川技術的業務類型特別多,相當於一個平臺型公司。而公司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多數隻做一個業務。」
在調研的公募中,不乏多次進行調研的,包括易方達、興證全球基金、嘉實基金等。在上述基金經理看來,匯川技術能受到機構的蜂擁,主要是基於其不斷增長的業績,「工業自動化的賽道中,國內目前是以進口為主,而國產品牌中匯川技術是佔比最大,但比例也不是很高。因此匯川技術既有國產替代的概念,在整個行業中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在機構們關心的業績方面,匯川技術表示,公司今年經營業績增長較快速,是外因和內因雙重疊加的結果。從外部行業情況來看,2018、2019年以來的積壓需求得以釋放,同時在行業周期以及政策需求影響下,3C、鋰電、矽晶、印包等先進設備製造業領域的需求較旺盛,從而拉動了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領域核心產品的快速增長。
從內因來看,公司通過多年管理經驗積累,其品牌認可度以及多產品解決方案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同時,公司2018年開始提出內部管理變革舉措,2019年引入外部管理諮詢顧問,公司整體氛圍在持續向好。
科技醫藥板塊仍受關注
四季度以來,順周期被頻繁提及,本月以來,順周期板塊的表現也頗為亮眼。相較於順周期,今年上半年「雄踞」話題榜的科技、醫藥等板塊的表現似乎並不令人滿意。尤其是醫藥板塊,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醫藥主題基金面臨大幅回撤。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以科技、醫藥為代表的成長板塊,並未被機構們「遺忘」。根據調研的情況來看,本月以來被公募調研次數超過50次的公司分別為匯川技術、歌爾股份、衛寧健康、新潔能、美年健康和長春高新。
以歌爾股份為例,其在本月接待了90次公募的調研,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比如諾安基金的蔡嵩松、交銀施洛德的郭斐、前海開源的曲揚等。
儘管順周期板塊熱度居高不下,個別個股的股價也是一飛沖天。不過上海一位成長投資的基金經理認為:「現在大家都炒順周期,我以前做過周期性研究,周期很短暫,行情來了一兩個月結束了,跌起來也很快。」
「這些年經濟一直不斷震蕩下行,預計經濟會復甦實際都被證偽了。而當下市場的『順周期』就是很短的跟技術面相關的,沒有持續性。三季度時,周期股、金融股,基本都已經在疫情前的位置了,很多周期行業其實早就創新高了。」上述基金經理認為。
事實上,此前私募排排網也做過「順周期板塊的行情將是上漲高度有限的估值修復行情,還是能創下突破前期新高的行情?」主題的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受採訪的私募大多數看好四季度順周期板塊的行情,但認為是估值修復行情的私募佔比高達71.43%,僅有28.57%的私募認為這一輪順周期板塊中的大多數行業能突破前期的上漲高度。
一位私募合伙人就提醒投資者:「需要冷靜看待中國自己的經濟現狀和股市現狀,不能盲目跟風,重倉押寶。」在他看來,此輪周期板塊異動的實質是估值的修復,並非新周期的開啟。農林牧漁和食品飲料的上漲集中在行業中的二、三線公司,這種上漲可以理解為補漲行情,行情的高度有限。
方信財富基金經理郝心明亦表示,從短期看,如果經濟復甦符合預期,隨著周期股業績兌現將有不錯的機會,長期看大消費,醫療,科技等優秀賽道等更適合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