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展出大量珍貴化石、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新增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今年年初閉館改造,計劃自 2021 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都有哪些亮點?12 月 21 日,現代快報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現代快報訊首次展出大量珍貴化石、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新增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今年年初閉館改造,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都有哪些亮點?12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恐龍蛋極為罕見,翼龍標本首次展出
進入博物館,觀眾往往一眼就會被大型恐龍「馬門溪龍」震撼到。現代快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該鎮館之寶現在已經有了不少新的「小夥伴」陪伴。
圓形、橢圓形、橄欖形……旁邊的玻璃展櫃中,陳列著各種形狀的恐龍蛋。它們都產於河南距今約1億年左右的地層。其中有一枚恐龍蛋比較特別,不但外在形象很像蛋,表面還有明顯蛋殼剝落的痕跡。「最大的恐龍蛋一般是25—30釐米,而這枚蛋長達40多釐米,極為少見。」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郭震宇介紹。
除了恐龍蛋、展櫃中還陳列著恐龍骨骼、恐龍腳印、恐龍羽毛等,讓人仿佛穿越到了恐龍世界。
翼龍是與恐龍同時代的一種大型爬行動物,曾經稱霸地球上空。在一樓的恐龍展廳中,四隻巨型翼龍模型在半空中盤旋。它們揮動著大翅膀,如同一隻只巨大的戰鬥機,非常醒目。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展櫃中還展出了五件翼龍化石標本。「這些是模式標本,也就是說全世界就這麼一塊,非常珍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告訴記者,這五件標本是遼寧的翼龍化石博物館捐展的。「此外,國內多家兄弟單位還捐展借展了黃河象化石、真馬及精美的礦物晶體等珍貴展品,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展陳。」
趴在地上看化石,你想體驗嗎?
「好漂亮啊,像寶石一樣!」展櫃中,一枚大菊石化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燈光下,它呈現出彩虹色,非常驚豔。
「它是斑彩菊石,距今已有一億年。」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辦公室主管兼科教部主管王俊翔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菊石是一類已經滅絕的軟體動物,最早出現於距今約四億年前。「當時它生活在海洋中,通過向前噴水而向後移動,遊泳速度不快。」
三葉蟲集群、魚龍海百合牆、大型棕櫚葉……除了斑彩菊石,博物館新增了大量從未對外展示的精品化石標本。此外,在一樓的精品展區,澄江生物群中的新晉「網紅」——麒麟蝦、埃迪卡拉生物群地球上最早的動物足跡、琥珀中的奇特昆蟲等一大批珍貴的標本也是首次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各展區介紹還首次增加了中英文對照內容。改造後的博物館還首次推出了「從黑油山走來」新疆石油特展,介紹了石油的形成、石油與古生物化石以及新疆油田的開發歷史等。郭震宇介紹,以後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特展都將在這個展廳舉辦。
在探訪中,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腳下的地磚也很特別,是化石圖紋的。「用化石圖紋做地磚,在國內博物館還是首次。」郭震宇表示,趴在地上看化石,也將成為博物館的一大特色。
元旦起免費開放,記得提前預約
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還有一個大亮點,那就是新增了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咖啡廳位置極佳,可以手握一杯熱氣騰騰的「恐龍」咖啡,俯瞰雞鳴寺與明城牆。同時,博物館還新開發了系列古生物主題文創產品,趣味滿滿。
古生物科幻電影院新增「寒武紀蟲蟲秀」奇妙塗鴉人機互動設施,讓觀眾的繪畫現場「活」起來,體驗成為「神筆馬良」的感覺。此外,「達爾文實驗站」,「化石小獵人」等科普互動項目也同樣精彩紛呈。
據介紹,「換新顏」後的博物館將於元旦起免費向公眾開放。博物館周三到周日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開館(下午四點停止進館),周一周二閉館。參觀博物館需要提前預約,試運行期間只接受「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參觀(自12月26日起開放預約),不提供現場預約入館。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博物館開館後,還將陸續舉辦「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十大展陳亮點評選」「我為化石代言」以及「博物館奇妙夜」等系列活動,為假期的中小學生和孩子們提供參與互動和提升知識的活動。
實習生 蔣晶晶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阿里亞/文 牛華新/攝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