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初中到國際高中,再到斬獲哈佛、哥大offer...我與女兒的10...

2020-12-12 騰訊網

努力把孩子送進國外名牌大學就是留學成功麼?部分中國家長只看到申請海外名校的,卻很少考慮到孩子入學後如何融入異國的校園環境。本文作者認為,成功申請到美國大學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孩子到達美國後的未來四年、六年才是真正的考驗!為此,他結合自己陪伴女兒10年赴美求學的親身經歷,完成了這篇筆酣墨飽、言之有序的文章。希望引導家長和孩子用系統的思維,全面客觀而理性地思考留學。

作者:Louis Luo

本文原文來自:棕櫚大道本科申請

我與妻子陪伴女兒開始規劃赴美留學是從7年級開始的。

經歷了國內初中三年,國際高中三年,美國本科及研究生四年,共10年時間。

本文所寫均是我們自己這10年來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思考、探索和努力踐行的框架。

2018年12月,女兒提前完成美國本科(UCI)並獲得Magna Cum Laude(前4%)榮譽畢業生嘉獎;

2019年3月,女兒獲得了哈佛大學(含獎學金)、哥大、賓大等研究生錄取;

2020年9月,女兒開始了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Ph.D學業生涯。

孩子的留學美國之路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我們夫妻將繼續與女兒一起「上下而求索」,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中,以愛為確定不變的紐帶,共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2020年又快過去了。一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人類世界攪得不得安寧,更讓這屆留學生和留學家長們苦不堪言,心身俱疲。

回看過去的一年,關於留學生的熱搜層出不窮,關於留學的冷嘲熱諷也從不缺席,不知何時「留學」這兩個字,已經成為能引起全民大規模討論的熱門詞語。

中國留學生人數

但這也正說明一個事實:出國留學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年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顯示:出國留學正往「大眾化」方向持續,留學不再「高不可攀」。

白皮書同時指出,留學不再是富人和高薪家庭獨有的「奢侈品」,越來越多父母學歷沒那麼高的家庭,也參與到出國留學的浪潮中。

對比6年來意向留學人群其父母的職位背景,「一般員工」的比例逐年上升

而根據我國留學生的年齡結構數據,15-35歲的青年人佔比總量為88%。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學生遠赴重洋,開啟全新的學習和生活?

除了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人的經濟狀況日益增強、中外交流日益頻繁、全球化趨勢日益加速等原因外,中國國內開辦的國際學校越來越多,為廣大的中國家長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國際教育過渡方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下,創辦國際學校成為各個省市發展國際教育的重要舉措,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勢頭迅猛。2021年,預計再增長1000所,達到1800所

圖片來源:京領數據統計

另外,在經濟發達城市,大量的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也為留學潮的興起發揮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我深感留學大潮其勢滔滔、殆不可遏。

相信未來10-20年,會有更多的中國人,背上行囊,走向世界各地,參與到全球的教育、經濟、文化、政治生活中去。而這股波濤洶湧的大潮勢必會對廣大的留學生、留學生家長、留學服務生態鏈造成猛烈的衝擊,改變無數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問題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留學,當我們談論留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01.

不能只談成績而忽略思辯

上圖大致說明了,美國大學錄取新生時主要考察因素的權重比例,這是否就是我們談論留學的範圍呢?

孩子的學業成績?比如與高中成績相關的內容有:孩子所就讀高中是否為美國大學熟悉的生源有保障的高中?課程難度?平時成績(GPA)?年級排名?託福、ACT/SAT/SATII成績? AP成績/IB/A-Level?

孩子的綜合素質?比如: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或者公益服務?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專業活動?申請文書、推薦信、學科競賽的獲獎者?知名大學的夏校?

幫助孩子獲得各種技巧?學習方法、考試刷題、活動策劃、文書打造、升學申請等的各種技巧?

結合我自己陪伴孩子在國內上國際高中、在美國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10年來的親身經歷,我認為,以上這些都沒有錯,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內容。

但自從我孩子去到美國後,我越來越認識到:

如果家長只關注名次、考試、獎項、競爭,而忽略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表達和交流能力的培養,忽略孩子深層次思辨能力的提高,忽略某些社會人文的東西,那就會為孩子的留學之路埋下隱患。

02.

不能為留學而留學卻沒有主見

許多人都是帶著偏見看留學。

要麼只看到留學光鮮亮麗的一面;要麼只看到留學生中富二代、「海帶」的一面;要麼就簡單粗暴地給留學生扣個不愛國的帽子……很少有人能客觀理性中立地看待留學生群體。

這裡我引入一則小故事來闡述這一現象。

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是一尊金像。」

蘇東坡覺得自己在口頭上站了上風,很是得意。回家以後,蘇東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這件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觀',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自己是什麼。」

這其實是心理學中的投射原理。就好像當你是一把錘子,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釘子。人們常常只會看到和聽到自己想要看到和聽到的。

因此,當談論留學時,不妨嘗試兼顧自己的內在需求和社會需求,多吸取客觀的正能量信息,再經過批判性思考和邏輯分析,最終得出自己的決定。

而這則需要留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更加慎重周密地思考和論證:為什麼要去留學?去哪裡留學?留學生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是什麼狀況?

