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家機構「踏破門檻」,這家公司火了,成長股要回春?還有這些...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本月以來,順周期板塊的表現也頗為亮眼。不過,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以科技、醫藥為代表的成長板塊,並未被機構們「遺忘」。

截至11月27日,公募機構在本月內一共調研了265家公司。在被調研的公司中,科技、醫藥等個股仍是受到關注度最高的公司。以公募為例,根據Choice數據,本月以來被調研次數超過50次的公司分別為匯川技術、歌爾股份、衛寧健康、新潔能、美年健康和長春高新。尤其是匯川技術,包括券商、公募、私募、外資等機構在內,該公司一共獲得了399次的調研。

被公募調研了124次

記者從匯川技術的調研記錄中發現,本月以來包括各類機構通過電話會議、券商策略會、特定對象調研等方式對匯川技術進行了12輪調研。

以券商策略會為例,11月6日,匯川技術接待了包括上投摩根、匯添富、華泰資管等機構共計28人。11月12日再次接待了華夏基金、星石投資、東方港灣、興全基金等機構共計32人。而這些僅僅是匯川技術本月接待調研的一部分,choice數據顯示,本月以來該公司被79家公募調研了124次。

從調研記錄來看,機構比較關注匯川技術各類業務情況,不管是電梯業務的經營、PA產品的落地還是新能源乘用車的進展均提出了相關問題;此外也對其營收等方面較為關注。

有機構關注到了匯川技術綜合解決方案,並問及這一業務的優勢如何體現?匯川技術表示,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基於核心技術基礎平臺,通過在多個細分行業實施「工控+工藝」策略,不斷踐行進口替代的經營理念,堅持為下遊細分行業的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多產品解決方案或行業定製化專機方案;在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公司提供集成式電控方案或者動力總成方案。未來,面向客戶層面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是包含技術方案、商務方案、交付方案、質量方案、服務方案和財經方案等多維度內容的綜合體。公司在今年的經營活動中,開始努力發揮綜合方案的優勢。

華東一位銀行系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匯川技術的業務類型特別多,相當於一個平臺型公司。而公司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多數隻做一個業務。」

在調研的公募中,不乏多次進行調研的,包括易方達、興證全球基金、嘉實基金等。在上述基金經理看來,匯川技術能受到機構的蜂擁,主要是基於其不斷增長的業績,「工業自動化的賽道中,國內目前是以進口為主,而國產品牌中匯川技術是佔比最大,但比例也不是很高。因此匯川技術既有國產替代的概念,在整個行業中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在機構們關心的業績方面,匯川技術表示,公司今年經營業績增長較快速,是外因和內因雙重疊加的結果。從外部行業情況來看,2018、2019年以來的積壓需求得以釋放,同時在行業周期以及政策需求影響下,3C、鋰電、矽晶、印包等先進設備製造業領域的需求較旺盛,從而拉動了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領域核心產品的快速增長。

從內因來看,公司通過多年管理經驗積累,其品牌認可度以及多產品解決方案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同時,公司2018年開始提出內部管理變革舉措,2019年引入外部管理諮詢顧問,公司整體氛圍在持續向好。

科技醫藥板塊仍受關注

四季度以來,順周期被頻繁提及,本月以來,順周期板塊的表現也頗為亮眼。相較於順周期,今年上半年「雄踞」話題榜的科技、醫藥等板塊的表現似乎並不令人滿意。尤其是醫藥板塊,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醫藥主題基金面臨大幅回撤。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以科技、醫藥為代表的成長板塊,並未被機構們「遺忘」。根據調研的情況來看,本月以來被公募調研次數超過50次的公司分別為匯川技術、歌爾股份、衛寧健康、新潔能、美年健康和長春高新。

以歌爾股份為例,其在本月接待了90次公募的調研,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經理。比如諾安基金的蔡嵩松、交銀施洛德的郭斐、前海開源的曲揚等。

