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鴻門宴不是仁慈,項羽殺了劉邦才是仁慈

2020-12-19 騰訊網

慈不掌兵,你怎麼看?

這是某問答平臺上,一位網友的疑問。

之所以想要寫一寫,乃因昨天還是前天,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張圖片,上面就配了這句話: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然後有句總結:

好人什麼事都做不成。

呀……好人這麼背嗎?

做好人與這些事,難道無法並行嗎?

看看身邊,發財的個個是壞人?

你家窮得很?

如果你家又有一些錢,你又是好人,那麼,這些話,不就被反證是瞎說了?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來自《增廣賢文》。

此書可歸入奇書一類,因為他將幾千年來,名言警句、做人之理、世態炎涼,都寫到裡面去了。

隨便舉幾例就看得明白了。

(項羽劇照)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盼來早與來遲;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些朋友看到此處,可能會覺得,這書很負能量啊,怎麼盡教些精緻利己的東西啊。

其實啊,書還真沒問題。

前面說了,作者是對他生活的時代以及古代人與事的總結。

你覺得內容有點厚黑沒關係,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運轉的。

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遇事你可能也退縮,但你不會覺得,自己是烏龜啊……

是的,不會覺得而已。

實際上,很多時候,就是。

所以,你一個人看書,肯定會擊節讚嘆,恨未早讀;

但,跟人一起時,就不太會討論這些事,畢竟,誰都願自己有個好人設——

誠實,勇敢,義氣,有禮……

好,我們回到主題,慈不掌兵,錯在哪呢?

仁慈的人,就不能帶兵打仗了?

其實,就看你怎樣理解仁慈。

有些人拿項羽不殺劉邦,來證明這四個字。

(項羽劇照)

問題是,項羽仁慈嗎?

他下令殺害大量秦朝降卒的時候,聽著那些無助的嘶吼的時候,看著血肉橫飛的時候,心裡有無半絲的悔恨呢?

可見,他不殺劉邦,根本不是因為心好,而是因為傻冒,沒有真正成大事者的決斷。

如果鴻門宴殺了劉邦,那才是真仁慈。

為何這樣講?

兵荒馬亂,最大的仁慈,就是止戰。

誰有本事,最先停止戰爭,誰就是真正的大英雄。

(項羽劇照)

因為他可使老百姓免於流離失所,葬身溝壑;