除此之外,對於準備留學的家庭而言,僅僅把注意力放在第一個階段:留學前如何幫助孩子獲得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實現成功留學的階段性目標,是遠遠不夠的!

03.

不能只想像美好而無視風險

留學不是旅行!必須提醒各位家長及孩子們的是:一趟三五日,甚至一兩個月的旅行,只要自己花點時間,做些攻略即可搞定。

但是,孩子未來去到異國他鄉留學,短則4年,長則10年。如果孩子從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就去留學,則須在國外生活和學習更長的時間!

在生活和成長相關的內容上,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比如,包括但不限於種族、政治、文化、宗教、法律、槍枝、治安、心理、情感等等。

從我個人及身邊朋友的經驗來看,如果家長和孩子對以上這些方面沒有做相應的功課,孩子出國後的風險可能不少。

多項調查及研究表明,留學生在海外學習期間,如果出國前的準備不充足,面對大學生活、學習壓力、語言文化差異等問題常常會產生不良情緒。

耶魯大學在2013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甚至表明,校園中約有45%的中國留學生報告有抑鬱症狀。許多留學生在國外經常會出現思鄉感、孤獨感、抑鬱症和挫折感。

這些消極情緒,若是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很可能變成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而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大量留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回到校園,只能網課,以上問題更加凸顯。

長時間倒時差對著電腦上網課、不能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各種不良情緒慢慢滋生……嚴重影響孩子和家長的身心健康。

04.

用系統思維評估留學

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

如何成功申請到美國大學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孩子到達美國後的未來四年、六年才是真正的考驗!

因此,無論是留學前的準備,還是孩子留學後父母的長期關注、陪伴和支持,它的時間跨度之長,涉及面之廣,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多,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這就要求家長要有系統思維的能力,能著眼整體全局,抓住關鍵要害,不失原則地採取靈活有效的方法,處置各種與留學相關的事務

亞裔女孩Jenny Lu,開學3周從賓大退學

因此,在孩子們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如何幫助孩子實現留學成功,家長們需要加強對以下內容的了解:

比如:了解孩子所在國的社會、城市、校園安全及安全分析工具?緊急情況下如何自救與求助?

比如:了解孩子所在國的法律和稅收體系?怎麼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當地的法律?

比如:了解孩子的專業選擇與就業環境?

比如:年輕人好奇心重、喜歡交際,但孩子應該怎樣面對菸草、酒精和成癮性藥物?

比如:孩子們應該怎麼樣處理同學、朋友、閨蜜關係?怎麼處理教授、校友與同行的關係?高中和大學期間的孩子,正處於對異性有強烈興趣和衝動的年紀,怎麼處理好約會、戀愛與婚姻與兩性的關係?

比如:在國外孩子還得學會如何與LGBT群體相處?

比如:國內媒體對美國槍枝案件的報導讓家長們心驚肉跳,但家長們應該怎樣從源頭上認清槍枝與美國社會的關係、國外的治安狀況?

比如:美國大學中廣泛存在的兄弟會與姐妹會,中國孩子是全面擁抱還是避而遠之?美國大學的各種俱樂部的正確打開方式?

比如:孩子未來幾年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生活在一起,怎麼處理不同宗教、不同種族多元化的文化,孩子怎麼找到身份認同?

比如:美國學校普遍重視運動,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也愛上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

比如:美國大學的學業壓力普遍都大。越是名校,相對壓力越大,孩子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心理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比如:美國及許多西方國家都倡導言論自由,媒體也是五花八門,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如何做到不人云亦云,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種種,我認為是各位留學生家長都必須要長期了解、持續關注的內容。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親子溝通的方式也應該做相應的調整。

決定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就像男孩女孩處對象,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絕對不會因為幾個標準化的數字(比如身高、體重、三圍、身體健康、學歷、收入等),就決定是否認定某個人成為他/她的終生伴侶。

當然,這些標準化數字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它們是篩選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考慮到充分條件時,男生女生還會重點考查對方的品德、性格、心理、情感、責任感、興趣愛好、職業規劃、原生家庭等。

出國留學也一樣,作者發自內心地建議您:

當我們談論留學時,除了談論考試、成績、活動、比賽等可量化的因素之外,請多談論安全、法律、稅收、專業、就業、人際關係、宗教、多元化和身份認同、心理、情緒管理、言論自由與獨立思考等話題!

