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通常分為兩類:
一類是有重大、持續性影響的(真信號);
一類是有輕微、短暫影響的(噪音);
判別標準最終落地到影響力上,那T+0的影響是什麼?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交投活躍度的提高:在「T+0」的交易制度下,一筆資金可以多次交易、反覆買賣,在不增加市場資金存量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場的流通性、活躍程度和交易量,可以產生明顯的資金放大效應。
這也是一個寬鬆的信號,只有市場不活躍,成交低迷,而相關部門有希望提高市場活躍度的時候才會釋放這個信號。
總結起來:影響分為三個層面,市場層面、交易層面、個股層面(留言回復)
T+0實施的效果是怎麼樣的?
A股歷史上也曾實施過T+0制度,股市瘋狂
1992年5月,為活躍證券交易市場,上交所在國內首推出T+0交易機制,而在當日上證指數收盤價從前一日的617點暴漲至1266,收盤漲幅為105%,日成交量上漲三倍。由於股票市場投機行為存在,在隨後的半年內,上證指數瘋狂下跌,每日成交量也明顯增加,顯現出投資者在T+0制度下的投機行為。
下圖是上證指數1992年5月至1995年1月的走勢,出現了明顯的暴漲暴跌的投機走勢!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現在重提T+0的時候以波動性較小、投機屬性較弱的藍籌股作為試點,是比較合理。
很顯然,T+0對交易活躍度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但投機行為也增加了,那用什麼方法來抑制投機呢?
對比國外:
美國證券市場上的T+0交易制度並不是完全放開的,而是在多種限制條件下給予一定的權限,以防過度投機,從而保護中小投資者。
日本股票市場就更加直接了,僅允許每隻股票日內迴轉交易一次。例如,當日投者買入股票後,可以在當日對該股票進行一次賣出交易。交易完成後,將不得對同一股票再次進行迴轉交易操作。
此外,
韓國的「T+0」交易制度實施後,半年內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短期市場總交易額和總市值呈現向好態勢。市盈率與換手率短期逐步走高。
而中國臺灣的「T+0」交易制度則經歷了「成立、取消、恢復」三個階段。最終也實現了為了重振市場激發市場活躍性的目的。
總之,T+0的回歸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上,能夠在維持市場穩定、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市場活躍性,還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