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田|三代人的「求學夢」

2020-12-05 齊魯晚報網

文|齊魯田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去年四月,21歲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被南京一所重點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在替女兒高興之餘,我不禁回憶起父親、我本人和孩子三代人的漫漫求學之路。

父親出生於1948年,是成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人,我們家族信奉耕讀傳家的祖訓,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祖父對父親的求學極為重視,加之父親從小勤奮好學,在本村念了三年小學之後,轉入鎮上的高小就讀,高小畢業時以優異成績升入定陶縣一中初中部學習,之後進入定陶縣五中高中部學習。父親學習刻苦,成績優秀,但命運卻給成績優秀的父親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父親高中畢業,恰逢文革期間取消高考,成績優秀的父親考學無門,只好回村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靠每月微薄的報酬和生產隊的勞動工分養家餬口。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但此時他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無論經濟條件還是家庭條件,都已不允許自己重上考場,父親的「大學夢」徹底破滅了。後來,父親一直在本村和鎮上的教學點任教小學和初中,在教齡接近三十年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才終於盼來了民辦教師轉正的好機遇。現已年逾七旬的父親,每每談及自己的「大學夢」,至今仍充滿遺憾。

作為一名七零後,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恰與改革開放同步。我的小學生活是在魯西南一所典型的鄉村小學度過的,那時學校的教學條件極為簡陋。八十年代初期,我們行政村尚未通電,老師晚上備課要用燃煤油的罩子燈,我在家晚上做作業要用墨水瓶自製的煤油燈照明,坐在昏暗的煤油燈前學習,不一會兒連鼻孔都被燻得黑黑的。學校地處離家5華裡的馬樓自然村北部的一片田野之中,每天從家到學校早中晚都要往返三次,步行穿過田間的泥濘小道,教室裡的所謂課桌還是典型的用土坯、磚頭砌成的土臺子,「土臺子,泥孩子」是那個時代農村教育狀況的形象概括。小學裡任課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老師下課後還要回家種地,學校每逢麥收和秋後收穫時節都要放農忙假。小學畢業後,我先是在鎮上的中心小學教學點讀了兩年初中,在上初三時,正逢全鎮初中教學點整合,原來的定陶七中高中部被撤銷,以此為校址,成立了定陶縣陳集鎮中學。在1986年,由於我們所處的陳集鎮鄉鎮企業較為發達,同周邊鄉鎮相比經濟基礎相對較好,鎮中學率先在全縣鄉鎮中學中建起了第一座教學樓,開始時僅有四個初三教學班,學校的教學主力仍是從各個初中教學點抽調來的民辦教師,他們拿著極低的工資,忘我工作,愛崗敬業,創造出了全縣一流的教學業績,陳集鎮中學自創立之初,曾連續多年升學率位居全縣榜首,被譽為菏澤地區農村中學的一面旗幟。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定陶縣第二中學度過的,三年的高中生活緊張而充實,但在那個「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時代,同學中最終能升入大學者仍然寥寥無幾,我先參加了上世紀九十年初的高考,最終以偏科嚴重、數學成績較差而與大學失之交臂。高中畢業後,我到在鎮中學校辦農場當了一名臨時工,在1992年底,恰逢縣委宣傳部公開招聘專職新聞幹事,我以優異成績入選,曾先後被原菏澤地委宣傳部、定陶縣委宣傳部評為「先進新聞工作者」,被《菏澤日報》、《大眾日報》聘為通訊員,被當時農業部《中國鄉鎮企業報》聘為特邀記者。對我來說,仍然對未能實現的「大學夢」耿耿於懷,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自1999年以來,我先後參加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財經大學、菏澤市委黨校等高校組織的專業學習,藉以慰藉自己的「大學夢」。

教育不僅承載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工程」。1997年和2004年,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我和妻子高度重視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力爭當一名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他們生逢其時,恰逢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隨著國家和地方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學校軟硬體建設大大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增強,他們接受教育的條件大大改善,與上兩代人相比,辦學條件已不可同日而語,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他們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均有了大幅提升。女兒初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升入菏澤一中學習,三年後考入一所省重點大學。大學期間,她品學兼優,2018年11月,先後獲得「第九屆山東省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和「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競賽一等獎」,以優異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考研夢。16歲的兒子現正在城區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宏志班就讀,成績優秀的他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大學夢」充滿信心和憧憬!

三代人不同的「求學夢」,折射出時代的發展和背景,凝結著個人的追求和夢幻,滲透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人生有夢,珍惜現在,行在當下!

