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越窯青瓷成為 柯橋區的又一張「金名片」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秘色瓷」燒制工藝的「復活」,對柯橋進一步弘揚越窯青瓷這一古老文化,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

有文化界人士表示,更有市民認為,柯橋有越窯青瓷的輝煌歷史,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振興越窯青瓷產業,弘揚越窯青瓷文化,打造越窯青瓷這張柯橋「金名片」,是再創柯橋文化新高地的機遇。

越窯青瓷在柯橋區有燦爛輝煌的昨天

越窯青瓷是中國最久遠的瓷器之一,器型豐富,具有裝飾的特點,有刻花、劃花、印花和堆貼等手法。其中秘色瓷更以造型清秀,胎體瑩薄,釉質青翠,胎質細膩堅硬,青翠亮澤,頗富有生活情趣,成為越窯青瓷的高峰。

柯橋區有悠久的越窯青瓷製造史。據《紹興縣誌》記載,漢晉六朝時期在柯橋區的越窯青瓷窯址有五個,分別是:夏履車水嶺窯址、夏履陶官山青瓷窯址、夏履窯灶頭青瓷窯址、蘭亭婁家塢青瓷窯址和九巖青瓷窯址。

歷史上,平水鎮也有眾多的越窯青瓷窯址。《平水鎮鎮志》上記載的有:建於南朝的平水鎮劍灶村中灶判官園青瓷窯、唐代羊山西北坡的羊山青瓷窯、北宋下灶村官山南坡的上灶官山青瓷窯等三個窯址。其中,「上灶官山青瓷窯」1987年還被紹興縣人民政府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越窯青瓷在唐代得到「空前」發展。在管理控制上,繼續對越窯實行「設官監窯」的行政制度;在生產規模上,窯址遍布越中;品類器型上則形成系列。在燒制技藝上,釉色由青中微微閃黃的還原色調,演變為春水般的湖綠色;釉層普遍比以前更薄、更均勻;紋飾之繁複,已達空前境地。晚唐詩人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詩句,就是對越窯青瓷的精彩寫照。

柯橋區越窯青瓷匠人的生存狀態

記者了解到,目前柯橋區從事越窯青瓷燒制的群體不大,目前只有陳國榮、任和成和佔少鋒3人在燒制和經營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佔少鋒是一個越窯青瓷的「發燒友」,專門在柯橋街道管寧小區設立了「樂垚澗青瓷工作室」。他是江西上饒人,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雕塑系,從事越窯青瓷的製作已有11個年頭。說起越窯青瓷的商業化運作的現狀,他用賠錢兩個字來形容。「現在主要靠雕塑的贏利來彌補青瓷燒制和經營的虧損,每年都要在青瓷上貼個40萬元左右。」

佔少鋒說,因為熱愛,所以一直在堅持。「大部分柯橋市民對越窯青瓷了解甚少,認知度也不高,接受度自然有限。」

「越窯青瓷也是柯橋的『寶』,這麼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忘,這對柯橋人來說是一件痛心的事。」佔少鋒說,他在直播中看到柯橋區委書記沈志江在網上為茶農吆喝推銷日鑄茶,感到非常振奮,也希望區政府在推介、宣傳越窯青瓷上也能加大力度,像重視黃酒、茶葉一樣,通過產業鏈結合來發展越窯青瓷產業,重振柯橋越窯青瓷這張老「名片」。

「越窯青瓷產業曾經在寧紹平原興盛1600多年,是千年不衰的朝陽產業。在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的當今,越窯產業復興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任和成說,紹興是越文化的發源地,又是古老越窯青瓷的產區之一,越窯青瓷在現代完全能開創成一個全新的新興產業。「希望政府為越窯青瓷產業提供孵化機會,在政策、資金扶持上予以一定的傾斜,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重啟越窯產業,開創越窯青瓷的『復興時代』。」

「要傳承柯橋的越窯青瓷文化,必須從娃娃抓起,要讓越窯青瓷這張文化名片走進高校課堂,在越窯青瓷的基礎人才儲備、培育高端工匠上加大扶持力度。」市級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國榮說。

