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2020-12-10 澎湃新聞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王鎮遠

2020-05-31 10:17 來源:《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的詩文與時代》

【編者按】龔自珍被譽為中國古典詩壇的殿軍。在清王朝大廈將傾的前夕,他早已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詩作充滿憂鬱、沉痛與悲天憫人的情懷,而其清奇多彩、洞燭先機、識見超絕處,尤為世人所激賞。《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的詩文與時代》一書通過解讀點評其詩詞文章,展現詩人的思想歷程、心靈軌跡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本文摘編自該書,由澎湃新聞經領讀文化授權發布。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自從近代統計學發達以來,文學研究者們也試圖用這種科學的方法來作為考察和剖析詩歌小說的手段。如有人通過對《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中某些字出現頻率的統計認為全書基本出於一人之手;又有人注意到李白詩歌中對「清」字的偏愛和蘇軾筆下「水」的意象反覆出現,力圖由此揭示詩人的喜好與創作心理。筆者並沒有精確地去統計過龔自珍詩中「落花」這一形象出現的次數,但憑著直感的認識,龔自珍對「落花」確有某種特殊的感情,且看他《己亥雜詩》中的一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詩寫在他道光十九年(1839)出都之時,詩人懷著無限的離愁辭別了他居住了二十餘年的京師,在暮色蒼茫中吟鞭東指,奔向那遠在天涯的故鄉。雖然他這次出都的真正原因很難理解,有人以為是「忤其長官」,有人以為是與顧太清的戀愛糾葛,然從龔自珍當時的思想情緒來看,顯然是由於對時政的不滿和與當權者的牴牾。在寫了自己的悵然出都之後,忽將筆鋒一轉去說落花。龔自珍出都時已是四月二十三日,其時花事已過,眾芳搖落,也許詩人正是踏著一片落紅而出了京郊,但在這小詩中並沒有去描繪落英繽紛、花飄香銷的場面,而以簡括的議論道出了自己的感喟。詩人說,落花並非無情之物,它能化為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麗的鮮花,它們正以自己的生命換他年的繁花似錦。這裡的「落紅」分明是龔自珍自指,意謂自己雖已入遲暮之年而又辭官出都,但壯心未已,不甘沉淪,願以有生之年仍為國家與民族貢獻力量。稍後的《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中說:「抑予賦側豔則老矣,甄綜人物,搜輯文獻,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可見他此時的情懷。

龔自珍在《己亥雜詩》的另一首寫道:「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也以落花自比,意謂自己的悄然出都,身如落花飄零,然而想到曾經在京城度過的時光,想到曾經受到的皇恩,於是心情也就轉佳,不以漂泊為憾了。龔自珍後來寫到他與年輕美貌的妓女靈簫之間的一段戀愛史,曾有詩云:「鶴背天風墮片言,能蘇萬古落花魂。」也以「落花魂」比喻自己枯寂已久的心靈,當聽到靈簫一番知心的話語之後,他的心如枯木逢春,重新喚起青年時代的熱情。

在《西郊落花歌》中,我們也看到了龔自珍本人既懷內美而終不容於世的形象,落花的備受摧殘與飄零,顯然是詩人一生坎坷的化身,因而他歌唱落花,讚美落花,其中不無深厚的感情,落花「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就是最好的說明。

龔自珍的《懷人館詞》中有一首《減蘭》,其中小序云:「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戊辰年,龔自珍才十七歲,他住在京城法源寺南宅,暮春時分,海棠花殘了,風雨驟至,嫣紅的花瓣紛紛落下,詩人便動了憐香惜玉之情,用紙將花瓣包起來,還寫上辛棄疾的詞,猶如大觀園中葬花的林黛玉。黛玉的葬花,分明有自傷自悼,以花喻人的意思,而龔自珍的珍藏落花,也基於同樣的心態。十年以後,他偶然發現了自己年輕時的荒唐,然而此時的他更經歷了許多人生的風風雨雨,所以感慨更深,遂寫下了這首纏綿悱惻的哀歌,其中說:「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詩人直接將自己的身世比作落花,可見他的惜花之心即本於對自身命運的慨嘆,所以在龔自珍詩中,落花的象徵意義是十分明顯的。

