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隨著周立齊的出獄,網絡上掀起了一陣有關「竊 格瓦拉」的風暴。因犯盜竊罪被判入獄的廣西壯族小夥周立齊,在2015年面對記者採訪時說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這種令人吃驚的話,很快有關他的採訪視頻迅速走紅網絡,網友戲稱他為「竊 格瓦拉」。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歷史上真有一個名叫「切 格瓦拉」的風雲人物,那麼,這位切 格瓦拉究竟是何人?為何他的影響力這麼大?
切·格瓦拉,原名埃內斯託 格瓦拉,1928年6月出生在阿根廷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曾是西班牙王室派遣到秘魯的最後一任總督。當時的阿根廷政治腐敗,亂象橫生,年少的格瓦拉不禁對這種現狀產生各種疑惑,為什麼窮人這麼多?貧富差距這麼大?
格瓦拉的最初理想是想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於是他考入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攻讀醫學,並在後來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年輕的格瓦拉跟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一樣,為了追求浪漫與冒險,喜歡騎行旅遊。於是格瓦拉在大學期間,和朋友一起騎著摩託車開始了環遊拉丁美洲的旅程。
當時的拉丁美洲,幾乎是美國的斂財基地,負責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得到的卻是深受破壞的土地和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矛盾。格瓦拉在這次旅途中,不僅領略了拉美的自然風光,更多的是目睹了拉美百姓的苦難生活。
1952年9月,格瓦拉回到阿根廷後,將自己此次旅程的感受寫了下來,並寫下這樣一句話「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因為此時的格瓦拉認為,想要想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必須尋求改變社會現狀的途徑。
此後,格瓦拉放棄了優越的生活,輾轉各地後來到了動亂的瓜地馬拉。當時的瓜地馬拉正在土地革命,革命人士收回了被美國霸佔的8400公頃土地。但是,霸權主義的美國,肯定不會就這麼甘心放棄自己的利益。於是美國一邊在資金和武器上支持當地反革命武裝,一邊以「把國民從國際共產主義的魔爪中解救出來」為藉口,對瓜地馬拉的革命武裝展開空襲。不久,革命武裝領導的政府軍處於劣勢,反革命武裝頭目以武力逼迫總統辭職。這場革命軍與反革命武裝的鬥爭,最終是後者取得勝利,美國不僅拿回了8400公頃的土地,還又另外佔有了幾萬公頃。
在此危難關頭,格瓦拉依舊和瓜地馬拉的革命隊伍走在一起,經過多次戰鬥,他從一名闊少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由于格瓦拉的突出表現,吸引了美國人的注意了,並將他列入「危險的共產黨人」名單,計劃抓住他並處決。面對美國的圍追堵截,格瓦拉不得不逃亡國外。雖然這次瓜地馬拉革命失敗,但並沒有讓格瓦拉心生畏懼,而使他更加鬥志昂揚。
逃亡後的格瓦拉,沒有選擇回到阿根廷,而是來到了墨西哥。他一邊工作維持生活,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熟讀各種有關馬列主義的書籍,學習如何進行無產階級鬥爭。他逐漸深信,只有通過武裝鬥爭才能打到強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格瓦拉後來在墨西哥遇到菲德爾·卡斯楚和勞爾·卡斯楚兩兄弟,其中菲德爾·卡斯楚正是日後的古巴領導人。他和格瓦拉一樣,雖是出生於富有家庭,卻都是對苦難民眾懷有深切的同情之心。
當時的古巴處於巴蒂斯特親美政權下的獨裁統治,他們正在為重返古巴思考如何進行武裝鬥爭,格瓦拉和他們一見如故,並被他們所吸引,決定和他們一起並肩戰鬥。在革命過程中,同志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切」, 它在阿根廷是親人之間打招呼的用語,並被格瓦拉所喜愛。後來,「切·格瓦拉」這個名字反而取代了真名,並且名揚世界。
1956年,格瓦拉和卡斯楚組建了一支遊擊隊,受到了政府軍的圍剿。有一次,一枚破片划過格瓦拉的脖子,他以為自己要死了,結果只是子彈擊中身上的木箱,導致木片劃破了頸部。這次經歷讓格瓦拉在日後戰鬥中再也不懼生死,勇往直前。
