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至寒武紀,對戰奇蝦!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寒武紀蟲蟲秀」正式啟動

2021-01-08 瀟湘晨報

揚子晚報網1月7日訊(記者 於丹丹) 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1月8日開始,作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昇級項目之一的科普互動項目——寒武紀蟲蟲秀也將正式發布並啟用,科學性與趣味性並存,寓教於樂。

據了解,自2021年元旦起,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經過展陳昇級,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試運行。元旦三天假期,總共6000人前來參觀。

遊戲背景是在地球46億年演化長河中,最為壯觀的「寒武紀大爆發」。寒武紀大爆發拉開了古生代的序幕,一舉奠定了整個顯生宙生物門類發展的基礎。寒武紀伊始,首次出現了帯硬殼的動物,這是生物演化進程中一次明顯的質的飛躍。隨後出現的澄江動物群,顯示了從簡單的海綿動物到複雜的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生動物門都有了各自的代表。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學家上個世紀80年代在雲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紀發現了時代距今大約5.18億年特異埋葬的化石群—澄江動物群,展現了寒武紀多樣化的海洋生物面貌,引起了世界極大的轟動,被世界讚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奇妙塗鴉(寒武紀蟲蟲秀)成像互動設備」,便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中國科學院修購專項「古生物學科普平臺」支持下,最新開發的大型交互科普遊戲產品。內容是由博物館基於自主開發的澄江生物群內特色生物復原3D模型並自主整合的設備系統而形成,由3臺高解析度投影機通過3通道硬融合器投影至9.0m×2.1m屏幕。

通過人機互動,參與者可在圖版上信手塗色,並通過立式掃描儀將自己創作並冠名的澄江生物,通過立式掃描儀輸入主畫面,生成自己在遊戲中的3D角色,各角色均有該生物的介紹。參與者可通過飼育和躲避災難(海底火山爆發)與動態3D澄江生物群生物角色及其他參與者創作的角色共同嬉戲於3D寒武紀海洋世界。

遊戲根據參與者熱情與飼育,創作的角色會逐漸長大。當終極捕食者——大奇蝦出現時,參與者可共同與之戰鬥,擊退敵人,取得勝利,寒武紀澄江海洋復歸寧靜祥和。

記者獲悉,此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昇級,博物館在科學研究與常規展陳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多元化的方式對科學素材進行提煉與開發。以博物館展陳知識與特色展品為基礎,特別是有關恐龍與澄江生物群等方面內容,陸續推出了如知識類展廳觸摸查詢一體機,自主創作3D動畫和科學講解視頻,「恐龍魔方」、「澄江多點觸摸遊戲」、「恐龍互動」等多個大型知識互動遊戲,給參觀者更為生動直觀的科學體驗。