傳承越窯青瓷文化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總書記同時還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紹興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楊水土認為,研究、傳承越窯青瓷文化,只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深切把握越窯青瓷的前身和今世,才能以史為鑑,為我所用,為當代所用。在他看來,現代燒制的越窯青瓷,無論它的藝術性,無論它作為一個器物的細膩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更精美,也更適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這是對越窯青瓷手工業精度的恢復和超越,也是對古老越窯青瓷燒制技術的再輝煌。」

楊水土說,今天的重拾越窯青瓷,既是對越窯青瓷文物的復活,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延續、傳承和發展。他呼籲更多的文化、工藝美術界人士,來策劃、宣傳、推介和從事越窯青瓷的製作。「這不僅是我們重拾歷史的記憶,更是為了讓傳統文化在當代重放異彩。」

區文化界人士認為,復活越窯青瓷這項遠古的技藝,復活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依託越窯青瓷的美譽度,可以帶動更多的人來了解、走近這塊土地。柯橋區可以利用本地瓷土這樣一個獨特的自然資源,發展越窯青瓷產業,帶動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進而帶動產業振興,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柯橋區發展越窯青瓷的「天時、地利、人和」

相關人士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弘揚傳統文化都高度重視,是發展越窯青瓷的「天時」。在「地利」上,柯橋是越文化的發源地,有眾多越窯遺址,有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柯橋更是越窯青瓷的原產地之一,因此,柯橋重振越窯青瓷更佔地利優勢。在「人和」上,柯橋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越窯青瓷在民眾中有廣泛的認知基礎,並以擁有越窯青瓷這一文化瑰寶而深感自豪。

