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不是個熊貓啦?
世界上有兩種熊貓:大熊貓和小熊貓。然而這兩種生物長得完全不一樣。大熊貓黑白相間,體型更接近於我們認知中的熊;小熊貓渾身紅亮,看起來更像是黃鼠狼或者貂這樣的小動物。為啥兩種差別這麼大的生物,都要叫熊貓?
01 傻傻分不清楚?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的英文名叫做panda。然而,這個名字一開始,是用來稱呼小熊貓的。1825年,法國動物學家居維葉在論文中,首先給小熊貓起了「panda」的名字。
▲ 厚厚的毛髮有助於小熊貓在雨季中生活。圖/Wikipedia
1869年,西方動物學家認識了「黑白熊」。他們覺得它的頭骨構造、齒列、腳掌多毛等特點和小熊貓相似,就把它歸到熊貓屬,從此熊貓便有了大小之分。後來,大熊貓越來越受到關注,這個稱呼被它佔盡風光,小熊貓只好給自己的名字加了個前綴,變成「red panda」。
▲ 比起大熊貓,小熊貓是個「小透明」。圖源Wikipedia
小熊貓跟大熊貓沒什麼親緣關係,它是個「獨行俠」,生物學界曾為它的分類傷透了腦筋。現在,主流觀點認為大熊貓更近似於熊科,而小熊貓自成一派,單獨列為小熊貓科,與美洲的浣熊親緣關係最近。說到浣熊,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悲催的混淆。我們常見的小浣熊乾脆麵,上面畫著一隻「小浣熊」。不過,這隻「小浣熊」在配色和長相上,明明更像小熊貓。
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它們的毛色了。浣熊的配色是黑白灰,稍顯單調,小熊貓則是亮麗的紅色,在竹林中十分醒目。浣熊的臉尖尖的,是網紅必備V字小臉,小熊貓的臉更加圓潤可愛。浣熊的名字來源是因為它喜歡水洗食物,曾經有個視頻,浣熊拿著一塊棉花糖在水中洗啊洗,最後棉花糖不見了,浣熊一臉懵。而小熊貓沒有這個習性。
小熊貓全身以紅褐色為主,毛色鮮豔發亮,臉圓乎乎的,臉頰上還有白色斑紋。尾巴又長又蓬鬆,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它們如今生活在喜馬拉雅地區和橫斷山脈,是亞洲特有的生物。它有兩個亞種,以雅魯藏布江為界:喜馬拉雅亞種和川西亞種。其中後者主要分布在中國,又稱中華小熊貓。
▲ 左圖為小熊貓川西亞種,右圖為小熊貓喜馬拉雅亞種,也是指名亞種。圖/Wikipedia
它倆還挺好區分的,喜馬拉雅小熊貓好像長著長著沒顏料了,毛色比較淺淡;而中華小熊貓渾身紅棕發亮,色彩濃鬱,被毛在冬季也要更長一些,更鮮豔渾圓。小熊貓的可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厚厚的毛髮。它周身毛茸茸的,耳朵是個柔潤的三角,還長著耳毛和簇毛。長長的針毛和厚厚的絨毛,使它特別適合在多雨的山區生活。即使在雨季,雨水也能順著針毛流下去。淋溼之後扭一扭,毛髮就很快乾爽,輕鬆擺脫溼冷。
一眼看去,小熊貓紅亮紅亮的,但它肚皮的底毛卻是接近黑色的深棕,趴在樹枝上時,很難被發現。一旦遇敵,它立即直立起來張牙舞爪,露出「腹黑」的肚毛,企圖讓體型膨大一些,嚇走對手。但這個動作在人類眼中就威脅不足可愛有餘了,畢竟它們的平均體重只有4.5千克。
小熊貓看起來短粗胖,一撲一撲地又蠢又萌。但它其實是個爬樹高手,一旦被驚擾,就會一頭扎進入樹叢中,很快就不見蹤影。它平時一般都待在樹上,拉屎或談戀愛才下樹。天熱時,它會在樹枝上伸展身體,四肢懸空著睡覺;天冷時,它會縮成一團,用尾巴蓋住臉頰取暖。它在樹上伸懶腰的時候,動作跟家養的貓沒有什麼分別。
小熊貓是如此地招人喜歡,最早給它寫論文的人也中毒頗深。首次命名小熊貓的居維葉說,小熊貓是「自己見過最美麗的動物」。他給它取的種加詞是拉丁文形容詞fulgens,意為「閃閃發光的」。在ORF拍攝的紀錄片中,小熊貓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
02 小能貓是怎麼養活自己的?