後來,隨著他們隊伍的壯大,古巴的親美政權也越來越不得民心。格瓦拉和卡斯楚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已經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大批百姓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他們攻擊了政府軍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而此時的美國為了保護自己在古巴的利益,向古巴親美政權提供資金和武器援助。
1959年1月,古巴武裝起義全面爆發,首都哈瓦那不久便被起義軍攻佔,親美獨裁者巴蒂斯塔帶著3億美元逃亡國外,古巴革命取得了成功。格瓦拉在古巴革命中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並允許加入了古巴國籍,並成為古巴工業部部長和國家銀行行長。此時掌握權力的格瓦拉開始在古巴進行土地改革,將美國佔有的古巴土地收回並分給普通的百姓,將原先為美國服務的企業收歸國有,他成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
古巴建國後,格瓦拉曾讀了不少毛澤東主席的著作,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1960年11月17日,格瓦拉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來到中國,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於11月19日下午會見了格瓦拉。
美國為了反擊新誕生的古巴政府,對其進行經濟封鎖,並於1961年與古巴斷絕了外交關係。同在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看到這一現狀後,立馬對古巴進行各方面的援助。美國看到古巴和蘇聯走到了一起,自然是坐立不安,於是開始扶持古巴的反政府武裝,企圖推翻現有的古巴政府。
但是,美國扶持的這些反政府武裝,根本不受古巴百姓的歡迎,沒有任何人願意加入他們。當反政府武裝被古巴政府軍消滅殆盡時,美國拍拍屁股走人,直接拋棄了他們,拒絕對他們提供任何援助。
此後,古巴與美國的關係不斷惡化,蘇聯在1962年以「保護古巴國家安全」為由,開始在古巴部署核飛彈,這就是冷戰時期著名的「古巴飛彈危機」。結局是蘇聯和美國都冷靜了下來,走到了談判桌上,但這在格瓦拉的眼裡,蘇聯是對美國妥協了,這讓他非常失望和憤怒。
不久,格瓦拉和卡斯楚在國家政策方面也開始產生很多分歧,格瓦拉的理想是繼續革命,將社會主義傳播到全世界,而卡斯楚的理想是只是重振古巴。最終,格瓦拉辭去古巴一切職務,放棄一切權力,也退出了古巴國籍,格瓦拉決定去世界上其他地方貢獻他的力量。
然而,雖然格瓦拉後來一直戰鬥在革命第一線,但他的革命道路並不順利。1965年4月,格瓦拉來到了非洲的剛果,加入了共產主義隊伍並進行革命。格瓦拉發現剛果士兵很懶,不願意訓練,作戰能力極差,而且還經常搶劫當地百姓的物資,不得民心。當格瓦拉對這些士兵進行訓導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不是古巴人」。無奈之下,格瓦拉只能離開剛果,來到玻利維亞繼續革命道路,他的目標是推翻這個國家的親美政權,但是他們無法動員民眾。
最終,格瓦拉遭到心腹的出賣,他的蹤跡被美國人所掌握,由美國人訓練的1800人玻利維亞軍隊對格瓦拉展開了攻擊,並逮捕了格瓦拉。被捕的格瓦拉麵對死亡勇敢又坦然,他對著敵人說:「我知道你們要在這裡殺死我。開槍吧,膽小鬼,你要殺死的,是一個男子漢」。行刑的士兵又憤怒,既膽怯,連續開了六槍才停下,結束了格瓦拉39歲的生命。
他死後,屍體被展示給媒體,這些照片當時沒有公布,但照片中他那未瞑目的雙眼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的軍醫為了驗證其身份,砍掉了他的雙手,他的遺體被秘密下葬。直到30年後,格瓦拉的遺骨才被運回古巴,並為他舉行了國葬。
古巴領導人卡斯楚曾這樣形容格瓦拉,「我們需要一個典範,一個不只屬於現在的典範,一個會萬古流芳的典範。這樣的典範,他的行為中沒有任何缺點,他的態度中沒有任何缺點,他的表現中沒有任何缺點,這個典範就是切 格瓦拉」。
這就是切 格瓦拉傳奇的一生!他雖出生富貴,卻始終心繫天下窮苦百姓,他雖力量薄弱,卻始終不畏美國強權。他一生的理想,直到他死亡都未曾改變,那就是為了全世界人民得到幸福,他會將革命進行到底。切 格瓦拉擁有無限的反抗精神,更是個理想主義者,他一度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崇拜對象。
史料來源:
《切 格瓦拉傳》
《33場革命》
《我的一生:卡斯楚訪談錄》
《我們的責任是鬥爭》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