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數據前途無量,信息企業如何分食這塊「蛋糕」?

2020-12-22 騰訊網

來源:通信產業報、賽迪網

相較於其他行業,醫療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走在前列。2009-2017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逐年遞增,且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較高水平。從數據角度來看,中國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近年來一直在快速增長,數據爆炸推動健康醫療進入大數據時代。如何在打破數據孤島、提高數據分析技術的同時,結合健康醫療場景,夯實數據質量,拓展應用空間,成為該細分行業的發展關鍵。

一、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大事

1、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政策頻出

☆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發布。該辦法旨在強化對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政策指引,充分發揮健康醫療大數據作為國家重要基礎性戰略資源的作用;

☆ 《關於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發布。該通知將電子病歷劃分為10級,並要求到2020年實現轄區內所有三級醫院電子病歷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二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此外對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也做出硬性要求;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相繼發布,為《健康中國2030》提供了更落地的可行性實施方案,為醫療健康行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 2018年11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該方案預計將推動醫療雲市場的快速增長,加快落地一批省市級醫療雲平臺,促進跨省的數據互聯互通和醫保異地結算,推動醫保與商保結算系統的對接。

2、健康醫療大數據未受資本寒冬影響

☆ 2018年4月,思派網絡完成由IDG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

☆ 2018年7月,零氪科技宣布完成10億元D輪融資,成為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第一個獨角獸企業。☆ 2018年7月全域醫療獲7億元B輪融資,探索腫瘤診療業務及服務生態。

☆ 2018年11月和2019年7月,森億智能相繼完成B+輪和C輪融資。

二、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的痛難點

由於醫療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的「話題熱度」始終高於「發展進度」。健康醫療大數據立足於醫療信息化基礎,探索布局相關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當前行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包括:

1、行業壁壘高

醫療行業的專業性強、受政府高度監管、行業內利益關係複雜、從業資源要求較高,因此很多大數據企業難以進入該領域。

2、數據精準度差

求數無源,需採集的數據標的不明確,採集工具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有待提升,無法獲得所需數據;有量無質,所採集數據無法滿足既定用途所需的數量和質量;有病無數,臨床救治與數據應用需求脫軌,大數據和AI等技術的臨床應用不足,臨床一線數據的收集和匯聚不足;有數無據,在數據深加工方面的工作不足,尚未形成數據驅動的臨床科研、醫藥研發、器械生產、分級診療、健康養老、醫養結合等產品和服務。

3、傳統觀念與模式打破難度大

新技術給傳統的醫療行業帶來了模式上的衝擊,同時醫療作為傳統行業,用戶數據隱私涉及到倫理和法規雙重保護,無論是病患還是醫護人員由於對新技術的不了解,都會對新技術產生不信任。

4、: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要求高

由於目前法制上對數據的隱私保護滯後,僅有零星規定,尚未出臺系統的隱私保護法律法規,造成數據的歸屬權和使用權不明確、數據共享開放缺乏管理、數據應用缺少準入和退出機制等問題。

5、複合型人才培養難度大

一方面,由於醫療行業專業性過強,對行業理解透徹的IT技術型人才數量少,培養周期長;另一方面,醫護人員的數字素養亟需提高,數位化工具(IT軟體等)的應用培訓亟待加強。

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未來各地醫療衛生管理部門、醫療機構將持續加大對醫院信息化、區域醫療信息化、公共衛生信息化的投入,加快搭建基於醫聯體模式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將在未來2-3年迎來市場爆發。一方面,新政策出臺將加快健康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更多基於數據的場景化深度應用將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多場景的數據分析和應用將帶動大健康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醫藥研發、醫療器械研發等創新產品和服務提供堅實支撐。

表 1 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主體的核心應用訴求與亟需解決方案

三、健康醫療大數據未來機會點

1、布局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

健康醫療大數據目前的主要推動力是政府、醫療機構和大企業,對於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和資本助力也可以尋覓到市場機遇,尤其是針對用戶端提供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但是在找到市場機遇點時要明確自身的商業模式和變現途徑。對此,市場上應多多關注這類創業公司,對能緊抓細分領域市場的創業企業給予資本支持。

2、拓展雲端健康醫療SaaS服務

傳統的醫療信息化軟體功能創新不足,非醫院必須功能幾乎被市場忽略,不僅造成了市場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小、競爭大,同時更造成即使國內醫療市場有大量的醫療數據,但由於種類單一導致無法支撐更高深層次的研究與應用。醫療雲成為未來醫療機構數位化轉型的重點,而雲端的各類健康醫療SaaS服務成為產品發展新趨勢,其創新性和應用性更強,它有利於多元數據集聚,降低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和數據安全的成本。當前,雲HIS已成為備受中小醫療機構青睞的熱門產品。

