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的「舞劍」情節太過搞笑,此隋朝版的「鴻門宴」驚心動魄

2020-12-14 覃仕勇講史

鴻門宴是司馬遷《史記》裡面的精彩橋段,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但宴會上發生的「舞劍」一事太過離奇,讓人覺得荒唐不可信。

可能,歷史上的鴻門宴是真正存在的,但宴會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不是司馬遷寫的那樣。

什麼項莊舞劍,什麼項伯翼護,什麼樊噲闖帳,什麼沛公尿遁,什麼張良謝過,等等,都是司馬遷用自己的頭腦臆想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合常理。

單以項莊舞劍論,他為什麼要舞劍?

有人說,他舞劍的目的,是「意在沛公」,想殺掉劉邦。

但是,想殺掉劉邦,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說下毒,比如說借敬酒直接捅刀子,還有摔杯為號,上刀斧手等等,為什麼要選了「舞劍」這一種最張揚、最誇張、最搞笑的做法?

有人說,「舞劍」的目的,是為了造成擦槍走火,無意失手砍死了劉邦的假象。

但是,不管您是有意也好,無意也好,只要劉邦被殺,所造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劉邦手下的十萬大軍群龍無首,隨時出現失控、大亂的現象,場面將不可收拾。

也有人說,項莊這麼做,是因為項羽定不下決心殺劉邦,他擔心殺了劉邦會遭到怪罪,所以用舞劍失手誤殺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開脫自己的罪責。

但是,項羽如果有心要殺劉邦,項莊殺了劉邦,就是大功一件;項羽如果無心殺劉邦,項莊殺了劉邦,就是死罪——這根本就是先斬後奏,故意搶先造成既定結果,不存在什麼失手不失手,誤殺不誤殺的問題。

因此,就算項莊是要替項羽拿主意,那也是先幹掉劉邦再說,直接捅刀子就行,您拿把劍在那兒唱呀,跳呀,舞呀,這不是在提醒項羽,我準備要殺人了;這不是在提醒劉邦,我準備要殺您了。

這種方式,十用十廢,不可能成功。

更離奇的是,項羽陣營裡的重要人物項伯,為了保護劉邦,又明目張胆地拿起一把劍,唱呀,跳呀,舞呀,用身體掩護劉邦。

這不是在告訴項羽,我要保護劉邦;這不是在告訴劉邦,我在保護您。

只能說,項莊、項伯都在拿項羽、劉邦、張良這些人全當成傻子了。

或者說,司馬遷都在拿讀者當成傻子了。

如果項伯要制止項莊,用嘴巴喝止項莊的離奇表演就行,他沒有必要也加入項莊的「跳大神」式的表演中去,讓人啞然失笑。

實際上,縱觀數千年來,眾野心家要在宴會、酒席幹掉一個人,從沒誰用過「舞劍」這種既驚豔,又荒唐古怪的搞笑方式。

由此可知,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根本不可能存在。

一句話,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只能出自司馬遷的想像,屬於文學創作者、小說家的想像。

可真甭說,舞劍殺人的橋段,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北宋楊家將演義》裡面出現過。

想必這兩本書的作者對司馬遷虛構出來的這個橋段非常欣賞,直接照抄了。

但這種照抄,只能是小說家行為。

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搞笑的情節的。

下面說一則發生在隋文帝楊堅身上的「鴻門宴事件」,沒有舞劍情節,但殺機四伏,險象環生,同樣驚心動魄。

話說,未登上帝位之前的楊堅,曾經經歷過一段惶惶不知終日的卑微生活。

他是承襲父親楊忠之爵位出道的。

出道之初,不知道收斂,鋒芒很盛。

齊王宇文憲敏銳地覺察到了楊堅是個潛在的威脅,密奏武帝宇文邕,讓他除掉楊堅,以絕後患。

武帝宇文邕為一代明君,鑑於楊堅野心不展、形跡未顯,猶豫不決,沒有對楊堅下手。

又因為誤聽了相士趙昭的話,認定楊堅只有做柱國的命,就妄想依靠楊堅這個柱國來保護自己的江山、扶助自己的兒孫,主動和楊堅結成了親家:讓太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妻。

宇文贇繼位後,也覺得自己的老丈人楊堅不像好人,多次想把楊堅給剁了。

但楊堅太狡猾,宇文贇的命又太短,也沒有殺成。

宇文贇做了一年多皇帝,就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宇文闡,沒過多久就過世了。

周靜帝宇文闡只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懂得了什麼?