龔自珍愛美,所以他的一生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他少年時的詞作《鵲踏枝》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即以孤傲自放的花朵象徵自己不屈不撓的天性。龔自珍的一生又是備受挫折的,在雪虐風饕般險惡的現實之中,雖有文才武略,但抱負難展,不為世用,猶如奇花異卉慘遭摧殘,獨自飄零,因而,落花便在他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自古以來詠落花的詩不可勝數,以人喻花的也不少,如杜牧的《金谷園》詩中云:「落花猶似墜樓人。」即以美豔痴情而跳樓身亡的綠珠比喻落花;劉克莊的《落梅》詩云:「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則索性用韓愈的被貶出嶺與屈原的自沉湘江來比喻花的飄零墜落,也可謂工於取喻。至如以落花喻人的詩也源遠流長。如韓愈的《落花》詩云:「已分將身著地飛,那羞踐蹋損光輝。無端又被春風誤,吹落西家不得歸。」韓愈在此詩中也以落花自比,其時他因言淮西事而遭貶,與龔自珍出都時的心境不無相似之處。又如宋祁的《落花》詩云:「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也表現了自己「雖九死其未悔」的不屈精神,與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含意相近。另外,清初詩人彭孫遹的《春日憶山中故居》詩云:「落花滿地無人掃,春雨春風糝作泥。」又可視為龔自珍「化作春泥」一句之所本,然而龔自珍的落花詩具有鮮明的個性,可以說是他人格與精神的化身。

