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058字,閱讀時間預計6分鐘。
8 月 7 日晚,新賽季中超聯賽第三輪戰罷,關於第三輪比賽的各項數據也新鮮出爐。與 2019賽季同期相比,總共 8 場比賽的進球數有所減少,每場比賽的場均淨打時間也呈下降趨勢,但在反應年輕球員成長趨勢的 U23 球員上場時間方面,本賽季第三輪相較於上賽季同期卻有了明顯的增長。
時至今日,2020 賽季中超聯賽開賽已經整整半月,十五天時間,三輪比賽,十六支球隊,有的高歌猛進,有的陷入纏鬥,有的未獲一勝,球場百態,各有滋味。不過,在新賽季中超格局初現的同時,球場上最搶眼的不是豪門球隊,也不是超級球星,中超裁判使用的 VAR 幾乎成為每一輪比賽的熱點話題。
三強鼎立,中超爭冠格局未變
新賽季的中超聯賽,大連賽區的廣州恆大和蘇州賽區的北京中赫國安在前三輪過後保持不敗,領跑各自小組。其中,廣州恆大三場比賽打進 10 球僅失 1 球,在面對本賽季引援力度最大的深圳佳兆業、上海綠地申花,以及老對手廣州富力時,都展現了極強的統治力。後面的比賽,隨著費南多、洛國富等強援的回歸,以及現有球員的逐漸進入狀態,恆大將擁有充足的人員儲備,即便在競爭激烈的大連賽區以及密集的賽程之下,恆大在 A 組奪得小組頭名似乎也不是難事。
和 A 組的恆大遙相輝映,三戰三勝的北京中赫國安在 B 組一騎絕塵。不過,前三場比賽,他們贏得並不像恆大那般輕鬆,有些驚險的比賽過程以及並不漂亮的場面,也讓北京球迷有些不滿,國安主帥熱內西奧已經聽到了下課的聲音。
蘇州賽區的另外一支超級強隊是上海上港,在聯賽第三輪被青島黃海逼平之前,上港取得了兩連勝,雖然暫時在 B 組的積分榜上落後北京國安兩分屈居次席,但人員齊整、陣容磨合程度高的他們,實力依舊高出其他球隊一截,和恆大、國安一起,位列中超三強。
諸強混戰,小組前四爭奪激烈
除了中超三強,前三輪比賽過後,其他球隊之間爭奪呈膠著之勢。B 組之中,除了國安和上港實力明顯出眾,武漢卓爾、重慶當代、石家莊永昌、青島黃海、河北華夏幸福、天津泰達等隊,實力都在伯仲之間,因此,目前 B 組的積分差距也沒有拉開。天津泰達雖然只積 1 分暫時名列榜尾,但與排名第四、積 2 分的重慶當代也僅差了一個積分。後面四輪比賽,泰達將先後對陣永昌、華夏幸福、青島黃海和武漢卓爾,與這些對手交戰時取得的成績,或許將決定第一階段聯賽泰達的最終排名,正如老帥施蒂利克所說,真正的挑戰從第四輪才剛剛開始。
相對於球隊平均實力較弱的 B 組,大連賽區的 A 組競爭無疑更為激烈。江蘇蘇寧、山東魯能、上海綠地申花三支準豪強球隊本來已經在A組扎堆,偏偏本賽季引援力度最大的深圳佳兆業也加入了大連賽區的混戰,因此,前三輪比賽,大連賽區每輪都不乏強強對決。也正如各支球隊之間實力不分伯仲一樣,三輪比賽過後,他們的積分排名也呈膠著的態勢。目前A組排名第二到四位的蘇寧、申花和魯能分別積 7 分、6 分和 4 分,排名第五的深足的積分也達到了 3 分。後面的比賽,這幾支球隊之間的捉對廝殺,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 A 組的排名形勢。
此外,A 組的大連人和廣州富力在開局階段的表現比較低迷。坐擁主場優勢的大連人本賽季掀起青春風暴,但小將的經驗不足已經核心外援的未能融入,都讓他們的成績打了折扣。而廣州富力放棄了崇尚進攻的斯託伊科維奇,選擇了「全攻全守」的範·布隆克霍斯特,但他們顯然沒有走出換帥的適應期,球隊不僅沒有搞好防守,連犀利的進攻也丟得一乾二淨。目前,這兩支球隊與A組第四的魯能已經拉開 3 個積分的差距,要想彌補回來,難度不小。
諸強混戰,小組前四爭奪激烈
除了競爭格局初顯,新賽季中超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三輪戰罷不勝球隊的數量創了中超十年記錄。過去十年,三輪過後未取一勝的球隊最多是七支,分別出現在 2010 賽季和 2013 賽季。而本賽季三輪過後,十六支球隊中還有半數球隊仍在渴望著賽季首勝。其中大連賽區的 A 組,河南建業、大連人和廣州富力三隊至今未取一勝,而蘇州賽區的 B 組,更是有石家莊永昌、重慶當代、青島黃海、河北華夏幸福和天津泰達五支球隊,至今未能打開勝利之門。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本賽季中超的特殊賽制或許是重要原因。由於第一階段十六支球隊被分為兩個小組進行賽會制比賽,這也意味著至少在這段時間,各支球隊不會與另一個小組的八支球隊進行交鋒,對手的局限性對於球隊的成績也自然會產生影響。更何況,如今各支球隊對於空場比賽、密集賽程還在適應階段,這些有別於以往的客觀情況,同樣會造成一些球隊出現「慢熱」的現象。