孩子們需要花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應對繁重的學業任務,家長們有責任去幫助孩子收集這方面的知識和信息。

如果你想孩子實現成功留學,並留學成功的夢想,是一定需要在時間、精力、金錢上有巨大付出的!沒有捷徑!

05.

留學的本質是教育

如今,教育已經被異化得面目全非。純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強度遠遠超過了對一個人的品德的養育。

所以我們必須要撥開層層迷霧,找回留學的本質,找到教育的本質。

關於教育的本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在《新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當所學的東西都忘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

愛因斯坦也曾在一次演講中回應了這個觀點:如果你把學校教授給你的一切知識都忘記了以後,剩下的那部分內容就是教育。

在我看來,成績、名校、待遇優渥的工作、創業成功、躋身名流等都是教育的附加物,教育的本質是父母幫助孩子,讓他/她成為他/她夢想成為那個身心健康、快樂工作、熱愛生活的人!

有一句話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我認為這句話部分正確,部分不正確。

正確的是,它表達了父母都孩子毫無保留的愛,這種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情感,是讓每一個生命蓬勃生長的偉大力量。

不正確的是,它容易讓父母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失去自己,無形中成為綁架孩子的繩索。

不過,我也相信有覺知和內在成長驅動力的父母們,此刻已經在全面了解和關注留學的過程中,自己也再次獲得成長!

回到開始的問題,當我們談論留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相信認真看了本文,並且與孩子一起進行過謹慎思考的你,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參考資料:

