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我覺得女性不能被定義為是什麼樣,她可以有很多面,她可以是溫柔的,可以是這種勇敢的,她也可以是堅韌的,她可以是各種各樣類型。」
在男性林立的拳臺裡,有個90後女孩,在永不停歇的戰鬥。
戰鬥
Fight
疫情還在持續。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治癒人數、死亡人數,這段時間,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看到數字的一次次刷新。
這是一場抵抗疫情的硬仗,無數人在為防疫做著努力與犧牲,但就在我們以舉國之力抗擊之時,卻有人拿疫情開玩笑。
幾天前,波蘭UFC選手喬安娜在ins上貼出一張圖片,在對陣中國UFC冠軍張偉麗的海報上,她帶著防毒面具,照片標題「安全第一」。
其暗示不言而喻。
3月7日,張偉麗將與喬安娜有一次對決,賽前嘴炮挑釁對手未嘗不可,但喬安娜用的方式過於低級。
知道這件事後,張偉麗在ins上做出強硬回應:
「拿悲劇開玩笑,體現了一個人真實品格。有人因新冠病毒去世,在這些人裡有的是爸爸,有的是媽媽,有的是孩子。如果你覺得抨擊我能讓你變得更強大,那你去做吧,但別拿這件事開玩笑。
願你3月7日前都健康,我很快就會和你見面。」
張偉麗回應
3月7日和喬安娜的這場對決,是張偉麗的冠軍衛冕戰。
5個月前,她42秒KO了衛冕世界冠軍的巴西拳王,拿下了亞洲首個UFC世界冠軍。
八角籠的格鬥場上,連續肘擊、連續頂膝,憑藉一套組合攻勢,她把對手擊倒在地,毫不停頓的繼續撲了上去。
場外觀眾的尖叫聲下一秒就要掀翻房頂,解說員的聲音越來越興奮。
對上巴西怪力拳王,沒人能想到她這個無名小卒能贏,更沒人能想到她42秒就能結束戰鬥。
聽到裁判宣布勝利的瞬間,這個90後姑娘發出像竄天猴一樣的聲音,翻了個跟頭躥上了將近兩米的欄杆,面對著沸騰的臺下舉起了有力的雙臂。
在拳迷們瘋狂歡呼「贏了!贏了!贏了!」的時候,其實還有不少人一臉迷惑:
「她是誰?」
「她贏了是什麼水平啊,不了解。」
「UFC冠軍很厲害?」
要說UFC冠軍是什麼水平,那就要先從MMA說起。
MMA,綜合格鬥,選手可以使用拳擊、巴西柔術、泰拳、摔跤、詠春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散打等全部主流武術招式,只要能將對手KO。因此,MMA是全世界認可度最高的的格鬥規則。
而UFC之於MMA,就像NBA之於籃球,五大聯賽之於足球。
並且,只要選手出現在這場頂級綜合格鬥賽事的八角籠裡,那就意味著代表國家出戰。
奪冠後,身披紅旗的張偉麗平復了一下呼吸,對著鏡頭擲地有聲的說了一句:
「我叫張偉麗,我來自中國,記住我。」
競技臺上短短的42秒,每一秒都是高光時刻,每一秒卻也都是她多年的血和汗堆疊起來的。
「你不可以欺負別人,別人也不能欺負你。」
張偉麗出生在河北邯鄲,楊氏太極的發源地,在她家鄉很多人都會那麼幾手。
小時候的張偉麗愛玩又好動,4歲的時候,頗有「運動天賦」的她就能從幼兒園的窗戶爬出去然後溜達著回家了。
她留著極短的頭髮,很少穿裙子,很多人都會把她誤認為是個男孩子,尤其是她見不得小姑娘被欺負,總行俠仗義的跑去和小男孩幹架的時候。
對於自己家和別的小姑娘不太一樣的女兒,張偉麗的父母選擇放養。
不僅放手讓女兒做想做的事情,母親還很捧場的在家門外地上給想做大俠的她挖了個坑,讓她練習「輕功」。如果她能從坑裡跳出來了,那麼母親就會挖的更深一點,讓她接著練習。
從小到大,張偉麗的習武之路在父母的支持下一直都很順暢。
六歲的時候,她開始和家附近的一個武術老師學習武術。小學畢業後,她加入散打隊開始專業的學習散打。
經過專業訓練後,15歲的少女拿了河北省的青少年冠軍,然後順利的進入江蘇省散打隊。
但,就在她一路順風順水的走在心愛的大俠路上時,17歲她腰受傷了。
腰傷,對於運動員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每天和師兄對打,被打得鼻青臉腫也沒放棄過的女孩,一隻腳剛剛踏上通往夢想的道路,還沒來得及開始,就被迫退役了。
那個時候,張偉麗剛剛成年。
