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2020-12-12 博白縣廣播電視臺

▌東平:兄弟回鄉創業養孔雀 同心協力開啟「致富屏」

說到孔雀,並不稀奇,動物園裡經常能見到,但是您吃過孔雀肉、孔雀蛋嗎?東平鎮連塘村的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養殖的孔雀,不僅好看,還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的養殖「致富經」。

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是土生土長的東平鎮連塘村人,早年兄弟倆外出創業,皆小有成就。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鄉的青山綠水,想到部分村民生活還比較困難,兄弟倆總覺得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麼。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們腦海: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兄弟倆醞釀了好長時間,經過大量的考察、分析,最後有了思路。劉海濱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喜歡吃綠色健康食材。劉海濱在珠三角打拼的時候掌握了孔雀養殖技術,且孔雀肉很受市場歡迎,看準這一商機,兩兄弟一拍即合,決定養殖孔雀。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我就想到回來,沿著大健康產品、身體健康這方面,沿著這方面來創業。

2016年,兄弟倆租了15畝坡地建起了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開始了孔雀養殖的創業之路。生態園周圍數公裡無人居住,沒有工業項目,各種野生植物是餵養孔雀的天然飼料,而且附近有山泉水,水源充足。兄弟倆利用周圍的野生植物資源作為飼料,探索出一條生態循環養殖的路子。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孔雀產生出來的糞便,可以到下一步養殖、水果種植、桑樹園種植、特色水果的種植等這方面都有很大的循環利用,一整條線生產。

2017年,兄弟倆養殖的首批孔雀出欄,吸引了雲南、四川、貴州、廣東等地客商前來採購、引種。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海濱 ▼

我們都是一隻只來算的,看它的年齡來賣的。最貴的那種純白的孔雀差不多8000塊錢一隻。

經過不懈努力,兄弟倆的孔雀事業不斷壯大。目前,孔雀存欄6000隻,每年出欄規模1萬隻以上。生態園還吸納附近的貧困殘疾人入園就業,給他們發放種苗、傳授技術,讓他們通過養殖孔雀脫貧致富奔小康。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我創立這個園是一個愛心企業的倡導,所以有20來個工人,一半以上都是殘疾人。

東平鎮連塘村貧困戶 劉國劍 ▼

在這裡工作離家也近,對我們這些殘疾人來說,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術,以後如果想自己做也是可以的。

對於未來,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有了新的規劃。

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負責人 劉小軍 ▼

下一步計劃,濱海農林生態園整個園區多方面沿著大健康、藥食同源等各方面品種來繁衍、鋪開,多線產品來推進、擴大,沿著食品安全、高端食材、大健康這方面的需求,像孔雀、東濤雞、魚類、鴿子、兔子、山羊這些都可以帶動一些村民、殘疾人,來帶動他們發展,然後創立一個濱海農林特色品牌來帶動一個片區。