儘管順周期板塊熱度居高不下,個別個股的股價也是一飛沖天。不過上海一位成長投資的基金經理認為:「現在大家都炒順周期,我以前做過周期性研究,周期很短暫,行情來了一兩個月結束了,跌起來也很快。」

「這些年經濟一直不斷震蕩下行,預計經濟會復甦實際都被證偽了。而當下市場的『順周期』就是很短的跟技術面相關的,沒有持續性。三季度時,周期股、金融股,基本都已經在疫情前的位置了,很多周期行業其實早就創新高了。」上述基金經理認為。

事實上,此前私募排排網也做過「順周期板塊的行情將是上漲高度有限的估值修復行情,還是能創下突破前期新高的行情?」主題的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受採訪的私募大多數看好四季度順周期板塊的行情,但認為是估值修復行情的私募佔比高達71.43%,僅有28.57%的私募認為這一輪順周期板塊中的大多數行業能突破前期的上漲高度。

一位私募合伙人就提醒投資者:「需要冷靜看待中國自己的經濟現狀和股市現狀,不能盲目跟風,重倉押寶。」在他看來,此輪周期板塊異動的實質是估值的修復,並非新周期的開啟。農林牧漁和食品飲料的上漲集中在行業中的二、三線公司,這種上漲可以理解為補漲行情,行情的高度有限。