沒受過高等教育,等待她的路要麼是老老實實找個人嫁了,要麼就重新去學個什麼手藝,但她不甘心,心裡有個小火苗燃燒著,她覺得自己還能站在競技場上。
不過,在那之前,她得先養活自己。想了想,張偉麗去了北京,開始了她的北漂生活。
沒有夢想一路輾轉,她做過小旅館的前臺,做過幼兒園老師,做過超市收銀員,做過保潔員.....因為有兩下子,她還幹過保鏢。
幹著這些跟自己夢想沒有一點關係的工作,拿著1000多的工資,她幾乎要找不到自己了。
但哪怕是那段時光,她也沒停下運動,看著以前的隊友去全國各地打比賽的消息,她就去跑步,打空拳,給自己加練。
飄飄蕩蕩了幾年,2010年的一天,來到一個健身房應聘的張偉麗看到擂臺就邁不動步了。
「我可以訓練嗎?」
沒問工資沒問待遇,她就傻傻的來了這麼一句,然後在得到肯定答覆後歡喜的來上班了。
她住在健身房後面的一個宿舍裡,每天早早的起床自己訓練,訓練結束後洗澡上班,晚上10點鐘健身房關門,黑著燈,她再次開始訓練。
先打開跑步機跑步,然後再開始打沙袋,沒有教練指導,也沒有一個人旁觀,偌大又黑暗的場館裡,只有她拳頭砰砰砰撞擊沙包的聲音。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重新開始,也不知道這樣訓練能不能行,但她不想讓自己停下來,「我喜歡這個……我得練。」
如果你不放棄夢想的話,夢想也不會放棄你。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職業MMA運動員吳昊天,而真正的轉機是教練蔡學軍看到她和吳昊天你一拳我一拳,打得兇猛的時候。
小姑娘和男運動摔來摔去的時候,怎麼就一點都不怕呢?
就這樣,張偉麗進入了MMA的圈子,並開始在蔡學軍的拳館訓練。
依舊是每天早上爬起來跑去訓練,再坐地鐵回去工作,訓練時打實戰時還是經常被揍的鼻青臉腫。
「早上訓練白天上班晚上再訓練,你累不累啊。」「喜歡就不累。」
2014年,張偉麗籤了MMA職業的比賽。
工作訓練兩頭跑的話,時間不夠自己進行系統的訓練,於是她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告訴家人給她三年時間,打不出成績就重新找工作。
但辭掉工作的一個星期後,她又把腰拉傷了。
當時給她訓練的是國內頂尖的站立教練,在做高掃腿時由於用力過猛,她的右腰拉傷了。
想著好不容易有這麼好的機會有教練帶自己訓練,她不捨得停下來,咬了咬牙告訴自己別掉鏈子,堅持,忍著疼她繼續訓練,然後順利的把左腰也拉傷了。
「我完了。」
辭掉工作,不能訓練,沒有比賽,她不能跑也不能跳,每天坐在訓練場旁邊的墊子上,一邊看著別人訓練一邊流眼淚。
這一次打擊,她幾乎崩潰了,為什麼?為什麼我這麼倒黴?
看著眼前的難題,她幾乎找不到出路,康復過程不順利,治療方法也沒法一下子見效,腰傷讓她走路都疼,從來沒停下過訓練的張偉麗停了下來。
但,能一路走下來的拳手,他們擁有著強悍的肉體和無比堅毅的意志,恰好,張偉麗也是如此。
心志強大的人,不會輕易認輸,低迷期過去後,她重新一點點治療,重新一點點把崩潰的自己重塑了回去。
「我真的很渴望去UFC比賽,我對那一切的渴望如此的強烈,真的沒法停下來。」
2015年6月,9個月的修養後,張偉麗終於可以開始重新訓練了,12月,她復出了。
2015年12月19日,張偉麗對戰法國基恩·弗朗索瓦,張偉麗TKO(打倒對方)獲勝。
2016年2月21日,張偉麗對戰烏克蘭的斯瓦特拉娜·高斯特,張偉麗TKO獲勝。
2016年5月22日,崑崙決攜手韓國綜合格鬥賽事TOP FC,張偉麗對戰羅馬尼亞的愛麗絲,裸絞對手勝出。
2016年7月10日,獲得崑崙決三連勝的張偉麗對戰白俄羅斯麗利亞.卡扎克,高掃腿KO對手。
......
默默紮根沉澱了太多年,終於能夠如願以償打比賽的張偉麗,像一柄終於出鞘的利劍,勢如破竹的橫掃幾大賽事金腰帶,在19連勝後一路問鼎UFC冠軍。
張偉麗籤入UFC打比賽
UFC的比賽,要想拿名次,就得挑戰高排名的。
19年3月,贏了第六的對手後,張偉麗找了當時沒比賽的第二和第七,但沒人跟她打。
UFC幫她聯繫了好幾位選手,也都被拒絕了,沒辦法,她只能在網絡上繼續約戰當時排第二的喬安娜:「我現在十九連勝,準備二十連勝,你有什麼想法嗎?」
喬安娜卻回復了一句,Who's that?(那是誰?)
