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乳腺癌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亞型,因療效差、易復發轉移,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昨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為「中腫」)發布消息稱,由該院袁中玉、王曦、王樹森等教授組成的乳腺癌多學科團隊牽頭,經過國內13家合作單位10年的共同努力,早期「三陰」乳腺癌的治療已取得重要突破。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在世界上第一次開創早期三陰乳腺癌維持治療模式,將經典化療藥物卡培他濱作為「節拍化療」藥物,患者採用居家口服的方式完成為期一年的維持治療。新模式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疾病生存率提高至82.8%,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降低了1/3以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這篇「可手術三陰性乳腺癌標準治療後卡培他濱節拍維持的III期臨床研究(SYSUCC-001)」近日以原創研究的形式,全文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袁中玉教授是通訊作者、王曦教授與王樹森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在該雜誌上發表乳腺癌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腫內科袁中玉教授介紹,化療是降低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復發風險的主要手段。「按照傳統治療方案,早期三陰乳腺癌患者手術後可進行標準化療,隨後便只能進行觀察,沒有什麼維持治療手段。」乳腺外科王曦教授介紹,臨床發現,術後一年是三陰乳腺癌早期患者復發的高發時間段,這意味著傳統治療方案遭遇瓶頸。
袁中玉教授介紹,如果用標準化療的劑量進行維持治療,患者的身體會吃不消。既然做「加法」不行,醫療團隊想到了「做減法」。卡培他濱是一種臨床使用多年的經典化療藥,其低劑量、持續口服的「節拍式」給藥方法在晚期腫瘤的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節拍化療』採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王樹森指出,以身體所能耐受的最低的有效劑量藥物來持續無間隔地殺滅腫瘤,因劑量降低,也可以降低毒副反應,有利於病人的生存,且病人可以在家裡口服藥物,更為方便。
經過國內13家合作單位十年來的共同努力,該研究共有434位三陰乳腺癌患者參與臨床研究,中位年齡在46歲。該研究於今年順利完成,結果顯示:卡培他濱節拍化療作為維持治療,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降低了1/3以上,將患者的5年無疾病生存率從73.0%提高至82.8%。節拍化療的安全性良好,83%的患者可以順利完成全程治療而沒有嚴重毒副反應。
該研究是目前國際上首個將「節拍化療」用於三陰乳腺癌標準治療後的維持治療並取得陽性結果的大型Ⅲ期臨床試驗。值得一提的是,卡培他濱有多種國產藥物可選擇,維持治療一年的總費用不足4000元,醫保報銷後患者僅需負擔1000元左右。(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陳鋆、文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