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一作文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兩臂伸開,雙腿併攏,頭朝下跳下去,雖然這樣一個跳躍看似簡單,但是大部分的參與者沒法自己完成,十個蹦極者會有五個扒著安全護欄死不鬆手。所以,每一個蹦極點都會有一個工作人員作為助推手來保證蹦極點的正常運營。縱身一躍的壯志凌雲常常是磨蹭了十分鐘後被助推手一腳踹下去的。蹦極如此,跳傘如此,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助推者。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02 高分作文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我們一直再強調靠自己的雙手開拓世界,推崇以一己之力建功立業,卻忽視了藉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追求無限的成功,又怎能取得輝煌?所以智者會藉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東漢末年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而劉備卻能成為其中的翹楚,爭得一壁江山。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善藉助別人的才能。「諸葛亮者,人間之臥龍也。」於是,劉備便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他也正是藉助諸葛亮的三把火燒出了蜀漢政權的根基。由此來說,劉備之所以能成就帝王之業,他諳知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的道理。烏江之畔,利劍下落,宏文頓成斷章,噴灑的熱血化為歷史的一聲長嘆。項羽的帝業粉碎了,但這並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至死他仍無明白敗在何處。「此天欲亡我,非戰不利也。」真的是天要亡項羽嗎?恐怕是他不懂得藉助他人之力吧。張良這等人才卻不被項羽重用,憤而離去。範增也最終離他而去。不懂憑藉他人之力而孤戰無援又怎能不失敗呢?中華歷史的竹簡上憑他人之力成就輝煌的不單劉備一人,桓公借管仲之才而雄霸一時;勾踐借範蠡之計而報仇雪恨;劉徹借衛青之勇而北卻匈奴。如項羽般不懂借他人之力而失敗的當然也不止千萬。在這千年的歷史上在千萬人的故事背後赫然刻著一行大字:要學會憑藉他人之力成就自我。我們並未處於戰火紛飛的時代,也無需爭霸天下,但我們卻不能忽視藉助他人之力。在學習中我們要善於藉助老師的力量一步步攀登知識的高峰;在工作中,我們要善於藉助同行的力量步步走向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藉助社會的力量營造幸福的時光。然而,藉助他人的力量並不代表依賴他人。康有為靠光緒帝之力變法而中途夭折,孫中山靠軍閥革命而屢遭失敗,這些歷史的悲劇都在警告我們不能過於依賴別人的力量,否則只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自我。所以,是藉助他人而不是依賴別人。是借他人之力幫助、輔助自己,所助之力要為我所用。
03 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講由蹦極引發的感想,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助推者。人類受到其大腦思維的束縛,某些錯誤一犯再犯。或許很難察覺,或許很難改正。當我們只有在正視他們,並不遺餘力的通過自身或外界的幹涉去更正,或重新開始。一旦我們對老的選擇做了重新考慮,我們就向新的決定,新的一天,新的機會敞開大門。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需要有人能「推一把」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強推,不能強迫,但是用助推,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追求無限的成功,又怎能取得輝煌。所以智者會藉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我們一直再強調靠自己的雙手開拓世界,推崇以一己之力建功立業,卻忽視了藉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藉助他人而不是依賴別人,是借他人之力幫助、輔助自己,所助之力要為我所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他人的助推,正是有了人人獻出的一點愛,我們的家園才會變得更加美好。不僅如此,助推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助推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種下了善因。只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思考,能夠自圓其說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題幹的要求,具體寫作時,還應避免抽象的描寫,大而無邊的空泛議論。
一直考不高分怎麼辦呢?
