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德國麥森 歐洲的景德鎮

2021-01-18 雅昌電子圖錄


  

麥森位於德國薩克森州,建於丘陵之上,不過3萬多常住居民。老城區保護完好的歷史建築,時刻提醒著這裡在薩克森選帝侯統治時期的繁盛與富饒。令這座小城富饒至今的,不是別的,正是源自於東方的白瓷。300多年前,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場在這裡建立,至此打開歐洲制瓷歷史的篇章。因盛產白瓷,麥森也有了歐洲「景德鎮」的稱號。

  

以中國青花瓷為代表的東亞瓷器,擁有潔白如玉、晶瑩潤澤的外觀,早在13世紀之初就已令歐洲人極為嚮往。昂貴而又令人垂涎的瓷器也被稱為「白色黃金」,誰掌握了製作的秘密,誰就有了「點泥成金」的法寶。當時各個邦國之間,風靡資助鍊金術師研究燒瓷。由於投入巨大,研究失敗的鍊金術師往往難逃一死。

  

麥森與瓷器的緣分,頗有傳奇色彩。1701年,年輕氣盛的鍊金術師約翰·弗裡德裡希·伯特格出於炫耀心態,對朋友謊稱自己可以點石成金,結果成為了各邦主爭奪的對象。發現惹來殺身之禍的他四處奔逃,結果從柏林外逃時,落到了以好大喜功聞名的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王手裡。3年中,伯特格幾乎被囚禁在德勒斯登附近的榮弗恩巴斯帝的一處地牢內,要求其施行「點石成金」的法術。伯特格只能開始研究「白色黃金」——瓷器的秘密。1708年1月,在高溫潮溼的地牢裡,伯特格首次使用本地原料製作出色澤潔白的瓷器。

  

為保證瓷器的秘密不外洩,奧古斯特王想起了在麥森閒置多年的家族城堡。麥森離德勒斯登不遠,居民不多,有著與世隔絕的靜謐。1710年,奧古斯特王將城堡正式改建成瓷器工場。儘管伯特格的發現造就了麥森小城「歐洲第一名瓷聖地」的輝煌歷史,幾乎只手寫下歐洲瓷器的發展篇章,麥森瓷器卻沒能給他帶來名利。為防止燒瓷秘方外流,奧古斯特王將伯特格軟禁了13年。

  

歲月流逝,麥森瓷器工場早已不是選帝侯的財產,為薩克森州政府全權所有。走進小城的瓷器博物館內,目光即被各件珍品吸引。從早期繪圖到造型都模仿別無二致的「中式瓷器」,到後來反映18世紀市井人情的人像擺件,再到如今與現代藝術家跨界合作的「瓷器雕塑」——麥森瓷器繁複精湛的手工技藝,真不愧成為薩克森州文化遺產。

  

當人們看到瓷器白色底盤上兩把交錯的藍劍,很少會聯想到它悲劇一生的創造者,而是會被其由德式嚴謹造就的品質所折服。麥森瓷器高嶺土的含量高達65%,300年來一直都採自離麥森不遠的工場自備礦井,只為保證原材料不變的品質。此外,就連一個普通的瓷杯,都需要80多道手工工序,整套製作流程長達126天,部分產品甚至長達半年的製作周期。儘管是純手工製作,麥森的工匠們卻能保證同樣瓷器間的重量誤差在百分之一以內。

來源: 環球網


往期佳文回顧


(長按下載雅昌拍賣圖錄APP,了解最新拍賣信息)



