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師喝COFFEE
中國人在飯館裡聚會,西方人在咖啡館裡。
咖啡文化是他們文化裡重要的組成部分。
下面讓我們一同去探尋大師們愛的咖啡館吧~
1
-THE FIRST-
安提柯咖啡館 (Antico Caffé Greco)
大理石的桌面,帶靠墊的椅子,身著燕尾服的服務員,以及數不清的鏡子——這就是這家充滿了古典優雅範兒的咖啡館的風格。這家咖啡館歷史完全可以追溯到1760年,曾深受拜倫、狄更斯,馬克-吐溫、卡薩諾維、濟慈、雪萊等文人以及歐洲藝術家們的喜愛。最裡面的沙龍掛有他們的肖像畫。無數的旅行者都會選擇來這家咖啡館喝點什麼,但凡來過這裡的人,都認為它是這座永恆之城的最有魅力的咖啡館。
位置:羅馬
2
-THE SECOND-
四隻貓咖啡館 (4 Gats)
四貓咖啡館創建於1897年,19世紀末期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們常匯聚在這裡,畢卡索從17歲開始也混跡於此,大概有三年的時光。古舊的馬燈旁邊掛著一塊木質的黑板,上面貼著的,就是當年畢卡索為店主設計的菜單。
「四隻貓」咖啡館其內陳設與裝潢是由建築師 PUIGICADAFALCH 所設計,他將法國巴黎獨有的咖啡館風味帶進巴塞隆納。
內部的陳設與裝潢,仿佛讓人回到巴塞隆納的黃金年代。
位置:巴塞隆納
3
-THE THIRD-
中央咖啡館 (Cafe Central)
開業於1860年的「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除了咖啡點心確實好外,還因那裡「故事」最多。 開業不久,「中央咖啡館」就成為著名詩人、劇作家、藝術家、音樂家、外交官、知識階層喜歡聚集的地方。有人不無誇張地說,這裡是奧地利許多詩歌、劇本、小說和重要學術著作的搖籃。走進中央咖啡館,迎面就是奧地利作家阿登伯格的塑像,他坐在椅子上,手拿報紙。在常客中,他並非最出名者,但卻是這家咖啡館的最忠實的顧客。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以維也納大學為核心,維也納的學者、知識分子、思想家們在許多領域都開始了「激動人心的革命」。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科學家、哲學家馬赫、石裡克、哥德爾、薛丁格、卡爾納普,哲學家波普、維根斯坦,經濟學家門格爾、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一連串輝煌的名字,都與此咖啡館相聯。精神分析學、邏輯經驗主義、奧派經濟學等等,直到現在,影響仍深。
位置:維也納
4
-THE FORTH-
波蔻布咖啡館(Le Procope)
Le Procope咖啡館是巴黎第一家開張的咖啡館,據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家咖啡館,後者是否真實有待考證,但伏爾泰在巴黎寫作時最愛到Le Procope來,並且每天都要喝上40杯咖啡;拿破崙仍是一名年輕軍官時,曾在這裡因沒錢買單而留下軍帽做抵押品;還有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世界第一部百科全書的作者狄德羅曾在這裡寫下了影響歐美革命和社會發展進程的著作。法國大革命三巨頭羅伯斯庀爾、丹東和馬拉也曾在此同其他革命者暢談變革社會的理想,描繪自己心目中的藍圖。這些光輝燦爛的名字常能使我們在交錯的時空中多多少少追尋到流逝歲月的蹤跡。總之,自1686年這家名叫Le Procope,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館的出現,漸漸地改變了巴黎人的生活。
位置:巴黎
5
-THE FIFTH-
大象咖啡館 (The Elephant)
這個不起眼的小咖啡館可是一個對上億人來說都仿佛聖殿般的存在,每天都有全世界各地的人來這裡「朝聖」。早在很多年前,JK羅琳曾經身無分文,她甚至都沒有錢交電費。於是為了生存,她只能寫小說,然而為了省錢,她選擇了去咖啡館寫小說。因為這個大象咖啡館可以點一杯咖啡,然後一直坐一天,不會有人攆客人。於是,在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咖啡館裡,誕生了一部科幻巨作—哈利波特。