國丈楊堅在劉昉、鄭譯的推舉下上位,任總知中外兵馬事,隨後當上了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小皇帝宇文闡年紀小,被楊堅所控制,但宇文家族還有許多成年人在。

尤其是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五王還在。

這五個人都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兒子、武帝宇文邕的兄弟。

其中的趙王宇文招頗有文材武略,曾跟隨過武帝東徵伐齊、與齊王宇文憲率軍徵討稽胡,立過很多戰功。

可惜的是,宇文贇繼位之初,猜忌諸叔,不但誅殺了齊王宇文憲,還將包括宇文招在內的五王驅逐出京到封地就國了。

京師因此沒有得力的宇文氏子弟坐鎮,致使楊堅在宇文贇咽氣後,從容竊取了權柄。

最慘的是,宇文贇在病重時,徵召趙、陳、越、代、滕五王回京輔政。這又使得五王如龍離大海、虎離深山,沒法調遣軍隊應對楊堅的舉動,孤身羈留在京,成為了楊堅案板上的魚肉。

不過,楊堅因為篡位的時機尚未成熟,還在隱忍待發。

趙王宇文招決定搶在楊堅發難前將楊堅幹掉。

於是,他擺下了「鴻門宴」,邀請楊堅到自己的府中宴飲。

楊堅一來覺得這時候還不應該露出篡位的跡象;二來料定宇文招不敢得在京師重地對自己怎麼樣,從容赴宴。

跟隨楊堅赴宴的,有雄赳赳、氣昂昂的兩隊衛士。

但是,這兩隊衛士全被宇文招阻攔在宴廳之外,僅有楊弘和元胄、元威兄弟相隨。

元胄是河南洛陽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九代子孫。

元胄小時候就長得燕頭虎額,表現得英勇果敢;年稍長,練就了多種武藝;成後後,長得美髯虎鬚,看上去凜然不可侵犯。

北周齊王宇文憲當年第一眼見到他,「壯之」,將他招為自己的左右親隨,每次出徵,都帶他隨行。

元胄馳騁沙場,屢建戰功,官至大將軍。

楊堅當政,重用元胄,把他當成心腹之人,安排住在自己的臥室內廳。

楊堅當了丞相後,元胄主管宮廷中的禁衛軍,引弟弟元威入宮當侍衛。

宇文招好幾次想對楊堅動手,都被元胄的目光震懾住。

沒奈何,宇文招悄悄吩咐兩個兒子宇文員和宇文貫說:「汝當進瓜,我因刺殺之。」

酒至三巡,宇文招請楊堅入內室享用異域進貢的奇珍異果,拔出所佩帶的刀切瓜,不斷招呼楊堅過來吃瓜。

盛情難卻,楊堅側身過來取切好的瓜。

宇文招手掌一翻,刀鋒向外,就要刺向楊堅的胸膛。

元胄機警,恰好在此時闖入,向楊堅大呼說:「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宇文招嚇了一跳,刀鋒下落,仍切向案板上的瓜,抬頭呵斥元胄說:「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