和大熊貓一樣,小熊貓的主食是竹子,竹子佔它食譜的90%。尼泊爾語中,它的種系名字含義就是「吃竹子的動物」,英文名也是由它諧音而來。不過,大熊貓能嚼碎竹竿,小熊貓吃的是比較嫩的竹筍和竹葉。
▲ 單手吃飯我最行。圖/Wikipedia
為了吃竹子,小熊貓進化出一塊偽拇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可以像拇指一樣伸出來,牢牢地抓住竹子。這個結構,同愛吃竹子的大熊貓也擁有。可別小看這偽拇指,它給吃貨小熊貓帶來了很大方便。其他動物比如浣熊,吃東西的時候要兩個前爪捧著食物,若要邊走邊吃,就得叼在嘴裡。
小熊貓的偽拇指讓它輕鬆單手抓牢食物,不耽誤爬來爬去。而且,小熊貓在叢林中上躥下跳,也少不了偽拇指的功勞。然而,竹子營養和能量都很低。小熊貓作為食肉目動物,消化道比較短,不能消化纖維素和木質素,只能用到竹子營養的30%。
為了攝取足夠的熱量,它只好一直吃,並且不停地新陳代謝,兩三個小時之內就會把竹子消化完畢排出體外。成年小熊貓每天吃掉的竹子量,相當於三分之一的體重。為了節省能量,它平時行動比較遲緩,看起來慢悠悠的。
▲ 一隻糖霜糰子。圖/soogif
小熊貓還愛吃蘋果等水果,水果也能為它們提供更多營養。它們能夠嘗出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是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做到這點的非靈長類生物。除了素食,小熊貓也需要補充蛋白質。它會獵食一些小型脊椎動物,還會去偷鳥蛋。
小熊貓是爬樹高手,鋒利且有力的爪子有助於它抓牢樹皮。毛茸茸的腳掌使它即使在潮溼的時候,也能順利吸在樹上。它爬上樹之後,就潛伏在鳥窩旁邊,趁人家媽媽出去覓食,偷了就跑。看著濃眉大眼的,想不到也幹這種事……看多了小熊貓的照片,會發現它總愛把舌頭吐在外邊,露出粉嘟嘟的一截。
它吐舌頭,是用來感知空氣中的味道,能發覺危險。雖然蜥蜴青蛙等很多動物都有類似行為,但小熊貓畫風截然不同,可愛得不講道理。小熊貓作為單身貓的時候,一般是獨居,也很少發出叫聲,只會偶爾發出吱吱聲和哨音聲來交流,聽起來就像小鳥的叫聲。
▲ 滾來……滾去……圖/soogif
每年一月到三月,小熊貓開始發情。這個時候雄性小熊貓往往會緊追著雌性小熊貓不放,因為雌性小熊貓的發情期實在是過於短暫,只有幾天,甚至有種說法是只有24小時。過了這幾天,誰追它都不理不睬。雌性小熊貓懷孕後,會搜集樹葉、竹枝等材料,在石穴或者樹洞裡築巢。
為了巢穴不被發現,它會經常清潔,去除氣味。有時候還會準備兩套「房」,以便在感到威脅的時候及時轉移。幼崽出生後,成長得比較緩慢,18天左右首次睜開眼睛。最初,它的周身長滿淡黃色的絨毛,三個月後才長出紅棕色的長毛,而且要八個月才斷奶。
▲ 小熊貓和它的幼崽。圖/Wikipedia
等幼崽長得稍微大一點之後,它的母親會叼來竹枝,當作益智玩具給孩子玩。這是對使用爪子的訓練,幼崽需要學會用爪子吃飯和攀爬。
03 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
很多人問,小熊貓這麼可愛,我能不能當寵物養?首先明確答案:絕對不行。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著名的牢底坐穿獸。
