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中德屬於敵對陣營,為何二戰前德國卻要幫助中國強軍呢!

2020-12-11 騰訊網

二戰時期德國是軸心國中的一員,與所有同盟國和希望世界和平的人們站在了對立面,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在二戰爆發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德國都給予了中國軍事援助,這些援助在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麼軸心國德國會對中國進行軍事援助呢?在1938年前德國對中國進行的軍事援助又都有哪些呢?

派遣軍事顧問團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德國就曾派遣軍事顧問團來中國幫助中國訓練軍隊,到了1933年的時候德國名將卡肯豪森也來到了中國擔任軍事顧問團團長,隨著他的到來,軍事顧問團的規模進一步增大。在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國民黨陸軍部隊的25個調整師都是以德械裝備為主。

德國的軍事顧問團還幫助中國修建了「京滬杭國防工事」,這個國防工事修建好後,一旦對日本開戰可以最大程度的延緩日本的進攻。可惜的是由於該工程量巨大所對日以全面戰爭打響後並沒有修建完成,如果當時國民政府完成這項工程並更好的加以利用,南京也不會那麼快淪陷了。

軍事援助

1934年的時候中國和德國籤訂了「巴哈馬協定」,協定中規定中國給德國提供稀有的礦產來換取德國的軍事裝備,在此協定的幫助下截止到1936年的10月中國總共獲得了1000萬馬克的作戰物資,到了1937年又獲得了827.86萬馬克的作戰物資,其中包括坦克、飛機各型火炮等等。

經濟援助

中德在1936年的時候還籤訂了一個借款協議,德國向中國提供了借款,截止到1938年的4月份,德國借給中國的錢款高達10億馬克,這些都被中國用來建立和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的軍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這種德國隊中國的軍事援助在日本的不斷施壓下暫停了,在1938年4月的時候德國暫停了所有的軍事援助。

德國需要中國來維護其遠東地區的利益

德國在19世紀的時候完成了統一,通過全面發展成為了歐洲中的強國,但是當時世界上的大部分殖民地都已經被英美等國家瓜分乾淨,德國只能把目標放在中國這樣的遠東地區,本來已經讓青島成為了其殖民地,但是因為一戰德國失敗所以不得已又將青島還給了中國,德國因此改變了殖民地策略,因為殖民一個地區還有戰敗歸還的風險,所以不如轉變成在遠東地區尋找一個盟友。

一開始德國本來想去拉攏日本打算與其聯合,雙方在1936年就籤訂了反共協議,它的全稱是《反共產國協議》,協定規定:兩國應當對於共產國際的活動互通情報,並緊密配合產生必要的防衛措施。但是當時日本並不能算作是一個強國,德國也清楚雙方就是一個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最終德國將盟友鎖定在了中國。

德國之所以想要選擇中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中國當時出於清朝末期,國內發展已經跟不上世界,在清政府的統治下國力相對來說較弱,比較好操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地大物博,發展潛力非常大。

後來事實說明,日本並不能被稱為一個很好的盟友,他不光把美國和中國推到了德國的對立面,還四處闖蕩把二戰的戰場搞得一團糟。但是由於當時時間太過短暫,德國沒能把中國發展成他的盟友,一旦中國成為了德國的盟友,二戰的發展我們也無法推測。

德國需要中國的資源

德國雖然算是一個歐洲強國,但是國土面積相對來說並不大,所以缺少很多的資源。當時德國援助中國也並不是無償的。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大力發展軍工業,生產軍備物資,但是國土內根本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供求他們進行生產,他們只能向其他國家進口。

一些發展軍工業的必需品,德國進口的話選擇歐洲國家,英法是根本不會賣給他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價格又太過高昂。中國這類資源非常豐富,價格低廉,德國便將視線轉到了中國。對於中國來說當時最需要的就是各種先進的武器,德國準確的利用到了中國的這個需求,對症下藥給中國軍用物資和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中國訓練隊伍。

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國和德國相互合作,德國的軍工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中國則是獲得了大批先進武器。可以說是互相達到了對方的需求。

但是這種合作關係最終由於日本的強制幹涉不得不中止了,到了1941年的時候中德正式宣戰。到了1942年的時候蘇德戰爭中德國失利,西班牙等國開始抬升鎢的價格,德國也只能咬牙購買,最終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德國最後也在二戰中戰敗。

