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寵愛、孩子追捧的妖魔鬼怪,為何成為流行文化名片

2020-12-12 小靜讀童書

有一次作家張雲去參觀動漫展,看到一群孩子打扮成妖怪的模樣,於是詢問其中一個孩子,知道自己裝扮的是什麼嗎。孩子回答說:「當然知道,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張雲聽罷,心被深深地刺痛。那群孩子裝扮的姑獲鳥、天狗、饕餮等,幾乎都是中國妖怪。在孩子們的眼裡,竟然全成了日本妖怪。

妖怪學在日本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張名片,廣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毫無疑問也影響到了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張雲在動漫展上會遇到這樣的一幕。事後,張雲痛定思痛,然後用十年的時間創作了《中國妖怪故事全集》。

《中國妖怪故事全集》引用從上古到現代各種典籍近300部,收錄妖怪共計1080種,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還原了根植於中國的日本妖怪的本來面貌。作者的目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中國的妖怪文化,並把其發揚光大。

01、大導演的推波助瀾,將日本的妖怪文化打造成流行文化的名片

妖怪學在日本是一門顯學,顯學顧名思義就是指一時在社會上處於熱點的、顯赫一時的學科、學說、學派。由此可見,妖怪文化在日本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的妖怪文化雖然名揚海外,但是日本本土的妖怪卻很少,只佔10%。另外的70%來自中國,還有20%來自印度。唐朝時,眾多的遣唐使把大量的中國文化帶回了日本。所以,日本妖怪文學成形於中國唐代的文化輸出。這也是張雲所感嘆的,中國妖怪變成了日本妖怪的原因。

19世紀90年代時,日本佛教哲學家井上圓了創立了「妖怪學」,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妖怪作為學問進行研究的國家。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文學家大量運用妖怪元素進行創作,從而讓妖怪文學引起世界矚目。隨後,繪畫、漫畫、影視等藝術形式,極大地推動了妖怪文學的影響力。從此,日本妖怪文化走向了世界。

電影作為一種頗具影響力的文化載體,對日本妖怪文化傳播的作用最不容忽視。特別是宮崎駿等大導演在電影中對妖怪元素的巧妙運用,使日本妖怪成為全世界大人和孩子都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

宮崎駿對妖怪文化極為熱衷,我們從他的電影中可以一窺端倪,他的很多電影中都有妖怪的元素,比如《千與千尋》的無臉男、《幽靈公主》中的小樹精、《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波妞等。這些妖怪形象隨著宮崎駿的電影風靡全球,從而被全世界的人們所熟知和喜愛。日本妖怪從而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名片之一,也成為世界流行文化中極具含金量的名片之一。

02、中國妖怪文化逆風而行,走出低谷,贏得國人的重視和關注

說起中國的妖怪文化,起源遠早於日本。從上古神話中我們就可以一窺原始妖怪的身影,比如擁有面如牛首、背生雙翅的蚩尤。夏商周三代,原始宗教盛行,妖怪往往以負能量的身份出現,代表災禍。戰國時《山海經》的出現,使各種妖怪形象更加具象化。魏晉南北朝時期,《拾遺記》《搜神記》等眾多文學作品的出現,對後世的妖怪文學發展影響很大。

沿著歷史的脈絡,繼續追溯。唐代時,妖怪文學走向人間,變得極具煙火氣,狐精、花精大量湧現。明代的《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的出現,賦予了妖怪文學新的內涵和形式。清代的《聊齋志異》是中國妖怪文學最後一部裡程碑式的傑作,堪稱妖怪文學的絕響之作。民國時,綿延幾千年的妖怪文化陷入低谷,失去了社會影響力。自上古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妖怪文化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那些曾經家喻戶曉的妖怪形象也被人們淡忘。

當日本妖怪文化崛起後,中國學者們才漸漸意識到,原本屬於中國的文化遺產已經牆外開花,香飄四方了。所以,重拾這門傳統文化,成為眾多國人的夙願。

在我國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從民國至今妖怪文化處於低迷狀態,但是隨著影視藝術的蓬勃發展,很多大導演對妖怪文化越來越重視。就拿《聊齋志異》來說,很多大導演把裡面的經典故事用電影的形式進行了不同的演繹。1987年上映的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2008年上映的陳嘉上導演的《畫皮》,都獲得極好的口碑,也讓妖怪文化展露出新的生機。

近幾年,妖怪在電影中更是成了討喜的主角。2015年上映的許誠毅導演的《捉妖記》,裡面可愛呆萌的小妖王胡巴,成為大人和孩子們追捧的愛寵。2019年上映的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裡面無論是被眾人視為妖怪的哪吒,還是具有妖怪血統的敖丙,都隨著電影的火爆,成為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妖怪從負能量的代名詞轉變成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有溫度有實感極具人性化的形象。