方信財富基金經理郝心明亦表示,從短期看,如果經濟復甦符合預期,隨著周期股業績兌現將有不錯的機會,長期看大消費,醫療,科技等優秀賽道等更適合長期投資。

相關焦點

  • 擬120億拿下兩條生產線,京東方A被332家機構踏破門檻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星礦數據顯示,近期(9月17日至9月25日)機構調研規模較之前持平,調研家數排行前20名的個股僅被14家及以上機構調研,機構調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大消費、計算機應用等板塊。其中,電子消費概念股京東方A近期接受機構調研的數量高達332家,位列機構調研個股排行榜第一。此外,德賽西威、石基信息、保齡寶、海鷗住工、楚江新材均獲40家及以上機構密集調研。在機構調研TOP20榜單中,大消費板塊的機構調研總數為583家,佔TOP20個股調研總數的58%,是時隔一個多月後機構再度扎堆調研的品種。此外,計算機應用、材料行業也獲得機構高度關注。
  • 匯川技術被271家機構踏破門檻
    來源:財聯社APP財聯社星礦數據顯示,從近期(12月13日至12月21日)A股上市公司機構調研公告來看,機構調研規模較之前持平,機構調研TOP20榜單個股均被20家以上機構調研,機構調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工業設備製造、大消費(住房消費+食品消費)
  • 節前,這家公司引來323家機構調研……
    但機構調研的熱情並未受到假期的影響,多家上市公司在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依然接待了調研來訪。9月24日至9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95家公司迎來機構調研。其中,有2家上市公司受到逾百餘家機構的關注。從個股方面看,京東方A的電話會議湧入323位機構投資者,位居首位,其次有穩健醫療累計接待172家機構,開潤股份、偉星新材和海鷗住工分別累計接待98家、41家、40家機構。京東方A:300多家機構電話打爆京東方A開啟百億級併購投資,引來調研機構紛至沓來。
  • 秦洪看盤|題材股低迷,資金回流成長股
    看來,熱錢活躍度降低,部分資金開始布局成長股。但是,一方面是因為機構資金的比重持續提升,那些能夠持續創造增量價值的上市公司得到中長線資金的認可,價值、成長投資理念漸趨深入人心,所以,跟風炒作的資金隊伍漸趨萎縮,限制了熱錢追捧的題材股的炒作空間;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來IPO發行速度有點快,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強,意味著大小非們的籌碼供應源源不斷,所以,熱錢的交易對手已不再是二級市場的跟風散戶,而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大小非。
  • 爆火七年!粒上皇阜陽店國慶開啟七周年店慶!消費者「踏破門檻」
    爆火七年!粒上皇阜陽店國慶開啟七周年店慶!消費者「踏破門檻」 2020-10-09 16:38:42   來源:網絡
  • 這家公司倒閉了,導致300家必勝客要關門了!
    必勝客吸引人的不僅是實物 還有風格然而就是這個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全球知名餐飲品牌,最近卻被爆出在即將關閉300家必勝客餐廳。Npc公司外的Logo這些餐廳將面臨永久性地關閉。NPC國際在整個美國共有1227家必勝客門店,除關閉300家外,剩餘927家門店也將被打包出售。NPC是何方神聖?NPC國際(NPC International)這家公司成立於1962年,是全美最大的餐廳運營商之一。
  • 北京這家知名早教機構怎麼了?400家長討要500萬學費
    又有培訓機構突然倒閉。近日,銀泰百貨北京大紅門店巧虎KIDS成長中心突然發布的破產通告,致使400多名學生家長蒙受損失,總金額超500萬元。這讓不少巧虎KIDS的學生家長徹底慌了。據悉,巧虎KIDS全國160多家門店,其它門店會受影響嗎?
  • 兩市唯一五連板個股,140逾家機構踏破門檻,醫美股強勢崛起?
    近一個月來,其股價從底部拉升,已大漲近142%,助力市值衝破90億元關口。10月底,朗姿股份股價啟動之際,發布了一則投資公告。據公告顯示,朗姿股份擬出資3億元,在成都武侯區設立全資子公司,負責運營和管理公司中西部地區的時尚醫美和女裝業務。此舉意在搭建公司醫美業務的合作研發和行業交流平臺,鞏固和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醫療美容和高端女裝領域的行業競爭力,促進管理和專業人才的培養。
  • 笑起來超甜的女生,嘴唇會有的「3特徵」,中一條異性緣踏破門檻
    笑起來超甜的女生,嘴唇會有的「3特徵」,中一條異性緣踏破門檻上下嘴唇不對稱大家都知道嘴唇如果太薄的話,就會給人一種很刻薄眼淚的感覺,如果太厚的話,就為大家調侃為香腸嘴,但還有一部分女孩子希望下嘴唇不對稱,也會讓整體的顏值看上去特別的差勁,而且這樣的一點特徵也會給我們的顏值減分,女生如果具備這點特徵的話,嘴唇也會看上去相對來說比較難看,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我們的顏值。
  • 如何成為超級成長股「捕獲者」?
    然而柏基並非新銳資產管理人,它其實是一家成立於1908年穿越了整整一個世紀、管理規模高達3230億美金、總部位於愛丁堡的英國「化石級」投資機構,但它卻毫無疑問卻是最成功的的全球超級成長股「捕獲者」:除了特斯拉外,阿斯麥、亞馬遜、谷歌、三星、臺積電、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等均是其長線投資對象。