位置:愛丁堡
6
-THE SIXTH-
文學咖啡館 (Literature cafe)
文學咖啡館的前身為「沃爾弗和貝朗瑞糖果屋」,最初是由19世紀初的企業家沃爾弗和貝朗瑞建立,憑藉雜誌和報紙的力量,糖果點心屋很快聞名於聖彼得堡。到19世紀30年代,這裡已成為一家文學名人聚會的「俱樂部」,普希金、萊蒙託夫、舍普琴科、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俄羅斯文學大師把這裡當做休閒小憩的場所。1837年1月27日,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普希金正是從這家甜食店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由於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貌美如花的妻子娜塔麗婭·尼古拉耶夫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鬥,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位置:聖彼得堡
7
-THE SEVENTH-
託馬賽奧咖啡館(Caffè Tommaseo)
從特裡埃斯特,那裡的託馬賽奧咖啡廳(Caffè Tommaseo)是弗留利地區最古老的一個咖啡廳之一。這個名字也就是《義大利語詞典》的作者。這本辭典曾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著作。咖啡廳的確切建成時間並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從1830年開始,這裡就已經成為記者、藝術家、律師、作家和銀行家等聚集的地方。前來的客人從詹姆斯·喬伊斯、伊塔洛·斯韋沃、卡夫卡到近代的福爾維奧·託米扎、克勞迪奧·瑪格裡斯等,無一不是文人政客,聲名顯赫。
位置:義大利
8
-THE EIGHTH-
弗洛裡安咖啡廳(Caffè Florian)
在輝煌的聖馬可廣場上坐落著著名的從1720年起就存在的弗洛裡安咖啡館。它的創辦人弗洛裡安·弗郎切索尼先生給他的咖啡廳取了一個很奇特的名字——「威尼斯凱旋門」,可當地嚴謹的威尼斯人卻並不喜歡這個誇張的稱號,就簡單地用老闆名字來稱呼,於是就有了「弗洛裡安咖啡廳」的由來。咖啡廳裝飾著壁畫作品的牆壁背景下,白色大理石桌子旁圍聚的是司湯達、福斯克羅、拜倫、巴爾扎克、華格納、狄更斯等大文豪的擺件,他們是這家咖啡店的常客。
位置:威尼斯
9
-THE NINTH-
丁香咖啡館 ( La closerie des lila)
巴黎蒙巴那斯大街171號,開設於1847年的丁香園咖啡館(La Closerie Des Lilas)位置偏僻,19世紀的時候還僅僅是一個大學生扎堆的咖啡館。後來經過改建,裝上了大大的落地玻璃窗,配上花園和噴水池,外觀變得豪華了許多。如果說丁香園中叫得出名的客人名單有一長條,那麼其中海明威是不容忽視的。這個咖啡館是他的寫作根據地——兩周完成了《太陽照常升起》,當時他寫作坐的椅子也被長久地保留在館內,成為了有名的「海明威之椅」。
位置:巴黎
10
-THE TENTH-
紅上衣咖啡廳(Piazza della Repubblica)
「紅上衣咖啡廳」建成於1897年,是德國啤酒廠廠主艾寧豪斯兄弟所建。因為德語的名字對當地人來說,實在太難發音,他們更願意把這裡稱作「那些穿紅上衣的」,因為咖啡廳的服務員當時都身著一種維也納時期的紅色制服。紅上衣咖啡廳是義大利最著名的一座文化咖啡館之一,這座美麗國度的文化咖啡廳曾是未來主義運動創始人們爭論的場所——帕尼尼、索非齊、普萊佐裡尼、馬裡內提、博丘尼、帕拉澤斯齊、卡拉。二戰期間,著名的《太陽》雜誌、《封面》和《火星場》雜誌的作家們,包括蒙塔萊、耶達、薩巴、博時、科魯茲、蘭多爾非、加託、普拉託利尼、比更加裡、帕洛奇;二戰後,包括維多利尼和卡西莫多在內的許許多多的文化人們都曾光顧這裡。
位置:佛羅倫斯
留言區告訴我們你還想了解的旅行地~
大益帶你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