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成未來醫療趨勢,「博恩生物」研發出可生長發育的人造骨

2021-01-09 36kr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頸椎疾病、脊柱側彎、骨缺損等等骨科問題湧現,骨科市場蘊藏著越來越多的新機遇。

36氪對2019年的醫療市場做了年中復盤,今年骨科融資數為9筆,獲融資的均為骨科植入物。預計到2022年,骨科植入物的市場規模將高達290億元。

「博恩生物」正是骨科行業中的一家高技術壁壘的企業,該公司擅長做3D列印的人造骨。與其他競品不同的是,博恩生物正在滿足「讓人造骨活起來」的暢想,正在研發可以「生長發育」、可以誘導細胞攀爬的人造骨。

在醫療3D列印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就是骨科,大約佔整個植入物市場規模的93%。骨科3D列印的團隊眾多,差異非常大,就連列印材料也各有不同。國內主要集中在金屬和高分子材料上,國際上,多數國外廠商採用的是羥基磷灰石和聚乳酸複合材料,還有一些骨科輔助器械則採用的是石膏或樹脂材料。

博恩生物3D列印產品

博恩生物的材料非常獨特,使用純度96%以上的納米羥基磷灰石材料,粘結劑降到4%以下。博恩生物的人造骨完全按人體骨骼的密度、組分來設計,羥基磷灰石材料也與人體骨骼無機鹽的成分相同,可降解,因此可以誘導細胞攀爬,讓人造骨在體內「生長發育」。

納米級羥基磷灰石(HA)這種材料天然具有很好的骨傳導性和骨誘導性,但這種材料很難做成複雜的形狀,尤其要做出具有力學梯度和仿生結構的複雜形狀。眾所周知,人體骨骼具有明顯的松質骨和密質骨的區分,在臨床上,只有做出符合人體力學性能要求,具備仿生結構,並且保證骨骼的生物活性,這個才有意義。博恩生物不僅實現了這些特性,更重要的是在常溫下通過3D列印的方式成型,避免了高溫燒結方式導致的人工骨中生物活性因子的死亡問題,也避免了二次消毒的汙染問題。這為人體植入做好充分的準備。

博恩生物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可發育生物活性骨3D印表機,從材料、製造工藝和製造裝備都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該3D列印裝備可以根據骨骼仿生設計數字模型,通過控制材料成分、列印路徑製造出具有不同力學梯度的骨骼,完全實現骨骼強韌兼容特徵,團隊技術為將來的量產植入骨做好了充分準備。

醫療3D列印整體面臨的技術難點是如何保證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尤其對於個性化定製的隱形正畸牙套,由於個性化產品很難實現工業化批量生產,大多數公司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在剪切和打磨等工序依然依託人工生產。而博恩生物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高度自動化裝備,減少人工幹預,基本實現智能製造過程,將個性化產品實現了批量工業化生產。如此以來,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也是該公司的另一優勢。團隊除了在材料科學具有很強的實力,同時在智能製造自動化裝備研發和生產也具備優勢。

博恩團隊共有博士近20名,碩士30餘名,其中全職研發人員5名,多數來自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覆蓋設計、材料、化學、器械等學科。團隊已自主研發了設備、軟體、工藝和材料。

博恩生物3D列印產品

其實,骨科3D列印的難點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審批,難以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證。因為骨科取證難,3D列印產品以往沒有適用的取證規範,定製化的產品導致取證成本很大,用在每一個身體部位都需要申請一張醫療器械證。

最新的動態是,今年7月國家出臺了一項新政策,預計能為醫療3D列印帶來強心劑。這項新政是《定製式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規定(試行)》,規定了定製式醫療器械的備案管理、設計加工、使用管理、監督管理的規範,從明年1月起施行。

博恩生物認為,新政策預計能給行業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公司已經做好準備,待政策開放,就可以參與審批。

研髮型企業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回款,那麼,在等待三類醫療器械證的狀態下,當前博恩生物如何獲得營收呢?

研發三類醫療器械本身是個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博恩為了解決在取得三類CFDA認證前公司的現金流問題,按照從易到難規劃了三類產品。

第一類:是與臨床醫院合作開發的「術前人體彩排模型」,該產品特點是真實性更強,具備仿生血管、皮膚、神經、肌肉等。骨骼具有韌性,力學性能更接近人體真實情況,手感也更加逼真。這屬於CFDA認證的一類,博恩已經申請到四張一類醫療器械證。

第二類:齒科隱形矯治器產品,該產品雖然市面同類品很多,博恩生物的優勢是自主研發了流水線設備,將個性化、定製化產品變成工業化、批量化生產方式,提高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現在博恩已經申請到CFDA二類醫療器械的註冊證生產許可證,可以對外銷售。

第三類:以納米羥基磷灰石為基礎材料的可發育人工骨已經進入第五批動物實驗階段,按照計劃明年可以進入申請臨床階段,有望進入人體實驗。此外,博恩在骨科、齒科還有其他產品布局,正在研發中。

