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風情,鐫刻在景德鎮陶瓷上的歐洲姓氏

2020-12-16 窯望

震驚!韓熙載宴客用的青白瓷竟比達文西畫給耶穌的鉛釉陶早500年

陶瓷的東西方(中)

原創|於伶娜窯望

-1-

絲路瓷語

「絲綢之路」的開闢,使世界歷史上幾個文明古國的文化滲透到漢文化中,尤其是融希臘、羅馬、波斯、印度藝術為一體的「鍵陀羅式」佛教藝術,直接影響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的中國佛教藝術風格,也間接影響了中國的陶塑藝術。

從漢代張騫通西域到明初鄭和七次下西洋,中國與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大片穆斯林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十分頻繁。由於海外貿易和人員的交往,各自的文化因素相互吸收與融合,伊斯蘭文明之風吹進中國大地,最早且聲名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蘇麻離青的引進,這種源於西亞的鈷料讓中國瓷器上誕生了一抹風靡世界的藍色。

海上絲綢之路

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在葡萄牙航海家科爾沙的利率下,領歐洲第一艘海船抵達廣州,此後二三百年間,法、英、德、俄、美等十幾個國家的商船陸續來到中國。通過他們與官方、民間的廣泛接觸,進行頻繁的貿易交往和文化交流,帶來的歐美文明使陶瓷藝術在裝飾形式、裝飾風格和表現技法都有新突破。

清雍正、乾隆期間,外銷瓷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驅使景德鎮窯場競相效仿西洋和東洋的裝飾形式及風格,如唐英所說「仿西洋黃色、紫色器皿」、「仿西洋紅色、綠色、烏金器皿」、「仿西洋琺瑯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仿東洋抹金、抹銀」等。這種仿製,使景德鎮陶瓷在傳統紋飾畫法的基礎上新添了不少具有異國情調並流傳至今的裝飾品種。

-2-

定製瓷

廣彩航海人物紋盤

當歐洲商人將砝碼壓在景德鎮陶瓷上,為了更好地迎合歐洲審美趣味,更送來他國畫家在中國傳授西洋畫法,將外域紋飾植於中國的瓷器上,曾任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的年希堯就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的弟子。

在沒有學會冶瓷技術之前、看膩中國風之後,歐洲及其他國家會用另一種方式,把能代表各自文明與時尚的畫稿和設計樣式通過商船帶到景德鎮,請這裡的匠人定製他們想要的瓷器。由此產生了明清外銷瓷歷史上重要的兩個瓷種:克拉克瓷與紋章瓷

清光緒年制民窯外銷咖啡具

福建平和所產或稱作「漳洲窯」、「汕頭器」,卻不能叫「克拉克瓷」,這一稱謂僅限於景德鎮生產的具有開光裝飾特點的明清時期精細外銷瓷。作為首次外銷到歐洲的青花瓷,克拉克瓷大約在嘉靖後期始燒,持續百年。這類青花瓷器型以盤為主,少量碗、瓶、罐、盒等,盤、碗普遍為菱口,胎體細薄堅硬,開光裝飾配以中國傳統紋飾是其最顯著的特點。

這種開光的裝飾效果最早也是來源於西亞,15、16世紀的阿拉伯地區,早期為西亞的中東、伊斯蘭人生產,由葡萄牙人銷往歐洲、中東、東南亞、西亞、美洲,乃至全世界。

明萬曆年制克拉克瓷盤 局部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曹建文收藏的這件明朝萬曆年間生產的克拉克瓷盤,盤面開光、繪畫略顯粗糙,底部粘沙。曹教授認為,這件克拉克瓷為低檔產品,無論做工、畫工都談不上精細。作為民窯生產的瓷器,克拉克瓷沒有受到官方的任何限制與阻礙,得以自由融合西方藝術手法與裝飾紋樣,形成樣式大致相同。

清 景德鎮釉上彩萊文家族紋章瓷盤
清 景德鎮英格蘭城市紋章瓷盤

紋章瓷是與克拉克瓷類似的另一類定製瓷。奧地利、西班牙的宮廷畫家設計的國王紋章,美國藝術家設計的紐約城紋章,俄國的雙頭鷹、法國的君子蘭、荷蘭的鬱金香等國家徽章,都成為景德鎮瓷工學習西洋畫法的藍本,在不斷繪製異域風情的同時,也促進了陶瓷藝術的多樣性發展。

中國陶瓷遠銷國外,直接影響各國的陶瓷工藝和瓷器風格,對歐洲人的生活與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外國陶藝受到中國陶瓷的啟迪,形成各具特徵的陶瓷藝術和陶瓷文化。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洛可可」藝術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五良大甫款青花瓷