校對 丁皓宇

來源:紫牛新聞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古生物:玫瑰奇蝦
    中國是世界上古生物化石資料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不論是侏羅紀的義馬銀杏,還是寒武紀的巨大奇蝦,抑或是中生代的霸主恐龍,都已經成為了令人遐想的過去。不過中國又是一個講究吃的國度,「能好怎」是刻在骨子裡的疑問,那麼,古生物要怎麼「吃」?來看大院er隆重推出的全新系列(腦洞)節目——《舌尖上的古生物》吧。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升級了,元旦起免費開放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升級了,元旦起免費開放 2020-12-21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元旦起免費對外開放,重裝歸來,恐龍咖啡挖化石等...
    中國江蘇網訊 恐龍咖啡、「我在博物館開化石」、古生物文創產品……21日,記者在探訪展陳昇級後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經過近半年的現場施工,閉館裝修接近尾聲的博物館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向公眾免費開放。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告訴記者,有觀眾會問古生物化石有什麼作用,此次新設置的「生物的應用」展區,涉及到石油煤炭天然氣是如何發掘,告訴觀眾研究古生物化石的目的能夠給國民經濟產生效益。精品展廳中,把古生物所近20年來最『精』的一些化石如甕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澄江生物群化石集中展示,體現這些化石的科學性和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
  • 回到寒武紀:雲南澄江展出2萬多件古生物化石
    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換新顏」,元旦起免費開放
    現代快報訊首次展出大量珍貴化石、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新增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今年年初閉館改造,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都有哪些亮點?12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地球史上最強的生物,寒武紀時期的王者,奇蝦的崛起與落幕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也是一位遠古時代的霸主,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古老的的獵食者,它就是奇蝦。而奇蝦的故事,要從5億年前的寒武紀開始說起了。說起寒武紀,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簡單來說呢,就是寒武紀之前的埃迪卡拉紀,世界上的動物們大部分還沒有運動能力,只能待在原地靠濾食為生。但是到了寒武紀卻出現了大的轉變,動物們開始擁有了運動能力。
  • 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或揭開寒武紀大謎團
    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或揭開寒武紀大謎團時間:2020-11-06 2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 或揭開寒武紀大謎團 科技之謎【全球首次發現!
  • 南京古生物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儘管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但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生態範圍的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五億年前的 「蝦」被發現,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今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雲南撫仙湖畔,以「寒武紀」為主題的博物館,掀開研學旅遊篇章!
    中國澄江化石群物種豐富度、保存完好度無任何地方可以媲美,且它是我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遺產,一經發現就震驚全世界,中外古生物研究界的人紛至沓來,它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2020年是一個分水嶺,因為在此之前,建在帽天山上的博物館只有一個,在此之後帽天山上出現了兩個博物館,一個新博物館,一個舊博物館。從澄江化石群被發現到今天,總共發現了200多種古生物化石,而這些化石記錄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秘密,科研價值無法估量。
  • 五億多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此次發現的「章氏麒麟蝦」,身體兼具5億多年前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介紹:「節肢動物非常常見,比如我們身邊的蜈蚣、蠍子、甲蟲、螞蟻、螃蟹、蜘蛛、蒼蠅、蚊子、小龍蝦,這些都是節肢動物,它有什麼樣具體特徵?
  • 這種寒武紀三葉蟲長了「兔子耳朵」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儘管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但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歷史過往:1993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袁訓來在論文中首先提出「甕安生物群」的概念。隨後幾年更多古生物學研究者陸續在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一批獨特的「具細胞結構的海綿動物化石及後生動物胚胎化石」,論文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使得甕安生物群開始獲得國際影響力。
  • 寒武紀的寒武紀
    投稿來源:知頓不知什麼時候,百度詞條搜索「寒武紀」出現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定義,而儘管其生產晶片的母公司寒武紀已成功上市,但至今百度依然未能如「華為」般給出完整的定義和詞條索引。回望寒武紀的發展歷程,其速度堪比兄弟二人的求學之路。2016年,寒武紀正式創立,次年拿下華為主要業務。這種深度捆綁的關係為寒武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就像尖子生被保送一樣,寒武紀研發的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系列晶片分別被直接用在了華為麒麟970和麒麟980上,而前者對應的手機是MATE10,後者則是MATE20。
  • 富瑞精典—雲南澄江化石博物館項目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富瑞精典也非常榮幸地參與了此次化石博物館的建設。當天上午十點央視新聞還對澄江化石博物館進行了直播報導。並表示博物館首次對公眾開放。館內藏有6萬多件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展示了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的生動場景。一走進博物館,博物館中間是一整面出土化石牆,裡面有很多寒武紀動植物化石,也是館內最大的化石遺存物。
  • 蝦大小的嵌合體節肢動物帶來演化新認知|《自然》論文
    這一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Kylinxia zhangi)――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嵌合生物。這一物種增進了我們對寒武紀早期的節肢動物演化轉變以及不同節肢動物種群關係的理解。 探析節肢動物的早期演化是演化生物學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