宇文招以為,自己這麼一喝,這個粗陋漢子會掉頭出屋。

哪知,這個粗陋漢子一點也不粗陋,心細得很。

他不但不走,反倒握緊懸掛在腰間的刀的刀柄,搶步向室內走,虎鬚倒豎,豹眼圓睜,怒容滿面。

宇文招愣了愣神,口氣大弱,問其姓名:「汝何為者?」

元胄照實回答。

宇文招恍然說:「汝非昔事齊王者乎?誠壯士也!」

拿起一片瓜,讓元胄吃,改用溫和的語氣說:「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

元胄笑而不答。

主客都在吃瓜。

宇文招突然作嘔吐狀,欲入後門。

元胄知他這一走,就會有刀斧手殺入,趕緊大步跟上,扶住他,強押他坐入席中的上位。

一計不成,宇文招又生一計,聲稱自己口渴,讓元胄到廚房中去取茶。

元胄恍若不聞。

不久,滕王宇文逌來到。

楊堅走下臺階迎接。

元胄趁機對他耳語:「事勢大異,可速去。」

楊堅不以為然,說:「彼無兵馬,復何能為?」

元胄說:「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辭死,死何益耶?」

楊堅這才開始著急,冷汗直冒。

果然,屋後隱約有披鐵甲的聲音。

元胄感覺刻不容緩,催促楊堅說:「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用手推楊堅出屋。

宇文招想要挽留,卻被元胄用槐梧的身體擋住屋門,根本出不來。

這樣,楊堅前腳回到相府,元胄後腳也回來了。

宇文招恨不時發,彈指出血。

楊堅殺了宇文招等羈留在京的五王,給予元胄的賞賜不可勝計。

等到受禪登上帝位,升元胄為上柱國,封為武陵郡公,食邑三千戶,授左衛將軍,不久又升右衛大將軍。

可惜的是,元胄後來與蜀王楊秀過從太密,在楊秀獲罪時遭受牽連,被除去了官名;更在隋煬帝即位後,因偶有怨言被處死了。

相關焦點

  • 懸念設計:讓《鴻門宴》情節跌宕起伏,堪稱經典小說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中也有「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的描述。「懸念」是一種表現技巧,常用於戲劇、小說和電影的創作中,使觀眾、讀者和觀眾渴望期待角色的未知命運或未知的情節。懸念是文學創作中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巧妙的懸念設置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對閱讀更有興趣。
  • 鴻門宴的始末,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採,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於是便整軍待發,要攻滅劉邦。▲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清.李晚芳《史記》有載:「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四十萬對十萬,項羽又是個勇猛善戰的名將,局勢可謂是完全向著項羽一邊倒,劉邦似乎已經全無勝算。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範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鴻門宴後壞了項羽好事的項伯竟然一點都沒受到懲罰,項羽不殺項伯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項伯的官職很高,在楚懷王政權內部甚至高於項羽。
  • 從零開始的鴻門宴生活,緊扣熱點,劇情燒腦,動畫秦俠當有此殊榮
    在劇情中,墨小羽一行人被一道神秘的白光引入了歷史當中的「鴻門宴」,並且每個人在其中還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然,他們原本的意識並沒有消失,只是不得不去完成當前角色所擔負的任務。更為有趣的是他們的角色隨著每一次的輪迴都會進行相互替換,而其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鴻門宴中項王刺殺漢王這一劇情。
  • 曹無傷不告密,說劉邦要稱王,還會有「鴻門宴」嗎?
    說起「鴻門宴」,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在鹹陽城外鴻門設宴招待劉邦,準備「興師問罪」。宴會上,七十歲謀士範增多次舉起玉佩,提醒項羽動手,除掉劉邦。項羽假裝「看不見」,範增出門,叫來悍將項莊,讓他表演「舞劍」,伺機殺掉劉邦,解決後患。
  • 鴻門宴:一場帝王之術和霸王之念的巔峰對決
    沒辦法,範增只好把項莊找來,故意讓他在宴會上舞劍,趁機殺掉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便是這個意思。可惜項伯又出來攪局,他拔劍起舞掩護劉邦,以至於項莊無法得手。當時的場面已經很驚心動魄了,殺機四起,劉邦很危險,隨時可能性命不保。就在此刻,一個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劉邦的好兄弟兼保鏢樊噲。當他聽說劉邦有危險,不顧一切的衝到宴會上。
  • 項羽尚未稱王,為什麼鴻門宴上稱項王?
    今往古來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項羽尚未稱王,為什麼鴻門宴上稱項王?自從項羽打敗章邯後,秦軍已經宣告投降,其他勢力無力與項羽相抗衡。先入關中者為王,但劉邦取巧先入,但劉邦不敢稱王,隨後退出關中項羽率軍進入關中,雖然如此,但在項羽心中已經打上烙印。
  • 鴻門宴:劉邦到底吃的啥?
    在中國歷史上遠超傳說時代了。到了商周時代,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古人們再也不滿足於用陶製廚具了,於是精巧別致的青銅火鍋躍然而出。這件是商代晚期獸面紋青銅溫鼎,你看,古人做事相當聰慧, 在這件器物的放置燃燒物的地方還設置了別致的風門,花紋別致,盡顯高貴!