3、落地數據安全治理

醫療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合規性要求要比其他行業更高,在醫療數位化轉型的推動下,數據開放共享將成為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因此數據開放共享與隱私風險之間的平衡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以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為核心的醫療數據安全治理市場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基於數據安全的治理不僅可以有效實現數據的安全防護,更有利於通過治理最大化的挖掘醫療數據的潛在價值。

4、推進產學研合作,開展重大專科疾病的課題研究 助力產品創新

大數據企業在拓展健康醫療領域業務的時候,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數據可用,健康醫療數據的保密性和隱私性都很強,也無法通過市場交易獲得。對此,大數據企業應依託自身較強的技術優勢,通過與醫療機構、高校和政府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對健康醫療大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以合作的模式開展重大專科疾病課題的研究,也更有利於健康醫療大數據企業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5、緊跟醫學前沿領域研究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核心雖然是數據,但立足點要站在醫療行業,因此對於醫療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研究是大數據企業需要補足和布局的。真實世界證據(RWE)、生命大數據、腫瘤領域電子健康檔案(EHR)軟體等醫學前沿領域在國內仍處於前期探索階段,健康醫療大數據企業應積極布局這些前沿領域,把握醫療數位化發展趨勢。

四、建議

1、對供應商

(1)加強數據合規建設

目前很多健康醫療大數據供應商為了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會主動收集各類健康醫療數據,其中不少醫療數據都涉及個人隱私,在此過程中會面臨很多數據安全、數據治理和數據合規的問題。目前國家已在這方面出臺了一批監管制度,因此供應商應多關注數據安全與合規性問題,甚至在關鍵模塊尋求與信息安全廠商合作,以保障數據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2)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應積極布局轉型

傳統的醫療信息化已經無法滿足數字經濟時代的需求,更多的信息化需要向數位化轉型,因此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需要適時進行業務重組與新業務拓展,在此過程中,健康醫療大數據成為其首選的重點方向。由於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深耕醫療行業多年,積累大量數據、醫療機構和政府資源,進入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的門檻較低,因此更應搶位發展,為未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提前布局。

(3)加速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商業化水平

健康醫療大數據除了在健康管理和輔助診療方面已經有很多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但是在更多的應用領域仍處於探索階段。很多行業龍頭企業在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承擔國家級課題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可商業化的機遇,在此過程中,供應商應適時尋求更好的應用模式進行商業化落地,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應用解決方案,豐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場景、產品和服務。

(4)供應商應加強與醫療機構合作

健康醫療大數據企業多為新技術領域企業,擁有較強的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能力,但是醫療領域由於進入門檻較高,企業在此領域內提供產品和服務時會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因此,一方面供應商應多尋求具有醫療和技術複合型的人才融入團隊;另一方面,供應商也應多與醫療機構合作,更多的了解行業環境和需求,才能更精準的提供產品和服務。

2、對行業用戶

(1)針對政府用戶

制度保障才可以更好打通數據壁壘。在產業演進過程中,數據居於核心地位,一切的發展都是以數據的獲得為前提的。健康醫療數據涉及醫院、醫藥機構、健康管理機構、醫療信息化機構等多方主體,主管單位多,管理關係複雜,為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集聚,並使其促進產業發展,需要政府下定決心,明確專職領導負責機制,率先推動數據集聚,保證「高附加值」的應用環節的發展。

(2)針對醫療機構

保障數據安全勢在必行。醫療機構擁有各類醫療數據,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現在很多醫療機構都在尋求與IT供應商合作,挖掘多年積累的醫療數據價值。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看到,這類數據大多涉及患者隱私,數據合規是合作的前提,醫療機構在合作過程中不應該僅依靠供應商自己的技術保障數據安全,在合作前期應建立自己的包括數據脫敏、合作制度規範等方面在內的體系,在合作前把好數據安全的第一關。

