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安定平穩的生活都是以前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面對敵人的入侵,從未退縮過。這些到現在都讓人歌頌,值得我們學習。而長徵可以稱得上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蹟,士兵們的精神打動了所有人,他們堅韌不拔並且自強不息,在一定程度上,鼓舞著後代的人,很多有著安穩生活的人,向前輩們學習,能夠培養出堅持不懈的肯吃苦精神。長徵的路途十分漫長遙遠,並且有很多的艱難險阻,一路上發生了許多事情都令人印象深刻,而長徵過程中發生了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其中一個就是飛奪瀘定橋。
我方的一次反圍剿活動進行的並不順利,沒有獲得成功,失敗之後,他們為了擺脫敵人的包圍以及追擊,只得被迫長徵,開始了艱難的經歷。一大群的士兵浩浩蕩蕩地進行了漫長的旅途,但是在他們順利地渡過大渡河之後,卻又遇到了新的難題。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妥,我方人數過多,這條河流難以渡過。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經過了分析以及觀察,最終我方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飛奪瀘定橋。而當時紅軍的小船數量並不多,寥寥幾個,需要度過河流的人數卻眾多高達數萬人,供不應求,這又成為了士兵們頭疼的地方。而且紅軍的武器裝備並不先進,同時很多人經過了漫長的跋涉,早已疲憊不堪,體力不支。
憑藉著這10艘小船,一趟一趟的將士兵們載過去,也得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根據粗略的估算,最快也需要一個多月。但是敵人緊追不捨,很快就能夠追上來,倘若在敵軍趕來之前,所有的士兵不能度過河流,必然少不了一場惡戰。但是如果戰鬥的話,紅軍幾乎不可能獲勝。但是我方發現了敵人的漏洞,橋的對面是負責防守的國軍,他們顯然並沒有非常謹慎,瀘定橋沒有被徹底的炸毀,但是橋上面的木板卻全部被拆除。所以紅軍是有機會過橋的。
不過國軍的做法卻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將橋炸毀,這樣就切斷了紅軍的退路。史學家對於這一問題都有著不同的觀念,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因為由於敵軍過於自信,並沒有將紅軍放在眼裡。並且他們也可以在紅軍過橋之時,拿起雷射槍對他們進行掃射,因此沒有選擇將橋炸毀,僅僅只是把木板拆掉。
雖然有人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倘若仔細推敲一下,就發現這個觀點並沒有依據,也無法成立。當時的一位士兵當時也參與了戰爭,並且主要負責防守的任務,他在回憶當中說道,當時的確收到了上級下達的命令要求,將瀘定橋炸毀。
只不過這一命令確實要求在將紅軍的自衛團圍剿之後才實施。也就是說他們要先等著紅軍的自衛團渡河之後將其圍剿,才可以把瀘定橋炸毀。所以士兵們當時也挺為難,因為上級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但是又害怕紅軍發起進攻,因此他們想出來了這一個方法,並且認為能夠阻擋住。
有些學者對於這其中的原因非常感興趣,在他們的探究之下,終於發現了真實原因。首先當時的社會,許多的命運都是要由上級下達才能完成的。既然上級下令需要士兵們死命守住這個地方,那麼他們絕對不可能冒險給紅軍任何機會,他們一定會擺下許多的陷阱以及障礙。
但是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可能抵住我方的進攻,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倘若支援軍來臨之時,可以將木板重新鋪上,讓他們過橋。另外如果紅軍發起進攻的話,他們也可以直接拿槍機進行掃射,讓他們無法過橋。這個方法看起來似乎非常完美,並且有很大的保障,但是他們顯然沒有料到紅軍的力量如此強大。當時紅軍竟然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頭,根本沒有想更多,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戰略戰役。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有著很大的危險,他們就要冒死前進。而且紅軍也比國軍先一步到達瀘定橋,在到了之後他們立馬展開了戰鬥,雖然也犧牲了很多,但最終還是贏得了勝利,成功的將敵軍的防守部隊擊潰,最後他們度過了瀘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