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

2020-12-10 瀟湘晨報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儘管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但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生態範圍的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褶頰蟲類(ptychopariids)是寒武紀中期較繁盛的三葉蟲類群,是「保守」類群,其大同小異的形態困擾了科研人員。和尾部相比,三葉蟲的頭部在演化過程中更保守,因此,在寒武紀早中期的褶頰蟲類中,頭部特化的例子稀缺;而在這些屈指可數的例子中,褶頰蟲類頭部特化的展現方式較單調,以頭蓋的前邊緣加厚並伸出一根或數根長刺為主要特徵。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系統研究了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一類特殊的三葉蟲,為探究寒武紀三葉蟲頭殼形態特化提供重要案例。由於該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其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範特西蟲的頭部狹長,其長度接近背殼總長度的一半;鞍前區向前延長,中部有一個凹口,使頭蓋前部形似一對「兔子耳朵」;由於特殊的頭蓋形態,活動頰特化成側邊緣平直的砍刀狀。這些特徵及其特殊的眼脊和頭鞍特徵,使範特西蟲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三葉蟲屬,成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的又一新成員,也成為褶頰蟲家族中罕見的頭部特化類群。該新物種為寒武紀中期三葉蟲的頭部特化提供了一個獨特案例。

範特西蟲的鞍前區特化代表了一種新的三葉蟲頭部特化方式,此方式和同時期其他三葉蟲的前邊緣特化不同,在整個三葉蟲演化歷史中也未再重複出現。研究表明,除了普遍存在於寒武紀之後(post-Cambrian)的形態特化類型外,寒武紀三葉蟲可能還演化出了其他不同的適應性特化類型。

儘管一些三葉蟲的頭部特化與其挖掘沉積物的生活習性相聯繫,但範特西蟲的特徵並不完全吻合。由於一般用於加固頭蓋的前邊緣結構在範特西蟲中已退化,且不規則形狀的力學性質並不比半圓形更穩固,這表明範特西蟲特化的頭蓋並不堅固;和同層的其他三葉蟲相比,大部分範特西蟲頭蓋化石的前部已破損折斷,這印證了「其頭蓋的堅固程度甚至不如正常三葉蟲的半圓形頭蓋」的觀點。因此,範特西蟲獨特的外形可能與捕食、迷惑天敵等其他因素有關。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個體發育標本發現,範特西蟲發展和穩定的頭部輪廓與其成年期初期較吻合,這暗示了這種特化可能與性選擇有關,而非僅受到生活策略的影響。

相關研究成果以new middle Cambrian trilobite with a specialized cephalon from Shandong Province,North China為題,發表在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波蘭古生物學報》)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圖1.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的較完整背殼(左)及頭蓋標本(右)