很多人說,日本的妖怪很可愛,但中國的妖怪沒人愛。近幾年電影《捉妖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卻成功扭轉了這一局面,很多中國妖怪變得人見人愛。妖怪文化也漸漸成為流行文化的名片。

多年來,很多學者和文化、藝術工作者都在努力讓中國妖怪文化走出低谷,幸運的是中國妖怪文化雖然逆風而行,崛起困難重重,但是終於閃現出曙光,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和關注。

03、1080個妖怪故事,對中國妖怪體系全新構建,激發探索興趣

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古人習慣將「鬼神」並稱,不加正負面的區分,只是泛指超自然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鬼和神分別演變成邪惡與正義的化身。為此,人們對神頂禮膜拜,對鬼唯恐避之不及。久而久之,妖怪文化就這樣被人們拋棄在時代的洪流中。對此,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說:「無論代表正能量方面的神明祖靈,還是偏重負能量方面的妖魔鬼怪,都是值得反思和探索的對象。」這也是作家張雲專門為妖怪著書立說的根本原因。

《中國妖怪故事全集》,可以說是一部龐大的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作者搜索古代典籍中的各類妖怪,系統地歸納為「統領」「妖」「精」「鬼」「怪」五大類。每個部分以妖怪名稱首字母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每篇故事文末列出典籍出處,便於讀者閱讀或進一步探究。此外,為了掃清閱讀障礙,每篇故事都是以白話文的形式來演繹,即便是兒童閱讀也毫無壓力。

本書是對妖怪定義的溯本清源,也是對妖怪體系的全新構建。開篇是「統領」,裡面包括兩個大名鼎鼎的妖怪:白澤和方相氏。這兩個妖怪來自上古神話傳說。作者以這兩個妖怪開篇,頗有深意。

據說,黃帝巡狩時,在東海之濱遇到了一頭異獸,此獸不僅懂人語,而且通曉萬物之事,它的名字叫白澤。黃帝向它請教鬼神之事,白澤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的妖怪一一道來,共計11520種。黃帝命人記錄下來,編訂為《白澤圖》。因白澤,世人才知天下妖怪之事,所以白澤在妖怪中的地位十分特殊。

方相氏的來源也與黃帝有關,傳說黃帝的元妃嫘祖去世,黃帝就命另一個妻子嫫母負責祭祀,並封她為「方相氏」。後來,方相氏成為驅邪的象徵。方相氏現身驅鬼的儀式稱為大儺,自周代就流傳下來,到唐代最為興盛。大儺通俗地說就是一場大遊行,方相氏戴著黃金面具,上生四目,披著熊皮,雙手執戈和盾,帶領著象徵世間精怪的「百鬼」前行。就這樣,方相氏從上古祭祀漸漸演變為妖怪首領。因此,方相氏在妖怪中的地位相當高。

除「統領」之外的其他四大類,作者收集的妖怪種類極為繁多,其中「妖」有136種,「精」有180種,「鬼」有275種,「怪」有487種。從中你可以找到所有妖魔鬼怪的原型,並了解它們非同尋常的故事。