▌本文來源:博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周發廳 李博 秦菊苑

相關焦點

  • 呂志波返鄉養孔雀開啟「致富屏」
    孔雀谷的主人叫呂志波,2006年返鄉創業養殖孔雀,2013年成立藍孔雀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集孔雀養殖、觀光、餐飲和標本加工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景點。    談及創業的初衷,呂志波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動物,2001年開車路過雲南,被美麗的孔雀深深吸引。當即放棄打工,在當地的孔雀養殖場學了三個月養殖技術,用家裡計劃翻蓋老屋的8萬元買了20多隻孔雀。
  • 孔雀「飛」到渝東南 開出美麗「致富屏」
    2015年,楊貴彬返鄉創業在重慶彭水紹慶建起了孔雀園。幾年下來,孔雀園年養殖孔雀達8000隻左右,帶動了周邊不少貧困戶增收。楊貴彬簡單算了一筆帳,周邊10多個貧困戶每年為孔雀提供蔬菜和糧食,至少可收入20萬元。「在這裡務工的,實際上增收更多。」楊貴彬說。
  • 外出創業致富後 湖北千萬富翁回鄉任村支書
    在宜昌、十堰等地,一批外出創業致富的黨員回到家鄉,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從年少時離開到富後歸來,他們在尋找什麼?曾經的「逃離」秦巴山,層巒疊嶂。父親去世得早,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姐妹守著幾畝薄田,窮得揭不開鍋。2001年,23歲的他背上行囊,離開家鄉竹谿縣兵營鎮麻灣村,去河南建築工地打工。同樣是出山,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的劉大衛選擇的是另外一條路。1987年,18歲的他報名參軍。他說:「留在村裡,似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 王汀:回鄉創業是有大愛的事
    日前,電視劇《吉他兄弟》熱播,該劇以貴州省正安縣吉他產業發展的真人真事為創作原型,由李舒執導,青年演員應昊茗、高梓淇、王汀等主演,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正安縣石竹村老家遠赴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經歷重重困難,最終從打工仔變成吉他廠老闆,又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
  • 侯東升:回鄉創業 廣袤大地寫青春
    他心系鄉土,用信念放飛青春夢想,敢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廣袤大地上書寫著自己的青春;他勇於擔當,用責任託起山區群眾致富的希望,帶領村民發展香菇產業,走出一條依靠特色山珍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他不忘初心,用毅力和智慧堅守在歷山深處,讓土裡生金,踐行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新時代使命。
  • 賴悅東:返鄉創業種南薯 鋪就村民「致富路」
    五華岐嶺黃福村農村漢子賴悅東,他憑著一股拼搏的闖勁和對家鄉的眷戀,致富之後仍不忘回報家鄉,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一起種植南薯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一躍發展成為梅州市、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五華縣電子商務十強企業、十佳手信產品等榮譽。
  • 做生意賠了欠債50萬,現在想回農村老家創業還債,做什麼好呢?
    兄弟給你潑一盆冷水讓你清醒清醒,想在農村創業不是不行,但是你不要光看網上說的多麼掙錢那裡面大多都有水分,我看到你的敘述你想養100頭肉牛,咱先不考慮其他的就是買牛成本多少你了解過嗎?我曾經了解過一頭小牛的價格都得需要過萬元,100頭牛怎麼也得大幾十萬吧。
  • 高質量回鄉創業——80後「香椿姐」帶領鄉親鼓起錢袋子
    近日,中國網記者走進北京市聖水太行專業合作社,與80後「香椿姐」周文霞暢談鄉村致富經。周文霞(左一)帶領團隊參加北京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回鄉創業 帶領村民一起富「看到村民經濟水平和20年前相比沒有任何提高,讓我很心酸、很心痛。」周文霞離開鄉村時,不到20歲。20年後,她帶著對家鄉的眷戀和熱愛,重返聖水峪村。
  •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辭去城裡「高薪崗」 回鄉創業惠鄉鄰 ——記葉集區姚李鎮合興村80後返鄉創業青年徐志紅
  • 湖北陽新姜福村明海水:英雄無悔回鄉創業無悔初心和誓言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如何使擺脫脫貧縣老百姓走上致富路,《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與陽新縣融媒體中心《雲上陽新》直擊走進湖北陽新縣三溪鎮姜福村,當我們一起走進該村的避世楓谷田園綜合體,漫步於蜿蜒綿長的櫻花大道,綠樹柔枝隨風招展,遙想春日繁花怒放,片片落紅漫天飛舞,何等美不勝收!