可使千裡無雞鳴白骨露於野,變成薺麥青青,黃髮垂髫,怡然自得。

若劉邦死於鴻門宴,他的部下們,大概率會因群友無首而被各個擊破,和平,早一日到來。

以此推之,義不理由,情不立事之類,均可駁而倒之。

相關焦點

  • 範增的悲劇:項羽殺了此人,他就該退隱江湖了
    劉邦西徵入關之後,「牧羊兒」熊心又被楚霸王項羽立為義帝,這當然不是項羽的本意,沒多久項羽就暗中派人殺了他。如果熊心沒有捲入這場改朝換代的風暴,至少還能逍遙自在地放羊。話說回來,那樣的話他也不會青史留名。有人寧願轟轟烈烈而死,不願庸庸碌碌地活著。被人低估的熊心史書對熊心的記載不多,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很高。
  • 項羽殺了這個人,範增卻沒有隱退,最終項羽被氣死
    劉邦西徵入關之後,「牧羊兒」熊心又被楚霸王項羽立為義帝,這當然不是項羽的本意,沒多久項羽就暗中派人殺了他。 如果熊心沒有捲入這場改朝換代的風暴,至少還能逍遙自在地放羊。話說回來,那樣的話他也不會青史留名。有人寧願轟轟烈烈而死,不願庸庸碌碌地活著。
  • 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的項伯,在劉邦得了天下後,後來怎樣了?
    丁公對劉邦有恩,要不是他放了劉邦一馬,早在攻彭城的時候,劉邦就掛了。只是劉邦當了皇帝後,丁公卻被劉邦當作背叛項羽的叛徒給殺掉了。丁公肯定想不到,自己對劉邦的大恩,反而讓自己最先成為那隻駭猴的「雞」。丁公不懂心理學,讓劉邦總是意識到自己最狼狽的過去,相比較而言,項伯就精明多了。
  • 如果是皇帝仁慈,皇后賢惠,相守到老,會是怎樣的場面呢?
    皇帝仁慈,皇后賢惠,一路扶持到老,皇子又懂事,用在劉秀一家三口似乎就很合適。不同於大多數封建開國帝王的凌厲剛猛,劉秀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仁慈寬厚的好皇帝。他雖然是馬上的天下,卻愛好儒學,崇尚仁愛,反對徵戰之事。就像他曾經和他的鄉鄰所說的那樣"我治理天下,以柔道行之"。
  • 曹無傷不告密,說劉邦要稱王,還會有「鴻門宴」嗎?
    可惜,項羽叔叔項伯不地道,掩護劉邦,不讓項莊得逞。「鴻門宴」上劍拔弩張,危機重重,劉邦採納張良之計,提前「溜之大吉」,逃回軍營,躲過了一劫。「鴻門宴」上,項羽當斷不斷,猶豫不決,放走了最大勁敵劉邦,這是他敗亡之起點。後來,項羽又多次放走劉邦。但是,劉邦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決不讓項羽活著。前202年,項羽走投無路,在烏江自刎而死。
  • 鴻門宴的始末,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
    項羽見劉邦前來,就在鴻門設宴,款待眾人。這次宴會,殺機四伏,各方鬥謀,史稱」鴻門宴「。▲鴻門宴是劉邦、項羽爭鬥的開端,唐代王轂的《鴻門宴》詩中云:「項王足底踏漢土,席上相看渾未悟。」臨開宴,劉邦向項羽述說情誼,表示自己和項羽戮力同心,只因小人毀謗才有今天的誤會。項羽對於劉邦的解釋很滿意,安慰劉邦說:「若非你軍中的左司馬曹無傷,我今天又怎麼會做到這步呢?」
  • 叔本華:對任何人都不能過於仁慈
    叔本華:對任何人都不能過於仁慈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對尼採
  • 來自《雷神》的感覺:你不能太仁慈
    我有看電影的習慣,可能不是好習慣,但是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在看電影的時候,他們喜歡打開彈幕,因為我覺得有時候彈幕比電影好,另一個習慣是我總是在看電影之前去看電影的評論,這是我的習慣,使我以新的眼光看待洛奇,因為我在彈幕許多人說,他們來的洛奇,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洛奇是長得帥。
  • 鎮魂街:阿撒茲勒果然沒死,曹焱兵放下仁慈
    除此之外,曹焱兵還在這一話當中放下了自己的最後弱點,也就是仁慈,曹操也在暗中肯定了曹焱兵,現在的曹焱兵已經成為真正的王者。而大家都知道,鐵卒和弗洛德都是以範圍性攻擊著稱的高手,他們的攻擊力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阿撒茲勒是逼不得已才變成最後的靈魂形態的
  • 鎮魂街:阿撒茲勒果然沒死,曹焱兵放下仁慈
    除此之外,曹焱兵還在這一話當中放下了自己的最後弱點,也就是仁慈,曹操也在暗中肯定了曹焱兵,現在的曹焱兵已經成為真正的王者。而大家都知道,鐵卒和弗洛德都是以範圍性攻擊著稱的高手,他們的攻擊力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阿撒茲勒是逼不得已才變成最後的靈魂形態的。更加重要的是,阿撒茲勒之所以能夠變成第三形態,完全是因為動用了神珠的力量,但是神珠都是有副作用的,雖然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一定會在最關鍵的時候給阿撒茲勒造成最大的困擾。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範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鴻門宴後壞了項羽好事的項伯竟然一點都沒受到懲罰,項羽不殺項伯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項伯的官職很高,在楚懷王政權內部甚至高於項羽。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心慈手軟不殺劉邦,究竟是什麼原因