  • 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一場早飯而已,怎麼就選中了劉邦?
    幾個月前的巨鹿之戰名聞天下,劉邦也聽說過,項羽的楚軍在巨鹿,面對王離的二十萬長城守衛軍,一上午的功夫激戰九次,日出開戰,午後就打完了,秦軍主將自殺,副將自焚,流血漂櫓,二十萬秦軍幾乎無人生還。跟執行力這麼高的人談事兒,吃個飯還敢等到中午?鴻門宴只能是早飯,必須是早飯,不得不是早飯。
  • 重慶說唱廠牌,除了GOSH,還有一個叫Homieye(鴻門宴)
    Homieye(鴻門宴)於Homieye(鴻門宴)說起Homieye(鴻門宴),可能很多人感覺比較陌生,但有這樣一首歌曲的旋律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Homieye演出現場西南地區一直都是中國說唱版圖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Homieye(鴻門宴)在這片土地上堅持自己的專業、創新、品質的理念,創造出多首熱單及耳熟能詳的作品,在CCTV
  • 楊照:《史記》中的鴻門宴|文化雲客廳
    近年來更是被改編為多部影視作品,分別於2011、2012年上映的「歷史大片」《鴻門宴傳奇》和《王的盛宴》就是個中代表,可見鴻門宴的故事魅力所在。在《史記》之中,鴻門宴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在距離這段歷史兩千多年之後,我們重新去回味鴻門宴的細節,又將會帶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哪些啟示呢?
  • 拉風男人-讀鴻門宴
    每當讀到《鴻門宴》,我都無法喝著茶慢慢思考,悠閒的談古論今。項羽,在我看來從來不是一個理性的人,他憑著感覺走完了一生,在鴻門宴上,他就是個孩子。 項羽力能扛千斤鼎,如其自述,力拔山兮氣蓋世;會稽郡初試鋒芒,獨斬殷通及其甲士百餘人;其後八千弟兄過江東,如掃朽木般席捲天下,囊括四海;巨鹿一戰,以一當百,大破章邯,威懾寰宇。 身為君主,卻形如先鋒,每戰必然挺戟躍馬,身先士卒,殺敵過千。此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鐵木真在世,也只能汗顏。
  • 鴻門宴的真相,昭君出塞的心思,盡在《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
    「鴻門宴」上項羽錯失殺劉邦的機會,真的是因為「婦人之仁」嗎?王昭君遠嫁西域,真的是迫不得已嗎?賈誼懷才不遇的悲劇根源是什麼呢?歷史可以說是我們最早的大數據,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之前我在推薦系統思維的時候就提到過,我們研究任何事物都不能只關注於單獨的事件點,而是要看到整個面,也就是環境因素。《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這本書就將這種思維很好地應用到了歷史事件上。
  • 鴻門宴上殺機四伏,劉邦一夥共六人逃走五人,為何唯獨留下張良?
    劉邦的十萬軍隊駐紮在灞上,項羽的四十萬大軍住在新豐的洪門,兩者相距僅20公裡。按照兩人事先的約定,最先進入鹹陽的稱王,此時劉邦早已進入了鹹陽。 與項羽行軍路線不同,劉邦進軍鹹陽的過程頗為詭異,他一路儘可能躲開秦軍主力。當劉邦進入鹹陽時,項羽正在跟秦軍主力死磕,當他入關時得知劉邦已經捷足先登。自己從來沒正眼瞧過的劉邦要做老大了,項羽能答應嗎?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心慈手軟不殺劉邦,究竟是什麼原因
    中國歷史上的《鴻門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也標誌著楚漢爭霸的開始,實際上對於劉邦來說,是一個鬼門關。對於項羽來說,如果成功了,消滅了他一統天下的一個很大的障礙。那麼有人不明白了,範增設計了這麼好一個計劃,為什麼項羽不珍惜,為什麼他不殺了劉邦,這樣也不會導致了項羽有烏江自刎的結局。
  • 英語四級翻譯鴻門宴,喝酒品茶吃烤鴨!
    四級翻譯被網友戲稱鴻門宴,喝酒品茶吃烤鴨!每次四級翻譯都有很多翻譯車禍現場,比如這次的皇帝一詞,很多人都不會這個專有名詞,有的翻譯king(國王),不過這個也還好,甚至有人直接用拼音替代huangdi。有的考生不會寫白酒,直接寫water。
  • 鴻門宴上殺氣騰騰,劉邦究竟是如何在項羽範增眼皮底下逃走的?
    話說在鴻門宴上,劉邦先是通過主動認錯道歉,平息了項羽對他的「怒氣」和「戒備心」,範增眼看項羽無意自己的頻頻舉玉示意,只好讓項莊上場,想通過舞劍為樂的方式殺掉劉邦,結果計劃被項伯破壞。隨後,劉邦眼看風聲不對,如果一直在飯局中呆著,只怕最終的結果是吃不了兜著走。
  • 鴻門宴不是仁慈,項羽殺了劉邦才是仁慈
    這是某問答平臺上,一位網友的疑問。 之所以想要寫一寫,乃因昨天還是前天,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張圖片,上面就配了這句話: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 漢代的武士之冠 樊噲在鴻門宴上有表現
    但是軍戎之服並不只是鎧甲,還不同於戰場上,將士們日常所穿的軍服。 漢代的冠有通天冠、遠遊冠、高山冠、進賢冠、法冠、武冠、卻敵冠、樊噲冠、術士冠等十多種。又分為文冠、武冠兩個系列。文官所戴的冠以進賢冠為主,以冠上橫脊(梁)多少來區分身份的高低;武官所戴的冠以武弁大冠為主,以漆紗製作,上加鶡尾或貂尾為飾,冠內都要襯幘。
  • 《靈劍尊》鴻門宴都敢正面剛!楚行雲實力吊打眾人!
    上次我們的行雲兄要被安排 一頓鴻門宴! 除此之外我們的小可愛洛瀾也因為升級長大了連忙就吵著要嫁給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