(3)針對個人用戶

接受新模式,尋求主動健康管理。針對個人用戶而言,健康醫療大數據其實離我們很近,很多輔助診療、數位化健康管理的手段在技術上已經較為成熟。在對自身健康管理方面,個人用戶應摒棄諱疾忌醫、被動看病的方式,通過數位化手段,主動監測自身健康數據,主動尋求健康管理,更好的避免身體出現重大疾病,通過主動健康管理的模式,也可以有效降低大病發病率和減少健康問題帶來的費用成本。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醫信邦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醫療大數據企業排行榜
    對醫療行業來說,新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與醫療行業的融合已經不可逆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企業各展所長,豐富著整個行業的生態。 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的競爭其實是科技的比拼,科技創新將會改變行業的生態。 在眾多企業的努力下,我國的醫療大數據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同時也需看到,我國的醫療機構水平參差不齊且體系龐雜,離高效、上通下達的醫療體系還有不小的差距;而對於數據公開、共享後將要面臨的問題,我們也還準備不足。
  • 全球突增的醫療用品市場誰能持續切下跨境蛋糕?-雨果網
    而真正的問題在於:誰能持續切下這塊醫療用品市場的跨境蛋糕? 02 「擁擠」的消費醫療用品市場,各界人士紛紛加入賽道 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產業對原材料和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依賴大,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對外出口只能以OEM為主,一直以來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 食品飲料企業爭食大運會亞運會「蛋糕」
    每逢重大體育賽事,特別是世界級體育賽事,都會讓企業趨之若鶩、絞盡腦汁搶佔賽事的影響力及背後蘊藏的商機。  距離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兩大體育賽事蘊含的巨大商機,早已讓食品飲料市場硝煙瀰漫。
  • 國家健康醫療 大數據研究院落地寧夏
    原標題:國家健康醫療 大數據研究院落地寧夏科技日報訊 (王迎霞 通訊員張磊)11月24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在寧夏落地。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及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北京大學醫學部、寧夏大學四方籤署共建協議,啟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研究工作。
  • 陀螺產業區塊鏈案例集|Doctor-X 醫療信息數據共享平臺
    自去年12月陀螺財經宣布升級產業區塊鏈服務,重磅上線「陀螺財經產業區塊鏈平臺」以來,我們已為超過200家區塊鏈企業提供品牌信息發布、產業諮詢、資源對接與技術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產業區塊鏈方興未艾,但目前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擁有技術實力的區塊鏈團隊不知道去哪裡找合適的應用場景,有提高經營效率需求的傳統企業也不知道如何對接到靠譜的區塊鏈技術提供方。如今,這個問題將得到解決。
  • 大數據BI解決方案:如何做醫療行業的數據治理?
    據中研普華專家所撰寫的《2016-2021年中國行業大數據市場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總的來說,醫療大數據應用主要體現在臨床操作、研發、新的商業模式、付款/定價、公眾健康五大領域,在這些場景中,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 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實例與系統分析
    利用大數據技術還能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每年為美國節省3 000億美元開支。其中,最有節省開支潛力的兩個方面包括臨床操作和研發。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醫療企業實現其業務的例子正在快速增多。
  • 從「網絡小白到網紅」 培訓機構盯上主播培訓這塊蛋糕
    一些培訓機構盯上主播培訓這塊蛋糕,但有的培訓課不成系統,有的實操性不強,有的甚至可能是詐騙。而即便學到了技術,也很難短時間內掌握帶貨能力以及相關專業知識,成為網紅並不容易。  新冠疫情期間,直播帶貨成為現象級電商模式。在網絡面前,每個人都有機會用一個麥克風、一個攝像頭一夜爆紅,走紅的門檻越來越低。  乘著直播火熱的東風,各種各樣的主播培訓也隨之興起。
  • 迎接大數據 IBM將收購數據企業StoredIQ
    【PConline 資訊】根據最新消息,IBM近日宣布正式收購企業數據管理公司StoredIQ,而且收購後StoredIQ的業務將會併入IBM的軟體部門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類別。StoredIQ  StoredIQ是一家位於奧斯丁的有著11年歷史的數據管理軟體公司。StoredIQ主要為企業提供存儲、分析、轉移、刪除非結構數據的軟體,這些業務被IBM稱之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
    自從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手機功能日新月異,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方便的同時,個人信息資料和使用痕跡也存留在各類APP上。但在享受數據紅利的同時,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一直是公眾關心的問題。從大方向來說,大數據當然是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如果這一技術被不當利用,我們的個人信息會被打包處理出售給各種企業,這些企業視我們為廣告、促銷信息的精準投放對象,每天各種消息狂轟濫炸,令人不勝其煩。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不被濫用。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都關注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問題。
