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中德武器交易」引發日本不滿:德國為何願意與中國合作?

2020-12-11 騰訊網

抗戰時期德國一直出口武器給我們,引發了日本的極大不滿,但是,德國為什麼還是要堅持與我們合作呢?首先就是,德國也需要我們提供的物資,而且也是急需!

德國在30年代開始發展閃電戰理論,閃電戰的核心就是坦克,但是坦克裝甲和優質穿甲彈必須要有鎳,鎢,鉬等有色金屬。德國可以獲得這些珍貴的有色金屬,就只能和中國進行交換。而且,德軍要製造雨衣和汽車輪胎需要橡膠,但是東南亞橡膠園都是英國在控制,因此只能從中國進口桐油等物資。

同時,對我國進行武器出口,也可以維持德國軍工訂單,對於德國是兩個方面都獲利的事情。從32-37年,我國自德國輸入的武器裝備大到坦克,小到子彈,細到電纜,包括幾乎陸軍武器裝備的方方面面,其總數約佔全部輸入軍火的八成以上。

同時,德國也從中國得到了海量的戰略物資,尤其是鎢,中國出口的鎢中,79%是出口到德國。德國有了這些有色金屬才能建立起坦克裝甲部隊和擁有大量穿甲彈。後期,德國無法再從我國獲得有色金屬,再發展的坦克,因為有色金屬數量不足,只能單純增加厚度。

其次,德國需要訓練戰術,因為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因此,德國國防軍創始人馮塞克特與我國,蘇聯,保加利亞,土耳其,匈牙利,阿根廷,智利等30多個國家都有軍事合作。一方面演練新戰術和新武器測試,另外也可以儲備更多軍官。

再次是,德國也有自己的利益,從清末開始的中德軍工合作在德國培養了一大批對華有深厚感情的勢力。我國有著60多年大批量訂購德國武器的傳統,是德國非常重要的武器出口地,以及是德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提供者。

在30年代,德國出口我國的武器,也確實在戰爭當中發揮出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全面抗戰爆發初期。包括87輛坦克,306門20-37毫米高射炮,12門88毫米高射炮,96門105毫米榴彈炮,500門37毫米反坦克炮,8門150毫米要塞炮,5億發子彈,10萬燃燒彈,65套探照燈,10萬防毒面具。27套竊聽機,以及大批鋼盔,高射機槍,迫擊炮,步槍,機槍,駁殼槍,卡車,武器配件,炮彈子彈等等。

在34-37年,我國還從比利時進口54000支步機槍,比捷克進口6800支步機槍,進口瑞典匈牙利英國等國子彈2億發,進口英國飛機36架,法國飛機24架,義大利裝甲車101輛,美國飛機279架等等。

