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金蝶總裁沈崇鋒:堅定雲轉型戰略,期待有更多...

2020-12-14 每日經濟新聞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以來,在深圳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大批優秀的企業,從蛇口工業區孵化而生的金蝶,就是其中的典型。

近期,金蝶總裁沈崇鋒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深圳在人才引進、軟體晶片行業給予了大力的資金支持,還設立有創新項目獎勵等,讓企業能夠維持多年的高速發展。

金蝶成立於1993年,至今經歷過三次轉型,最初做財務軟體讓財務人員甩掉了算盤,接著做ERP軟體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局面,如今更是推出新一代企業雲原生PaaS平臺,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金蝶總裁沈崇鋒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供圖

助力產業網際網路轉型

在過去27年的三次轉型過程中,金蝶遇到了不少挑戰。例如,近年來金蝶向雲業務轉型時,業績持續承壓,甚至一度遭到沽空機構狙擊。

沈崇鋒認為,這只是轉型的陣痛期。「我們對雲轉型的戰略還是十分堅定的,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上雲速度減慢,但大型企業上雲需求更加迫切。」

同時,今年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中小微企業在雲平臺採購提供補貼,金蝶也成為深圳中小微企業上雲的定點雲平臺之一。

「實際上,我們今年更加聚焦產品研發和技術探索。」沈崇鋒稱,前段時間金蝶還和北京大學陳春花教授以及知識實驗室聯合推出「中小微企業智慧成長計劃」,通過走進標杆客戶、提供培訓和案例剖析,以公益活動的形式幫助千萬中小企業成長。

在大型企業上雲方面,金蝶雲蒼穹平臺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大幅突破。據沈崇鋒透露,上半年金蝶的雲業務合同金額實際上已經達到1.5億元,新增了很多大型項目,與中國航信、順豐、新奧燃氣等知名企業籤訂了合同。

沈崇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圳在人才引進、軟體晶片行業給予了大力的資金支持,還設立有創新項目獎勵等,讓金蝶維持了多年的高速發展。

他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政企聯合,加快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的轉型。一方面,企業和科研單位之間可以橫向聯合,例如深圳現在很多做AI、工業網際網路以及5G的企業,企業內部有專業的技術研發,同時科研單位也做了很多前沿研究。「兩者之間能夠互相補充和賦能,推動企業更快發展。」沈崇鋒稱。另一方面,現在的產業網際網路依賴生態建設,政府作為紐帶連接各行各業,讓企業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的對接。

金蝶與深圳的27年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非常有活力。」沈崇鋒認為,這是深圳最大的優勢,「早期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造就了深圳40年來如此迅速的發展。」

金蝶最初是在深圳蛇口工業區孵化成立。1993年,金蝶的前身深圳市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見科技)推出了首個財務軟體產品,產品取名為金蝶,創始人徐少春對這款軟體抱有極大期望,他希望產品能像「一隻金色的蝴蝶一樣,飛進當時全國1200萬名財務工作者的窗口,幫助他們甩掉算盤」。

這款財務軟體推出後,市場反響熱烈,客戶只知「金蝶」,不知遠見科技,徐少春順勢將公司更名為金蝶。27年來,金蝶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已成為業內佼佼者。沈崇鋒於1998年來到深圳加入公司,與金蝶一路同行20餘年,他向記者細數了金蝶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金蝶剛剛成立,業務以財務軟體為主。在這一階段,金蝶通過技術進步,實現了財務軟體從DOS作業系統升級為Windows。沈崇鋒告訴記者,當年正好是深圳經濟特區建區15周年,金蝶作為優秀的民營企業赴北京參加展覽,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為金蝶題了詞,叫「深圳金蝶,改革前列」。

沈崇鋒認為,金蝶作為國內首個發布基於Windows平臺的財務軟體,徹底改變了當時的財務軟體格局。「那個時候,金蝶有一句廣告語『用金蝶軟體,打天下算盤』,大大提升了廣大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第二個階段是1997年,金蝶開始由財務軟體轉向ERP(企業管理系統)軟體。1997年之前,國內ERP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國外產品體量比較大而且價格昂貴,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適應。

「金蝶看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向ERP軟體過渡,產品發布後,當時包括招商局集團、萬科以及TCL等大批知名企業都選擇了金蝶。」沈崇鋒稱。