相關焦點

  • 德國名瓷|麥森瓷器於歐洲瓷器的起源
    瓷器在18世紀歐洲啟蒙時代象徵了皇室貴族的財富與地位,而歐洲瓷器的起源,則與德國麥森瓷器密不可分。
  • 【陶瓷你知道】德國瓷都:麥森
    德國小城麥森(Meissen )擁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位於德國東部德勒斯登約25公裡,被人們稱作薩克森文化的搖籃。直到今天,這座只有2.8萬人口的小城仍然保留了中世紀的風貌,古老的紅色磚頂建築和雄偉的麥森大教堂。
  • 享譽世界的歐洲瓷器 麥森
    (公元前16世紀左右的商代,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當瓷器在16世紀開始大量運送到歐洲之後,整個上流社會簡直要為之瘋狂了。這麼精緻絕倫的東西,到底是怎麼製造的。不少人埋首其中,仍尋不著一絲端倪。噹噹時瓷器和金子一樣貴,而歐洲瓷器的起源,則與德國麥森瓷器密不可分。1710年,麥森的第一家陶瓷製作坊建成於一座古堡內,它也是歐洲第一家瓷器製作工廠。近300年來,麥森瓷器被歐洲貴族稱為「白色金子」,貴為歐洲第一名瓷。
  • 【談瓷】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
    在德國有三百年歷史的麥森瓷器,以其奢侈、高雅、皇家品質而馳名德國和世界。麥森瓷器也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的硬質陶瓷即瓷器,是歐洲瓷器的搖籃。
  • 歐瓷|麥森瓷器和中國那些數不清的關係
    麥森瓷器也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的硬質陶瓷即瓷器,是歐洲瓷器的搖籃。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於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從產生到發展的過程中,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都有不解的關係……  名稱和品牌  緊鄰德國薩克斯州(德文Sachsen)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的麥森(德文Mei en),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硬質陶瓷的地方,其中文名稱有三種,通常稱作麥森或邁森,來自其德語或英文發音,也有的譯作梅森。當提到麥森瓷器的時候,都寫作Meissen瓷器。
  • 異域風情,鐫刻在景德鎮陶瓷上的歐洲姓氏
    廣彩航海人物紋盤當歐洲商人將砝碼壓在景德鎮陶瓷上,為了更好地迎合歐洲審美趣味,更送來他國畫家在中國傳授西洋畫法,將外域紋飾植於中國的瓷器上,曾任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的年希堯就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的弟子在沒有學會冶瓷技術之前、看膩中國風之後,歐洲及其他國家會用另一種方式,把能代表各自文明與時尚的畫稿和設計樣式通過商船帶到景德鎮,請這裡的匠人定製他們想要的瓷器。由此產生了明清外銷瓷歷史上重要的兩個瓷種:克拉克瓷與紋章瓷。
  • 為何德國陶瓷在清朝就超過了景德鎮?因人家做到了這點,一聲嘆息
    其實就瓷器來說,歐洲在清朝時就已經超過景德鎮了。·德國人在瓷器裡加入了這個東西很多人說,如果他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就好了,反正那時也沒有智慧財產權和武器禁運。直到有一天,有位異想天開的德國制瓷師將磨碎的骨粉加入了陶泥中。在燒制好之後,這種瓷器不但細膩柔滑,而且更加白嫩可愛。但即便如此,德國的陶瓷依然競爭不過我國,但此時德國還有一件利器,用上它真是無敵了。
  • 現代歐洲的瓷器,製作工藝比景德鎮的還美(上)
    現代的瓷器,她是歐洲和亞洲經過科技和藝術交流而產生的跨文明產物18世紀前,歐洲還是一個四百多個小國所組成的大陸,這些國家互相兼併,弱肉強食,為了能夠在這適者生存的世界上生存下來,歐洲各國的君王們,唯有大力發展經濟,充實國力和軍力。當時,在德國中部的薩克森王國正在進行一場與瑞典的戰爭,戰場就在今天的波蘭地區。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編著者在強調陶瓷器皿的同時,也突出了陶瓷雕塑,並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列舉在陶瓷的行列,這是以往著書者很少關注的內容。徐長青編著的《景德鎮湖田窯作品集》和肖發標編著的《景德鎮樞府窯作品集》,這兩部書收集的都是景德鎮的名窯陶瓷。它們以兩個窯口生產的器皿為主,但也有當時製作的加彩雕塑瓷。
  • 景德鎮陶瓷,我鍾愛青花玲瓏瓷
    景德鎮陶瓷,我鍾愛青花玲瓏瓷元旦和先生回了趟老家江西高安,看望看望父母和弟妹們,回鎮時自駕。我雖然是江西人,但對除了高安以外江西的其他地方並不了解,去的地方不多,自從上大學離開江西後,難得在江西久留,每次回家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甚是愧對「我是江西人」。