作者簡介 :齊魯田,男,中共黨員,系中國詩詞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中華文化暨齊魯文化促進會理事、漢源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菏澤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定陶區作家協會理事,區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

壹點號心夢文學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在美求學:我的熱血籃球夢
    我的熱血籃球夢李昊燃從幼年開始吳勇豪就酷愛籃球,每當看到職業籃球比賽,他總會感到熱血澎湃,或許從那時起,籃球夢想的種子便種於他的心底。出生於2002年的吳勇豪今年剛剛18歲,初中時他被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選中,14歲便通過「雛鷹計劃」選拔赴美進修,開啟了海外求學之路。吳勇豪就讀的蒙特沃德高中是全美最具籃球實力的學校之一,球員們要通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一隊。
  • 百年保嬰餘仁生,天然呵護三代人
    百年保嬰餘仁生,天然呵護三代人2017-08-07 16:29:1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近來天氣悶熱,商場、地鐵、家裡的冷氣都開足馬力,室內外的溫差讓不少年幼體弱的寶寶開始感冒發燒,很多年輕的家長選擇了代購得來的國外感冒藥、退燒藥。「海淘」就一定是好的嗎?
  • 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原標題:   新華社拉薩5月20日電 題:西藏三代人玩具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記者 白少波  5歲的聃增蔣邊把一塊塊積木壘成一座城堡時,他想像不到30多年前爸爸在童年時玩什麼,更想像不到60
  • 火影忍者:簡單的一樂拉麵,包含了三代人的青春!網友:看哭了
    火影忍者:簡單的一樂拉麵,包含了三代人的青春!網友:看哭了大家好,一樂拉麵是一樂大叔在木葉村開的一家拉麵館,因為味道獨特,被稱為美味佳餚,特別是主角鳴人最愛吃的就是一樂拉麵,而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拉麵館,從開始直到大結局都一直存在,包含了三代人的青春!網友:看哭了。
  • 踏雪尋網,西藏女孩求學夢,上課不一定在教室,山頂一樣是課堂
    高原之春,雪中尋夢,踏雪求網,一樣的網課,不一樣的連接,她在特殊的時期做出了特殊的舉措,在求學的路上,不亞於寓言故事的鑿壁借光和月下讀書,勝於古代的頭懸梁、錐刺股,是新時期莘莘學子中的典範,是網課歷史上值得記憶和珍藏的高原景致。
  • 我家三代人的積累怎麼會輸給你的寒窗苦讀?
    最近聽到在網上流行的一段話,大意是:我家三代人的積累,怎麼會輸給你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似乎在告誡我們,寒門再難出貴子。呵呵,這話聽起來是有多麼的的自信與傲慢,不禁讓我想起一句名言:沒經歷過末日的人,根本不會相信它的到來。
  • 兩岸青年發展「雲講座」上線 聽臺青學長分享大陸求學經驗
    第一場講座《西進大陸求學:看這一波就知道了》,主講人為《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創始人,曾在兩岸四所高校求學的羅鼎鈞,主持人為廈門大學臺籍博士生遊智彬。講座內容主要分為如何找到招生簡章、選校一定要知道的關鍵詞、如何選校和選科系、2020學測免試入學及面試技巧、本科生港澳臺華僑聯招及選填志願、港澳臺研究生考試、金榜題名後的大陸求學之路等七大主題進行分享,一次將臺灣青年赴大陸求學必須知道的事在這次講座中做了詳細完整介紹,講座最後還不忘囑咐臺灣青年來到大陸求學,一定要低下自己的頭顱,放開自己的心胸,尊重對方和爬出臺灣這座井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接地氣
  • 臺灣老人福大求學 終圓「博士夢」
    在武術教練的崗位上,蘇金淼一幹就是10多年,隨著經濟狀況逐漸好轉,他萌生了重回校園求學的想法。蘇金淼先通過5年時間自學,完成了專科學校的學歷;緊接著又參加升等考試,進入吳鳳科技大學讀本科;畢業後,隨即考取了大葉大學管理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時,我已經58歲,但我仍然還想繼續讀博,彌補年輕時輟學的遺憾。」
  • 臺生赴陸求學得靠「搶」!蔡英文當局剛愎自用逼走人才
    我是從小以上清華北大為理想,如今只能在夢裡過下「學霸癮」的大侃子!近些年,像清華、北大、復旦這樣的國內知名高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名次可謂屢創佳績,不管是師資力量、教學環境還是學術氛圍,都得到了廣泛認可,也讓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蜂擁而至,其中尤以臺灣有識之士最搶眼!
  • 中科院院士趙鵬大看雙曬視頻花絮感嘆江津變化大 當年重慶求學立志...
    或許很多人並不清楚,作為中國著名數學地質學家、礦產勘探學家和地質教育家的趙鵬大,就是在川渝求學時開啟了他的地質夢。回憶往事:江津求學是過得最安穩的一年中科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國際數學地質協會克倫賓獎章獲得者……趙鵬大的身上有太多榮譽和標籤。
  • 「愛國心 中國夢」徵文獲獎名單(少年組)