這些武器,在全面抗戰爆發以後發揮出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武裝了至少30個具有一定戰鬥力的新型步兵師,第一次有了強大的榴彈炮部隊和坦克力量,建立起具備一定實力的空軍和防空力量。對於抗戰發揮出了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中,中德屬於敵對陣營,為何二戰前德國卻要幫助中國強軍呢!
    二戰時期德國是軸心國中的一員,與所有同盟國和希望世界和平的人們站在了對立面,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在二戰爆發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德國都給予了中國軍事援助,這些援助在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麼軸心國德國會對中國進行軍事援助呢?在1938年前德國對中國進行的軍事援助又都有哪些呢?
  • 二戰前西方國家都想在中國謀取暴利,為何德國要幫助中國強軍?
    說話說落後就要挨打,進入近代以來的中國便落後於西方各國,因此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和進攻。許多平民流離失所,痛失親人。二戰前,在很多西方國家眼中,軟弱無能的中國政府只能成為被冷嘲熱諷的對象。他們只想著從中國撈取好處,謀取暴利。
  • 德國在二戰前積極幫助中國強軍,這樣做不是增加敵對陣營力量嗎
    (國民黨的王牌之師)但奇怪的是,最終中國成了英美的盟友,德國訓練出的軍隊,用來攻打德國的盟友日本。那麼,當初德國為何要幫中國強軍呢?一、中德兩國保持著長久的合作關係。早在晚清時期,中德兩國就已經有了一些軍事上的貿易合作。比如袁世凱訓練的北洋新軍所配備的裝備,基本上都是從德國進口的。而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號、鎮遠號等戰艦,其實也是從德國購買而來的。只不過由於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逐漸膨脹,中德兩國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摩擦。
  • 二戰前中國被欺辱,歐美國家都想撈好處,為何德國卻幫中國強軍?
    二戰前德國對中國的援助也是撈好處,在經歷一戰失敗後,巴黎和會連門都進不去的德國,與外交失敗的中國命運雷同,眼睜睜的看著列強瓜分利益。所以德國國內的輿論倒向了支持中國,一個戰敗國突然感覺與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有著同樣的命運。
  • 德國二戰為何一直無償援助中國?其實都被誤解了,原因竟是一本書
    二戰日本和德國同為盟友國,德國會派遣很多軍事顧問來到中國,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德國原定計劃幫助中國建立八十個現代化的德械師,但是因為日本方面的抗議最終撤回了所有的德國顧問,並且停止向中國出口軍械。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一直無償地幫助中國發展呢?
  • 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中國周」:中德攜手合作前景可期
    新華網海牙11月7日電(洪天牧)近日,德國高校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一年一度的「中國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展開。在5日舉行的中德智能製造研討會上,來自中德兩國十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各界代表400多人相聚線上,共同圍繞中德教育、科技、經貿合作等話題展開討論,一致認為「中德攜手合作前景可期」。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倘若二戰時,侵略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中國會怎麼樣?
    在二戰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幾乎是用盡了所有的力量才打敗了日本。要知道,在軍事實力上,中國人是遠不如日本的,很多人現在還說我們能夠打敗日本是一個奇蹟。那麼,如果我們假設一下,當初入侵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人,又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到底誰最後能夠勝利呢?這個問題有必要好好比較一下。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二戰日本曾將德國戰機奉若神明,德軍:猴子學人
    近代的亞洲在技術方面明顯落後於完成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歐美,以至於在戰鬥機等武器上要大力借鑑歐美產品甚至直接引入。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空軍曾大量配備蘇聯/俄羅斯軍用器,而二戰時的日本同樣將德國視為頭號借鑑對象而大加模仿,其對德國航空技術的狂熱崇拜甚至可以從戰後一些日本漫畫中窺見一斑。
  • 二戰德國與日本軍事合作究竟多密切?竟直接送給日本原子彈原料
    【軍武次位面】槍騎兵網上許多歷史愛好者和軍迷經常愛吐槽納粹與日本之間貌合神離的同盟關係,意指兩國之間有的只是相互"坑爹""坑隊友",而缺乏實質性的合作。雖然由於邪惡和自私的本質兩國尤其日本沒有這樣做,但不代表兩國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合作。兩個相距遙遠的法西斯國家,整個二戰期間,還是有著他們獨特的合作方式和途徑的。其中一條就是利用雙方的潛水艇,跨越半個地球,進行神秘的"海底幽會",這被日本稱作 "柳輸送",這個怪名字來源於日本海軍電臺呼號。由德國前往日本的稱作"柳輸送",而日本前往德國則為"反柳輸送"。
  • 二戰時,若侵略我國的是德國,中國能打贏嗎?至少會艱難10倍!
    在這幾個國家中,中國的實力看似是最弱的,並不是因為中國缺少作戰的將士,而是中國的軍事武器裝備太落後了,即便1000個人也很難戰勝的了10個手中拿著衝鋒鎗的人,即便是勝了,付出那麼大慘痛的代價,這種勝利是我國需要的嗎?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作為二戰的兩大發起國和策源地,德國和日本推行的法西斯戰爭,給歐洲和亞洲人民帶來的災難可謂相當深重。不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行不義的德日軸心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
  • 二戰時日本為何仍然無法與歐美強國匹敵,日本到底差在了哪
    很多人把日本歸為和美國、蘇聯、英國、德國一個檔次的國家,有人甚至認為日本的實力還在英國人之上。實際上,二戰時的日本仍然無法和美蘇英等歐美強國相匹敵,在美蘇英眼裡,日本不過是個弱一流國家。如果不是美英蘇全力對付德國顧不上日本,估計三國早就把日本幹翻了。實際上,美蘇英三國隨便拉出來一個,也不是日本可以比的。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二戰時日本為何仍然無法與歐美強國匹敵,日本到底差在了哪?
  • 二戰:日本的零式戰機戰績出色,為何德國不進口一些自用?
    在當時的美軍眼中,零式戰機就是令人恐懼的「黃蜂」,在這種情況下,零式戰機幾乎被日本國內吹捧到了天上,即使後來優勢漸失,零式戰機依舊在不少人心中封神。那麼問題就來了,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一些自用呢?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文/紀布話說,在二戰初期的納粹德國,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此同時,大家也會想到他們的元首,正是因為有他的領導,才促使德國不顧一切地發動了二戰。鑑於德軍在二戰中的各種表現,網上曾有很多朋友對希特勒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為何這麼說?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日本呼籲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一起對付中國!二戰邪惡軸心回來了?
    印太地區的主要軍事國家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海軍規模都遠強於德國。本次德國計劃派出的一艘護衛艦可能是比較新銳的薩克森級,但到了印太,依舊顯得太過孱弱。憑藉這樣的力量涉足南海顯然是痴人說夢,即使與日本、美國聯合,給該地區軍力對比帶來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但為了這點政治面子,所要付出的壓力卻非常之大,不管怎麼算,這都是一筆賠本買賣。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有軍隊,而日本卻只有自衛隊?
    眾所周知,德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策源地,它們所推行的徵服戰爭,給歐洲和亞洲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正因如此,1945年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美、蘇、英等國,分別對德、日兩國進行深刻的改造,防止兩國再次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