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紅酒,一種情懷,一種瀟灑,但並不是一種「養生」。當紅酒成為一種「養生情懷」的時候,的確引來了不少人的追捧,然而那只是一種「假設」,靠您每日所飲之紅酒並不能完成此養生任務。市面上有多種多樣的紅酒,哪種更加優秀?關於紅酒,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飲酒態度?用文字幫您獲取更健康的生活,願君更健康。
我很想說:
無論是紅酒還是白酒,再或是果酒和啤酒,其中對身體影響最大的物質就是「酒精」。酒精進入身體之後,對於食道、胃腸道、肝臟、腎臟、皮膚以及大腦等部位的損傷較大。經常飲酒、大量攝入酒精無疑會增加食道癌、胃癌、結腸癌、肝硬化、肝癌、高血壓等疾病的患病概率。
靠紅酒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您是想多了:
葡萄酒是由葡萄釀造而成的,進而其中必然會含有一些酚類物質,比如原花青素、白藜蘆醇等物質,而這些物質又的確是生物化學當中的「抗氧化物質」,本身具有抗衰老、增強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但是,動物研究終歸只是動物研究,它並不能直接替換到人身上;一瓶紅酒當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和原花青素本身沒有多少,用「微不足道」來形容並不為過;具體而言,一個體重為68千克的成年人想要攝入「對身體有效的白藜蘆醇」的劑量需要每天喝750—1500瓶紅酒,您覺得哪個正常人可以喝下這個「如此大的劑量」;換而言之,紅酒中本身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酒精本身是一種一類致癌物,喝這麼多紅酒,酒精對於身體早已造成了較多不可逆的傷害,請區分看待。
言於此,飲紅酒對於身體產生的抗氧化能力,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證明其對人體有效果;不合理且不靠譜。
紅葡萄酒出現「掛杯」現象,代表著葡萄酒更好?
此言差矣。「掛杯」本身是「葡萄酒體成熟的正常表現」,它既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同時也不會影響紅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一般而言,酒體濃度越高的葡萄酒,相對而言更容易產生「長掛杯」的效果。
其實,影響葡萄酒是否掛杯、掛杯時間的長短的主要因素是「葡萄酒的酒精度」,酒精是一種「具有較強粘合性的物質」,酒精揮發之後,酒杯內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張力就會越來越高,在表面張力的存在下,紅酒液體就會被拉扯出一道道的掛杯,而且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緩緩下滑。
言於此,靠「是否掛杯」並不能直接反映出紅酒的質量高低、品質好壞,掛杯只與紅酒的黏性高低和表面張力有關。
教你一招,這樣判別紅酒的質量更合理:
拋開紅酒的口感不談,從質量角度出發,建議大家可以用「食用鹼」鑑別紅酒的好壞。
您可以準備一杯食用鹼水,先用紙巾蘸取一定量的紅酒,然後再蘸取少量的鹼水,如果遇鹼水之後紙巾變藍色,證明紅酒的質量還算優秀(因為紅酒中含有原花青素,原花青素遇鹼變藍、遇酸變紅),藍色越深,證明紅酒當中所含的原花青素劑量越大;如果紙巾沒有變色,證明這樣的紅酒是「勾兌紅酒」,質量較低。
關於飲用紅酒的一些建議:
紅酒也是酒,不會抗癌,也不會有治病的作用,不可盲目聽信謠言。
飲用紅酒,同樣應該限量,男士單日攝入酒精的量不建議超過25克,女士單日攝入的酒精量不建議超過15克。
少喝酒,不給自己找麻煩;愉快喝酒,難過傷心的時候不飲酒。
雖然是紅酒,也不能亂喝;喝酒的時候多喝水,喝酒之前、喝酒過程中吃新鮮衛生的食物,起到墊底的作用。
紅酒,一種酒水,沒有神奇的氧化作用,不可盲目品鑑;用智慧驗證紅酒的質量,希望各位可以更正對於「飲酒」這件事的態度。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