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森位於德國薩克森州,建於丘陵之上,不過3萬多常住居民。老城區保護完好的歷史建築,時刻提醒著這裡在薩克森選帝侯統治時期的繁盛與富饒。令這座小城富饒至今的,不是別的,正是源自於東方的白瓷。300多年前,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場在這裡建立,至此打開歐洲制瓷歷史的篇章。因盛產白瓷,麥森也有了歐洲「景德鎮」的稱號。
以中國青花瓷為代表的東亞瓷器,擁有潔白如玉、晶瑩潤澤的外觀,早在13世紀之初就已令歐洲人極為嚮往。昂貴而又令人垂涎的瓷器也被稱為「白色黃金」,誰掌握了製作的秘密,誰就有了「點泥成金」的法寶。當時各個邦國之間,風靡資助鍊金術師研究燒瓷。由於投入巨大,研究失敗的鍊金術師往往難逃一死。
麥森與瓷器的緣分,頗有傳奇色彩。1701年,年輕氣盛的鍊金術師約翰·弗裡德裡希·伯特格出於炫耀心態,對朋友謊稱自己可以點石成金,結果成為了各邦主爭奪的對象。發現惹來殺身之禍的他四處奔逃,結果從柏林外逃時,落到了以好大喜功聞名的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王手裡。3年中,伯特格幾乎被囚禁在德勒斯登附近的榮弗恩巴斯帝的一處地牢內,要求其施行「點石成金」的法術。伯特格只能開始研究「白色黃金」——瓷器的秘密。1708年1月,在高溫潮溼的地牢裡,伯特格首次使用本地原料製作出色澤潔白的瓷器。
為保證瓷器的秘密不外洩,奧古斯特王想起了在麥森閒置多年的家族城堡。麥森離德勒斯登不遠,居民不多,有著與世隔絕的靜謐。1710年,奧古斯特王將城堡正式改建成瓷器工場。儘管伯特格的發現造就了麥森小城「歐洲第一名瓷聖地」的輝煌歷史,幾乎只手寫下歐洲瓷器的發展篇章,麥森瓷器卻沒能給他帶來名利。為防止燒瓷秘方外流,奧古斯特王將伯特格軟禁了13年。
歲月流逝,麥森瓷器工場早已不是選帝侯的財產,為薩克森州政府全權所有。走進小城的瓷器博物館內,目光即被各件珍品吸引。從早期繪圖到造型都模仿別無二致的「中式瓷器」,到後來反映18世紀市井人情的人像擺件,再到如今與現代藝術家跨界合作的「瓷器雕塑」——麥森瓷器繁複精湛的手工技藝,真不愧成為薩克森州文化遺產。
當人們看到瓷器白色底盤上兩把交錯的藍劍,很少會聯想到它悲劇一生的創造者,而是會被其由德式嚴謹造就的品質所折服。麥森瓷器高嶺土的含量高達65%,300年來一直都採自離麥森不遠的工場自備礦井,只為保證原材料不變的品質。此外,就連一個普通的瓷杯,都需要80多道手工工序,整套製作流程長達126天,部分產品甚至長達半年的製作周期。儘管是純手工製作,麥森的工匠們卻能保證同樣瓷器間的重量誤差在百分之一以內。
來源: 環球網
往期佳文回顧
(長按下載雅昌拍賣圖錄APP,了解最新拍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