    中國歷史上的《鴻門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也標誌著楚漢爭霸的開始,實際上對於劉邦來說,是一個鬼門關。對於項羽來說,如果成功了,消滅了他一統天下的一個很大的障礙。那麼有人不明白了,範增設計了這麼好一個計劃,為什麼項羽不珍惜,為什麼他不殺了劉邦,這樣也不會導致了項羽有烏江自刎的結局。
  • 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一場早飯而已,怎麼就選中了劉邦?
    幾個月前的巨鹿之戰名聞天下,劉邦也聽說過,項羽的楚軍在巨鹿,面對王離的二十萬長城守衛軍,一上午的功夫激戰九次,日出開戰,午後就打完了,秦軍主將自殺,副將自焚,流血漂櫓,二十萬秦軍幾乎無人生還。跟執行力這麼高的人談事兒,吃個飯還敢等到中午?鴻門宴只能是早飯,必須是早飯,不得不是早飯。
  • 項羽只想做霸王而不是帝王,就算鴻門宴不放劉邦,項羽也註定失敗
    而不是和秦始皇一樣一同天下,棄關中回楚地就說明項羽根本沒有一個大一統概念。  大一統大勢所趨,逆勢者必敗,劉邦敗得起,因為劉邦有著關中巴蜀,乃至中原的支持。項羽呢,就一個楚地,而且殺了懷王后楚地也對於項羽懷怨。項羽孤家寡人,八千江東子弟四面楚歌人心盡喪。他拿什麼和劉邦鬥,楚地就算支持他也只是負隅頑抗而已,敗了還沒意識到自己敗在何處歸罪於天。
  • 致敬《雷神》:仁慈和心軟毀了洛基,他本來可以主宰九界!
    索爾作為反派在這部電影中的鏡頭很多,他的出現總是萌萌的很招人喜歡,也難怪有這麼多洛基迷喜歡洛基,他每一次出現總會有事情發生,這可能和他的身世有關,前面說他是索爾的弟弟,其實這樣說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同一種族的人。
  • 鴻門宴上殺氣騰騰,劉邦究竟是如何在項羽範增眼皮底下逃走的?
    話說在鴻門宴上,劉邦先是通過主動認錯道歉,平息了項羽對他的「怒氣」和「戒備心」,範增眼看項羽無意自己的頻頻舉玉示意,只好讓項莊上場,想通過舞劍為樂的方式殺掉劉邦,結果計劃被項伯破壞。隨後,劉邦眼看風聲不對,如果一直在飯局中呆著,只怕最終的結果是吃不了兜著走。
  • 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剛愎自用只是其中一點
    項羽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卻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跟劉邦是完全相反的類型。 這一點,從兩者將領陣營的變化便可看出來,項羽的剛愎自用,逼走了韓信、陳平、範增等名師名將。而劉邦則是靠著過人的用人才能,從一個小小的亭長,而最終贏得了楚漢戰爭。 一場天下博弈,項羽的剛愎自用只是其敗的原因之一,其英雄氣概下所造成的錯誤亦是直接原因。
  • 鴻門宴上殺機四伏,劉邦一夥共六人逃走五人,為何唯獨留下張良?
    於是,鴻門宴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這次宴會對後來的形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被認為是間接促使項羽敗亡的原因之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鴻門宴上殺機四伏,除劉邦本人外,有五個人陪同赴宴,張良、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 按照古代禮儀,帝王與臣子坐一起時,帝王面南,臣子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向東,幼者向西。
  • 鎮魂街:曹焱兵只有殺死父母才能放棄仁慈,從而喚醒最後的守護靈
    然後,曹焱兵雖然強大,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仁慈,皇甫龍鬥曾經說過,如果曹焱兵能放下仁慈,像曹操那樣心狠手辣,總有一天他就會變得非常厲害,甚至值得皇甫龍鬥與之一戰。而第七位守護靈之所以遲遲不肯出來,就是因為曹焱兵還有著這樣的弱點,而克服仁慈最好的方法就是與自己的父母為敵,曹焱兵會在後續的故事中親手幹掉自己的父母,因為站在他面前的根本不是他的父母了,而是只有肉體,精神卻被控制的行屍走肉。
  • 《灰姑娘》:堅強而勇敢,仁慈而善良
    還是那個可憐的女孩瑞拉,還是那個惡毒的繼母,跋扈的姐姐,陰暗的閣樓,殘羹剩飯……善良的母親臨終前告訴年幼的瑞拉要「堅強而勇敢,仁慈而善良」,慈愛的父親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善待繼母和兩個姐姐,儘管她們有時並不那麼好相處。」於是乖巧善良的她對得寸進尺的繼母和囂張跋扈的姐姐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