自UFC創辦以來,沒有亞洲面孔在這裡拿過冠軍,亞洲面孔在這裡備受歧視,甚至成為「弱」的代表。
連續被拒絕後,張偉麗很茫然,感覺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但幾天後,有勁兒沒處使的她又開始默默的跑步了。
一個月後的凌晨,教練激動的喊她「你有對手了!」,不知是因為輕視還是尊重,草量級冠軍安德拉德接受了約戰,她要打冠軍賽了。
對陣巴西拳王安德拉德的時候,沒人相信張偉麗能贏,哪怕是支持她的人,似乎所有人都預見了她被安德拉德KO的場面。
就在3個月前,綽號「打樁機」的安德拉德剛剛KO了上一任冠軍,她把前任冠軍扛在肩上,狠狠的砸在地上結束了戰鬥,她的怪力極其可怕。
上場前,張偉麗還在嘻嘻哈哈的和朋友打招呼,看上去很放鬆。
進八角籠後,蔡學軍站在籠外說,安德拉德瞪你呢,氣勢不能輸,還在來回看的張偉麗趕緊也瞪了回去。
八角籠外的燈都暗了下來,比賽開始了。
琢磨清對方戰術並且和團隊制定了幾套方案的張偉麗先踢低掃,她知道這樣能把安德拉德吸引過來。安德拉德果然撲過來了,她抓住機會,連續後手重擊。
接著,在對手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她用雙手控制住對方的後頸部位,膝蓋連續撞擊。
張偉麗開始佔據優勢,場外的呼喊聲越來越大,好像所有人都在喊。
安德拉德後退了,她倒地了。
不給對手起身的機會,張偉麗又撲了上去,她沒忘教練跟她說的那句話,你不可以跑,你只能往前進。」
她知道沒人相信她會贏,但她和她自己的團隊一直充滿信心,比賽前,她看著那條金腰帶,和教練說,「我想要它。」
「為什麼你在賽場上如此的有攻擊性?」
「你想想,我所有付出的一切,所有需要克服的一切,傷病,康復,疼痛,淚水,不都是為了擂臺上的那幾分鐘麼?」
柔術教練、泰拳教練、武術教練、體能教練...訓練的時候,張偉麗的陪練都是男性,他們不會把她當成女性,她自己也從未以男女來區分自己和他們。
兩年打爛四幅拳套,手指的每個關節都有粗糙的繭子,身上的肌肉有力而,有時候她自己都忘了自己是個女孩。
很多累哭的時候,她會抹抹眼淚然後繼續。不拼命訓練,在競技場上對手就會把拳頭砸到她臉上。
生活中,她對自己的要求也格外嚴苛,瘋狂想喝帶汽可樂的時候,告訴自己職業運動員靠身體吃飯,不能動。
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時間長了,她看到路邊收廢品大爺手裡端的涼皮都覺得羨慕。
最痛苦的是比賽前兩周的減重時間,食物不能放鹽,在脫水期更是不能吃不能喝,連著兩天不能喝水她看見河都想扎進去來兩口。
稱重的前一天晚上她睡不著覺,只能不停的翻手機裡美食再收藏起來,告訴自己等以後能吃的時候去吃掉它們。
雖然訓練讓自己的每一塊肌肉都充滿力量,但這個姑娘依然愛美愛逛街。
微博裡能看到她開心的自拍照,面對網友們「你這還能找著對象嗎?你不會家暴吧?」的問題,她也會生氣的反擊一句「讓我們打人要出錢的。」
衣櫃裡基本都是運動服,化妝檯上放著傷藥,她的生活裡除了訓練就是比賽,幾乎沒有什麼娛樂。
但那些在生活裡被犧牲掉的東西,都抵不過她的熱愛。
她無比確信自己熱愛著格鬥,小女孩時期的武俠夢,在她長大的每一天裡鋪展開來,她選擇的每一步路,就是跪著也要走完。
3月7日的比賽即將到來,誰也不能預測這場八角籠的戰鬥結果,但張偉麗已經準備好了。
相較於每一場籠鬥的高光時刻,她覺得自己最大的價值,是讓大家知道「不放棄」。
別放棄,堅持下去,看看你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而那些沉澱在背後的沉默時光,總有一天會因為你走在追尋夢想的路上而不再平凡,就像她所言:
「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平日裡含淚忍耐和咬牙堅持換來的必然結果。好日子都是從苦日子裡熬出來的,如果你看不到好日子,說明熬的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