1.《2020年中國留學白皮書》調查數據

2. 京領研究院:中國留學市場的現狀與趨勢

相關焦點

  • 上海國際化學校早申大比拼,WLSA/世外/平和...誰才是名校...
    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翹首以盼,期待著「心動的offer」!  近日,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大、卡耐基梅隆等重磅名校都相續放榜,一時間這些名校offer在家長圈成為熱議的話題!    哪家牛娃被藤校錄取?    哪所學校的早申成績最好?
  • 從體制內學校升入國際高中,應該如何做準備?
    從體制內轉國際學校,因為考核方式的大相逕庭,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困惑,到底應該怎麼幫體制內的孩子準備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其中英語又是重中之重,優異的英語水平是從體制內學校銜接國際高中的關鍵。英語的學習,重在積累和堅持,應對課程中的英語要求,加強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的練習,尤其是聽力練習和口語,需要每天堅持定量練習,在學校英語水平測試中大膽、自信、冷靜地展現自己的實力。
  • 首屆畢業生斬獲哈佛錄取,北京中學國際班2020年錄取結果來了
    世界頂尖名校哈佛大學的全球錄取率低於5%,向中國內陸學校發放的offer數量往往以個位數計。而在今年的哈佛放榜日,北京乃至全國國際化教育領域都關注到了北京的一所「年輕」學校——北京中學與首都同名的北京中學,創建於2013年,成立僅僅7年的時間。
  • 哥大國內全軍覆沒,紐大56枚offer來襲
    除此之外,範德堡、Tuft等美國Top30大學,以及Pomona、CMC等知名文理學院陸續放榜,接下來更有哈佛、耶魯等重磅大藤offer,升本君也期待大家的翠錄!枚海外學校,總計16枚,國內除了鼎石、包玉剛之外,也有多位順義國際、上海美國學校等純外籍學校錄取,常規階段北師大實驗、北京四中、協和古北等有錄取,今年則更加嚴峻,截止發稿還沒有任何一位國內高中+無外籍身份學生錄取哥大。
  • 作家劉墉教子有方,兒子哈佛博士畢業,女兒高中第一名進入哥大
    劉墉是著名的美籍華人作家,同時,又是國際知名畫家、教育家、演講家。他馳騁在多個藝術領域,不斷攀上人生的高峰。他還是一位熱心的慈善家,在中國大陸捐建四十所希望小學。劉墉的兒子叫劉軒,在幼兒時期就跟著父母從臺灣移居到美國,從岱文森高中,進入了茱莉亞音樂學院,再到哈佛攻讀心理學博士,現在已是心理學家及音樂人,出版了4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
  • ...看看這些中國學生都來自何處|academy|高中|上海|哈佛大學|美國...
    哈佛大學的早申請錄取率六年來首次上升,從去年的13.4%上升到今年的13.9%。今年,申請哈佛提前錄取的人數為6,424,比去年的6,958人減少了537,降低了7.7%。這是自2013年以來,提前錄取率首次出現增長。被錄取的學生人數也有所減少,與2023級比,提前錄取進入2024級的學生減少了40名。
  • 狂攬哈佛斯坦福offer後,20年留學大V揭秘「翠拒」「翠鹿」之謎
    原創 阿駝 爸爸真棒隨著芝加哥大學的放榜,2020/2021美國「藤校+top10」大學早錄offer全部集齊,中國牛娃兒們一共摘得360+枚頂尖錄取!在激動之餘,很多家長也非常好奇,到底什麼樣的學生可以被藤校級大學錄取?
  • 2020年大灣區出國高中排行榜出爐
    原創 真榜君 爸爸真棒從2017到2020,最受哈耶普斯麻頂尖名校歡迎的廣深出國高中易主了!深中」一家獨大「局面被打破,華附國際部橫空出世,2020屆,後者以2枚耶魯、1枚斯坦福的頂尖錄取超過深中,成為廣深頂尖大學錄取第一名校。
  • 8所美國藤校發放55枚offer,一年一度放榜日最新錄取數據出爐
    上海常規錄取方面,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領銜魔都,拿到1枚耶魯大學offer,1枚達特茅斯offer,1枚賓夕法尼亞大學offer和2枚康奈爾大學offer。 而作為海外留學大校,南京外國語學校今年常規錄取拿到了哈佛大學1枚offer、普林斯頓大學2枚offer、康奈爾大學1枚offer。
  • 藤校早申並未縮水50%,耶魯/賓大/哥大/達特茅斯51枚Offer全統計...
    上海拿到Offer的高中分別是:包玉剛、上中國際、交中IB。江浙滬某IB學校 1人上海美國學校浦西 1人海外高中 4人可以看出耶魯早申北京與去年一樣,依然斬獲3枚Offer,但上海目前只統計到1枚,相比之下海外高中的中國學生錄取數量依然較多。
  • 哥大20205屆早申遇冷,大陸校僅收穫2枚offer
    哥大,範德堡,紐大,但似乎中國學生卻熱鬧不起來,原因可能是哥倫比亞大學在大陸的早申錄取不太樂觀。哥大除了屬於常青藤,地處紐約好找工作,美國大學綜合排名基本都穩居第三,世界排名穩定在前10,所以,每年的錄取結果都備受關注。
  • 2020上海國際學校「四校八大」出爐!星河灣、包玉剛「上位」成功
    今年升學成績,世外再創新高,美國方向斬獲了賓大、康奈爾、布朗等5枚藤校offer,英國方向更是大突破,斬獲了6枚牛津和3枚劍橋offer!今年星河灣斬獲了耶魯、布朗、賓大等7枚藤校Offer,實力令人嘆服!
  • LOFT助力斬獲UNNC唯一美國杜克商學院BA OFFER
    Duke MQM:Business Analytics Program由LOFT2019屆學員成功斬獲,這位同學也是2019申請季寧諾獨一無二的Duke 商業分析Offer holder!
  • 為什麼有些孩子初中成績很優秀,到了高中卻直線下滑?
    有不少孩子在小學初中的時候,考試成績都非常優秀,但是到了高中開始直線下滑,孩子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家長看著孩子的成績單也是非常焦慮。存在此問題的學生可以歸為以下三類:一是初中靠死讀書考上高中的;二是初中經常上課外輔導班考上高中的;三是心理素質脆弱,抗壓能力較差的。
  • 一位父親的女兒留學手記:中美教育差異,究竟多少因為教育體制,多少...
    中國高考與留學之路 2015年暑假,全家第一次去美國旅行,照例遊歷了哥大、哈佛、MIT。回國後某天,Levi忽然說,我不想參加高考,我想去美國留學。 正在初二的Levi,下學年就要參加中考。
  • 小學是學霸,初中不一定是,初中的學霸,到了高中變化會很大
    作為帶高一的老教師,我對這句話非常認同,它完全反映出了各學段學生的發展情況。 從教16年,帶了五屆高中重點班,對各層次學生的發展可謂比較了解,在我的觀察分析中,能從小學一直優秀到高考的學生,少之又少。
  • 哈佛大學附近的高中推薦
    去美國高中留學,大部分家庭在選擇學校地理位置的時候,都會考慮頂尖大學附近的高中,這樣既能提前熟悉環境,又能為升入當地一流的大學打下基礎,普林頓國際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哈佛大學附近20英裡以內的頂尖私立高中,供計劃申請美高的家庭擇校參考。
  • 豆瓣熱帖:小縣城體制內的我,找對象太難了
    外界總以為,擁有「鐵飯碗」的體制內女生是婚戀市場的香餑餑,哪個長輩不想找個工作穩定、旱澇保收的兒媳婦呢? 其實,這是典型的外行人誤解,真正的體制內女生都為找對象這事操碎了心。
  • TOP30大學系統被「擠爆」,早申offer陸續發放
    美中學子斬獲史丹福大學本科錄取offer! 羅德島藝術學院&東北大學 羅德島藝術學院號稱美院中的「哈佛」,暫時只統計到2所上海學校斬獲2枚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