而且,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園長Thane Maynard曾經說過:「你不會想養野生動物做寵物,尤其不會養小熊貓」,「它們的爪子比貓還長,會抓爛沙發,甚至會撓你。而且它們還會像很多哺乳動物一樣,標記領地——這東西能讓你的屋子臭氣燻天!」
據飼養員說,小熊貓的糞便跟大熊貓一樣,有股竹子味,但還是臭的。但是這個味道,還沒有它的小便有殺傷力……
而且,這傢伙的野外生存狀況十分讓人憂慮。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由瀕危下調為易危時,小熊貓的等級卻上升為瀕危。小熊貓生活的喜馬拉雅山區和橫斷山區地形複雜,難以一一監測,只能通過種群密度來估計野外數量。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全世界野生小熊貓約為10000隻。
▲ 小熊貓向下行走時頭先朝下。圖/Wikipedia
野外小熊貓的天敵主要是豹、鼬科動物,比如雪豹、黃喉貂。小熊貓是樹棲動物,在地面上非常脆弱,但一天至少要下樹喝一次水。如果不儘快回到樹上,就有可能被天敵捕殺。印度曾經試圖野放小熊貓,但若干天后只追蹤到了無線電項圈和它的遺骸。他們推測,這隻小熊貓喪命於豹口,附近的樹上還留存著它沒來得及攀爬上去的爪痕。小熊貓本身的繁殖能力不強,每年只發情一次,每次只產1到3個崽,幼崽的成活率也不高。
但最大的威脅,還是來源於人類。小熊貓是偷獵的受害者之一,一身濃密油亮的皮毛惹來了覬覦。印度的小熊貓曾作為皮毛獸被廣泛捕獵,一隻的價格,折合人民幣約為5元。
▲ 不要再殺我啦。圖/Wikipedia
隨著人口增長,人類需要越來越多的木材和空間,森林被大量砍伐。小熊貓的棲息地,被一點一點地吞沒。隨著公路的修建,原本不多的棲息地也被割裂開來,成為孤島。中國的小熊貓曾經廣泛分布於西南地區,最北甚至到了陝西。人們給它起了個外號,叫「九節狼」,「九」是虛指,意思是它尾巴上的圓環數量多。然而隨著棲息地的毀滅和無止盡的獵殺,目前小熊貓僅僅生活在四川、雲南和西藏的部分山地。
▲ 1915年《中華大字典》關於小熊貓的解釋。圖/Wikipedia
現在,偷獵小熊貓已經被法律禁止。四川是我國小熊貓的主要分布地,在這裡,小熊貓和大熊貓的棲息地基本重合。我們建立的大熊貓保護區,也客觀上保護了小熊貓。保護區內小熊貓的密度,明顯比非保護區的高,效果十分明顯。然而,目前只有不足半數的小熊貓棲息地被列入了保護區。
人工圈養客觀上延長了小熊貓的壽命。野外的小熊貓壽命一般在8年左右。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小熊貓可以活15年,最高壽的活了24年,相當於人類的108歲。不過,倘若在動物園見到它,最好不要太過打擾,更不要去接觸它。這種靦腆害羞的動物容易受到驚嚇,可能會傷到自己或是傷到人。
▲ 啊啊啊你幹嘛嚇我!圖/soogif
可愛歸可愛,小熊貓的處境還是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希望這「世界最萌」的圓滾滾小生物,能夠一直可愛下去。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