第三個階段是從2012年起,金蝶開始往雲服務方向發展,將企業管理由傳統的線下部署模式轉到雲端部署,軟體也從傳統的一次性買斷變更為訂閱和租賃。

轉型至今,雲服務在金蝶業務中的營收佔比穩步提升,金蝶國際(00268,HK)於今年7月10日發布的盈利預告提到,今年上半年,金蝶國際利潤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但云服務板塊實現7.7億元~8.25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50%,佔集團總營收比例約55%~60%。徐少春早在2018年就提出,「2020年金蝶的主要目標是將雲收入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預計到2020年,雲計算收入有望達到總收入的60%。」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基本已經實現。

相關焦點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勾勒深圳「天際線」,中裝建設總裁莊展諾:用...
    自1980年8月被設立為經濟特區以來,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提起深圳,許多人都會想起京基100大廈、深圳證券交易所、寶安機場等深圳極具代表性的天際線建築。而我國建築裝飾行業的龍頭企業——中裝建設(002822,SZ),便是這些地標的「裝飾」者。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奧比中光CEO黃源浩:獨角獸也依賴政府牽引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奧比中光CEO黃源浩:獨角獸也依賴政府牽引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4 15:33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這是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帶領比亞迪走到今天的最深感觸。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圖片來源:企業供圖)4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海邊漁村;40年後,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已發展成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十一位。
  • 老牌軟體商金蝶謀劃雲轉型,將全力推進雲產品
    記者 | 彭新1中國老牌企業軟體企業金蝶國際謀劃轉型,步伐逐漸加速,相繼關停原有非雲產品,向雲業務加速轉型。「原來金蝶提供軟體,現在金蝶提供專業的企業服務,商業模式跟原來完全不同。「在近日舉辦的金蝶雲數位化轉型論壇上,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稱,未來,所有金蝶產品均基於金蝶雲·蒼穹平臺,構建SaaS服務。近年,金蝶提出「重構數字戰鬥力」戰略,推動的從ERP(企業資源計劃)到EBC的轉型。所謂EBC,即企業業務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city)。
  • 金蝶加速雲管理轉型 徐少春寄語「行王道」
    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  華南新聞中心  和訊網消息 8月8日,金蝶軟體在其成立19周年紀念日上同時發布三大雲管理新產品:雲之家、K/3 Cloud與ERP移動應用,進一步加快其向雲管理轉型的步伐。  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下行速度超出預期,但企業都在進行相應調整,謀求轉型,反而有助於推動對IT的需求;金蝶將立足「產品領先、夥伴至上」,強調創新,藉助雲管理等轉型來渡過危機。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四十不惑的深圳,如何重整行裝再出發...
    相信答案顯而易見——深圳。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短短40年,它從一個僅有3萬多人口、兩三條坑窪不平街道的小漁村,變身為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堪稱是一個奇蹟。當然,不僅因為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更因為它發展至今,依然保持著極高的開放度和人才吸引力。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因為在波鞋興起的過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營小鞋廠的產品,無論從款式、質量還是價格上,都更富優勢。市場競爭之下,我媽媽所在的這個廠慢慢地衰落了,隨後一直陷於癱瘓的狀態,直到前幾年才徹底清理了負債、土地、工資。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奧比中光CEO黃源浩:獨角獸也依賴政府牽引
    今年40歲的黃源浩與深圳特區同歲。2013年,黃源浩到深圳落腳,創辦了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在7年的創業時間裡,黃源浩認為,落戶深圳為奧比中光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助力。「在深圳,有政府和民間風投的支持,讓我們發展得很好。」第二是因為深圳擁有智能硬體行業發達的產業鏈。「奧比中光是賦能智能硬體的,深圳是智能硬體之都,我們大部分客戶都在深圳周邊幾十公裡,提供服務非常高效。」黃源浩稱,因為與客戶地理位置上的貼近,交流機會很多,奧比中光也能時常從客戶那裡了解到一線市場的信息,幫助奧比中光改善產品定位。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特區40年,深圳再出發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深圳等經濟特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金蝶X數瀾「五大共進戰略目標」高效落地