重溫歷史,弘揚越窯青瓷傳統文化,重興越窯青瓷產業,讓越窯青瓷成為繼黃酒、面料、茶葉後柯橋的又一張「金名片」,對於柯橋走向世界、走向輝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越窯青瓷歷史知識品鑑
    越窯青瓷一直被認為是中華瓷器之祖。以浙江地區為中心的越窯青瓷,其燒造歷史幾乎貫穿了中國制瓷史。越窯青瓷美觀大方,如玉似冰,廣泛贏得聲譽。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品鑑相關的歷史知識,使您深入了解馳名中外的越窯青瓷。
  • 越青堂走進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
    12月15日,第四屆「CHINA·中國」(上虞)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暨青瓷之源—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喜來登酒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師、專家、學者和各大窯系所在地的政府代表,濟濟一堂,匯聚曹娥江畔,共商越窯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之路。
  • 關於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的通告
    為弘揚越窯青瓷文化,加快瓷源文化小鎮建設,推動青瓷產業和人才培育,提升上虞越窯青瓷在世界陶瓷藝術界的影響力。經研究,決定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一、活動主題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二、組織機構指導單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矽酸鹽學會陶瓷分會主辦單位: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單位: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館
  • 浙江上虞:傳承千年文韻,「虞」見青瓷之美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曹娥江畔正式拉開序幕。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一系列項目精彩不斷,在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紹興上虞,詩畫曹娥江|荷花展,荷花宴,逛越窯,摘葡萄,吃海鮮
    東晉昇平四年(360年),謝安離開東山從政,成為著名政治家,成語「東山再起」即出於此。唐宋詩人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遊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上虞東山是東晉政治家謝安的隱居地,也是成語「東山再起」的發源地,東山更是成為政治家展示雄韜偉略的千年名山而倍受世人矚目。
  • 中國陶瓷文化,隋代白瓷中高水平的珍品和唐代越窯秘色瓷器
    【越窯秘色瓷八稜瓶】唐瓶通體呈八稜形,小口,細長頸,圓腹,圈足。胎色灰白,胎質細膩。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青綠色釉,釉層薄而均勻。輕輕用手指叩擊,聲音清脆,與普通越窯瓷器相比,瓷化程度較高。1987年考古工作者對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進行發掘時,曾出土13件越窯青瓷,其中碗7件、盤6件。在同時出土的「監送真身使隨真身供養道具及金銀寶器衣物帳」石碑上明確記載這些青瓷為:「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稜,瓷秘色盤子、疊子共六枚。」地宮中還出土一件越窯青釉八稜瓶,造型和釉色與這件八稜瓶相似,大小亦相若。
  • 宋代青瓷的主產地,東方古陶生產的活化石,如今衰落至此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主要產地之一,鼎盛之時,瓷窯陶坊集中的漆河兩岸爐火徹夜不滅,成了當地一景——「漆河不夜」。這也是古代能源供應不足,24小時亮燈到現在已經不算一回事兒了,只是窯匠這些打工人,徹底淪為了社畜,就是不知道他們是996還是007,有沒有補貼。扯遠了,回到美術方面來。
  • 浙江或將新添一張國家級金名片
    浙江或將新添一張國家級金名片】美麗浙江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5處新建國家沙漠(石漠)公園、4處新建國家地質公園和1處國家海洋公園範圍調整及更名的相關申報內容予以公示。其中,浙江蒼南礬山國家地質公園位列其中。擬新建的浙江蒼南礬山國家地質公園以火山巖地貌為主,總面積11.33平方公裡,共有國家級以上地質遺蹟3處,省級地質遺蹟14處,省級以下地質遺蹟43處。
  • 寧波這群大學生為它設計了「新名片」
    毛家大屋古色古香的古宅黑瓦,越窯青瓷歷史悠久的秘色瓷片,還有田間地頭阡陌縱橫的農耕風光,農民公園豐富多彩的村民生活一一留在了寧大科院師生採風團隊的心裡,他們用畫筆快速記錄著眼前這一副美麗的鄉村畫卷。層層瓷片,頁頁歷史,隨著五姓村陪同人員的講解,師生團對村莊的了解也逐漸深入。
  • 深度解析|中藥茶,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金名片」
    中藥茶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也能全方面展示我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亮麗「名片」。一、我國明珠中藥茶茶興於唐,而盛於宋,飲茶之風的盛行,也促進了我國中藥茶文化的發展與興盛。可以說,中藥茶的發展與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
  • 融合之美 北朝青瓷
    這一時期,陶瓷工匠們通過不斷改變釉料的配方,使得在早期並未完全成熟的「青瓷」得以成功燒制。相比較而言,河北地區制瓷業的發展較南方稍晚。北魏孝文帝 494 年遷都洛陽之後,大大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南遷工匠的回歸。東魏和北齊先後建都河北,這些回歸工匠帶回了南方地區越窯先進的青瓷燒造技術,這也迎來了北方青瓷燒造的輝煌時代。
  • 唐代茶具:金籠銀匙青白盞,爐動碾綠香滿室
    在唐代飲茶的社會風習影響下,越窯青瓷、邢窯白瓷等精美瓷器中,形成大量造型別致、韻味悠然的茶具。此外,唐朝時期,諸多朝貢藩國與中原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帶來了風格特異的金銀和玻璃茶具。宮廷金銀茶具唐朝開創了中國古代空前的繁榮盛世。
  • 踐行新基建,數夢工場聯合阿里雲,助推柯橋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5月14日,在柯橋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柯橋區大數據發展管理中心與杭州數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紹興數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數夢工場將聯合阿里雲,助推新基建時代柯橋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 走進莫幹山漫運動小鎮 戶外運動成為莫幹山又一張金名片
    TNF100莫幹山國際越野跑挑戰賽、凱樂石莫幹山跑山賽、俠客國度、竹海馬拉松……如今,一個個大型體育賽事成為莫幹山繼民宿後的又一張金名片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此紮根,也成為了戶外運動的推廣者。夏雨森是豈遇運動民宿的老闆,也是一名戶外運動發燒友,因為喜歡騎行,在上海工作的他愛上了這裡,於是便在這裡創辦了民宿,也把一家人都帶到了這裡。現在,他還和莫幹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們組建了莫幹山戶外運動協會。
  • [麗水日報]龍泉青瓷寶劍飛越千山萬水
    本報訊(通訊員 蘭玲)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是龍泉的兩大傳統文化瑰寶,原先一直依託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曾一度遭遇瓶頸。近年來,龍泉市劍池街道南大洋社區出現了這麼一群青年人,他們精通電子商務,通過網絡讓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飛越千山萬水,呈現在世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