圖2.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的背殼重建及個體發育

圖3.耳形範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復原圖(霍秀泉繪)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生物研究所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又添一新成員:5億年前「範特西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自己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孫智新在論文中寫道: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也是取材於歌手周杰倫的專輯《範特西》。
  • 這種寒武紀三葉蟲長了「兔子耳朵」
    三葉蟲在寒武紀達到了其分類多樣性的最高峰,但相比較而言,寒武紀早中期的三葉蟲缺乏群落與生態分異,展現出較「保守」的形態面貌。儘管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但直到奧陶紀中晚期,三葉蟲才隨著生態範圍的大幅擴張而達到形態分異度的巔峰。
  • 90後研究生將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恐怕周杰倫也沒想到,近20年後,這張專輯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周董』的歌對我影響很大,這次用範特西命名,也是向周杰倫天馬行空的音樂創作風格致敬,算是一種理科生的浪漫吧。」孫智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90後研究生用周杰倫專輯為5億年前三葉蟲命名
    恐怕周杰倫也沒想到,近20年後,這張專輯的名字有了新的含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孫智新,把他發現的一種5億年前的獨特三葉蟲命名為範特西蟲。「周董的歌對我影響很大,這次用範特西命名,也是向周杰倫天馬行空的音樂創作風格致敬,算是一種理科生的浪漫吧。」孫智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 科研團隊用周杰倫專輯名「範特西」命名三葉蟲:一語雙關
    近日,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披露,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了一類5億年前的獨特的三葉蟲。這類三葉蟲擁有特殊的頭部輪廓,就像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山東濰坊,5億年前的「兔耳朵蟲」被發現,將是三葉蟲的新品種?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山東濰坊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兔耳朵」蟲,它的外形輪廓很像一隻兔子,為了讓人們更好的記住他,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研究員趙方臣驚嘆,「這樣怪長相的蟲,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長達幾米甚至幾十米的遠古型巨蟲,很遺憾,這個小傢伙僅僅只有4釐米,不過它奇特的外表迅速吸引了研究者的興趣。
  • 只因一對「兔耳朵」,這種三葉蟲踏入進化「死胡同」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穿越至寒武紀,對戰奇蝦!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寒武紀蟲蟲秀」正式啟動
    揚子晚報網1月7日訊(記者 於丹丹) 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1月8日開始,作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昇級項目之一的科普互動項目——寒武紀蟲蟲秀也將正式發布並啟用,科學性與趣味性並存,寓教於樂。據了解,自2021年元旦起,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經過展陳昇級,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試運行。元旦三天假期,總共6000人前來參觀。遊戲背景是在地球46億年演化長河中,最為壯觀的「寒武紀大爆發」。寒武紀大爆發拉開了古生代的序幕,一舉奠定了整個顯生宙生物門類發展的基礎。寒武紀伊始,首次出現了帯硬殼的動物,這是生物演化進程中一次明顯的質的飛躍。
  • 【科技日報】只因一對「兔耳朵」,這種三葉蟲踏入進化「死胡同」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特立獨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兔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  科技日報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
  • 周杰倫專輯被命名5億年前三葉蟲 網友:理科生的浪漫
    《範特西》是周杰倫2001年發行的一張專輯,專輯名稱來源是英文「Fantasy」的發音,意為「幻想」 。時隔近20年後,《範特西》因為三葉蟲古生物化石又在網絡上火了起來,這是為啥?周杰倫專輯《範特西》近日,有媒體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在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了一類獨特的三葉蟲。這類三葉蟲的外形極具辨識度,擁有特殊的頭部輪廓,就像一對兔耳朵,因此被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升級了,元旦起免費開放
    展陳昇級後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將於2021年元旦起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 王者榮耀:玄雍家族又添一新成員!白起重做,改變的不只是帥氣
    自從嬴政的玄雍系列出來之後,王者榮耀也是在馬不停蹄地為玄雍家族尋找新成員,每一位加入玄雍家族的成員自然也就免不了重做、修改。玄雍家族有著他們自己的標誌,所以每一位玄雍家族的新成員,首先就是在外觀上的改動,不過玩家最關心的還是技能傷害的變動,今天讓小杉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下玄雍家族又添一新成員!白起重做,改變的不只是帥氣。
  • 三葉蟲滅絕之謎被找到!竟然和一對「兔耳朵」有關
    前不久,一種全新的三葉蟲化石被發現,似乎為三葉蟲的消失之謎,找到了答案。什麼是三葉蟲?什麼是三葉蟲呢?它是一種非常遠古的節肢動物代表,根據資料顯示,早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地球的海洋中就已經出現三葉蟲了。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換新顏」,元旦起免費開放
    首次展出大量珍貴化石、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新增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今年年初閉館改造,計劃自 2021 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都有哪些亮點?現代快報訊首次展出大量珍貴化石、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新增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今年年初閉館改造,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改造升級後的博物館都有哪些亮點?12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元旦起免費對外開放,重裝歸來,恐龍咖啡挖化石等...
    中國江蘇網訊 恐龍咖啡、「我在博物館開化石」、古生物文創產品……21日,記者在探訪展陳昇級後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經過近半年的現場施工,閉館裝修接近尾聲的博物館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向公眾免費開放。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告訴記者,有觀眾會問古生物化石有什麼作用,此次新設置的「生物的應用」展區,涉及到石油煤炭天然氣是如何發掘,告訴觀眾研究古生物化石的目的能夠給國民經濟產生效益。精品展廳中,把古生物所近20年來最『精』的一些化石如甕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澄江生物群化石集中展示,體現這些化石的科學性和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天,最早的生命大約在凌晨4點就已經誕生,而到了晚上21點生命才開始繁榮,即我們所熟知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而在23點59分56秒才出現人類 地質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生命繁榮的場景卻被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和滄海桑田的變化,逐漸被塵封在泥土裡,失去了聲息。
  • 「舌尖上」的古生物:玫瑰奇蝦
    隨後發現的一些奇蝦其它部位的化石更是被描述成了八桿子打不到的生物,比如奇蝦那個環狀構造並被放射狀骨片圍繞的口器就被描述成一種古怪的水母沛託蟲(Peytoia),其頭部被命名為西德妮蟲(Sidneyia),甚至一種海參類的拉甘蟲(Laggania)(這一些列神操作其實都是一個人幹的——美國地質調查所的主管瓦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