  • 千年不熄的窯火,商業和藝術相結合,景德鎮陶瓷大學
    在這千年間,景德鎮的窯火從不間斷,造就了名匠朝聚,器成天下走的盛世,到了宋朝元朝,這些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了歐洲大陸,進入到歐洲的貴族視野裡,因為瓷器的精美珍貴,所以貴族們之間競相攀比的物件就變成了中國的瓷器,瓷器也一度稱為上層貴族的象徵,可以說瓷器就是中國的名片。
  • 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南昌12月17日電題: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一手拿著畫筆,一手端著顏料……記者見到段文祥時,他正在瓷瓶上勾勒描繪,一幅花鳥圖躍然瓶上。今年29歲的段文祥是景德鎮的一名陶瓷繪畫師,從事陶瓷繪畫已有12個年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就受到陶瓷文化的薰陶。「小時候就看到舅舅把一個個精美的圖案畫在碗上,覺得非常神奇,當時就萌生了從事陶瓷繪畫工作的想法。」段文祥說。為系統學習陶瓷繪畫工藝,2008年段文祥幾經輾轉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偉的徒弟。
  •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勇紀實中國新聞雜誌社記者 華 娟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於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 江西一座千年古鎮,是陶瓷的發源地,景德鎮陶瓷都是由此而來
    說到「陶瓷之都」,我相信很多人會想起江西景德鎮。這裡陶瓷造型優美,品種多樣,造型豐富,聞名海內外。但是你知道景德鎮陶瓷的發源地在哪裡嗎?沒錯。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景德鎮陶瓷的發源地——料理古鎮。其歷史悠久,風景豐富,陶瓷文化更廣為人知。
  • 景德鎮陶瓷大學:演繹「泥與火的傳說」,開啟光輝新徵程
    來自景德鎮的160件陶瓷作品,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點和公眾見面。外國人在見到精美絕倫的瓷器時,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所有古文明都發明了陶器,但瓷器卻為中國首創。景德鎮,一座中國東南小城,讓「china」這個詞曾經名揚天下,而在這座城中的景德鎮陶瓷大學,正以「復興者」的身份讓陶瓷再度走進世界人民的心中。景德鎮是一座怎樣的城?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景德鎮陶瓷藝術家謝凱的作品收藏價值在哪裡
    謝凱,江西景德鎮人,現系江西省高級技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從事陶瓷藝術二十餘年,擅長意境山水畫,其作品多次獲國家省級獎項,在專業刊物發表作品及論文20餘篇。
  • 景赫堂:回首景德鎮陶瓷大師(早期國大師篇)
    1964 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原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張松茂,江西鄱陽人,1934年1月出生於景德鎮。擅長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鳥畫、雪景,是我國陶瓷美術界的全能畫師。他的作品「紫歸杜懷圖」粉彩瓷板書被當作江西政府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物。其傳略被記入《中國當代要藝家傳》。
  • 景德鎮:陶瓷也能被「智造」,泥土搖身變瓷器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徵,制瓷歷史悠久,聞名世界,有「瓷都」之稱。現如今,景德鎮正在通過高端的設備、智能的軟體系統,以及國外先進陶瓷裝備技術與本土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建設一座集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於一體的工業智能工廠。
  • 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舉行
    10月19日,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新廠校區啟動。 當日清晨,沿著從景德鎮陶瓷大學新廠校區、部所校區到湘湖校區的路線圖,由景德鎮陶瓷大學教職員工代表和來自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組成的110名火炬手,接力傳遞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