張雲說:「寫作本書的日夜,我始終都覺得這些妖怪熙熙攘攘來往於我身邊。它們中的很多已經被人遺忘得太久,它們看著我,看著我把它們的名字寫下來,盼望著我把屬於它們的故事告訴給更多的人。」這是對中國妖怪文化與妖怪文學的傳承和發展,亦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促進國際地位的提高,所以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現階段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妖怪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中國妖怪文化缺失,對於中華文化而言是一種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探索、研究、弘揚中國妖怪文化是現代人不容忽視的責任。《中國妖怪故事全集》拋磚引玉,為中國妖怪文化的全面回歸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原標題: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親手製作「生活旗袍」 為「抗疫巾幗英雄」免費送穿著黑色套裙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張慧霞端莊典雅。在張慧霞位於廣州天河區的旗袍展示店裡,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到店觀摩或定製旗袍。
  •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黑土畫派已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黑土畫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作者:蘇丹(中國藝術研究院理論博士研究生)黑土畫派是黑龍江省畫院專職畫家閆景陽發起的一個新興中國畫地方流派。黑土畫派從創建伊始就把「立足龍江黑土、承拓傳統文脈、宏揚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畫派」作為研究宗旨,致力於表現東北黑土地上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韻,經過整整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黑土文化的藝術名片。
  • 魑魅魍魎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為何會成為妖魔鬼怪的代名詞?
    魑魅魍魎分別指的是什麼,他們為何會成為妖魔鬼怪的代名詞?魑魅魍魎出自哪裡,它們的真正本意是什麼?近兩年《沙漠駱駝》這首歌曾經紅極一時,受到無數人的青睞,其中有一句就有魑魅魍魎這一個詞語。那麼,它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為何會成為壞人妖鬼的代名詞?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多古老森林的地方。走長途和走夜路的人,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這些都是木、石、禽、獸變的。魑魅魍魎出自這句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宣公三年》,原文如下:昔夏之方有德也。
  • 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親手製作「生活旗袍」 為「抗疫巾幗英雄」免費送來廣州創業24年間,張慧霞白手起家,從東山口一間7平方米的小裁縫店,到如今在廣佛兩地開起十多家旗袍店,見證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廣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張慧霞一直還堅持著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間,張慧霞還為廣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幗英雄」送去了旗袍,張慧霞說,作為一名旗袍「守藝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傳播開來,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也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 全民追捧:幹掉了咖啡文化的茶文化,為何能在英國紮根
    今天,茶葉仍然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一張獨有的名片享譽世界。但是,在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一個國家對於茶葉情難自已,甚至為茶痴狂,這個國家就是英國。英國的茶葉在今天的英國飲食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人不一定愛吃英國菜,但幾乎沒有不愛喝英國茶的。茶葉這樣一個「舶來品」到底是怎樣成為英國人人追捧的全民飲料的,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
  • 平成時代的日本 那些勁吹的文化「風」
    在這 30 年間,日本的流行文化產業迎來了飛速發展。動漫、遊戲,不僅是平成年代成長起來的一股文化潮流,也成了日本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厚底靴、大頭貼、寵物蛋…當我們再度談論起平成時代,記憶中留存下來的文化符號還有哪些?(策劃:晏璐婷、劉戈) JULIANA'S迪斯科熱(1990年代)
  • 當代視角打撈起的傳統經典正成為國漫新名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愚公移山》並非「孤品」,該片出品方SMG炫動傳播有限公司另一部動畫作品《中華創世諸神紀之女媧補天》正在創作中——以《新愚公移山》開篇的「創世神話系列」將成為又一大國產動畫IP。更多文化遺產被納入文創資源庫,在有效的「使用」中傳承民族基因。「創世神話大多文字簡約,卻極具解讀空間。
  • 用名片傳播企業文化!
    文/李貝貝 在名片設計中,從視覺形式的表現層面上來看,名片設計需要多方面考慮各種因素,其中包括文字、圖形、色彩、材質和造型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元素各自發揮作用,有效地傳達企業信息和企業文化。長方形的名片是名片造型中使用最普遍的形狀。
  • 中國孩子沉迷的「萬聖節」,追捧的背後,是下一代人的文化迷茫!