  • 一知名早教機構突然宣布破產!什麼情況?近400名家長追討超500萬學費
    摘要 【一知名早教機構突然宣布破產 近400名家長追討超500萬學費】近日,有多位家長反映稱,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角門東銀泰百貨商場內的「巧虎KIDS」早教機構日前突然宣布破產,相關負責人目前已經失聯,致使400多名學生家長蒙受損失,總金額達到了數百萬元
  • 這家公司巨虧310億,近500億貨幣資金蒸發
    立志實業報國,從CRT起家,到玻璃基板,到環保,到新能源······彼時還在《胡潤全球富豪榜》榜上有名,旗下擁有擁有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嘉麟傑3家上市公司、400餘家全資及控股公司的東旭集團,近日丟出一顆大雷:2019年巨虧310億元,更有2019年上半年的貨幣資金餘額564.32億元驟降為2019年末的69.69億元,其它應收款從年初的100多億元增加到660億元。
  • 世界上最特殊的僱傭兵,能參加閱兵還能入國籍,想去的人踏破門檻
    導語:世界上最特殊的僱傭兵,能參加閱兵還能入國籍,想去的人踏破門檻僱傭兵是一種專門為利益而成的群體,核心價值觀就是「錢」。對於如此高的待遇,很多人踏破門檻都想加入,裡面有不少華人,有些過上了非常充實的生活,徹底在法國定居了下來。當然即便是有官方的保護,也仍舊具有危險性,特別是在戰亂地區執行任務的時候,意外隨時都會發生。相對比之下,普通的僱傭兵組織,除了錢多以外沒有任何的優勢。
  • 中科建4年增加400家子公司,存在大量「掛靠」公司...
    至於眾多的分子公司,中科建管理人方面表示,中科建一級子公司只有40多家,400多家是加上子公司的子公司和其他可能的參股公司。不過,法律上子公司是獨立的。  最新的情況,管理人進駐後恐怕也未摸清全貌。  根據管理人給債權人披露的信息,審計機構對中科建本部及23家分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核銷後給出了一個初步數據。
  • 北京一家巧虎KIDS破產,近400名家長追討數百萬學費!
    因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有許多教育培訓機構從選擇暫停了線下課程。且在高租金、低客流的背景下,裁員、關門停業、跑路的現象也不斷被爆出。近日,知名早教品牌「巧虎」被爆有門店出現經營問題。「現我司現金流不能支持公司運營,我司向有關部門提出破產申請。」通告中稱,7月31日經股東會決議終止營業,現已組成破產清算組進行清算。落款公司名為北京思凱文科技有限公司。
  • 東莞一男子想花9萬元買輛新車,結果竟被這家公司「坑」了近20萬元!
    東莞一男子想花9萬元買輛新車,結果竟被這家公司「坑」了近20萬元!小王到公司尋車,對方卻說他逾期還款,存在違約,要他支付車輛尾款、拖車費、違約金等折後共13萬元,才肯還車。雙方多次協商,均沒有結果。對方甚至放出狠話,要車就付錢,不要車就不退付的錢。小王計算了一下,同款新車市場價才9萬元,而這家公司所有費用加起來接近20萬了,於是他就報警了。
  • 這家離證監會「最近」的列印店要上市了!有多火?我們實地看了看
    聽到榮大列印店要IPO的消息,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經理劉先生在朋友圈發文稱,「早知道會有上市這一天,當初我們定向增發基金的合同全都是榮大快印給印刷的。」劉先生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前來榮大列印店的客戶不僅包括券商的投行人士、產品經理,還有各家企業的律師、董秘、財務總監等。「據說,在上會前幾星期,店內每天都要排長隊,但我們都是靠郵寄材料。」
  • 王翔:小米投資了近400家公司,來推動中國智能製造
    在小米集團內部有兩支投資力量,一支是戰略投資基金,目前已經投了接近300家企業,小米絕大部分的物聯網、AIoT產品都是用投資的方式奠定起生態基礎。而在產業投資方面,小米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總規模為120億元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主要投資小米相關的製造業上遊技術和核心元器件,目前已投資近80家企業。小米對製造業的投資是從兩年前開始的。
  • 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 要上市了!
    (原標題: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要上市了!)若隨後的發行認購股份順利,這家四年前折戟A股的影視公司,終於成功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家影視公司背後也不乏大咖「坐鎮」,除了有國內視頻平臺巨頭愛奇藝為公司擔任第二大股東,更有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加持。
  • 2020金融界「領航中國」圓滿落幕 400家金融機構探索後疫情時代...
    在此背景下,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召開,近400家金融機構,1000位業內專家共同探尋「創新·融合·共贏」之路。成立21年、上市16年的金融界,深度連接著3億財經受眾、近萬家金融機構和6000多家海內外上市公司。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將持續為金融機構賦能,為高質量發展搖旗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