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熱血籃球夢
李昊燃
從幼年開始吳勇豪就酷愛籃球,每當看到職業籃球比賽,他總會感到熱血澎湃,或許從那時起,籃球夢想的種子便種於他的心底。伴隨著一步步成長,關於籃球的夢想越發強烈。
出生於2002年的吳勇豪今年剛剛18歲,初中時他被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選中,14歲便通過「雛鷹計劃」選拔赴美進修,開啟了海外求學之路。吳勇豪就讀的蒙特沃德高中是全美最具籃球實力的學校之一,球員們要通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一隊。
「教練曾對我說過,或許我在中國國內是天賦型球員,但與美國黑人球員的綜合素質相比,我的身體條件只是算中等偏上水平。如果想要突破自我,就必須要做最努力的那一個!」為了保持身體素質與訓練強度,吳勇豪既參與學校一隊訓練和比賽,也參加二隊訓練與比賽,以此增加鍛鍊機會,進一步磨礪自己。
訓練場上,每一滴留下的汗水都記錄著他的努力。在蒙特沃德二隊期間,吳勇豪多次拿到過豪華數據——單場23分13籃板、26分10籃板、20分12籃板……這個曾在兒時出神地盯著電視裡籃球運動員扣籃、蓋帽的中國男孩,終於體會到了奔跑在籃球場上的快樂與自由。他用成績證明了自己,今年1月,吳勇豪被中國籃協評選為2019年度男籃「希望之星」。
突出的表現帶來了關注度,越來越多的球迷對吳勇豪寄以厚望。與此同時,網絡上一些文章也不時將他與已成名多年的籃球運動員做比較,吳勇豪很謙虛,也不喜歡這樣的比較,「前輩們天賦比我好、之前的訓練條件也比我艱苦許多,這樣的對比我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
閒暇時,吳勇豪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拍攝的視頻作為娛樂,這也引來了爭議,有人認為吳勇豪並不想認真做好職業籃球運動員,而是想當「網紅」。
這樣的聲音雖讓吳勇豪感到無奈,但他也正在學著與各種聲音相處。年少成名、背負期待,被置於聚光燈下的生活原本就是榮耀與苦澀並存。吳勇豪說,他不會太在意網絡上的評論,因為再多評論也無法影響自己的真實生活。
初到美國的時候,還只是個初中生的吳勇豪常常思念國內的家人與朋友。人生地不熟、語言溝通也不很流暢,吳勇豪與隊友溝通也存在困難。一開始參加的比賽吳勇豪一上場就想得分,卻不太注重與隊友的合作,有一段時間隊友甚至開始有意孤立他。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要不得單獨蠻幹,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後,吳勇豪主動轉變交際方式,參與團隊合作,與隊友們玩在一起、心在一起,逐漸地真正融入了球隊。
出國幾年,吳勇豪有太多感觸、太多成長。在美國的高強度訓練時常會讓人想要放棄,但那些瞬間卻又讓人無法割捨:咬著牙一次次堅持到底的長跑、獲得隊友認可後的開心、比賽結束後新結識的朋友、積累的經驗與見識、每一次「飛翔」於賽場上的激動與澎湃……所有種種都是吳勇豪海外求學途中的寶貴財富。在成為職業球員的道路上,吳勇豪在奮力奔跑著,遠一點、快一點,再遠一點、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