恆大系搶眼 老將外援齊爆發
新賽季開始之前,中超霸主廣州恆大對球隊的陣容進行了深度調整,一眾老將和一些歸化球員轉會或被租借至其他球隊,這也形成了本賽季「恆大系」球員遍中超的現象。從前三輪比賽來看,擁有恆大背景的球員普遍成為了各自球隊的核心,並擁有著不俗的表現。
外援和入籍球員方面,第三輪聯賽,曾經效力過恆大的三人均取得了進球。在北京中赫國安,阿蘭在對陣天津泰達時與比埃拉心有靈犀,一次精妙的傳跑配合後,他打進了加盟國安後正式比賽的首球,在北京隊,阿蘭似乎找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特點的比賽風格。
在河北華夏幸福,賽季開始前剛剛以租借形式加盟的高拉特,本輪終於迎來了個人本賽季的首粒進球,這距離他上一次在中超進球,已經過去了整整 713 天的時間。此外,本賽季隨升班馬石家莊永昌重返中超賽場的恆大前外援穆裡奇,也在本輪打開了進球帳戶,他順利地將自己製造的點球罰進,而他上一次在中超賽場進球,則要追溯到 1020 天之前。
相比於外援和歸化球員,本賽季以不同形式從恆大走出的本土球員,同樣發揮不俗。以租借形式從恆大加盟泰達的老將榮昊,本賽季迎來了一次久違的爆發,在過去的三輪比賽中,榮昊不僅場場都有進球入帳,甚至粒粒進球都是難度頗高的「神仙球」。此外,加盟河南建業的小將馮博軒,也迎來了個人本賽季的首粒進球。在防守端,加盟申花的兩名老將馮瀟霆和曾誠也展現出了極高的水平,特別是曾誠,與魯能一戰他五次救險全部成功,完成了對魯能的零封。
可以說,在球隊逐漸加快更新換代步伐的當下,恆大向外輸出球員的數量日漸增多,而這些在恆大很難獲得比賽機會的球員,也在全新的舞臺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恆大隊、其他球隊、乃至球員個人,都收穫了益處,這種人員的調整和流動,創造了三贏的局面。
VAR 搶鏡 「機器」不能成為救命稻草
新賽季中超前三輪,球場之上亮點頗多,但引發人們熱議的焦點卻依舊來自裁判。
中超開賽至今,有關 VA R系統的使用,以及幾次 VAR 系統介入後的判決結果,都曾引起爭議。在第三輪輪進行的八場比賽中,只有上海綠地申花對陣山東魯能這場比賽,全程沒有使用 VAR 系統進行輔助判罰,其餘七場比賽或多或少都有 VAR 的介入。
在這七場比賽中,總計有 11 次判罰使用了 VAR 系統進行輔助,而使用次數最多的就是馬寧執法的河北華夏幸福與重慶當代一戰,全場比賽一共使用了四次 VAR 系統。四次判罰,華夏幸福和當代各有一粒進球被取消,也各有一粒進球通過 VAR 系統的回放得以確認。然而由於每一次視頻回放都會耗費大量時間,再加上下半場雙方的換人次數較多,最終這場比賽出現了頗為罕見的 10 分鐘超長補時,比賽直到 100 分零 7 秒時才宣告結束。
在泰達與國安、蘇寧與大連人兩場比賽中,儘管 VAR 使用的次數沒有如此頻繁,但兩次VAR判罰同樣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而爭議之外,由於 VAR 的長時間介入,比賽也失去了流暢性。
原本該成為主裁判判罰重要輔助的 VAR 系統,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又是否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其實這樣的爭論從 VAR 系統被正式引入中超後,就一直沒有消失。但歸根結底,VAR 能夠提供的只是更多視角的回放,最終的判罰還是要依靠主裁判得出,就如同「機器不能完全代替人」的道理一樣,科技手段的介入只是幫助裁判作出更準確的判罰,並不能成為裁判面對每一次爭議和質疑時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