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鴻門宴上,劉邦先是通過主動認錯道歉,平息了項羽對他的「怒氣」和「戒備心」,範增眼看項羽無意自己的頻頻舉玉示意,只好讓項莊上場,想通過舞劍為樂的方式殺掉劉邦,結果計劃被項伯破壞。隨後,劉邦眼看風聲不對,如果一直在飯局中呆著,只怕最終的結果是吃不了兜著走。為此,劉邦略作思付,決定「中途離席」。那麼,劉邦在眾目睽睽之下咋逃跑?他上演的是「三管齊下」。
第一步,中途離席是項技術活,理由一定要充分。
劉邦給自己的找的理由和藉口是:如廁。如廁就上廁所的意思。俗話說,人有三急,上廁所更是急中之急。吃喝拉撒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因為內急提著褲子滿街找廁所的尷尬經歷。因此,可以說劉邦找的離席理由和藉口雖然不高明,但卻實在,實的讓人沒法拒絕。據悉,現在在西安市臨潼區鴻門坂博物館裡,有一處漢代廁所遺址,用玻璃罩了起來,工作人員介紹,劉邦是從這裡逃走的。《史記》中說,項羽沒聽從亞父意見,沒能及時殺掉劉邦。後面項莊舞劍,又遭到阻攔。劉邦眼看事風不對,趕緊起身上廁所,沒有告辭就逃跑了。「鴻門宴」的發生地,至今仍叫「鴻門堡村」,南依驪山,北臨渭河,走近博物館外十米高的旗杆上飄揚著杏黃色的帥旗,臺子北面一座蒙古包似的軍帳,門口高掛「楚高軍旗」,帳內模擬當時的宴會場面,裡面塑有「項莊舞劍、樊噲闖帳」等塑像。三個展廳分別用玻璃鋼塑造了項羽、劉邦兩大陣營主要人物的形象,以浮雕彩繪的形式反映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場景。
第二步,中途離席是件窩囊的事,顏面一定要保全。
劉邦出來後,張良也緊接著跟出來了,然後是樊噲。自從出來的時,劉邦已經想好了,兩個字:回營。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嘛,但為了面子的需要,秀還是做的,因此,當張良提出先回營時,劉邦還假惺惺地說,這樣不好吧,人家盛情款待,就這樣招呼都不打一聲,太不厚道了啊。這時張良和樊噲自然要進行了勸說了,大道理說了一通,特別是一向大腦粗的樊噲說的有板有眼,講出一段極為精彩的話語:「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現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告辭幹什麼呢?」劉邦這才「不得已答應」,在樊噲和夏侯嬰的護送下,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不說別的,劉邦在項家大本營還能玩這政治作秀遊戲,這份勇氣,這份淡定是令人敬佩的。
第三步,中途離席是件極不禮貌的事,禮數一定要周到。
劉邦選擇了不辭而別,但辭宴的禮數卻不可少,做為補償,他託張良來給這場飯局買單。張良眼看劉邦走的孤鴻渺渺,就算坐飛機也難追上了,這才慢悠悠地回到了飯局上。可憐的是,這時的項羽還被蒙在谷裡。當他對項羽獻上一對白玉璧時,項羽還在問:「沛公呢?」張良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一看人家都主動為盛宴買單了,也就不客氣了,順水推舟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而範增倒是蠻有骨氣,他接過劉邦送給他的玉杯後,先是摔了個稀八爛,然後才對主人翁項羽發脾氣:「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是啊,政治上的飯局不單單是靠金錢來買單,還需要用生命和鮮血。可惜,當時的項羽並不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