有同學老反應,隔壁某某學霸考試不是滿分就是99分,問他有什麼方法可以說出來分享吧,「哦,抱歉,我沒什麼方法,考著考著就考高分了。」大寫的氣死啊!藏著掖著還不認,還得故意讓你躺把槍,有同學就放話,汝乃天驕,何不上九霄?其實大部分學霸真的講不出什麼方法,考著考著就拿第一,平常習慣使然,沒毛病。那麼重點就來了,既然是平常習慣使然,那有哪些優秀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呢?6個超有用的學習秘籍
1、關於預習(1)預習時間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2)預習時,先以章節為單位通讀課本,了解大概內容,插圖、插圖下面的標題或解說、每頁底部註腳等不要疏漏。(3)對於無法弄懂的地方,用鉛筆畫上記號。上課時注意聽老師講解或課前找同學討論。(4)各科預習側重點:歷史、政治默看書本;英語看、讀單詞表,然後看課文,把生詞的中文注釋標出來,還要聽音頻並朗讀課文;數學預習重點在於對知識的思考。(5)對於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可以在紙上列一個圖表,分層次講知識點列舉出來。(6)養成超前學習的習慣:一般在一個學期剛開始,甚至在學期開始前的寒暑假,就借來課本,進行預習。2、關於聽課(1)聽課時最關鍵的是能時刻跟上老師的速度。(2)不同學科的「聽法」:理科邊聽邊想,老師講解的順序為什麼這麼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文科比如政治,應注意聽清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例。(3)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一種非常好的鍛鍊方式,本來被動的聽課變成了一種積極、互動的活動。(4)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用主動的辯證思維去學習是很有用處的。(5)上課45分鐘抓重點聽,就根本不會覺得很漫長。(6)專心聽講並注重與老師進行眼神和語言交流,不要只顧埋頭記筆記。(7)一堂課的前幾分鐘和後幾分鐘最重要。(8)5分鐘的課後靜思=50分鐘的課後複習。(9)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3、關於做筆記(1)每門課準備兩個筆記本:一本做課堂筆記,一本做改錯筆記。(2)根據不同科目特點做出不同形式的筆記。(3)能畫圖的就用圖形表示,能標註的就標註一下,不要把時間都放在筆記上。消化吸收並應用於以後的學習中,這才是最重要的。(4)當老師板書很少的時候,一定要緊跟他的思維一起思考,同時要迅速捕捉到他關鍵性的語言並記下來。(5)當聽課與記筆記發生衝突時,一般以先聽懂老師對問題的分析為主。(6)可以在課本空白的地方記筆記,如果用筆記本,可以買那種中間用一條豎線把一頁分成兩部分的,左邊記錄講授內容,右邊寫自己的心得。4、關於總結(1)歸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歸納,二是錯題歸納。歸納時可按章節和知識塊進行。(2)每一科都有專門用來歸納的筆記本。(3)對於語文,主要歸納詩詞名句、成語俗語、文言實詞、虛詞、病句類型、作文寫法等。數理化可歸納出整個知識結構圖,有哪些重要的知識點,有哪些掌握得清楚,哪些還不夠清楚。(4)對於數學,可以從每個章節新概念為起點,得到一系列的概念和定理,在紙上大致畫出一個知識網絡。(5)對於英語,可以在筆記本上對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進行總結。在不同場合下的日常用語也進行分類、總結,按問候、邀請、看病等分類。(6)將同一類東西放在一起加以類比和記憶,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和脈絡。(7)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的過程。5、關於規劃(1)很多同學做計劃就是列一下要做的事情,根本沒明確標註每件事情的完成時間,也沒寫上每件事情完成的先後順序,所以做計劃一定要細緻。(2)再好的學習計劃,遇到拖延症也只是張時間表而已。如果做計劃的人不肯努力,任何人都幫不了他,有了計劃,請立即執行。(3)早晚記憶效果最好,可將語文、英語等科目安排在清晨6-7點,或者晚上9點之後。(4)晚飯後注意力集中,而且處於比較放鬆的狀態,可以安排數學等難度較大或成績較差的科目。(5)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因為學習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此,所以在制定的學習計劃的時候,一定充分考慮,留出足夠的休息睡眠時間。6、關於課外學習(1)想考高分就得進行深度的自學,多多利用教輔資料,拓展視野,鍛鍊思考能力,不但對本學科學習有力,而且對學習其他內容也是大有裨益的。(2)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或思維方式。(3)要選有80%的題基本會做的輔導書。(5)輔導書要即買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