    近年來,文化自信的呼應越來越強烈。但是就在這樣的呼喚下,仍然抵擋不了外來文化的強勢進攻。前段時間被大多年輕人熱切追捧的「萬聖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對這個外來「鬼節」追捧的程度,要遠遠的超過我們「本土」的傳統的「鬼節」——中元節。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些外來的節日為什麼能夠在國內大行其道,而相比之下,國內的節日卻被人淡然視之。1.
  • 圖文;倫敦小學生流行交換妓女名片
    中新網倫敦7月10日消息:據路透報導,倫敦的小學生收集「袋魔」和足球明星的卡片感到膩了,現在轉向交換妓女的色情名片,使市政當局大為震驚。  倫敦各處的公共電話亭非法張貼了妓女的色情照片、以及註明提供瑞典式「按摩」或和胴體豐滿的變性人共度春宵等服務的名片。這些色情名片目前成為倫敦校園炙手可熱的收藏品。
  • 日本小城用「洛麗塔」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原標題:日本小城用「洛麗塔」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組圖)(全文) 隨著「洛麗塔文化」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開去,主辦方希望藉此振興地區經濟和文化。 洛麗塔裝扮類似近代西方女性的著裝,衣服上帶有波浪花邊和蕾絲元素。這一流行風潮源於日本,屬於日本流行文化的一種,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眾多粉絲。 小樽市的這一活動到今年已是第二次。小樽市有很多明治時期建成的石造倉庫,頗具復古風範。而洛麗塔文化描繪的世界觀又多有童話色彩。
  • 韓國導演金基德去世 頂級名導為何「毀譽參半」?
    12月11日,有兩條關於韓國電影的新聞上了國際頭條,第一是《寄生蟲》超過《黑豹》《信條》等片,榮獲Google網站2020年電影熱搜榜冠軍;第二就是59歲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在拉脫維亞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去年,奉俊昊因執導《寄生蟲》紅遍全球。在他之前,在國際影壇上名氣最響的韓國導演只有金基德一人。
  • 大學女生「漢服」文化VS「cosplay」文化什麼梗?為何成為女生主流
    在大學校園裡,我們常常看到許多穿著漢服拍照的小姐姐和一些穿著cosplay擺出各種造型的美女們,這也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麼為何漢服文化和cosplay文化會成為大學女生的主流呢?或許在幾年前,cosplay文化佔據著校園女生穿著潮流,而這幾年中國漢服文化也開始進入許多女孩的思想,越來越多的女孩子喜歡穿著漢服到處擺拍。不過,對於女孩子們愛美、穿各種各樣的漢服和cosplay服裝這一點也是大學思想和自由開始變得蓬勃生機的表現。可是問題來了,為何這些會成為女生們的穿著主流呢?其實是有幾點原因的。
  • 絕世唐門:霍雨浩為何寵愛唐舞桐?寵愛她就是寵愛王冬兒和王秋兒
    唐三成為神王之後,鬥羅大陸就成了唐家的後花園,唐昊和阿銀幫唐三管理鬥羅大陸。而作為唐三的女兒,唐舞桐就是個公主。於是,霍雨浩和唐舞桐成為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霍雨浩寵愛唐舞桐當霍雨浩娶了唐舞桐之後,唐舞桐就過上了極為幸福的生活。因為霍雨浩非常寵愛唐舞桐。吃飯時霍雨浩給唐舞桐做品樣豐富的美食,能做到365天,天天不帶重複的。
  • 西班牙的文化名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幻想成為遊俠騎士
    相比於其它的文化名片,西班牙的動畫產業要遜色不少。而事實上,西班牙本土動畫的歷史還是非常悠久的,歐洲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就出自西班牙。上世紀初,西班牙動畫電影雖然沒能走出國外,但是在國內卻發展的有聲有色。隨著電視節目的多元化,電影動畫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受到國外電視動畫的影響,西班牙動畫工作者渴望推出自己的文化品牌。
  • 日本「文化名片」浮世繪:如何從高雅藝術一步步融入世俗文化?
    起初的浮世繪只是一種書面創作,畫師在畫卷中創作完畢之後,會自己進行收藏或者轉贈給他人,在文人圈中頗為流行。首先由著名的畫師將藝術作品創作完成,然後製作成固定的模板分發給木匠進行刻制,最後成為質量上乘的藝術版畫。 文化商人對於這種版畫相當偏好,因為這種藝術作品市場很廣,頗受日本民眾的歡迎。製作成版畫之後的浮世繪更加貼近底層民眾的生活,而那豔麗的色彩又易於為人們接受,很快這種浮世繪版畫就成了日本古代社會十分流行的藝術形式。
  • 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青睞
    當諸神黃昏來臨,縈繞六年的夢魘成為現實,超級英雄們迎來終焉,敗給宿命,化歸塵土。恰如兀爾德紡織生命線,貝露丹迪拉扯生命線,詩蔻迪剪斷生命線,這就是世間萬物的命運,無可更改。相信看過《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後,不會再有影迷覺得北歐神話是小眾題材了。
  •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芝罘區|萊山區|煙臺市|福山...
    啟動儀式上,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煙臺文旅100顆「鮮美之星」消費品牌和煙臺100慢休閒打卡地也同時發布。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  啟動儀式上,旅遊、生態、城市地標、地理標誌、工業旅遊、物產、美食、非遺、膠東紅色文化、道教文化為代表的煙臺十大文化名片揭曉,同時發布了人文景區、自然風光、文化印象、文化遺址、特色物產、歷史名人、特色美食、多彩非遺、地標建築、場館街區10大類100個文化符號。
  • 從萬人追捧到童夢初現,新濱湖恆大文化旅遊城童話大街開放
    活動現場圖8月8日,新濱湖恆大文化旅遊城亮出了夏日最火名片——童話大街盛大開放。當天眾多業主紛紛現場打卡,媒體大咖實探繽紛商業街區。童話大街開放現場圖關於過去地產行業流傳這樣一句話:樓市永遠是一個有關數據和成績的遊戲。
  • 江蘇省政協文化文史委召開《江蘇大運河文化名片》專家學者座談會
    近日,江蘇省政協文化文史委召開《江蘇大運河文化名片》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江蘇大運河文化名片》章節設置、主要內容、徵編要求及工作步驟進行了研究討論。省政協副主席姚曉東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