  • 醫療健康大數據作用凸顯 數醫融合有待升級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相關管理規範和建設日益完善,未來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採集挖掘效應、分析利用質量和數據存儲量都會以幾何倍數增長。」竇賢康稱。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副司長楊志光也表示,大數據在疫情監測分析、精準防控、促進人員有序流動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 預見2020醫療大數據丨場景驅動,賦能藥物研發是「潛力股」
    而民營企業也對看待「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思維有所轉變。2019年,資金的流動並非像預想的那樣「寒冷」,行業中也少了不少「說概念」的聲音。2020年,在「上層建築」逐步導向落地的趨勢下,行業玩家們都翹首以盼著健康醫療大數據從技術創新走向商業變現。這一天的到來還需要多久呢?
  • 疫情助推AI與醫療結合速度 醫學影像和醫療大數據走在前列
    醫院目前所應用的醫療設備,逐步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改造,醫療數據也從散亂的節點,通過大數據整理、分析,逐漸匯總成有利於醫療研究的人工智慧樣本。由於檢測試劑數量多,核酸檢測機構曾面臨算力瓶頸,各大雲計算廠商紛紛為生物醫藥企業免費開放了AI算力,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就將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來的一小時縮至半小時。在公共場所,AI測溫儀迅速取代人工測溫,被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域廣泛應用。
  • 北鬥這塊蛋糕,馬雲究竟有何企圖?
    那問題來了,北鬥這塊蛋糕,馬雲究竟想要幹啥?  布局千尋,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時任阿里巴巴CTO的王堅博士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曾毅聊到共建中國北鬥地基增強「一張網」時,幾乎是一拍即合。數以億計的物聯網終端需要用到數以億計的導航定位模塊、傳感器、配套軟體 … … 而千尋瞄準的卻是怎樣為這些傳感器提供精準時空信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千尋想做的是北鬥產業裡的「移動」,而不是「華為」!  數據比功能更重要  「大數據」是近兩年的一個時髦詞彙。但在阿里巴巴看來,價值的關鍵不在於數據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在線」。
  • 浪潮健康高傳貴:深度拆解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的「三大模板」
    我們認為,健康醫療大數據是新基建的重要一極,稱之為「健康醫療大數據新基建」。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高質量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使其成為健康醫療產業發展的重點,讓人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在這個過程中,城市級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是創新引領健康醫療服務和健康醫療產業模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支撐。只有通過構建「平臺+生態」的模式,才能不斷創造數據互聯互通的價值。
  • 大數據醫療:5大應用、5個痛點、5種趨勢
    導讀如何利用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醫療水平、優化公衛體系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將成為地方政府與科技公司共同面對的一場決定命運的「大考」。今天,強國融媒智庫就來盤點一下大數據醫療的應用、痛點和未來……5大應用醫生往往都希望儘可能多地收集病人信息,儘早發現疾病,對於患者來說,不但降低了身體健康受損的風險,同時也能夠減少醫療支出。
  • 從三星期到「秒到帳」,看大數據如何助力銀行「輸血」中小微企業
    藉助一貸通的這筆貸款,麥德森醫療科技公司2月初實現投產,有效幫助濟南市緩解防疫物資緊張情況。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我國,像麥德森醫療科技這樣的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超過1800萬家,他們在促進就業增加、激發創新創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稱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
  • 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時代 切勿將公眾變成「透明人」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但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健康醫療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常涉及對基因信息、生物識別數據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加工等行為,由此帶來的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衝突越發凸顯。  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大數據,小到在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個操作,都是會被記錄下來的。
  • 大數據對企業有什麼作用
    隨著網絡世界成為企業目前最大的市場,大數據成為他們擁有和使用的最強大的工具集。大數據技術不僅包括數據的採集,還包括對數據的理解和分析,以創建用戶行為模式。只有這樣,大數據才能對企業有用。   大數據應用為企業進行市場研究、原型開發、產品開發和演變、用戶獲取以及營銷工具鋪平了道路。因此,大多數企業都希望以更新、更具創新性的形式使用「大數據」技術。
  • ...醫療技術創新將如何重構行業生態?|WISE2020 新經濟之王醫療...
    國家對於創新的技術或藥物如果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在醫保政策、支付手段上給予多一點支持,這可能會對醫療創新活動的落地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張敬認為:醫藥和器械有自己的成熟體系,通過學術也好、做橫向研究也好,在信息領域,一定要讓醫學和信息技術的轉化結合,貫穿到整個產品的周期裡面,才能真正穿越你的軟體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