相關焦點

  • 德國在二戰前積極幫助中國強軍,這樣做不是增加敵對陣營力量嗎
    (國民黨的王牌之師)但奇怪的是,最終中國成了英美的盟友,德國訓練出的軍隊,用來攻打德國的盟友日本。那麼,當初德國為何要幫中國強軍呢?1898年3月,德國逼迫清朝籤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取得山東膠州灣的99年租借權,以及山東半島的開礦權和鐵路鋪設權。而在庚子年間八國聯軍的侵華活動中,德國還是領頭部隊。在20世紀開頭的一段時間中,中德兩國的關係並不是很友好。但隨著德國在一戰中戰敗,德國軍隊完全退出山東,中德兩國的矛盾也隨之消除了。
  • 二戰前西方國家都想在中國謀取暴利,為何德國要幫助中國強軍?
    說話說落後就要挨打,進入近代以來的中國便落後於西方各國,因此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進攻。許多平民流離失所,痛失親人。二戰前,在很多西方國家眼中,軟弱無能的中國政府只能成為被冷嘲熱諷的對象。他們只想著從中國撈取好處,謀取暴利。
  • 二戰前中國被欺辱,歐美國家都想撈好處,為何德國卻幫中國強軍?
    二戰前德國對中國的援助也是撈好處,在經歷一戰失敗後,巴黎和會連門都進不去的德國,與外交失敗的中國命運雷同,眼睜睜的看著列強瓜分利益。所以德國國內的輿論倒向了支持中國,一個戰敗國突然感覺與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有著同樣的命運。
  • 二戰中,曾經有哪些國家對中國宣戰?其實全世界一個國家也沒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戰爭,而中國戰場也成為了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中國軍民以偉大無畏的勇氣,抗擊著敵人,築起了一道道堅固有力的城牆,宣戰,代表著兩國政府正式進入戰爭狀態。這或許讓人好奇,二戰中,有哪些國家對中國宣戰呢?
  • 德國二戰為何一直無償援助中國?其實都被誤解了,原因竟是一本書
    在8年的抗戰中,曾經對中國援助的國家有不少,比如蘇聯,美國,英國等。德國作為法西斯的軸心國核心,卻對中國幫助很大。從清朝末期的時候,德國一直是向中國出口軍械的主要國家之一,民國時期德國佔據了中國軍火市場的一半份額,之後一直佔據榜首。
  • 猶太人聰明能幹,讓德國發了大財,二戰中德國為何要屠殺他們
    (二戰中的猶太人)1935年,德國推行了《紐倫堡法案》。該法案規定,凡是有四分之一猶太血統的,都屬於猶太人範疇。而猶太人就是劣等民族,都是必須要被處決的。到了二戰中後期,德國開始漸漸陷入戰爭漩渦之中。為了節約成本,納粹發明了更加有效直接的毒氣室來處決猶太人。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了將近600萬猶太人。那麼,希特勒究竟和猶太人有什麼恩怨,竟然會如此瘋狂地屠滅猶太種族呢?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德國打算挑起二戰的戰火前,德國憑藉著眾多經濟政策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實施,完成了經濟上的大飛躍,每年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德國要挑起二戰有很多原因,「生存空間」就是主要想達成的目標。在希特勒的自傳裡有過非常詳細的表述,「生存空間」就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什麼是生存空間呢?
  • 二戰中唯一向中國宣戰的國家,不是日本,而是歐洲的一個袖珍小國
    一般來講,按照戰爭法和中立法,兩國進入戰爭狀態時,是需要提前宣戰的。如果沒有預先警告,兩國就不該開始敵對行為。如果不宣而戰,是違反國際公約的。
  • 二戰德國飛行員有多強?壟斷二戰空戰王牌榜前百名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戰敗國,但是回顧歷史總會讓人很後怕,因為那時候的德軍十分強大,他們的軍工實力更是恐怖,假如德軍沒有出現戰略失誤,那歷史可能真的會被改寫。在二戰中,德國的地面裝甲部隊強悍無比,但是他們的空中部隊也是一絕,壟斷了二戰空戰王牌榜的前百名,為什麼二戰期間德國飛行員戰績驚人?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
    同盟國對德日的處置二戰後德國本土是美蘇盟軍佔領接管的,後又因佔領國的文化觀念不同分為東西德國分別駐軍,東西方陣營冷戰,都保留了被佔領國的軍隊,東西德國合併後延續自然能擁有軍隊。還有就是,德國被瓜分了,而且是被不同陣營的國家瓜分了,不同陣營的國家之間因為利益關係,蘇聯、英國不想讓法國在西歐大陸一家獨大,法國不想讓蘇聯、英國插足德國,美國想讓西歐國家實力均衡,相互牽制,所以,德國基於各個國家自身利益考慮而合法得到了建軍權,而日本是由美國一家完全佔領,隨著前蘇聯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利益和考慮、文化觀念的對立,而美國又離東亞區較遠,需要有聽話的盟友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二戰時,美國為何放棄軸心國而加入同盟國陣營?這些原因是關鍵