中國瓷器的外銷不僅影響了歐美大陸的生活文化,還助推了日韓等國冶瓷技術的發展。中國陶瓷和茶器傳入日本,影響了日本的陶藝,催生了日本茶道,正如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島健藏所說:「可以斷言,如果不談中國的影響,那麼我們根本無法說明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16世紀初在中國學習瓷器製造長達25年的五良大甫(中文名:吳祥瑞),回國後創燒的「伊萬裡」,17世紀中葉,仿造克拉克瓷的「芙蓉手」,以及最具日本民族風格的日本青花瓷「鍋島青花」和「藍九穀」,這些都是中國瓷器傳入日本後,當地人成功燒造出的青花瓷。

(寫作之初,筆者拜訪了兩位陶瓷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詹嘉和曹建文,基於他們對東西方陶瓷藝術交流的真知灼見才有了這篇文章,在此一併致謝!)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以歷史線索為主介紹了歷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雕塑作品,既涉及加彩的陶瓷雕塑,又涉及不加彩的陶瓷雕塑;既涉及景德鎮的陶瓷雕塑,又涉及龍泉窯、德化窯等其他窯口的陶瓷雕塑,並沒有特地針對景德鎮的陶瓷加彩雕塑進行論述。
  • 東北「洋氣十足」的城市,異域風情濃鬱,遊客:這是在歐洲嗎?
    東北「洋氣十足」的城市,異域風情濃鬱,遊客:這是在歐洲嗎?但是,還有很多遊客去哈爾濱旅行後,對東北地區的印象開始改變,哈爾濱憑藉自己的力量將東北城市遠離鄉土氣息的標籤,可以說帶有「洋氣」的味道。 其實,哈爾濱真的很西洋氣,到處都是異域風情。 看哈爾濱,你覺得這是東北的人多嗎?在哈爾濱大街上,可以看到所有的歐式建築。
  • 為陶瓷文化發展插上金融「翅膀」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高...
    林海浪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了一張由江西省版權局頒發的「水龍頭把手馬克杯」作品登記證書,他這條分享獲得了景德鎮陶溪川邑空間眾多創客群友的點讚。福建人林海浪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是眾多「景漂」之一。他獲得的貸款正是景德鎮農商銀行為陶瓷創客群體量身定製的一款普惠信用產品——「百福·陶瓷版權貸」,這筆貸款為這個急需創業資金卻又沒有效擔保的青年創客點燃了創業希望。
  • 景德鎮陶瓷,我鍾愛青花玲瓏瓷
    景德鎮陶瓷,我鍾愛青花玲瓏瓷元旦和先生回了趟老家江西高安,看望看望父母和弟妹們,回鎮時自駕。我雖然是江西人,但對除了高安以外江西的其他地方並不了解,去的地方不多,自從上大學離開江西後,難得在江西久留,每次回家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甚是愧對「我是江西人」。
  • 千年不熄的窯火,商業和藝術相結合,景德鎮陶瓷大學
    在這千年間,景德鎮的窯火從不間斷,造就了名匠朝聚,器成天下走的盛世,到了宋朝元朝,這些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了歐洲大陸,進入到歐洲的貴族視野裡,因為瓷器的精美珍貴,所以貴族們之間競相攀比的物件就變成了中國的瓷器,瓷器也一度稱為上層貴族的象徵,可以說瓷器就是中國的名片。
  • 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南昌12月17日電題: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一手拿著畫筆,一手端著顏料……記者見到段文祥時,他正在瓷瓶上勾勒描繪,一幅花鳥圖躍然瓶上。今年29歲的段文祥是景德鎮的一名陶瓷繪畫師,從事陶瓷繪畫已有12個年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就受到陶瓷文化的薰陶。「小時候就看到舅舅把一個個精美的圖案畫在碗上,覺得非常神奇,當時就萌生了從事陶瓷繪畫工作的想法。」段文祥說。為系統學習陶瓷繪畫工藝,2008年段文祥幾經輾轉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偉的徒弟。
  • 江西一座千年古鎮,是陶瓷的發源地,景德鎮陶瓷都是由此而來
    說到「陶瓷之都」,我相信很多人會想起江西景德鎮。這裡陶瓷造型優美,品種多樣,造型豐富,聞名海內外。但是你知道景德鎮陶瓷的發源地在哪裡嗎?沒錯。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景德鎮陶瓷的發源地——料理古鎮。其歷史悠久,風景豐富,陶瓷文化更廣為人知。
  •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勇紀實中國新聞雜誌社記者 華 娟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於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 陶瓷德國麥森 歐洲的景德鎮
    300多年前,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場在這裡建立,至此打開歐洲制瓷歷史的篇章。因盛產白瓷,麥森也有了歐洲「景德鎮」的稱號。  以中國青花瓷為代表的東亞瓷器,擁有潔白如玉、晶瑩潤澤的外觀,早在13世紀之初就已令歐洲人極為嚮往。昂貴而又令人垂涎的瓷器也被稱為「白色黃金」,誰掌握了製作的秘密,誰就有了「點泥成金」的法寶。當時各個邦國之間,風靡資助鍊金術師研究燒瓷。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景德鎮陶瓷大學:演繹「泥與火的傳說」,開啟光輝新徵程
    來自景德鎮的160件陶瓷作品,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點和公眾見面。外國人在見到精美絕倫的瓷器時,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古文明都發明了陶器,但瓷器卻為中國首創。景德鎮,一座中國東南小城,讓「china」這個詞曾經名揚天下,而在這座城中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正以「復興者」的身份讓陶瓷再度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景德鎮是一座怎樣的城?