《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的詩文與時代》,王鎮遠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龔自珍,詩詞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人寫落花的詩詞有很多,只有這首詩境界最高,被頻繁引用
    喜愛詩詞的朋友們都知道,古典詩詞中,以落花、殘花為題材的詩詞有很多。比如李煜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還有《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等等等等,有很多。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上一句是什麼?僅14字很霸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首被忽略了一半的經典詩,它就是清代文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這首詩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算熟悉,但其中的一聯大家應該不陌生,它就是: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多年以來這14個字常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上一聯更霸氣。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之花落花開再續前緣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出自晚清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字面意思: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不是無情物,花雖然落了,並不代表花無情,表達雖然我已經離開了官場,並不代表「我」不關心國家命運。化作春泥更護花 ,表達花落之後不是毫無作用,它會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表達「我」雖然人在天涯,也始終有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同我們的親情,愛情 ,友情 。
  • 「詩詞鑑賞」落花,在古詩詞中留住最美的瞬間!
    春色漸深,桃花開了又謝,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其實,落花也自有一番別樣的美。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留住記憶,為了留住花開花落的美好,古人常以花入詩詞,都是古人對花最好的念想。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古人的世界裡,看落花繽紛!
  • 中國古代詩詞常用「意象」有哪些?
    飛鳥意象表現靈魂自由,青山意象含蘊身心家園,水意象表達情感,明月意象蘊涵思鄉,船意象抒寫漂泊與自由,搗衣、砧聲意象象徵離愁、鄉愁,落花意象瀰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等等。中國古代詩詞意象很多,可謂應有盡有,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幾類:第一類是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意象,這類意象一般表現豪情壯志。
  • 美詩美文推薦:李商隱《落花》,藏在詩人心中最美的情愫
    本期筆者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這樣一首充滿了詩人情愫的詩歌——李商隱《落花》。落花李商隱(唐)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花開花落本來就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自然現象了,但是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總是要帶著自己悲傷的情緒寫出個一二三來。花落一般都是在暮春時節,這個時候春天爭相盛開向世人表現自己的百花都黯然退場了,古代沒有什麼娛樂的時候春天賞花成為了文化人的標配。自然暮春就不是文人們喜歡的季節,因為它帶著天然的退場一樣的悲傷。
  • 「逆風中的蠟燭」|花瓣吹落花不落
    【逆風中的蠟燭】| 花瓣吹落花不落花瓣吹落花不落 140×69cm 2015 申偉光「花瓣吹落花不落」,這句話一聽就感覺非常有詩意、非常有內涵。為什麼要寫這個句子?「花瓣吹落花不落」,這句話有很高的意境!花瓣落了,花不落,你先去體悟這個句子,花瓣落了花為什麼不落?花瓣是一個無常的東西,花瓣落了,但是花的生命是永恆的。通過無常的現象,你能體悟到生命的真相,或者叫實相。你看這個句子意境多麼高、多麼優美!所以我想寫出這個意境。
  • 李商隱《落花》:這首經典的詩,藏著詩人心中最美的情愫
    暮春時節,看著風中飄落的美麗花瓣,多情善感的詩人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世間美好事物終將逝去,不禁會悲從心中起。因此,落花為古往今來的詩人,提供了寫不盡的素材。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落花》,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 東海潮來月怒明:龔自珍的廟堂與江湖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人。在家族上號稱「累代世官,簪纓文史」,二十七歲中舉,三十八歲中進士,由於館閣體書寫不佳,無法得到重用,直到最後他因為「言多奇僻,世頗訾之」而辭官歸隱,所擔任的也不過是內閣中書、宗人府、禮部主事等部級小官。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漫談古典詩詞中的「通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摸不著我之色彩」,說的其實就是「通感」。通感是指在文學描寫中,人的五官感覺可以互相貫通。通感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修辭法。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在文學描寫中可以彼此打通。顏色可以有溫度,聲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氣味可以有體質。寥寥幾筆,就可以調動人的五官感覺,充分領略事物的美感。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意象塑造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意象塑造 所謂意象而一個完整的意象,是靠若干個意象詞來完成。 寫詩是離不開意象的。那麼,在塑造意象、完美意象前,首先要搞清意象的屬性。但是,在搞清這個問題之前,更要搞清意象詞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說它的特殊性,一是因為意象詞是詩歌中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因為詩歌除了運用這一形式外,還把意象詞劃分為了多種屬性。所以千百年來,詩人們無不為塑造意象、完美意象作不懈努力。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談談「通感」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說的其實就是「通感」。通感是指在文學描寫中,人的五官感覺可以互相貫通。通感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 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清代:龔自珍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他看見春風中的海棠樹上花團錦簇、佔盡風流,詞人倍覺賞心悅目。但在欣喜的同時,他也同情花兒遭遇冷雨的摧殘而四處飄飛,於是他彎腰撿起幾片零落的殘花,既思緒萬千、又悵然若失。龔自珍出生於一個世代官宦之家,家族之中有很多人都是進士出身。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說到意象,就已經超出了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詩詞創作中的寫景、寫物、敘事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本人的感情渲染。關鍵是詩人的這種情感投射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否能夠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同。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南方這種「落花」被當成寶,掉落後很多人撿回家,煲湯祛溼是一絕
    #野生植物知識#導讀:南方這種「落花不過在春天的時候,人們面對著滿樹綻放的木棉花,都會忍不住在樹下撿拾一些「落花」回家。木棉樹長得高大,它的花朵也綻放在高高的枝頭上面,人們想要獲得新鮮的木棉花,只能等著它掉落。好在木棉花在一場風雨之後,很多都被打落下來,趁機撿拾一些完整感覺的木棉花,回家後就能做出一道道美味佳餚。
  • 古詩詞常用意象集錦
    寫唐詩宋詞,按平仄、押韻、對仗、固定格式等要求來寫,是否就是詩詞了呢?不是!詩詞之所以是詩詞,主要是它有優美的意境,而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元素,也就是說,意境是由多個意象來構造而成的。所以,意象與意境在詩詞中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意象?
  • 易河文學苑第17期《落花》
    落花,落花,一個多麼孤獨且又優雅的名字,只一吟,詩人們就將它落入了一箋小字中。都說人一生的修煉,在於品味孤獨,享受寂寞。像落花,謝了春紅,一切的美麗到最後都顯得那般匆匆。落花,對詩者即憂傷又美麗。這塵世間,一人一物,都有它的宿命:生時,蔥籠茂盛;死時,若落花一樣孤寂長眠。能有誰,可以逆轉宿命的來臨?
  • 唐詩中的「梅花落」到底是什麼意思?
    要想搞清楚「梅花落」到底是什麼,就要追尋其源頭。《梅花落》源於樂府,原本是樂府中的一首曲牌名。那麼樂府是什麼?最初,樂府是秦漢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主要掌管音樂,並搜集各地的民歌,制訂樂譜,便於在朝廷宴飲或祭祀時演唱。