    12月8日,金蝶數瀾業務共進啟動會在深圳金蝶軟體園召開,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數瀾科技創始人兼CEO甘雲鋒及雙方高層共同出席啟動會。啟動會上雙方介紹了近期重點工作進展、下一步重要行動計劃。11月戰略合作發布後,金蝶集團與數瀾科技迅速組建業務共進核心團隊,發布「五大共進戰略目標」,以小步快跑、實現全面發力。目前,「五大共進戰略目標」已進入實際運營階段。啟動會最後,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就雙方合作表達了期待。
  • 戰略投資數瀾科技,金蝶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戰略投資數瀾科技,金蝶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戰略投資數瀾科技,金蝶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2020-12-02 16:12:23  來源:中國品論網疫情加速了市場對於數位化轉型的認知;企業、政府對大數據的價值挖掘與釋放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與應用,這些因素也讓數據中臺成為疫情中為數不多的逆勢上行的行業之一。據艾瑞諮詢《2019年中國數字中臺行業研究報告》報告統計:2018年,中國數字中臺規模為22.2億元,並在2019-2022年間保持72.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2022年預計達到179.4億元,未來將成長為千億級別市場。
  • 深圳特區40年|郭萬達、廖令鵬:制度創新如何影響企業家創新?
    二、深圳特區40年制度創新如何影響企業家創新深圳特區成立40年來,創新是深圳經濟增長奇蹟的動力,創新型企業是深圳市場經濟的主體,創新精神是深圳企業家精神的特質。深圳特區科技創新40年,是制度創新推動企業家創新的40年。
  • 聯動雲集團總裁車新力:深圳精神賦予企業更多使命
    每經記者:莫淑婷 每經編輯:陳俊傑「作為中國最年輕且最具活力的移民城市,深圳給我的初印象是『敢為人先、開放包容』,這個城市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可以說是每一位奮鬥者都期待和嚮往的地方。」聯動雲集團總裁車新力感慨自己與深圳的緣分。車新力是在2016年聯動雲集團成立時來的深圳。
  • 興達建工集團與金蝶我家雲達成戰略合作
    【天極網IT新聞頻道】020年10月23日,河北興達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建工集團」)與金蝶我家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興達建工集團現有的各產業經營基礎上,搭建統一的經營管理平臺,構建智慧物業與商圈運營生態,深度整合雲服務、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通道,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品牌美譽度,增強企業數位化競爭力。
  • 深圳騰飛40年,靠科技制勝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作為所有經濟特區中最成功的樣板,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980到2000年,依託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建立完備的工業和三產體系,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金融產業,成長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2000到2020年,著力布局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戰略行業龍頭企業,經濟特區延伸到全市範圍
  • 40年40人|李澤湘:學院派創新創業的先行者
    ,非常的高興,也非常的激動,但更多的還是壓力,以及未來怎麼把事情做好的動力。當前,深圳的發展已經到達了另一個高度,必須要通過機制創新、突破思想觀念,注重理論知識和產業實際的結合,提高本土自主培養一流科創人才的能力。我將繼續做好創新人才培養的工作,尤其是要注重激發年輕人的創新能力。 「壓力是指我肩上承擔的用教育和科技改善產業環境的使命,動力是指堅定我未來做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決心。」
  • 深圳服裝設計40年
    來源:經濟日報↑深圳時裝周(攝影:劉伯良)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裡,有許多時裝品牌在這裡紮根、成長,走向國際。40年的深圳服裝史,是中國時尚的覺醒史,也是中國時尚從來料加工到文化自信的生動濃縮和鮮活表達。
  • 40年實現騰飛,深圳的「魔法」是科技產業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作為所有經濟特區中最成功的樣板,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980到2000年,依託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建立完備的工業和三產體系,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和金融產業,成長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2000到2020年,著力布局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戰略行業龍頭企業
  • 40名人才,40句祝福,深圳人才同賀特區40歲生快!
    這個奇蹟為什麼會發生,深圳人用自身的經歷給出了答案。24年前,年屆不惑,我來到深圳,似乎有點晚,但這個年輕的城市仍然給我機會,培養我,成就我。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是深圳的獨特優勢,「來了就是深圳人」,在這裡,你沒有客居他鄉的陌生和孤獨,相反,會有無數與你一樣的追夢人伴你同行,並助你成功。這裡有當代創新創業的最佳生態和最沃土壤,是年輕人成就夢想的理想家園。
  • 數位化賦予深圳以「生命」,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開篇論壇開啟
    剛剛過完40歲生日的深圳,下一個40年的經濟驅動力在哪裡?作為未來全球發展方向,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正在加速改變世界,善用數據科技力的企業將佔領商業競爭的制高點,企業要重構數字戰鬥力,重塑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