    德國和日本發動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就是美國提供的,賺了一大筆。英國被打慘後,又以援助的名義賺了一大筆。蘇聯,美國巴不得他損失越多越好。沒想到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蘇聯絕地反擊,一下子把德國打背氣。這一下子戰爭走勢就很明顯了,軸心國要完,所以美國馬上斷絕和德國日本的關係,大力援助蘇聯,又賺了一大筆。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文/紀布話說,在二戰初期的納粹德國,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此同時,大家也會想到他們的元首,正是因為有他的領導,才促使德國不顧一切地發動了二戰。鑑於德軍在二戰中的各種表現,網上曾有很多朋友對希特勒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為何這麼說?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的經濟是最有活力的,德國為歐洲經濟發展貢獻超過五分之一的力量。也是歐盟各國中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在歐盟各國中德國已經是最強的了。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國被同盟國打敗,要割地賠款對各國進行彌補,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經歷了戰爭洗禮之後的德國,發展處處受限,經濟、政治都沒有好的發展前景。
  • 趣談二戰:從遊戲角度分析,德意日為何會輸掉團戰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世界主要強國紛紛捲入其中,形成了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和美蘇英中為首的同盟國兩大陣營。二戰實際上就是兩大陣營的對抗。在這場團戰中,氣勢洶洶的軸心國集團被同盟國集團擊敗,輸掉了二戰。不過,在這場團戰中,同盟國打得也非常艱難,戰爭初期一度處於劣勢,差點讓軸心國翻盤。也許很多人一直在為軸心國惋惜,實際上同盟國贏得勝利並不奇怪,因為同盟國的陣容更豪華,實力也更強。我們從遊戲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德意日為何會輸掉團戰。我們先來看看兩大陣營的實力對比。
  • 二戰時「中德武器交易」引發日本不滿:德國為何願意與中國合作?
    抗戰時期德國一直出口武器給我們,引發了日本的極大不滿,但是,德國為什麼還是要堅持與我們合作呢?首先就是,德國也需要我們提供的物資,而且也是急需! 德國在30年代開始發展閃電戰理論,閃電戰的核心就是坦克,但是坦克裝甲和優質穿甲彈必須要有鎳,鎢,鉬等有色金屬
  • 二戰後猶太人為何不那麼痛恨德國了?看戰後德國幹的這些事就明白了!
    二戰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個巨大的災難,在這場全世界的戰爭中,幾十個國家參戰,傷亡達到上億人,光是中國和蘇聯傷亡總數就有幾千萬。而其中歐洲的猶太人在二戰期間也受到了德國法西斯的嚴重迫害,這是二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國在這場清洗運動中屠殺了將近600萬猶太人。但是,雖然戰後猶太人也曾經找德國法西斯清算,以色列也曾不遠萬裡追討南美洲的納粹分子。但是到了現在,猶太人對於德國並沒有所謂的仇恨了,這個跟其他民族的宿怨可謂是完全不一樣。那麼,猶太人為何不痛恨德國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 二戰前的世界八大工業
    正是憑藉無比超級強大發達雄厚的現代化工業科技經濟軍事人才實力戰略資源蘇聯才在偉大衛國戰爭及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僅憑蘇聯一已之力就完全擋住了德國並徹底消滅了東線戰場上最精銳最具戰力的一千多萬納粹德國主力大軍。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1941年10月,德軍170萬軍隊開赴莫斯科,蘇軍緊急應戰,歷時3個多月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