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你怎麼看?
這是某問答平臺上,一位網友的疑問。
之所以想要寫一寫,乃因昨天還是前天,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張圖片,上面就配了這句話: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然後有句總結:
好人什麼事都做不成。
呀……好人這麼背嗎?
做好人與這些事,難道無法並行嗎?
看看身邊,發財的個個是壞人?
你家窮得很?
如果你家又有一些錢,你又是好人,那麼,這些話,不就被反證是瞎說了?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來自《增廣賢文》。
此書可歸入奇書一類,因為他將幾千年來,名言警句、做人之理、世態炎涼,都寫到裡面去了。
隨便舉幾例就看得明白了。
(項羽劇照)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盼來早與來遲;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些朋友看到此處,可能會覺得,這書很負能量啊,怎麼盡教些精緻利己的東西啊。
其實啊,書還真沒問題。
前面說了,作者是對他生活的時代以及古代人與事的總結。
你覺得內容有點厚黑沒關係,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運轉的。
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遇事你可能也退縮,但你不會覺得,自己是烏龜啊……
是的,不會覺得而已。
實際上,很多時候,就是。
所以,你一個人看書,肯定會擊節讚嘆,恨未早讀;
但,跟人一起時,就不太會討論這些事,畢竟,誰都願自己有個好人設——
誠實,勇敢,義氣,有禮……
好,我們回到主題,慈不掌兵,錯在哪呢?
仁慈的人,就不能帶兵打仗了?
其實,就看你怎樣理解仁慈。
有些人拿項羽不殺劉邦,來證明這四個字。
(項羽劇照)
問題是,項羽仁慈嗎?
他下令殺害大量秦朝降卒的時候,聽著那些無助的嘶吼的時候,看著血肉橫飛的時候,心裡有無半絲的悔恨呢?
可見,他不殺劉邦,根本不是因為心好,而是因為傻冒,沒有真正成大事者的決斷。
如果鴻門宴殺了劉邦,那才是真仁慈。
為何這樣講?
兵荒馬亂,最大的仁慈,就是止戰。
誰有本事,最先停止戰爭,誰就是真正的大英雄。
(項羽劇照)
因為他可使老百姓免於流離失所,葬身溝壑;
可使千裡無雞鳴白骨露於野,變成薺麥青青,黃髮垂髫,怡然自得。
若劉邦死於鴻門宴,他的部下們,大概率會因群友無首而被各個擊破,和平,早一日到來。
以此推之,義不理由,情不立事之類,均可駁而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