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這樣,早上醒來第一時間就開始煩惱。煩惱就像大腦裡的記憶迴路,每一個記憶裡都和某個時間地點上的人和事物連結在一起。大腦所記錄的都是過往的記憶,當人們早上醒來就開始陷入記憶中,這些記憶都捆綁著情緒,而情緒是過往經驗的產物,所以當我們回想起那些煩惱時,我們會忽然感到不快樂,感到悲傷,感到痛苦。
你的想法和感受創造出你的現狀,所以當一個人早上醒來就開始回想過去,這意味著那熟悉的過往將遲早成為你的未來,所以,如果你相信你的想法將影響你的命運,你的感受將影響你的思考能力甚至凌駕於你的思考能力,[情緒]這兩個字,代表你又回到了[過去],在很大程度上你將繼續創造出同樣的人生。
比如你一天的規律是,從床的同一側下床上廁所,喝咖啡,洗澡,穿衣服,然後用同樣的路線開車上班,做同樣的事情見同樣的人,感受著相同的情緒形成了規律,形成了一個程式,所以你的自由意識被程式操控了,並沒有任何無形的力量在驅使你那樣做。當你想做出改變時,這個循環的冗餘變成了一個潛意識程式。(可以看電影《土撥鼠之日》)
在我們35歲的時候,我們95%的個性和行為都是由一組的行為情緒反應,無意識的習慣,固化的思維,信念以及觀念所組成,就像個電腦程式在運行著。
你可以用僅存的5%有意識心智說:「我想變得健康,我想變的快樂,我想變的自由。」但是身體卻運行完全不同的程式。大多數人70%的人生用於生存上,活在壓力中,所以我們經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想未來會發生的最壞結果。我們在具有無限可能的量子力場中選擇了最壞的結果,然後帶著恐懼地去迎接它。
我們是在調節自己的身體,去習慣處於一個恐懼狀態中,長久下來我們的身體會不自覺地感到恐慌,我們甚至無法預測它何時到來,因為它已經潛意識地被程式化了。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為什麼這樣?
他們會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15-20年前發生的這件事情。」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這意味著自從那件事情發生以後,你再也無法做出改變,而那次經驗中的情緒,經常給身體和大腦帶來衝擊,人們開始依賴這種情緒衝動,他們利用這些問題和既有狀況,去解釋他們對自己的設限,那麼做至少他們能感覺好受一點,當一個人像作出改變時,你問對方:你為什麼這樣?
每一次他們回想起那起事件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會產生同樣的化學反應,仿佛同樣的事件又在發生了,發射及連接起同樣的回憶思路,將同樣的情緒信號傳訊給身體。
你的身體是無意識的心智,它無法分辨出這些情緒究竟是真實的體驗還是單憑想像所創造出來的,於是你的身體會選擇相信,他正在經歷著於過去相同的經驗,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一年365天都是如此,所以,當一個人想要改變時,開始做出不同的抉擇時產生了和以往不一樣的感受,於是身體告訴你:
你已經做了這些事情35年,難道你現在要停止痛苦,停止感到罪惡,停止感到羞愧,停止抱怨,停止責怪他人或找藉口,停止為自己感到悲哀嗎?
身體正處於未知的狀況,它會告訴你:我想回到以往熟悉的地方。於是身體開始影響你的心智,並說道:明天才開始吧,你的性格和你媽很相似,你永遠也改變不了,這對你來說是不管用的,這感覺不太對。
如果你對這些想法作出回應,並信以為真,那麼同樣的想法會引領你作出同樣的選擇,引導你重複同樣的行為,這將創造出相同的經驗,產生相同的情緒,於是大多數人經常性地重新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當你想要放棄那種情緒時候,其實很想辦到,但事實上身體的力量強於心智,因為它一直以來都被設定成那樣,如此一來,奴隸變成了主人,一旦你踏入未知領域,你寧願感到罪惡及痛苦,因為至少可以預測接下來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