    穿心河的昨天與今天 廈門工學院附屬學校 五年(2)班 金佳嫻 ●萬家燈火亮鷺島 廈門六中初一(11)班 陳可歡 ●在杜拜感受祖國美 廈門藝術學校2020級 郭子萱 ●堅守 同安一中初三(7)班 林夏言 ●三代人生日大對比
  • 來自高僧的勸學箴言:求學之目的及本末
    孔子說:求學之人,在家要孝養父母,外出要敬順兄長,行為謹慎,言而有信,博愛眾人而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有多餘的力量,就用來學習文化。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補註》云:養蒙莫若學問。學問不過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悌謹信乃至學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時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後文。蓋文是道統所寄。
  • 《三十而已》王漫妮為什麼會出國求學
    獲得魏總認可,店長的位置唾手可得,那你卻選擇了出國求學結語: 每個都有自己的人生,大家認為王漫妮出國求學是對還是錯呢?歡迎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
  • 《夢在海這邊》許敏的勵志青春創業夢
    中國娛樂網訊www.yule.com.cn  由江蘇廣電出品,龔朝暉執導的都市勵志情感劇《夢在海這邊》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熱播已近尾聲,該劇劇情持續高能,引發觀眾追劇熱潮。海外求學,國內精英成國外底層《夢在海這邊》是一部關注中國留學生求學、創業的奮鬥故事,從20世紀80年代中至今,橫跨中國社會改革、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它將出身不同、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奮鬥創業的小歷程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歷史,情節跌宕起伏,故事非常富有年代質感。
  • 求學、工作、結婚……都相關,為啥是今天?
    求學、工作、結婚……都相關,為啥是今天? 來源:微信公眾號「團中央權益部」(ID:TuanLaw)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TA便如約來到我們身邊不論是童年生活,還是成人之後不論是求學路上
  • 洪金寶比原來的居住別墅曝光更薄,一家人三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洪金寶和高麗虹已經結婚多年了,這家人三代人住在一座大別墅裡,媒體公布了他們別墅的照片,房子的裝飾很簡單復古風。
  • 國慶小長假勵志求學故事:692分的阿妹求學路解說窮人孩子上學難
    同時也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部關於教育的勵志片,送給那些正在求學路上的窮人家的孩子。勵志教育片:《阿妹的諾言》劇情一覽該教育片主要講解陝北窮人家的孩子阿諾求學的路,他出身貧寒,家裡靠種地維持生計,家裡還有一個妹妹。他是家裡的男孩,但是父母卻給他起了一個女孩的名字,叫阿妹。
  • 司馬懿輔佐曹氏三代人,到70歲高齡才反,他到底在忌憚什麼?
    司馬懿輔佐曹氏三代人,到70歲高齡才反,他到底在忌憚什麼?要論功勞,司馬懿絕對是曹魏的功勳老臣,除了抵擋諸葛亮北伐之外,司馬懿還為曹操提出了很多良策,讓曹魏勢力越來越強大。比如說司馬懿建議曹操主攻蜀國,安撫孫權,與孫權保持良好的關係。後來東吳果然偷襲了荊州,引起了蜀國和東吳之間的大戰,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 教師點評作文|陽光雨露伴我幸福求學
    一路走來,我的求學路依舊幸福而快樂!(開篇緊扣主題,交代自己與眾不同的身份,為下文蓄勢。)記得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的奶奶得了嚴重的心臟病,被呼嘯的急救車拉進了醫院,我們家的經濟狀況就一落千丈。因為我和哥哥都在新王學校求學,每學期老師都多次來我們家家訪,給我們送明白卡,及時提醒我們救助資金的發放情況,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報效國家。(命運的轉機是黨和國家的資助,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如同陽光雨露的普照和滋潤,讓作者享受教育的陽光,幸福的求學。)哥哥今年已經是高三的學生,我也面臨中考。
  • 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怎麼可能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聽完心涼嗎?
    「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怎麼可能輸給你10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帶有濃重的門第主義色彩,主要是某些人說給門第比自己低的人聽的,是一種歧視性的用語。有些人生活不如意,也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聽到這種話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覺得心涼,相反的,你應該燃起自己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