博恩生物此前的重點在於研發,從今年開始著重銷售,有自銷、代理商銷售、貼牌代工三種方式,目前已獲得2000萬左右的訂單,隱形矯治器正在為一家美國企業貼牌。同時博恩生物也做了大量的公益性的產品,為需要幫助的患者提供免費產品。

至於未來規劃,博恩生物負責人張馳表示,「公司想做的是人體器官,切入點是骨科,近期目標是人造骨和人體自有骨骼一致,希望在這個時間內市場能認可這個產品。同時,博恩儲備了很多技術,例如皮膚3D列印技術、其他組織的3D列印技術,未來希望逐步研發出其他的器官,這個是未來30-50年的事。我們相信未來人和機器的結合,一定會是未來的趨勢。就好比在身體內裝心臟起搏器,這在60年前還是天方夜譚,現在已經成為常識。我們認為未來人造器官與人體的結合,一定會更加廣泛。」

博恩生物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種子輪400萬元,投資方為中科創星,天使輪近千萬元,投資方為一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博恩生物正在尋求新融資,資金將用於研發和銷售。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製造協會重磅發布《生物3D列印路線圖》
    3、3D列印內置物材料:3D生物列印技術可列印金屬材料、可降解材料、甚至細胞分子等生物材料,該技術在腫瘤領域的應用良好,例如切除骨結構的病患可植入3D列印的骨骼。4、3D列印控釋藥物:利用3D生物列印技術列印藥物,使得藥物一經服用則可不斷釋放藥力,不用患者一再服用,增加便利性。5、3D列印活體器官:肝單元、腎單元、心臟、血管、 骨、軟骨等已經能夠列印,但這些列印器官真正應用於臨床還需要不斷努力。
  • 3D列印成趨勢 數可 實威現身蘇州電博會
    、類壓克力等不同材質之3D列印服務,可應用在文創藝品、數位設計、汽車零件、建築模型、醫療模具等領域。3D列印在文創方面的應用,最實際的案例,就是李安導演所拍攝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部分拍攝用的3D立體迷你場景,就是由數可科技協助輸出;而近期在臺北松菸臺灣設計館舉辦的「未來正在成型-3D列印設計展」,展出的21組作品都是由3D列印輸出,並且有多款作品是傳統加工或模具製造所無法生產。數可科技可搭配研磨、噴漆、印刷、電鍍等加工程序,能真正提供3D列印快速成型一站式服務。
  • 醫療器械、器官模型……3D列印會有多少可能?
    從外觀上看,這棟雙層建築和普通的房子並無不同,但實際上,整棟樓沒用一磚一瓦,全是用可黏合混合材料列印而成。如果擁有一臺3D印表機,你能夠製造什麼?答案是:小到精密的零件、餅乾、模具、衣服,大到醫療器械、工業裝備甚至汽車、火箭、建築……都可以製造出來。難怪有人會說,在未來,一臺3D印表機幾乎可以創造一個世界。
  • 前沿洞察丨3D列印出奇蹟,太空中也能製造器官
    前沿洞察 縱觀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一鍵get最前沿技術! 本期前沿洞察為大家帶來這些新鮮技術:可以在太空中製造器官的細胞培養系統;能挖隧道,可軍用的軟體機器人;人造肌肉和象鼻一樣靈活的柔性機器人......
  • 研發「創傷橡皮擦」,「高莘生物」想用生物凝膠抹平傷疤
    加之人們對整形外科的需求增加,醫療美容應用也呈上升趨勢。而另一方面,行業內參與者不多,水面上僅有兩家產品上市,分別是日本GUNZE的皮耐克和蘭度生物的人工真皮,市場競爭不算激烈。36氪近期接觸的高新技術公司「高莘生物」,正在做修復深度創傷的敷料「真皮支架凝膠」。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3D列印會有多少可能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國內首家建築3D列印展館日前在廣東正式啟用。從外觀上看,這棟雙層建築和普通的房子並無不同,但實際上,整棟樓沒用一磚一瓦,全是用可黏合混合材料列印而成。  如果擁有一臺3D印表機,你能夠製造什麼?答案是:小到精密的零件、餅乾、模具、衣服,大到醫療器械、工業裝備甚至汽車、火箭、建築……都可以製造出來。
  • 巧婦不再難為無米之炊 3D列印材料大觀(全文)_3D印表機_辦公列印3D...
    生產成型指的是利用材料的活性進行成型的方法,自然界中的生物個體發育都屬於生長成型,隨著活性材料、仿生學、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生長成型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類材料、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除此之外,彩色石膏材料、人造骨粉、細胞生物原料以及砂糖等食品材料也在3D列印領域得到了應用。下面我們將從聚合物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和複合材料分別進行分析。33D列印工程塑料1    第一部分:聚合物材料
  • 3d列印創業項目有哪些商機?
    其中有一個85後男子創業玩3D列印 半年賺500多萬元.他叫李耀龍湖北人。看3d印表機設計,有哪些。藝術品設計+3D列印人像3d列印有紀念意義的人體或頭像3D列印出來,客戶們都非常的喜歡。也非常的不錯。我們大家都是很喜歡的。這個市場是相當的火爆。未來的趨勢。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項目。
  • 中國未來醫療3D列印市場將迎來迅速發展期
    打開APP 中國未來醫療3D列印市場將迎來迅速發展期 中關村在線 發表於 2020-05-09 16:02:23 (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贏創在中國的首次直接風投瞄準了醫療3D列印領域。
  • 俄太空人在太空中成功3D列印人體組織
    例如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等……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嘗試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人體組織的 3D 列印;並製造出了人類的軟骨。這項太空3D列印研究的創新點在於,摘掉「拐杖」——微型支架,利用磁懸浮技術,引導細胞去到該去的地方;從而將它們組裝成更複雜的組織結構。這對太空人能夠更久地呆在太空,或者想實現太空旅行夢的人來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 英國科學家研發出生物3D列印技術
