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水都社區第一支部委員會在水都社區黨委領導下,以江南水都名築小區為試點,探索小區黨建「家」品牌,通過區域共築美好「家」的環境、成員共獻溫馨「家」的服務、民主共參和諧「家」的管理、人人共培幸福「家」的文化等四項措施,打造小區大家庭的黨建品牌。
把家建在陣地上,讓每一次到訪都是回家。名築小區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自身建設的第一導向,按照區級「辦公面積最小化」的要求,推進陣地建設更新,把92項小區服務事項整合在便民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便民服務。同時堅持場所「服務面積最大化」,將90%以上的場所面向小區居民開放,通過合理設置居家養老服務站、紅色書吧等區域,將1500多平米的綜合服務場所開闢成為群眾享受服務的樂園,融入社區居民生活。
把家建在鄰裡中,讓每一名居民都是家人。水都社區第一支部積極推進和諧鄰裡關係建設,引導居民走出家門,參與小區建設治理。以熱心黨員為主要力量,推進黨員兼任業主委員會成員,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居民自治體系。明確小區黨員的責任,引導小區黨員主動認定小區責任田,推動小區居民以黨員為紐帶,建立起溝通暢通的聯繫網。每年組織小區召開「民主評議會」,邀請在職黨員、居民代表、小區工作人員等對小區治理進行民主評議,就小區治理提出意見建議,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
把家建在活動裡,讓每一件事務都是家務。名築小區重視搭建活動載體,調動居民參與小區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成立8支志願者服務隊伍,依託「福州黨建超市」平臺認領群眾發布的需求,定期開展「垃圾分類」「電動車換牌宣傳」等志願服務行動,走訪了解小區內的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群體生活情況,統籌共建單位服務資源,實施精準幫扶,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設立「黨員便民日」,「點單式」收集社區居民生活需求,開展入戶維修等貼心服務,提升群眾的滿足感和獲得感。在疫情期間,小區內黨員同志、居民代表們還主動要求參與防控志願服務,協助消防安全大排查、宣傳防控知識、配給必需品等,為小區築起了堅實的紅色壁壘。
把家建在文化中,讓每一聲歡笑都是幸福。水都社區第一支部堅持以文化建設推動幸福建設,倡導文明和諧的小區文化。建立「紅色之家」「書海之家」「孝心之家」為主題的文化家園,傳播以德傳家、以學興家、以孝治家的文化理念。成立以在職黨員、離退休人員等為主體的文藝隊伍,例如扇子隊、太極拳隊等,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小區居民精神文化「朋友圈」。(林曄 潘黃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