  • 回東平,到東平,請先上「回到東平」在線報備
    為了每個人的平安和健康,疫情期間,根據當前疫情防控需要,自境外、山東省外進入東平的,請提前三天在「回到東平」系統進行在線報備。自境外和山東省外到東平、回東平人士,可通過「愛山東」手機APP和「健康東平」微信公眾號兩種途徑登錄「回到東平」系統在線報備。
  • 巾幗創業之星卞盛潔:電商築夢 立己達人
    關注我吧她是巾幗創業之星、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紅刺蝟簡營銷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她,作為一名在外創業10年的電商人,她無時不刻不心繫著家鄉。五年前,她攜夫返鄉,成立了通郵電商園,開啟了艱苦的創業之路。她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主人公——卞盛潔。
  • 阜陽市周雷雷:回鄉創業助脫貧 致富不忘家鄉人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
    周雷雷外出務工掙到第一桶金後,毅然放棄大城市廣闊的發展前景,返鄉創業。經過數年的發展,周雷雷的食用菌培育生產企業年產值1000多萬元,成功帶動潁泉區25個貧困村的貧困群眾脫貧,貧困戶年均收入達15000元以上。同時,公司獲得3項國家專利,被評為「阜陽市優秀扶貧企業」。
  • 大屏木 農村題材文藝作品不能讓農民當綠
    大屏木【 農村題材文藝作品不能讓農民當綠葉】近年來,農村題材電視劇數量大大增加,但仔細一看,很多作品的主角並非農民。以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為例,有的講述退役軍人回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有的謳歌扶貧幹部紮根基層一心為民,還有的反映大學生村官在偏遠山村的傾情奉獻,本應是農村劇主角的農民朋友反而成了襯託「紅花」的「綠葉」。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今的中國農村已經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農民早已不是油畫《父親》中的老農民形象,更不是魯迅小說中祥林嫂、阿Q的那種形象。
  • 女主回鄉創業文:重生後,選擇留在家鄉,發家致富,奔小康!
    今天軒仔給大家推薦三本女主回鄉創業的小說,喜歡的小夥伴別忘了點點關注哦!第二本:南山村致富日常 作者:曲流水文案:大學畢業幾年後,機緣巧合的杜善薇從城市辭職回到山村。她包地種果樹、建客棧開店,想方設法發動村民提升鄉村風貌,並利用各種資源,當上了村幹部。
  • 能人回鄉變藥農,點亮家鄉致富夢
    2019年5月,在家鄉情結的感召、「能人回鄉」的號召下,他毅然放棄大城市的繁華生活,回到大山深處投資1000萬元創辦了牌樓村中藥材產業園。他不僅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還通過流轉荒山荒地等方式種植了上千畝藥材,帶動牌樓村200餘戶村民參與種植,引發中藥材種植熱潮,並輻射到龍門河、洗馬河等村,帶領貧困群眾一起搭建致富的快車路。
  • 永壽回鄉創業大學生田潤卿的故事
    g 1街道6鎮19萬人 圖/文:安振忙 永壽縣回鄉創業大學生田潤卿2019年3月他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建築工程項目經理的工作,義無反顧回到家鄉,當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蜂客",而且是一位和別人不一樣蜂客,發展以大棚草莓、蔬菜、有機現代化蘋果園授粉蜂為主、取蜜為副的創業之路,由於思維超前、並具有高素質文化才能,2020年1月當選為陝西省蜂業協會第四屆最年輕的常務理事、還獲取陝西省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
  • 回鄉創業,在城鎮加盟飾品店如何?
    要想開飾品店創業,就需要先做好飾品業市場調查。有些投資者問:在城鎮適合做什麼小生意?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飾品行業很好,銷售量很高,是一個更有前景的項目。對投資者來說,必多品牌飾品的優勢顯而易見,相對而言,非常適合人們在鄉鎮開店做生意。
  • 「吉他兄弟」這樣評價《吉他兄弟》
    正安人任世凱動容地說道:「這部電視劇真實地展現了我們正安吉他的發展故事,為回鄉創業的實際行動所感動!」從事吉他製作的韋會勤深有感觸:「這部劇太真實了,看到劇裡的人和物,特別親切,這是我們正安的吉他啊!」同樣從事吉他製作的王飛分享道:「這就跟我們當時在外面打工的情景是一樣的。
  • 人物|女醫生辭職回鄉創業,辛苦數年培育優良柑橘
    可是為了不願離開故土的父親,趙東梅最後毅然決定回鄉創業。她通過科學載種和品牌打造,解決了當地柑橘難吃、病蟲害多等難題,在家鄉培育出了以「番茄紅橙」為代表的優質新型柑橘,讓當地柑橘從滯銷到暢銷。▲趙東梅和她的果樹為了父親回鄉創業成家立業之後,趙東梅沒有忘記父母對她的養育之恩,為了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她邀請父母到城裡來生活。可是趙神林不願離開故土,還想守著自己奮鬥了一生的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