    Heilshorn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通用的生物墨水交聯機制,通過於生物細胞的兼容,實現聚合物交聯,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正式在國外專業網站發表。限制生物3D列印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成產的材料種類,由於環境生物對化學和機械特性十分敏感,生物墨水提供的基質特性對於細胞的變化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預想的情況中,每種生物細胞可以匹配自己的特性,讓生物墨水可以根據結構需求進行定製。
  • 列印「自己」:3D列印「照亮」器官移植的未來
    當它接收到雷射束中的紫外線的照射,這種溶液就會凝結成固體。許多汽車、飛機的製造商都會在電腦上設計出複雜的零件設計圖,然後通過3D印表機將零件原型列印出來進行生產。而如今,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隨著科技的進步,3D印表機也就變得沒有那麼獨特了,自然它也就變得廉價和無處不在。Staples和亞馬遜都提供3D列印服務。
  • EFL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列印四大亮點
    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列印解析度高、列印速度快、可實現複雜結構精細列印,在水凝膠/細胞高精度批量製造上具有顯著優勢,適合於臨床及動物實驗中批量可重複需求,已逐漸成為主流生物3D列印方法。通過對墨水材料的光學、流變學等特性研究,建立了光固化列印模型,以此分析出關鍵列印參數與列印精度的規律關係,給出了可列印性評價標準,可實現上述墨水的高精度列印,且細胞列印存活率>95%。目前EFL系列生物墨水已被國內外數百個課題組批量應用。
  • 什麼是3D列印?我國現在的3D列印技術如何?未來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3D列印技術,它實現於20世紀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最近在醫療建築航空等領域崛起,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它展現出來的優勢逐漸得到科研人士,技術人員的認可。什麼是3D列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金屬、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增加材料、快速成型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 3D列印房子到底是什麼原理?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有了很迅速的發展,且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很多領域到取得了很廣泛的運用,而在房屋建築領域,3d列印技術技術操作更加方便、簡單和快捷,可以運用簡單、真實的材料對實體進行快速的建造和成形,成品能夠直觀的反映出建築設施的結構、尺寸等相關特點,3d列印技術建築模型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天府健談、強生、再生元、信達生物、凱萊英
    「創新藥:天府健談創新藥產業論壇召開、創新藥產業論壇圓桌討論」在10月11日的創新藥產業論壇中,天境生物CEO申華瓊、特瑞思藥業總裁兼董事長吳幼玲、亦諾微醫藥CEO兼首席科學家周國瑛、馴鹿醫療CSO鄭彪、香雪精準總裁兼CSO李懿、康弘藥業(002773,股吧)董事副總裁殷勁群、再鼎醫藥高級副總裁王翀、至本醫療科技高級副總裁趙平、中科院計算所
  • 從全球主要3D列印企業營收看行業是否賺錢
    編者按:基於巨頭不斷加入、成本不斷下降、網絡社群蓬勃發展等積極因素,未來一段時間3D列印行業將出現超預期的快速成長,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3D Systems來自美國,是全球3D列印行業中的3D列印設備、3D掃描設備、服務、材料提供商和領先者,能夠提供基於 SLA、SLS、DM、MJP、CJP、FTI、PJP技術在內的各種類型桌面及工業 3d印表機,同時提供相應的材料及軟體服務。提供「從設計到製造」全套解決方案,包括3D印表機、列印材料和雲計算按需定製部件;其強大的數位化流程真正把創意帶入生活,可選材料包括塑料、金屬、陶瓷和食品等。
  • 3d印表機的優點是什麼_學3d列印有前景嗎
    1、3D列印技術最突出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製周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與傳統技術相比通過摒棄生產線而降低了成本,大幅減少了材料浪費。   2、可以製造出傳統生產技術無法製造出的外形,讓人們可以更有效地設計出飛機機翼或熱交換器。
  • 研究入「骨」-3D列印技術在骨科上的應用案例
    在工業化國家,脊椎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3D 列印的鈦植入體為某些重症帶來了希望。乍看之下,這些小小的灰色物體平平無奇,但它們卻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它們名為椎間融合器,是一種脊柱植入體,用於固定兩節脊椎之間的間隔,恢復脊椎體的自然高度。為成功實現這項功能,融合器必須滿足嚴格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