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以來,在深圳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大批優秀的企業,從蛇口工業區孵化而生的金蝶,就是其中的典型。
近期,金蝶總裁沈崇鋒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深圳在人才引進、軟體晶片行業給予了大力的資金支持,還設立有創新項目獎勵等,讓企業能夠維持多年的高速發展。
金蝶成立於1993年,至今經歷過三次轉型,最初做財務軟體讓財務人員甩掉了算盤,接著做ERP軟體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局面,如今更是推出新一代企業雲原生PaaS平臺,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金蝶總裁沈崇鋒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供圖
助力產業網際網路轉型
在過去27年的三次轉型過程中,金蝶遇到了不少挑戰。例如,近年來金蝶向雲業務轉型時,業績持續承壓,甚至一度遭到沽空機構狙擊。
沈崇鋒認為,這只是轉型的陣痛期。「我們對雲轉型的戰略還是十分堅定的,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上雲速度減慢,但大型企業上雲需求更加迫切。」
同時,今年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中小微企業在雲平臺採購提供補貼,金蝶也成為深圳中小微企業上雲的定點雲平臺之一。
「實際上,我們今年更加聚焦產品研發和技術探索。」沈崇鋒稱,前段時間金蝶還和北京大學陳春花教授以及知識實驗室聯合推出「中小微企業智慧成長計劃」,通過走進標杆客戶、提供培訓和案例剖析,以公益活動的形式幫助千萬中小企業成長。
在大型企業上雲方面,金蝶雲蒼穹平臺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大幅突破。據沈崇鋒透露,上半年金蝶的雲業務合同金額實際上已經達到1.5億元,新增了很多大型項目,與中國航信、順豐、新奧燃氣等知名企業籤訂了合同。
沈崇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圳在人才引進、軟體晶片行業給予了大力的資金支持,還設立有創新項目獎勵等,讓金蝶維持了多年的高速發展。
他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政企聯合,加快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的轉型。一方面,企業和科研單位之間可以橫向聯合,例如深圳現在很多做AI、工業網際網路以及5G的企業,企業內部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同時科研單位也做了很多前沿研究。「兩者之間能夠互相補充和賦能,推動企業更快發展。」沈崇鋒稱。另一方面,現在的產業網際網路依賴生態建設,政府作為紐帶連接各行各業,讓企業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的對接。
金蝶與深圳的27年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非常有活力。」沈崇鋒認為,這是深圳最大的優勢,「早期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深圳40年來如此迅速的發展。」
金蝶最初是在深圳蛇口工業區孵化成立。1993年,金蝶的前身深圳市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見科技)推出了首個財務軟體產品,產品取名為金蝶,創始人徐少春對這款軟體抱有極大期望,他希望產品能像「一隻金色的蝴蝶一樣,飛進當時全國1200萬名財務工作者的窗口,幫助他們甩掉算盤」。
這款財務軟體推出後,市場反響熱烈,客戶只知「金蝶」,不知遠見科技,徐少春順勢將公司更名為金蝶。27年來,金蝶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已成為業內佼佼者。沈崇鋒於1998年來到深圳加入公司,與金蝶一路同行20餘年,他向記者細數了金蝶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金蝶剛剛成立,業務以財務軟體為主。在這一階段,金蝶通過技術進步,實現了財務軟體從DOS作業系統升級為Windows。沈崇鋒告訴記者,當年正好是深圳經濟特區建區15周年,金蝶作為優秀的民營企業赴北京參加展覽,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為金蝶題了詞,叫「深圳金蝶,改革前列」。
沈崇鋒認為,金蝶作為國內首個發布基於Windows平臺的財務軟體,徹底改變了當時的財務軟體格局。「那個時候,金蝶有一句廣告語『用金蝶軟體,打天下算盤』,大大提升了廣大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第二個階段是1997年,金蝶開始由財務軟體轉向ERP(企業管理系統)軟體。1997年之前,國內ERP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國外產品體量比較大而且價格昂貴,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適應。
「金蝶看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向ERP軟體過渡,產品發布後,當時包括招商局集團、萬科以及TCL等大批知名企業都選擇了金蝶。」沈崇鋒稱。
第三個階段是從2012年起,金蝶開始往雲服務方向發展,將企業管理由傳統的線下部署模式轉到雲端部署,軟體也從傳統的一次性買斷變更為訂閱和租賃。
轉型至今,雲服務在金蝶業務中的營收佔比穩步提升,金蝶國際(00268,HK)於今年7月10日發布的盈利預告提到,今年上半年,金蝶國際利潤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但云服務板塊實現7.7億元~8.25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50%,佔集團總營收比例約55%~60%。徐少春早在2018年就提出,「2020年金蝶的主要目標是將雲收入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預計到2020年,雲計算收入有望達到總收入的60%。」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基本已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