  • 景赫堂:回首景德鎮陶瓷大師(早期國大師篇)
    1964 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原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名譽院長、教授。1949年入省立陶瓷專科學校,學習陶瓷美術,1950年在家隨父王步學藝作畫,1954年就職於輕工部陶研所(現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設計,1964年奉調景德鎮為民瓷廠,藝術家庫陶瓷名家、任廠美研所名譽所長。1979年被授予景德鎮"陶瓷美術家"稱號,1993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 景德鎮陶瓷藝術家謝凱的作品收藏價值在哪裡
    謝凱,江西景德鎮人,現系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從事陶瓷藝術二十餘年,擅長意境山水畫,其作品多次獲國家省級獎項,在專業刊物發表作品及論文20餘篇。
  • 景德鎮:陶瓷也能被「智造」,泥土搖身變瓷器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徵,制瓷歷史悠久,聞名世界,有「瓷都」之稱。現如今,景德鎮正在通過高端的設備、智能的軟體系統,以及國外先進陶瓷裝備技術與本土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建設一座集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於一體的工業智能工廠。
  • 景德鎮鄒知良陶瓷藝術人生,大道修行境界
    在景德鎮瓷器界裡就有這麼一位——鄒知良老師。鄒知良老師從一名學徒經歷成長為一名頗有聲名的陶瓷藝術大師。從學徒做起,勤學自學成才,嘗遍人間炎涼,體會到外出求生不易,在經歷困苦之後愈發堅強,在闖蕩中開闢門戶,逐漸在景德鎮站穩腳跟,從學徒到省陶瓷大師,是鄒知良老師一步一個腳印歷經坎坷過來。鄒老師的閱歷何嘗不像燒制瓷器般,歷經生活的錘鍊,才能成為獨樹一幟的人才棟梁。
  • 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開幕 600餘家瓷商參會
    :蘇亦瑜     10月18日,第17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在「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鎮開幕。 姜濤 攝   中新網南昌10月18日電 (李韻涵 姜濤 王昊陽)18日,2020第17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以下簡稱「瓷博會」)在「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鎮開幕,共吸引600餘家陶瓷企業參會,並採用「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進行展出,打造「雲瓷博會」。
  • 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舉行
    10月19日,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新廠校區啟動。 當日清晨,沿著從景德鎮陶瓷大學新廠校區、部所校區到湘湖校區的路線圖,由景德鎮陶瓷大學教職員工代表和來自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組成的110名火炬手,接力傳遞窯火。
  • 【關注】千年瓷都再出發——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觀察
    在國內,胡學義最早創立了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同時他也是該館的收藏者之一。1975年,25歲的他第一次坐車路過景德鎮,看見滿大街的陶瓷,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從此一發不可收。他以平均每個月一趟的頻率,在南京與景德鎮兩地往返。工薪階層的他全部的積蓄都用在了收藏瓷器上,為了節省資金,每次來景德鎮,居住的地方都是鄰近火車站的小旅社。
  • 景德鎮十大國瓷大師作品亮相當代陶瓷美術館
    ■展覽現場7 月 24 日下午," 海上絲綢路 · 陶瓷天下行——景德鎮十大國瓷大師作品展 " 在廣州番禺沙灣鎮紫泥塘藝術小鎮的廣東省當代陶瓷美術館開幕。據介紹,該展覽共展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曙華、寧勤徵、陳軍、傅長敏,以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正榮、喻木華、塗翼報、喻冬華、江建民、陳敏的各類型陶瓷作品 110 餘件,包括景德鎮當地經典陶瓷作品,以及青花、釉裡紅、高溫顏色釉、刷花、粉彩、鬥彩、影青雕刻、中華紅顏色釉等創新作品。
  • 景德鎮陶瓷大學瓷服表演亮相「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
    在撫州市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通過設立綜合展區、省屬文化企業展區、設區市展區和特色文化展區等4個展區26個獨立展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省文化建設的豐富成果,為廣大群眾奉上一場薈萃贛鄱文化的饕餮盛宴。全省共3支高校代表隊應邀參加現場表演,分別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陶瓷服飾表演,南昌大學的茶藝表演和泰豪動漫學院的cosplay表演。  「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被譽為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享譽海內外。景德鎮陶瓷大學帶去的瓷服表演節目《如果陶瓷會說話》以景德鎮四大名瓷為創作依據,將陶瓷元素與服飾完美結合,旨在以陶瓷之美點亮服飾之美,以服飾之美傳播陶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